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8936U - 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8936U
CN215158936U CN202120737335.7U CN202120737335U CN215158936U CN 215158936 U CN215158936 U CN 215158936U CN 202120737335 U CN202120737335 U CN 202120737335U CN 215158936 U CN215158936 U CN 215158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onveyor belt
blocking
fixed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73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延征
肖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373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8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8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8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流水线,设有载具运输装置,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包括:挂板,两个所述挂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位于两个所述挂板中间,用于放置并运输所述载具;防反弹机构,沿所述载具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载具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防反弹机构用于阻挡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回弹。防反弹机构在载具被阻挡时,防止载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回弹,防止载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向后晃动,保证产品不受损伤,此外阻挡机构与防反弹机构的结合,使得载具在停止时固定在相应的操作位置,从而使得载具的位置准确,也便于对载具上的产品进行无偏差加工。

Description

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产品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智能终端产品领域,组装和测试的自动化线设备之间包含大量流水线用以传输产品,但是当前流水线采用传统皮带线,易造成产品打滑现象,易造成皮带磨损,在需要停止高速流水线上的载具时,由于惯性作用,易造成流水线上的载具反弹而损害产品,此外,反弹后的载具位置变动,造成对该载具上的产品进行加工时,位置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流水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流水线,设有载具运输装置,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包括:挂板,所述挂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位于两个所述挂板中间,用于放置并运输所述载具;防反弹机构,沿所述载具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载具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防反弹机构用于阻挡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回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反弹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挂板的内侧,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方设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凹槽;防反弹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防反弹块包括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枢接端和输送方向前方的反弹端;所述枢接端与所述凹槽枢接,所述反弹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防反弹块提供向上的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用于阻挡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两根皮带,所两根皮带之间构成空腔,所述防反弹机构和所述阻挡机构的作用部位设置在两根所述皮带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挂板的内侧;阻挡件,用于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感应所述载具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阻挡件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设有顶升机构,沿载具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阻挡机构的后方,所述防反弹机构的前方,所述顶升机构的顶升件用于将所述载具顶起并脱离所述第一传送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件设有定位销,设置在所述顶升件的上端;在顶升所述载具时,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载具的定位孔内,用于防止所述载具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包括:多个预压机构,设置在所述挂板,用于将所述载具的边缘部向所述第一传送带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压机构包括:移动竖板,位于所述挂板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挂板上下移动;压紧部,与所述移动竖板连接,并用于与所述