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7206U -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7206U
CN215167206U CN202121055302.0U CN202121055302U CN215167206U CN 215167206 U CN215167206 U CN 215167206U CN 202121055302 U CN202121055302 U CN 202121055302U CN 215167206 U CN215167206 U CN 215167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avity post
basement
mounting structure
ground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53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世烨
李勃
曾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53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7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7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7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包括空腔柱、地梁钢筋网、支撑组件和承台,所述空腔柱位于所述承台上方且与所述承台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空腔柱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梁钢筋网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空腔柱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通过支撑组件对空腔柱辅助支撑确保空腔柱的垂直度,支撑组件与地梁钢筋网连接,无需通过自攻钉或预埋件与地下室底板连接,避免了破坏地下室底板防水层造成的底板漏水,无需另外在地下室底板设置支撑组件的固定点,空腔柱的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空腔柱在装配式建筑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场合中特别是地下室结构中,空腔柱安装时,其斜支撑结构很容易造成底部防水层的破坏,具有底部漏水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避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中对防水层造成破坏的技术问题。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包括空腔柱、地梁钢筋网、支撑组件和承台,所述空腔柱位于所述承台上方且与所述承台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空腔柱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梁钢筋网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空腔柱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斜撑和对应所述斜撑设置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地梁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与所述地梁钢筋网的至少一个钢筋焊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地梁钢筋网的上方,所述斜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地梁钢筋网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座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地梁钢筋网的至少两个钢筋焊接。
可选地,所述承台包括承台本体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承台本体上,所述空腔柱包括空腔柱本体和锚固筋,所述锚固筋嵌设于所述空腔柱本体且向下穿出所述空腔柱本体,所述空腔柱本体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锚固筋穿过所述支撑架并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承台本体,所述地梁钢筋网的钢筋穿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承台本体、所述支撑架、所述锚固筋和所述地梁钢筋网适于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为整体。
可选地,该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撑组件环绕所述空腔柱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所对应的所述地梁钢筋网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斜撑包括斜撑本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斜撑本体和所述第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本体,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靠近所述斜撑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斜撑本体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斜撑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通过紧固件或者插销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斜撑的一端设置有勾状结构,所述勾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勾接;或者,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为伸缩结构。
相对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具有如下优势:
通过支撑组件对空腔柱辅助支撑确保空腔柱的垂直度,支撑组件与地梁钢筋网连接,无需通过自攻钉或预埋件与地下室底板连接,避免了破坏地下室底板防水层造成的底板漏水,无需另外在地下室底板设置支撑组件的固定点,空腔柱的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腔柱,11-空腔柱本体,12-锚固筋,2-地梁钢筋网,3-支撑组件,31-斜撑,311-斜撑本体,3111-空心套杆,3112-活动杆,312-第一连接件,3121-第一连接件本体,3122-第三连接部,3123-容置腔,32-第一固定座,321-第一固定座本体,322-第一连接部,323-第二连接部,4-承台,41-承台本体,42-支撑架,5-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示例性地”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这样,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右侧,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左侧;附图中Y轴表示前后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侧,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包括空腔柱1、地梁钢筋网2、支撑组件3和承台4,空腔柱1位于承台4上方且与承台4连接,支撑组件3的一端与空腔柱1连接,支撑组件3的另一端与地梁钢筋网2连接,支撑组件3相对于空腔柱1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空腔柱1包括空腔柱本体11和锚固筋12,空腔柱本体11为空腔柱1中带有混凝土的部分,锚固筋12部分位于空腔柱本体11内部且部分向下穿出空腔柱本体11。空腔柱1与承台4连接的部分可以采用相关的现有技术,只需要当空腔柱1放置于承台4上时,锚固筋12至少部分插入承台4达到锚固目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承台4部分埋入地面以下,地梁钢筋网2可以经过承台4也可以不经过承台4,一般为增强其连接的稳定性,地梁钢筋网2会经过承台4,例如两个地梁钢筋网2在承台4处交汇。
