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2020U -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2020U
CN215172020U CN202121556670.3U CN202121556670U CN215172020U CN 215172020 U CN215172020 U CN 215172020U CN 202121556670 U CN202121556670 U CN 202121556670U CN 215172020 U CN215172020 U CN 215172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ear
damping
inner hub
connec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6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秋华
李勤华
胡军峰
邓晓龙
蓝军
张静文
王豪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Yiwu Geely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6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2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2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2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其中,齿轮包括:由内而外间隔设置的内轴毂、连接环和外齿圈;以及第一减振圈、第二减振圈,所述第一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所述连接环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连接环、所述外齿圈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减弱齿轮碰撞引起的振动,以减小齿轮传动噪声,从而提升整车NVH品质。

Description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背景技术
齿轮传动以其传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目前汽车广泛使用的传动方式,然而,齿轮传动的冲击和噪声也影响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一对啮合的齿轮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转速及扭矩存在波动,带载与不带载齿轮之间存在转速差,导致两齿轮发生碰撞,由此产生了齿轮传动噪声,影响了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而随着用户对整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整车NVH品质越来越受重视,降低齿轮传动噪声也越来越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齿轮,旨在减弱齿轮碰撞引起的振动,以减小齿轮传动噪声,从而提升整车NVH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齿轮,包括:
由内而外间隔设置的内轴毂、连接环和外齿圈;以及
第一减振圈、第二减振圈,所述第一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所述连接环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连接环、所述外齿圈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圈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减振圈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外齿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圈的材质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圈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可选地,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柱,所述第一减振圈对应多个第一限位凸柱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柱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周向位移;
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柱,所述第二减振圈对应多个第二限位凸柱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凸柱自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周向位移。
可选地,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可选地,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内轴毂延伸的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设于所述第一减振圈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可选地,所述连接环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外齿圈延伸的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设于所述第二减振圈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柱过盈配合地卡于第一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凸柱过盈配合地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油泵,包括前述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动机。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包括平衡轴齿轮,所述平衡轴齿轮包括前述的齿轮。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包括前述的机油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减振圈同时抵接于内轴毂及连接环,第二减振圈同时抵接于外齿圈及连接环,因而,当外齿圈与外部结构在啮合传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振动将大致沿齿轮的径向传递,在振动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减振圈能先吸收大部分振动能量,振动继续经连接环向第一减振圈传递后,第一减振圈能够吸收剩余的振动能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弱齿轮碰撞引起的振动来减小齿轮传动噪音,以提升整车NVH品质,而使用户的乘车舒适度能够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在未装配第一减振圈及第二减振圈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内轴毂 110 轴孔
200 第一减振圈 11 第一限位凸柱
300 连接环 12 第二限位凸柱
400 第二减振圈 13 第一挡边
500 外齿圈 14 第二挡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齿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齿轮,包括:
由内而外间隔设置的内轴毂100、连接环300和外齿圈500;以及