载具的边缘部抵接;预压部,与所述移动竖板连接,通过所述移动竖板为所述压紧部提供向下的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压部包括: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移动竖板的下方,用于限定所述移动竖板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通过上下调节所述限位销在所述挂板的位置,调节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间隔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移动竖板的上端,所述保持架的自由端悬空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多个轴承滚轮,间隔镶嵌在所述保持架中,用于与所述载具的边缘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水线还包括载具回流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的下方,所述载具回流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第二传送带,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并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水线还包括:载具升降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和所述载具回流装置的两端;用于将所述载具运输装置中的所述载具运输至所述载具回流装置,或将所述载具回流装置中的所述载具运输至所述载具运输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防反弹机构可以在阻挡机构阻挡载具时,可以防止载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回弹,以及防止载具在第一传送带上向后晃动,保证产品不受损伤,此外阻挡机构与防反弹机构的结合,使得载具在停止时固定在相应的操作位置,从而使得载具的位置准确,也便于对载具上的产品进行无偏差加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流水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载具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载具回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个滚轮预压机构在挂板上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个滚轮预压机构在挂板上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防反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流水线,流水线包括载具运输装置10和载具回流装置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具回流装置20可以与载具运输装置10位于同一平面,载具回流装置20与载具运输装置10形成跑道结构。载具运输装置10与载具回流装置20首尾相接,实现载具30的运输和回流,即载具运输装置10的末端连接载具回流装置20的首端,载具回流装置20的末端连接载具运输装置10的首端。运行到载具运输装置10末端的载具 30进入载具回流装置20的首端,运行到载具回流装置20末端的载具30进入载具运输装置10的首端,最终实现载具30的重复使用,降低载具30空载的概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流水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载具回流装置20位于载具运输装置10的下方。为实现上下两层的载具运输装置10和载具回流装置20 的连接,流水线还设有载具30升降装置。在载具回流装置20和载具运输装置10首尾相接处设置载具30升降装置(图中未显示)。载具升降装置位于载具运输装置10和载具回流装置20的两端;用于将载具运输装置10中的载具30运输至载具回流装置20,或将载具回流装置20中的载具30运输至载具运输装置10。具体地,当载具30运行到载具运输装置10的末端时,载具30进入位于载具运输装置10末端的载具30升降装置,载具30 升降装置将载具30由上层运输至下层,并将载具30推进载具回流装置20的首端;载具回流装置20将载具30运送至载具回流装置20的末端,载具30进入位于载具运输装置 10首端的载具30升降装置,载具30升降装置将载具30由下层运输至上层,并将载具30 推进载具运输装置10的首端,如此实现载具30的运输和回流,实现载具30的循环使用。
载具运输装置10和载具回流装置20两条流水线同时运行,可以保证流水线的生产工序不停止,提高载具30流动速率,载具30回流可以降低载具30空载的概率,节省载具 30的准备数量,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图2为载具运输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载具运输装置10包括:挂板11、第一传送带12和防反弹机构18。
具体地,挂板11包括两个且相对并间隔设置。挂板11可以呈板状结构。两个挂板11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板支撑连接。第一传送带12位于两个挂板11中间,用于放置并运输载具30。载具运输装置1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4,第一驱动装置14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12转动。第一驱动装置14可以设置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下方。第一驱动装置14包括第一电机141、第一传动轴142、第一主动轮143和第一从动轮144。第一电机141可以固定设置在挂板11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装置固定在第一传送带12的下方。第一电机 141带动第一传动轴142转动,第一传动轴142带动第一主动轮143和第一从动轮14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12转动。