承台4不必需对空腔柱1形成主要受力支撑,例如其可以通过设置于承台4之外的支撑装置对空腔柱本体11形成支撑,当然,其也可以是由承台4实现对空腔柱本体11的支撑,后续将会进行说明。
支撑组件3的一端与空腔柱1的空腔柱本体11连接,支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在空腔柱1和地梁钢筋网2处能够获得受力支撑即可,支撑组件3起到辅助支撑,以及调整空腔柱1的垂直度的作用。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支撑组件3对空腔柱1辅助支撑确保空腔柱1的垂直度,支撑组件3与地梁钢筋网2连接,无需通过自攻钉或预埋件与地下室底板连接,避免了破坏地下室底板防水层造成的底板漏水,无需另外在地下室底板设置支撑组件3的固定点,空腔柱1的安装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包括斜撑31和对应斜撑31设置的第一固定座32,第一固定座32与地梁钢筋网2固定连接,斜撑31与第一固定座32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座32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地梁钢筋网2连接的方式不作为限制,其能够实现分别与地梁钢筋网2和斜撑31的连接即可。示例性地,第一固定座32为预制件,其包括板状结构(图中未示出),且板状结构与地梁钢筋网2通过焊接、紧固件固定等方式实现连接,板状结构上设置用于与斜撑31连接的接口。示例性地,第一固定座32由钢筋折弯和焊接等方式成型(可以是施工现场制作,例如采用废钢筋制作),然后与地梁钢筋网2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空腔柱1的下部、承台4以及地梁钢筋网2可以实现整体浇筑,浇筑完成后解除斜撑31与第一固定座32的连接以及斜撑31与空腔柱1的连接即可实现斜撑31的拆除,第一固定座32无需拆除,而是与地梁钢筋网2一起浇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梁的受力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32包括第一固定座本体321和第一连接部322,第一固定座本体321与地梁钢筋网2的至少一个钢筋焊接,第一连接部322与第一固定座本体321相连接,第一连接部322至少部分位于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斜撑31与第一连接部322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位于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
示例地,第一固定座本体321为板状结构、钢筋条或钢筋网,第一固定座本体321沿地梁钢筋网2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图1和图2中沿Y轴方向布置的地梁钢筋网而言,其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高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座本体321与对应的地梁钢筋网2沿宽度方向分布的多个钢筋焊接。第一连接部322与第一固定座本体321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322为折弯钢筋且与第一固定座本体321焊接,该折弯钢筋的折弯中部位于对应的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斜撑31与该折弯钢筋的折弯中部连接,例如勾接。第一固定座本体321与地梁钢筋网2的钢筋应具有足够的焊缝长度,较佳地,二者之间采用搭焊。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固定座32通过第一固定座本体321实现与地梁钢筋网2的可靠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梁钢筋网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斜撑31与第一连接部322连接的连接处位于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便于空腔柱1的下部、承台4以及地梁钢筋网2的整体浇筑,能够避免浇筑时连同斜撑31与第一连接部322连接的连接处一起浇筑,便于浇筑完成后斜撑31的拆除,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这里,当斜撑31拆除后,第一连接部322可以嵌于墙体内,或者,将其切除,其不作为限制。
如图2所示,具体地,第一固定座3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23,第二连接部323与第一固定座本体321连接,第二连接部32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与地梁钢筋网2的至少两个钢筋焊接。
第二连接部32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上下方向即图中的Z轴方向),不代表第二连接部323的长度方向必须与上下方向一致,其可以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示例地,第二连接部323折弯呈倒V形结构,倒V形结构的两边分别与地梁钢筋网2的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多个钢筋焊接。示例性地,两个第二连接部323沿地梁钢筋网2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部323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本体321连接。进一步,两个第二连接部323的下端通过第三连接部连接为整体,第三连接部与地梁钢筋网2的钢筋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一固定座32与地梁钢筋网2具备沿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连接,第一固定座32与地梁钢筋网2连接为整体且受力稳定性高,能够增强对斜撑31的支撑性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组件3和第二连接件5,其中,支撑组件3环绕空腔柱1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3的第一固定座32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第二连接件5与两个第一固定座32所对应的地梁钢筋网2相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以沿左右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地梁钢筋网2为第一个地梁钢筋网,沿前后方向(即Y轴方向)延伸的地梁钢筋网2为第二个地梁钢筋网,第一个地梁钢筋网和第二个地梁钢筋网在承台4处相交。