第一减振圈200、第二减振圈400,所述第一减振圈200嵌设于所述内轴毂100与所述连接环300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圈200与所述内轴毂100、所述连接环300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圈400嵌设于所述外齿圈500与所述连接环300之间,且所述第二减振圈400与所述连接环300、所述外齿圈500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内轴毂100设有轴孔110,内轴毂100通过轴孔110套设于传动轴上,外齿圈500与外部结构相啮合,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减振圈200能与内轴毂100及连接环300保持相对固定,且第二减振圈400能与连接环300及外齿圈500保持相对固定,因此,当受到传动轴的驱动时,内轮毂100的运动能同步传递至外齿圈500,以带动与外齿圈500相啮合的外部结构;当受到外部结构的驱动时,外齿圈500的运动也能同步传递至内轴毂100,以带动传动轴。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减振圈200同时抵接于内轴毂100及连接环300,第二减振圈400同时抵接于外齿圈500及连接环300,因而,当外齿圈500与外部结构在啮合传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振动将大致沿齿轮的径向传递,在振动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减振圈400能先吸收大部分振动能量,振动继续经连接环300向第一减振圈200传递后,第一减振圈200能够吸收剩余的振动能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弱齿轮碰撞引起的振动来减小齿轮传动噪音,以提升整车NVH品质,而使用户的乘车舒适度能够得以提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圈200的材质和所述第二减振圈400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现有技术中的齿轮整体均为金属,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中间嵌设的第一减振圈200和第二减振圈400均为橡胶圈,橡胶较金属更为质软,可以有效地吸收齿轮的振动,从而减小齿轮噪声,优化汽车的NVH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圈200和第二减振圈400也可选用其他材料,如硅胶、改性橡胶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的减振作用,应确保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与齿轮的其他部分保持相对固定,又考虑到在齿轮的径向上,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分别与其相邻的结构相抵接,也即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在径向上不会与其他部分发生位移,故还需采取一些手段在齿轮的轴向或周向上限制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与齿轮的其他部分发生相对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圈200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内轴毂100与所述连接环300之间,以在齿轮的轴向或周向上限制第一减振圈200与内轴毂100及连接环30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所述第二减振圈400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连接环300与所述外齿圈500之间,以在齿轮的轴向及周向上限制第二减振圈400与连接环300及外齿圈50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地,如图2所示,于与第一减振圈200或第二减振圈400相配合的一侧,内轴毂100、连接环300及外齿圈500的端面设有倒角结构,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的端部能够抵压于这些倒角结构,如此,可增加第一减振圈200或第二减振圈400与相邻结构的接触面积及配合压力,以更好地在齿轮的轴向及周向上限制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与齿轮的其他部分发生相对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为限制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与齿轮的其他部分发生相对周向位移,进行如下设置:
请参照图3及图4,所述内轴毂100与所述连接环300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柱11,所述第一减振圈200对应多个第一限位凸柱11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柱11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200与所述内轴毂1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周向位移;所述外齿圈500与所述连接环300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柱12,所述第二减振圈400对应多个第二限位凸柱12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凸柱12自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400与所述外齿圈5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周向位移。
其中,第一限位凸柱11可以同时连接于内轴毂100及连接环300,如此,内轴毂100、连接环300及第一限位凸柱11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能够提升该齿轮的生产效率;第一限位凸柱11还可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仅连接于内轴毂100,另一部分仅连接于连接环300,进一步地,这两部分的第一限位凸柱11一一交替而设,对第一减振圈200的限位作用更好。同理,第二限位凸柱12可参照第一限位凸柱11的设置方式而设置于外齿圈500及连接环300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柱11过盈配合地卡于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凸柱12过盈配合地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如此,即使,第一限位凸柱11同时连接于内轴毂100和连接环300,第二限位凸柱12同时连接于外齿圈500和连接环300,且除第一减振圈200和第二减振圈400外的其他部分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外齿圈500的振动也不会沿着第二限位凸柱12或第一限位凸柱11向齿轮内部传递,传递到第一限位凸柱11或第二限位凸柱12上的振动将能被第一减振圈200或第二减振圈400吸收。由此,确保了第一减振圈200和第二减振圈400在齿轮中的减振作用,保证齿轮的传动噪音能得到有效削弱。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限制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与齿轮的其他部分发生相对轴向位移,进行如下设置:
请参照图3及图4,所述连接环300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内轴毂100延伸的第一挡边13,所述第一挡边13设于所述第一减振圈200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200与所述内轴毂1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轴向位移;所述连接环300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外齿圈500延伸的第二挡边14,所述第二挡边14设于所述第二减振圈400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400与所述外齿圈5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轴向位移。可以理解,第一挡边13或第二挡边14与第一减振圈200或第二减振圈400的端面相抵接时,能更好地在齿轮的轴向上对第一减振圈200或第二减振圈400进行限位。可选地,第一挡边13或第二挡边14可设置为环形结构,也可以是多个部分环形结构在周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挡边13或第二挡边14可以同时连接于其相邻的两结构,也可以仅连接于两相邻结构中的一者。另外,为提升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的装配便利性,可将第一挡边13及第二挡边14设置为可拆卸。