第一传送带12可以通过皮带实现。第一传送带12可以为一整张皮带,皮带的宽度与挂板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底部与第一传送带12 接触。第一传送带12也可以包括两根皮带,两根皮带分别设置在两个挂板11的内侧,且相互平行,此时放置在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分别与两端的第一传送带12 接触,两根皮带之间形成空腔,使载具30的中部呈悬空状态,防反弹机构18的作用部位则位于两根皮带之间。当第一传送带12包括两个皮带时,此时第一驱动装置14包括一个第一电机141,一个第一传动轴142,两组第一主动轮143和第一从动轮144。第一传动轴1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挂板11的内侧连接,第一传送轴的两端各设有一组第一主动轮 143和第一从动轮144。第一电机141带动第一传动轴142转动,第一传动轴142带动两端的第一主动轮143转动,第一主动轮143再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从动轮144带动所在挂板11上的第一传送带12转动,第一从动轮144用于是第一传送带12张紧。同一第一电机141和第一传动轴142可以保证两个第一传送带12的同步转动。另外,第一传送带12 还可以通过辊筒、链条、滚轴或者传送滚轮等实现。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载具运输装置10还包括阻挡机构16。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可以沿竖直方向向上升起或可以沿水平方向向皮带内侧伸出,也可以倾斜的方向伸出于载具30的行进路径。当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沿水平方向伸出用于阻挡载具30时,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水平设置于挂板11的内侧,并位于第一传送带12 的上方。通过水平伸出阻挡件用于阻挡第一传送带12上高速运行的载具30。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161可以沿竖直方向向上升起。如图6所示,图6为阻挡机构16的结构示意图。阻挡机构16沿载具30的运输方向设置于载具30的行进方向,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161伸出于载具30的行进路径时,用于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上运行。具体地,阻挡机构16包括阻挡件161外,还包括第一固定块162 和第一驱动件16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挂板11的内侧。第一固定块 162的上端面低于第一传送带12所在的平面,在阻挡机构16不工作时,不影响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运行。阻挡件161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块162上下移动,第一驱动件 163也固定于第一固定块162,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在载具30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上升时,阻挡件161的上端高于第一传送带12所在的平面,阻挡件161下降时,可以下降至低于第一固定块162的上端面。顶升机构17启动时,阻挡件161上升,用于阻挡第一传送带12正在运行的载具30,使载具30在相应的工位停止。
第一驱动件163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等实现。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阻挡件161可以通过齿条、顶升杆等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63为气缸,阻挡件161为顶升杆。
另外,在第一固定块162的上端设有贯穿孔,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的上端由第一固定块162的贯穿孔穿出。设置贯穿孔的目的在于,在顶升机构17非启动状态下,阻挡件161位于第一固定块162的上端面下方,避免因意外脱离第一传送带12的载具30 对阻挡件161的碰撞,而造成阻挡件161的弯折或破损。在顶升机构17启动状态下,阻挡件161上升至第一传送带12上方,在阻挡第一传送带12正在运行的载具30时,第一固定块162的上端可以为阻挡件161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避免载具30因速度过快导致惯性较大将阻挡件161碰撞折弯,延长阻挡件161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阻挡机构16还包括传感器164。传感器164固定于第一固定块162,用于感应载具30并控制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在载具30的行径路径上伸出或缩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164用于感应载具30并控制第一驱动件163 驱动阻挡件161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具体地,传感器164固定在靠近第一固定块162上,在载具30的输送方向上,传感器164位于阻挡件161的后方,即载具30未被阻挡时,传感器164与载具30的距离小于阻挡件161与载具30的距离。当载具30运行时,最先由传感器164感应载具30,传感器164将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递给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控制器发送指令控制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升起,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上的运行。
此外,在第一固定块162上还可以再设置第二个传感器164,在载具30的输送方向上,第二个传感器164位于阻挡件161的前方。设置第二个传感器164的目的在于,第一,当载具30内的产品在相应工位的完成多个操作工序后,阻挡件161下降允许载具30传送至下一工位完成相应工序,而在载具30向下一个工序运行的过程中,载具30并非完全脱离第一个传感器164的感应范围,因此在载具30越过阻挡件161时,可以触发第二个传感器164时,第二个传感器164感应到载具30并向控制中心的控制器发送信号,表明载具30正在运行至下一工位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163避免阻挡件161再次升起,从而保护载具30以及载具30内的产品,可以有效的提高载具30的运输效率,使用高度自动化线体。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载具回流装置20的首端和末端也可以设有阻挡机构16。载具回流装置20中的阻挡机构16,位于载具回流装置20末端的阻挡机构16可以将载具30阻挡在第二传送带22中,避免与载具运输装置10中的载具30发生碰撞。载具回流装置20 中的阻挡机构16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阻挡件161的升起和降落。
