CN215175055U - 灶具火盖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灶具火盖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5055U
CN215175055U CN202120412064.8U CN202120412064U CN215175055U CN 215175055 U CN215175055 U CN 215175055U CN 202120412064 U CN202120412064 U CN 202120412064U CN 215175055 U CN215175055 U CN 215175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over
groove
flow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20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达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120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5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5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5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灶具火盖及灶具,所述灶具火盖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盖本体和上盖,所述内盖本体竖直设置,所述内盖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内盖出火孔,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上端;所述内盖本体设有止流槽和导流槽,所述止流槽环绕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设置,且至少一条所述止流槽设置于所述内盖出火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槽自所述止流槽向下延伸,直至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下边缘。采用本实用新型,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中,再从止流槽经由导流槽流至内盖本体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Description

灶具火盖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火盖及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作为厨房用品已被广泛使用,其通过点燃燃气能够为烹饪提供火力。市场数据显示,火力不够、不稳、积累汁液不好清洁,是致使用户换灶的首要原因。现有技术燃气灶的出火孔通常位于灶具盖体的外侧壁上,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堵,而且火孔堵后,不易疏通,火焰稳定性不强,传火不迅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灶具出火孔易被堵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火盖及灶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灶具火盖,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火盖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盖本体和上盖,所述内盖本体竖直设置,所述内盖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内盖出火孔,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上端;
所述内盖本体设有止流槽和导流槽,所述止流槽环绕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设置,且至少一条所述止流槽设置于所述内盖出火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槽自所述止流槽向下延伸,直至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下边缘。
在本方案中,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中,再从止流槽经由导流槽流至内盖本体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较佳地,所述导流槽在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弯曲延伸。
在本方案中,导流槽在内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弯曲延伸,一方面能够延长积液流动的路径,提升积液的导流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放缓积液的流动,使得导流更为平稳。
较佳地,若干所述止流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
在本方案中,多个止流槽能够相互平行设置在内盖本体的外侧壁上,从而梯度减缓积液向下流动,避免积液淤积。
较佳地,所述内盖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止流槽和第二止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所述第一止流槽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止流槽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下边缘。
在本方案中,内盖本体可以具有两个止流槽,并且导流槽在两个止流槽上延伸的路径一致,使得导流顺畅。
较佳地,所述内盖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一止流槽和所述第二止流槽之间。
在本方案中,可以将内盖出火孔设置在第一止流槽和第二止流槽之间,积液可以先流入第一止流槽中,经过第一止流槽下方的导流槽导流,再流入第二止流槽中,经过第二止流槽下方的导流槽导流,一方面能够避免积液流下时直接流入出火孔中,另一方面出火孔与内盖本体的下缘具有一定的距离,也能避免若下方具有积液堵塞出火孔。
较佳地,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自所述内盖本体的上端向所述内盖本体的内侧凹陷,并形成有中间通道。
在本方案中,上盖本体向内盖本体的内侧凹陷,能够使得积液从中间通道流走,大大减少积液外流,从而避免堵塞火孔。
较佳地,所述上盖本体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防堵沿,所述防堵沿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
在本方案中,防堵沿的下表面向上延伸形成外低内高的结构,能够防止外溢积液顺着防堵沿流入火盖中。
较佳地,所述灶具火盖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环绕所述内环火盖设置;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壁环绕设有斜切槽,所述斜切槽的槽壁上设有外盖出火孔。
在本方案中,在外环火盖上设置斜切槽,能够使得出火孔侧露,让积液不易驻留,起到防止火孔堵塞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外盖出火孔设置于所述斜切槽的下槽壁上,并与所述外环火盖的内腔室连通。
一种灶具,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上述的灶具火盖。
在本方案中,灶具通过采用上述的灶具火盖,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中,再从止流槽经由导流槽流至内盖本体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中,再从止流槽经由导流槽流至内盖本体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灶具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环火盖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其中下圈的外盖出火孔被剖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其中上圈的外盖出火孔被剖出。
附图标记说明:
灶具火盖10
内环火盖100
内盖出火孔110
内盖本体120
第一内盖体121
第二内盖体122
止流槽123
第一止流槽1231
第二止流槽1232
导流槽124
上盖130
上盖本体131
中间通道132
防堵沿133
下表面1331
外环火盖200
外盖出火孔210
斜切槽220
下槽壁2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灶具火盖10,其可以应用于燃气灶等灶具中,如图1所示,灶具火盖10可以包括内环火盖100和外环火盖200,外环火盖200环绕内环火盖100设置;外环火盖200和内环火盖100上均设有出火孔,分别为外盖出火孔210和内盖出火孔110。
如图2和图3所示,内环火盖100包括内盖本体120和上盖130,内盖本体120竖直设置,上盖130设置于内盖本体120的上端。具体地,内盖本体120可以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内盖体121和第二内盖体122,第一内盖体121环绕第二内盖体122设置;上盖130分别与第一内盖体121和第二内盖体122连接,内盖出火孔110可以设置于第一内盖体121的侧壁上。如图3所示,内盖出火孔110可以为由第一内盖体121的外侧壁向第一内盖体121的内侧壁斜向下延伸的通孔。并且,内盖出火孔110可以有多圈,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具有两圈。