然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200与所述内轴毂1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轴向位移;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400与所述外齿圈500或所述连接环300发生轴向位移。此时,可考虑将第一限位凸柱11可拆卸地设于内轴毂100与连接环300之间,并将第二限位凸柱12可拆卸地设于外齿圈500与连接环300之间,如此,可通过先装入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再将第一限位凸柱11及第二限位凸柱12分别通过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对应卡入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以提升第一减振圈200及第二减振圈400的装配便利性。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限制第一减振圈及第二减振圈与齿轮的其他部分发生相对运动的技术手段均可视实际情况叠加或混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限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机油泵,该机油泵包括齿轮,该齿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机油泵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动机。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包括平衡轴齿轮,所述平衡轴齿轮包括前述的齿轮;或者,所述发动机包括前述的机油泵;亦或者,二者兼有。也即,该发动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而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前述的发动机,因此同样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内而外间隔设置的内轴毂、连接环和外齿圈;以及
第一减振圈、第二减振圈,所述第一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所述连接环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减振圈嵌设于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环之间,且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连接环、所述外齿圈均相抵接并保持相对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圈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圈过盈配合地设于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外齿圈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圈的材质和/或所述第二减振圈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毂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柱,所述第一减振圈对应多个第一限位凸柱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柱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周向位移;
所述外齿圈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柱,所述第二减振圈对应多个第二限位凸柱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齿轮的轴向相并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凸柱自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地卡入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周向位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和/或,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相背的开口方向,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内轴毂延伸的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设于所述第一减振圈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减振圈与所述内轴毂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和/或,所述连接环的端面设有朝向所述外齿圈延伸的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设于所述第二减振圈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二减振圈与所述外齿圈或所述连接环发生轴向位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柱过盈配合地卡于第一限位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凸柱过盈配合地卡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8.一种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齿轮。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平衡轴齿轮,所述平衡轴齿轮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齿轮;
和/或,所述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泵。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2121556670.3U 2021-07-08 2021-07-08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Active CN215172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6670.3U CN215172020U (zh) 2021-07-08 2021-07-08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6670.3U CN215172020U (zh) 2021-07-08 2021-07-08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2020U true CN21517202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6670.3U Active CN215172020U (zh) 2021-07-08 2021-07-08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2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5934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body
CN106812811B (zh) 传动轴结构和传动轴
US20080161141A1 (en) Water pump pulley for cooling system of vehicle
US20200340570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634227B2 (en) Torque converter
CN215172020U (zh) 齿轮、机油泵、发动机和汽车
KR101827913B1 (ko) 3개의 부재로 구성되어 댐핑기능을 수행하는 전동식 스티어링 댐핑부쉬 베어링
US10487912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10047845B2 (en) Dynamic absorber for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of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JP6560809B1 (ja) 軸受組立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推進軸の製造方法
JPH053809Y2 (zh)
JP7011382B2 (ja) ラバーカップリング
CN211288500U (zh) 减速器和车辆
CN205896030U (zh) 采用一体式信号盘的柔性飞轮
JP2017219055A (ja) ギアダンパ
CN211075495U (zh) 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悬置装置、动力总成及车辆
JP3128103B2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
US10422407B2 (en) Torque converter damper assembly
KR102088485B1 (ko) 차량의 조향 기어용 댐핑부쉬
CN219712237U (zh) 液力变矩器壳体结构
CN211869138U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辆
JP2019108049A (ja) 車両用推進軸
CN212804123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CN217683049U (zh) 频率适应动力吸振器
JPS62866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