阻挡机构16可以在无需关闭第一传送带12情况下使载具30停留,避免反复重启和关闭第一传送带12,减少对驱动第一传送带12的第一驱动装置14损害,以及减少载具 30与第一传送带12磨损的次数和时间,提高了第一传送带12运送载具30的运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图8为防反弹机构18的结构示意图。防反弹机构18包括:第三固定块181、防反弹块182和弹性件183。其中,第三固定块181固定在挂板 11的内侧,用于将防反弹机构18固定在挂板11上。第三固定块181的上方设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呈方形结构设置。防反弹块182位于凹槽内,防反弹块182包括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枢接端和输送方向前方的反弹端;枢接端与凹槽枢接,反弹端通过弹性件183与凹槽连接,弹性件183用于为防反弹块182提供向上的弹力。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防反弹块182在弹性件183的弹力作用下,防反弹块182的反弹端高于第三固定块181的上端面,并高于第一传送带12所在的平面。由于防反弹块182 的枢接端位于输送方向的后方,反弹端位于输送方向的前端,在载具30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载具30的下表面与防反弹块182的反弹端接触时,载具30在重力作用以及滚轮预压机构13的作用下,压迫防反弹块182的反弹端,与反弹端连接的弹性件183被压缩,反弹端向凹槽内移动。当载具30越过反弹端后,防反弹块182的反弹端在弹性件183的弹力作用下回弹,并再次凸出于第一传送带12所在的平面。因此,在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 161阻挡在第一传送带12上高速运行的载具30时,由于惯性作用会造成载具30的回弹,而设置阻挡机构16可以放置载具30回弹和向后晃动,保证载具30内的产品不受损伤,阻挡机构16与防反弹机构18的结合,使得载具30在停止时固定在相应的操作位置,从而使得载具的位置准确,也便于对载具30上的产品进行无偏差加工。弹性件183可以通过弹片、弹簧或橡胶等具有弹性形变的结构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83为弹簧。
载具运输装置10还包括多个预压机构13。其中,多个预压机构13设置挂板11,用于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压机构13设有磁性部件。载具30的边缘部由磁性材料制成,磁性部件位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下方,通过吸附的方式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或磁性部件位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上方,通过排斥的方式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压机构 13为滚轮预压机构13,多个滚轮预压机构13在每个挂板11的上端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用于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压机构13固定在载具运输装置10。
第一传送带12启动时,第一传送带12与载具30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第一传送带12与载具30之间产生滑动摩擦力,使得载具30的速度均匀增加匀加速,以阻止传送带与载具30之间的相对运动。等到载具30的速度增加到和第一传送带12一样时,第一传送带 12与载具30共速,此时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在载具30加速的过程中,第一传送带12与载具30的滑动摩擦力会磨损第一传送带12,且容易造成载具30与第一传动带之间的打滑,载具30加速慢。预压机构13将载具30的边缘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在第一传送带12启动时,则可以增加载具30的边缘部与第一传送带12的滑动摩擦力,大的滑动摩擦力可以使载具30获得更大的加速度,缩短载具30与第一传送带12达到共速的时间,提高第一传送带12运输载具30的运输效率。
当预压机构13设有磁性部件时,预压机构13可以间隔设置在挂板11的下方或上方,也可以首尾相接地设置在挂板11的下方。当预压机构13为滚轮预压机构13时,多个滚轮预压机构13间隔的设置在挂板11的上端。另外,两个挂板11上的滚轮预压机构13 位置相对应。即在一个挂板11上设置的滚轮预压机构13,在另一个挂板11的相应位置同样设置一个滚轮预压机构13。两个挂板11上的两个相对应的滚轮预压机构13分别将载具30的两个边缘部向各自的第一传送带12挤压,从而使载具30的两端受力平衡,避免因载具30损坏或倾翻,而损坏载具30内的产品。
如图3所示,图3为载具回流装置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载具回流装置20包括固定架21和第二传送带22。固定架21固定架21用于固定载具运输装置10和载具回流装置 20,载具运输装置10固定于固定架21的上方,载具回流装置20固定于固定架21的下方。第二传送带22固定设置在固定架21,并位于载具运输装置10的下方,第二传送带22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相反,从而可以实现载具30的回流,载具30的循环利用。
载具回流装置20也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3,第二驱动装置23用于驱动第二传送带22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第二传送带22的工作原理与第一驱动装置14驱动第一传送带12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二驱动装置23可以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2的下方。第二驱动装置23包括第二电机231、第二传动轴232、第二主动轮233和第二从动轮234。第二电机231带动第二传动轴232转动,第二传动轴232带动第二主动轮233和第二从动轮234 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送带22转动。