两个支撑组件3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该两个支撑组件3的第一固定座32均与第二个地梁钢筋网连接,且该两个第一固定座32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示例性地,第二连接件5包括至少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钢筋,该钢筋与第二个地梁钢筋网的钢筋焊接为一体,其可以采用搭焊的方式焊接,取得较高的结构稳定性能。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空腔柱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和/或,空腔柱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组件3。空腔柱1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具有可靠的斜支撑结构,其安装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两个支撑组件3的两个第一固定座32、第二连接件5和与两个支撑组件3对应的地梁钢筋网2连接为整体,其受力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斜撑31包括斜撑本体311和第一连接件312,第一连接件312分别与斜撑本体311和第一固定座32可拆卸连接。具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作为限制。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312包括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上靠近斜撑本体311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腔3123,斜撑本体311插设于容置腔3123内。斜撑本体311和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通过紧固件或者插销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的容置腔3123的侧壁并与斜撑本体311螺纹连接。例如,插销穿过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和斜撑本体311上的通孔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和斜撑本体311沿支撑组件3长度方向的位移。这样,当紧固件或者插销拆卸后,第一连接件312和斜撑本体311能够相对运动,便于第一连接件312与第一固定座32的拆卸或者便于斜撑本体311与空腔柱1的拆卸。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支撑组件3实现模块化组装,便于配件更换,并且,第一连接件312分别与斜撑本体311和第一固定座32可拆卸连接,当空腔柱1、地梁钢筋网2和支撑组件3之间取得较稳定的受力支撑时,且第一固定座32不便于与第一连接件312拆卸以解除空腔柱1、地梁钢筋网2和支撑组件3的连接时,可以先解除第一连接件312与斜撑本体311的连接从而解除空腔柱1、地梁钢筋网2和支撑组件3的连接,然后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312和第一固定座32的拆卸,实用性强。
在上述实施例中,斜撑31的一端设置有勾状结构,勾状结构与第一固定座32勾接。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312包括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和与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122,第三连接部3122设置为勾状结构,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设置为柱状结构,该勾状结构连接于该柱状结构的端面,勾状结构与第一固定座32的第一连接部322勾接,当支撑组件3因受力沿长度方向运动时,第一连接部322与勾状结构接触限制支撑组件3沿长度方向向靠近空腔柱1一侧的运动的位移,该柱状结构的端面限制支撑组件3沿长度方向向远离空腔柱1一侧的运动的位移。
这样,勾接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322便于采用现场的钢筋制作,且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斜撑3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32通过紧固件连接。示例性地,第三连接部3122与第一连接部32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紧固件的拆卸方向指向上方。这样,斜撑31与第一固定座32的连接结构较为稳固,可靠性高。
在上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为伸缩结构。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斜撑本体311包括空心套杆3111和活动杆3112,活动杆3112与空心套杆3111滑动连接,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活动杆3112的自由端容置于容置腔3123内并与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可拆卸连接。当然,其也可以采用其它相关技术中的伸缩结构,例如采用电动推杆,其不作为限制。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伸缩结构的设置,便于快速调整支撑组件的长度,从而调整空腔柱1的垂直度,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台4包括承台本体41和支撑架42,支撑架42设置于承台本体41上,空腔柱1包括空腔柱本体11和锚固筋12,锚固筋12嵌设于空腔柱本体11且向下穿出空腔柱本体11,空腔柱本体11放置于支撑架42上,锚固筋12穿过支撑架42并至少部分插入承台本体41,地梁钢筋网2的钢筋穿设于支撑架42,承台本体41、支撑架42、锚固筋12和地梁钢筋网2适于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为整体。
示例性地,支撑架42直接放置于承台本体41上,其与承台本体41接触处可以设置垫块,增大二者的接触面积。支撑架42主体为钢筋组装而成的网状结构,实现对空腔柱1的支撑。地梁钢筋网2与支撑架42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其不作为限制。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支撑架42能够实现对空腔柱1的主要支撑,避免直接压在地梁钢筋网2上造成的地梁钢筋网2的形变或者另设需要拆除的支撑结构,并且,地梁钢筋网2的钢筋、支撑架42和锚固筋12在承台本体41的上方形成密集的钢筋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为整体,其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这些变动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腔柱(1)、地梁钢筋网(2)、支撑组件(3)和承台(4),所述空腔柱(1)位于所述承台(4)上方且与所述承台(4)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的一端与所述空腔柱(1)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梁钢筋网(2)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相对于所述空腔柱(1)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斜撑(31)和对应所述斜撑(31)设置的第