如图2和图3所示,内盖本体120设有止流槽123和导流槽124,止流槽123环绕内盖本体120的外侧壁设置,且至少一条止流槽123设置于内盖出火孔110的上方;导流槽124自止流槽123向下延伸,直至延伸至内盖本体120的下边缘。从而,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123中,再从止流槽123经由导流槽124流至内盖本体120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导流槽124在内盖本体120的外侧壁上弯曲延伸。从而,一方面能够延长积液流动的路径,提升积液的导流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放缓积液的流动,使得导流更为平稳。
在具体实施时,导流槽124的延伸路径与内盖出火孔110的位置错开,如图2所示,可以位于相邻两个内盖出火孔110之间。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若干止流槽123相互平行设置于内盖本体120的外侧壁。从而梯度减缓积液向下流动,避免积液淤积。
在具体实施时,多个止流槽123之间的槽深可以不同。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内盖本体120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止流槽1231和第二止流槽1232,导流槽124自第一止流槽1231向下延伸,并穿过第二止流槽1232延伸至内盖本体120的下边缘。导流槽124在两个止流槽123上延伸的路径一致,使得导流顺畅。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内盖出火孔110位于第一止流槽1231和第二止流槽1232之间。当积液向下流动时,积液可以先流入第一止流槽1231中,经过第一止流槽1231下方的导流槽124导流,再流入第二止流槽1232中,经过第二止流槽1232下方的导流槽124导流,一方面能够避免积液流下时直接流入出火孔中,另一方面出火孔与内盖本体120的下缘具有一定的距离,也能避免若下方具有积液堵塞出火孔。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上盖130包括上盖本体131,上盖本体131自内盖本体120的上端向内盖本体120的内侧凹陷,并形成有中间通道132。从而,积液从中间通道132流走,大大减少积液外流,从而避免堵塞火孔。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上盖本体131可以自第一内盖体121斜向下向第二内盖体122延伸并与第二内盖体122连接,第二内盖体122与上盖本体131形成中间通道132。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上盖本体131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防堵沿133,防堵沿133的下表面1331向上延伸至内盖本体120的外侧壁。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防堵沿133的下表面1331向上延伸形成外低内高的结构,能够防止外溢积液顺着防堵沿133流入火盖中。而防堵沿133又与上盖本体131圆弧过渡,能够使得积液顺着上盖本体131流入中间通道132中。
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如图4-6所示,外环火盖200的外侧壁环绕设有斜切槽220,斜切槽220的槽壁上设有外盖出火孔210。从而能够使得出火孔侧露,让积液不易驻留,防止火孔堵塞,稳定火焰燃烧。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外盖出火孔210设置于斜切槽220的下槽壁221上,并与外环火盖200的内腔室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外环火盖200的外侧壁上斜切形成类似V形的斜切槽220。外盖出火孔210也可以具有多圈,其中一圈设置于斜切槽220的下槽壁221上,在上槽壁的上方也可以设置一圈外盖出火孔2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灶具包括如上述的灶具火盖10。从而当积液溢出时,积液能够先流入止流槽123中,再从止流槽123经由导流槽124流至内盖本体120的下边缘,从而避免积液直接流入出火孔,造成火孔堵塞。
在具体实施时,灶具可以仅包括上述灶具火盖10中的内环火盖100,也可以仅包括灶具火盖10中的外环火盖200,还可以同时包括内环火盖100和外环火盖200。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火盖包括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盖本体和上盖,所述内盖本体竖直设置,所述内盖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内盖出火孔,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上端;
所述内盖本体设有止流槽和导流槽,所述止流槽环绕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设置,且至少一条所述止流槽设置于所述内盖出火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槽自所述止流槽向下延伸,直至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下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在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上弯曲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止流槽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止流槽和第二止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所述第一止流槽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止流槽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下边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出火孔位于所述第一止流槽和所述第二止流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自所述内盖本体的上端向所述内盖本体的内侧凹陷,并形成有中间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的外缘向上凸起形成防堵沿,所述防堵沿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内盖本体的外侧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火盖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环绕所述内环火盖设置;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壁环绕设有斜切槽,所述斜切槽的槽壁上设有外盖出火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出火孔设置于所述斜切槽的下槽壁上,并与所述外环火盖的内腔室连通。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火盖。
CN202120412064.8U 2021-02-24 2021-02-24 灶具火盖及灶具 Active CN215175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2064.8U CN215175055U (zh) 2021-02-24 2021-02-24 灶具火盖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2064.8U CN215175055U (zh) 2021-02-24 2021-02-24 灶具火盖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5055U true CN215175055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1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2064.8U Active CN215175055U (zh) 2021-02-24 2021-02-24 灶具火盖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5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47285B1 (ko) 버너와,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리기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5175055U (zh) 灶具火盖及灶具
CN210141600U (zh) 灶具火盖
JP4185076B2 (ja) こんろ用バーナ
CN110220195B (zh) 灶具火盖
KR102100151B1 (ko) 조리 기구의 증기 밸브 및 조리 기구
CN110220194B (zh) 灶具火盖
CN110566957B (zh) 灶具火盖
CN211925838U (zh) 灶具燃烧器
CN101852450B (zh) 用于家用器具的燃烧器的基座
CN112856492B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110360566B (zh) 灶具火盖
US20180252407A1 (en) Home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a pedestal burner
CN201855112U (zh) 多功能防溢锅
KR200476624Y1 (ko) 조리용기
CN112050210B (zh) 用于燃烧器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436510U (zh) 火盖和燃气灶
CN215294908U (zh) 分火器及燃气灶
CN213421093U (zh) 灶具火盖
CN219389823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648615B (zh) 灶具火盖
CN112146094B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2132435U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377771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218410026U (zh) 火盖及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