此外,第二传送带22也可以通过皮带实现,也可以为一整张皮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22与第一传送带12相同,具有两个皮带,分别位于流水线的两侧并相互平行设置,使载具回流装置20的中部也呈悬空状态。由同一个第二电机231驱动同一个第二传动轴232,驱动两个皮带各自对应的第二主动轮233和第二从动轮234转动,从而使第二传送带22的两个皮带可以同步转动。第二传送带22也还可以通过辊筒、链条、滚轴或者传送滚轮等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为多个滚轮预压机构13位于挂板11上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其中,每一滚轮预压机构13包括:移动竖板131、压紧部132和预压部133。如图4所示,移动竖板131位于挂板11的外侧并相对于挂板11上下移动。如图 5所示,压紧部132与移动竖板131连接,并用于与载具30的边缘部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压紧部132水平固定在移动竖板131的上方并高于挂板11设置。预压部133与移动竖板131连接,预压部133通过移动竖板131为压紧部132提供向下的预压力。具体地,移动竖板131呈板状结构,移动竖板131位于挂板11的外侧,可以相对挂板1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位于移动竖板131上端的压紧部132上下移动。
压紧部132亦呈板状结构设置。压紧部132与移动竖板131垂直,并向第一传送带12延伸,压紧部132的设置高于挂板11的上端,使得压紧部132与位于挂板11之间的第一传送带12具有高度差。第一传送带12用于放置和运输载具30,载具30的边缘部位于压紧部132和第一传送带12之间,载具30的厚度大于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载具30的边缘部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一传送带12的上表面抵接,载具 30的边缘部的上表面可以与压紧部132的下表面抵接。
预压部133与移动竖板131连接,预压部133使移动竖板131在挂板11的外侧时,移动竖板131的重力与预压部133的支撑力达到平衡。预压部133可以为移动竖板131 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移动竖板131位于挂板11的外侧,在移动竖板131向上运动时,预压部133还可以为移动竖板131提供向下的拉紧力,继而为位于移动竖板131上端的压紧部132提供向下的拉紧力,由于压紧部132的下表面与载具30的边缘部的上表面抵接,预压部133通过移动竖板131作用在压紧部132上的拉紧力,在压紧部132与载具30的边缘部抵接时,转换成对载具30的边缘部向下的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压部133包括第一导向机构1331和第一弹性件1332。具体地,第一导向机构1331竖直固定在挂板11,并与移动竖板131配合。移动竖板131与第一导向机构1331配合,移动竖板131沿第一导向机构1331相对挂板11上下移动,第一导向机构1331为移动竖板131提供在挂板11上下移动时的位移量,同时第一导向机构1331 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确保移动竖板131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呈竖直状态,从而进一步确保位于移动竖板131上端的压紧部132呈水平状态,从而使的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 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可以完全贴合不脱离。此外,第一导向机构1331和移动竖板131 可以通过滑轨和滑块实现,移动竖板131具有的滑块沿滑轨滑动。第一导向机构1331和移动竖板131也可以通过导向杆和轴套实现,移动竖板131具有的轴套套设在导向杆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332的上端与移动竖板131连接,第一弹性件1332的下端与挂板11连接。第一弹性件1332用于连接挂板11和移动竖板131。第一弹性件1332的下端与挂板11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钩挂连接。第一弹性件1332的上端与移动竖板131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钩挂可拆卸式连接。由上述内容可知,预压部133 可以为移动竖板13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移动竖板131位于挂板11的外侧,在移动竖板131向上运动时,预压部133还可以为移动竖板131提供向下的拉紧力。第一弹性件 1332在连接挂板11和移动竖板131时,第一弹性件1332本身具有的弹力与移动竖板131 的重力相抵消,使第一弹性件1332处于平衡状态。第一弹性件1332处于平衡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332对移动竖板131的支撑,使得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载具30的边缘部的厚度。
预压部133的第一导向机构1331与第一弹性件1332配合,可以使移动竖板131在挂板11的外侧竖直上下移动,且还能确保第一导向机构1331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呈竖直状态,从而进一步确保位于移动竖板131上端的压紧部132呈水平状态,从而使的压紧部 132与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可以完全贴合不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压部133还包括限位销1333。限位销1333的上端抵接于移动竖板131的下方,用于限定移动竖板131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通过上下调节限位销1333 在挂板11的位置,调节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