一固定座(32),所述第一固定座(32)与所述地梁钢筋网(2)固定连接,所述斜撑(31)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2)包括第一固定座本体(321)和第一连接部(322),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321)与所述地梁钢筋网(2)的至少一个钢筋焊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2)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32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所述斜撑(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2)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地梁钢筋网(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323),所述第二连接部(323)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本体(3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3)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地梁钢筋网(2)的至少两个钢筋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4)包括承台本体(41)和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设置于所述承台本体(41)上,所述空腔柱(1)包括空腔柱本体(11)和锚固筋(12),所述锚固筋(12)嵌设于所述空腔柱本体(11)且向下穿出所述空腔柱本体(11),所述空腔柱本体(11)放置于所述支撑架(42)上,所述锚固筋(12)穿过所述支撑架(42)并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承台本体(41),所述地梁钢筋网(2)的钢筋穿设于所述支撑架(42),所述承台本体(41)、所述支撑架(42)、所述锚固筋(12)和所述地梁钢筋网(2)适于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为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支撑组件(3)环绕所述空腔柱(1)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的所述第一固定座(3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32)所对应的所述地梁钢筋网(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31)包括斜撑本体(311)和第一连接件(312),所述第一连接件(312)分别与所述斜撑本体(311)和所述第一固定座(32)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2)包括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靠近所述斜撑本体(311)的一端设置有容置腔(3123),所述斜撑本体(311)插设于所述容置腔(3123)内,所述斜撑本体(311)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本体(3121)通过紧固件或者插销实现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31)的一端设置有勾状结构,所述勾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2)勾接;或者,所述斜撑(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2)通过紧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为伸缩结构。
CN202121055302.0U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Active CN215167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302.0U CN215167206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5302.0U CN215167206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7206U true CN21516720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0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5302.0U Active CN215167206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7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6810B1 (ko) Pc기둥에 설치된 영구브래킷을 활용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결합구조
CN215167206U (zh) 一种地下室空腔柱安装结构
KR101766808B1 (ko) Pc기둥에 설치된 영구브래킷을 활용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결합구조
KR101766809B1 (ko) Pc기둥에 설치된 영구브래킷을 활용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결합구조
CN211114759U (zh) 新型悬挑脚手架
JP2015183366A (ja) 盛土構造体の構造および構築方法
JP2018135190A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の基礎架台およびタワークレーン
KR101766811B1 (ko) Pc기둥에 설치된 영구브래킷을 활용한 pc기둥 및 pc보의 강접합 결합구조
KR102209904B1 (ko) 앵커소켓 높이조절이 가능한 받침장치 및 그 시공방법
JP5184393B2 (ja) 防護壁及び防護壁形成方法
KR20060050476A (ko) 기초공사용 강관의 상단부 보강구조
KR200285281Y1 (ko) 콘크리트 합벽 지지대
KR100848081B1 (ko) 조립형 갱폼의 지지부 연장 설치 구조
JP5543323B2 (ja) 吊り足場支持金具
JP3544436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壁体パネルによる建物構造におけるパネルの定着構造及びその定着方法
JP5322214B2 (ja) 既存の木造住宅における土台の補強方法
CN216765554U (zh) 桥塔与承台的连接构造
KR101037502B1 (ko) 기초 바닥층 내의 기초구조 강도 보강용 합성 구조체
JP3597824B2 (ja) 張出し道路の施工法
JP3011939U (ja) 押し引きサポートの取付用治具および取付構造
CN220301559U (zh) 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RU82462U1 (ru) Опорный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ригеля с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ой колонной
JP2006138143A (ja) ブロック及びその固定方法
KR100420075B1 (ko) 강관말뚝의 두부내 속채움콘크리트 타설을 위한 지지구조
CN114182623A (zh) 桥塔与承台的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