具体地,当第一弹性件1332的弹力较小,与移动竖板131的重力相比,第一弹性件1332无法支撑移动竖板131,移动竖板131在重力作用下会压缩第一弹性件1332,致使位于移动竖板131上的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过小。设置限位销 1333,且限位销1333的上端抵接在移动竖板131的下方,当限位销1333固定在挂板11 上时,可以限制移动竖板131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固定移动竖板131上端压紧部132 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避免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过小,而导致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无法穿过,阻碍第一传送带12对载具30的运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销1333可以是竖直设置的螺栓,在挂板11的外侧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螺母,螺母固定在挂板11的外侧,限位销1333穿过螺母后其上端抵接在移动竖板131上,限制移动竖板131的向下运动,通过旋转螺栓使螺栓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移动竖板131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由此,通过旋转螺栓调节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高度差,从而调节压紧部132对对位于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的预压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销1333可以是水平设置的销钉或螺栓。具体地,在挂板11设有多个限位孔,用于容纳限位销1333,多个限位孔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限位销1333 通过更换插入限位孔的位置,从而限定移动竖板131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进一步调节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高度差,从而调节压紧部132对位于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的预压力。
预压部133通过设置限位销1333,第一,可以通过限位销1333的上端与移动竖板131 抵接,用于支撑移动竖板131,更加稳固。第二,限位销1333可以限定移动竖板131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避免在移动竖板13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而导致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过小,而影响载具30的传送效率。第三,通过调节限位销1333 在挂板11竖直方向的位置,可以调节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以及调节压紧部132对载具30的边缘部的预压力,从而可以满足具有不同边缘部厚度的不同载具30,适配性更广,通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机构1331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机构1331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第一弹性件1332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弹性件1332位于第一导向机构1331之间,且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限位销1333具有一个,位于两个第一弹性件1332之间。再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竖板131呈左右对称的桥形,两个第一导向机构1331在竖直方向平行且对称的设置在移动竖板131的两端,移动竖板131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导向机构1331配合,从而在挂板11的外侧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在两个第一导向机构 133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弹性件1332。第一弹性件1332的上端与移动竖板131钩挂连接,第一弹性件1332的下端与固定在挂板11上的固定钉钩挂连接,第一弹性件1332与移动竖板131和挂板11均可拆式连接,便于更换和维修断裂、生锈等原因而失效的第一弹性件1332。限位销1333为竖直设置的螺栓,与固定在挂板11上的螺母配合,通过旋转螺栓从而调节移动竖板131向下运动的最低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部132包括保持架1321。保持架1321的固定端固定在移动竖板131的上端,保持架1321的自由端悬空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上方。
具体地,保持架1321的固定端为靠近挂板11外侧的一端,与移动竖板131的上端固定,保持架1321的自由端为靠近挂板11内侧的一端,保持架1321的自由端悬空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架1321呈板状结构,保持架1321呈水平设置,并与移动竖板131 垂直。滚轮保持架1321的固定端固定在移动竖板131上,可随移动竖板131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当第一传送带12运输载具30时,载具30会随第一传送带12运动,而滚轮预压机构13则相对于挂板11是固定的,因此当预压机构13的压紧部132对载具30的边缘部进行压紧的同时,压紧部132还与载具30的边缘部之间具有相对的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保持架1321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海绵等软质材料,在载具30的边缘部与保持架1321接触时,避免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对载具30的边缘部和保持架1321的磨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保持架1321设置轴承滚轮1322,轴承滚轮1322镶嵌在保持架1321中,且轴承滚轮1322的滚动方向与载具30的输送方向相同。轴承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保持架 1321的沿输送方向的前后两端。轴承滚轮1322可以设置多个,多个轴承滚轮1322间隔镶嵌在保持架1321中,用于与载具30的边缘部抵接。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30的边缘部与压紧部132相对运动时,设置轴承滚轮1322,可以使得载具30的边缘部与压紧部132 的相对运动由滑动变为滚动,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在保持架1321对载具30的边缘部进行压紧时,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对载具30的边缘部以及压紧部132的保持架1321和轴承滚轮1322的磨损和损坏。
另外,保持架1321在载具30的输送方向的两端设有导入斜边,导入斜边的目的在于,在载具30的边缘部进入保持架1321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空间时,导入斜边可以避免高速运行的载具30撞击保持架1321的边缘,从而避免两者撞击对保持架1321和载具30的损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预压机构13随载具30一起移动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同时预压机构13与载具30一起又相对于载具运输装置10运动。具体地,挂板11设有第三导向机构,第三导向机构可以位于挂板11的外侧,第三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与载具30的行进方向相同。与第三导向机构配合的有移动部件,预压机构13设置在移动部件上。
当预压机构13通过压紧的方式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时,预压机构13可以包括移动竖板131、压紧部132和预压部133。预压部133设置在移动部件,因此预压部133的第一导向机构1331、第一弹性件1332和限位销1333均设置在移动部件上。压紧部132包括保持架1321,保持架1321上可以不再设有轴承滚轮1322。具体地,当载具30的边缘部与预压机构13配合时,预压机构13的预压部133通过移动竖板131 为压紧部132提供预压力,预压力使压紧部132与载具30的边缘部抵接并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载具30的上表面与压紧部132抵接,载具30的下表面与第一传送带12接触,第一传送带12带动载具30运行,载具30的边缘部通过与压紧部132 的抵接带动预压机构13运行,从而带动移动部件在位于挂板上的第三导向机构上运行。此时,实现载具30与预压机构13的同时运动,且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当预压机构13通过吸附的方式将载具30的边缘部向第一传送带12压紧时,预压机构13可以包括压紧部132,压紧部132与移动部件连接,从而可以在第三导向机构相对挂板11运动。压紧部132位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下方,压紧部132处设有磁性部件,载具 30的边缘部也包括磁性材料。第一传送带12带动载具30运行,由于压紧部132处的磁性部件与载具30的边缘部吸附,载具30的边缘部可以带动压紧部132运动,再由于压紧部与移动部件连接,移动部件与第三导向机构配合可以滑动。最终使预压机构13可以通过移动部件和第三导向机构随载具30一起运动,使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2和图3所示,载具运输装置10还包括多个限位块15。限位块15位于两个滚轮预压机构13之间。限位块15的第一端固定于挂板11,限位块15 的第二端悬空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上方,用于限定移动竖板131向上移动的最高位置。
限位块15固定在挂板11的上端面,限位块15的第一端为靠近挂板11外侧的一端,限位块15的第二端为靠近挂板11内侧的一端,限位块15的第一端固定于挂板11,限位块15的第二端悬空与第一传送带12的上方,其中,限位块15第二端的下表面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滚轮预压机构13的压紧部132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用于限定移动竖板131向上移动的最高距离。目的在于,第一,流水线的载具 30还需要顶升机构将载具30顶起后,载具30脱离第一传送带12,从而可以在第一传送带12无需停止的情况下对载具30上的产品进行操作,为避免顶升机构在将载具30顶起后,顶起的高度超出第一弹性件1332的变形范围或负荷范围之外,造成第一弹性件1332 的永久变形,使第一弹性件1332失去弹性而无法回弹,失去对载具30的边缘部产生预压力的作用。第二,当载具30以外的物品掉落到第一传送带12时,限位块15还可以将杂物阻挡在第一传送带12而无法继续传送下去。第三,滚轮预压机构13设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挂板11上,当载具30的边缘部运行至两个相邻的滚轮预压机构13之间时,设置限位块15可以避免载具30的边缘部,因无滚轮预压机构13的压紧而翘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如图1所示,载具运输装置10上对应多个工位。载具运输装置10上对应多个工位,每个工位对应一定的工序,即每个工位在流水线占据一定的位置,每个工位可以对载具30内承载的产品进行多道工序的操作。当需要对载具30内的产品进行操作时,需要将运行的载具30停止。可以通过关闭第一传送带12的方式使载具30停止,当在此工位的多个工序操作完毕后,再开启第一传送带12将载具30传送至下一工位进行操作。然而反复的开启和关闭第一传送带12,开启时的电流冲击对驱动第一传送带 12的第一驱动装置14损害较大。此外,反复开启和关闭第一传送带12时,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处需要反复加速降速,不仅增大了载具30与第一传送带12磨损的次数和时间,还降低了第一传送带12运送载具30的运送效率。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工位对应设有阻挡机构16、顶升机构17和防反弹机构18。阻挡机构16沿载具30的输送方向位于载具30的行进方向,阻挡机构 16的阻挡件161伸出于载具30的行进路径时,用于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上运行。顶升机构17,沿载具30的输送方向位于阻挡机构16的后方,顶升机构17的顶升件171 用于将载具30顶起并脱离第一传送带12。防反弹机构18沿载具30的输送方向位于载具 30的后方,用于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上回弹。
一组阻挡机构16、一组顶升机构17和一组防反弹机构18组成一个工位,载具30在载具运输装置10的第一传送带12上前行,可通过阻挡机构16将载具30阻挡在相应工位,由防反弹机构18阻挡载具30回弹,完成载具30在工位的精确定位,阻挡后的载具30 由顶升机构17将载具30顶升,即可在相应的工位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关闭阻挡机构 16和顶升机构17,使载具30流至下一工位。在本实施例中,一组阻挡机构16包括两个阻挡机构16,分别固定于挂板11的内侧,且相对载具30对称。同理一组顶升机构17和一组防反弹机构18也分别包括两个,也分别固定与挂板11的内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载具运输装置10具有多个工位,在需要载具30停留并启动相应工位的阻挡机构16时,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控制中心的控制器统一对阻挡机构16进行控制,控制器通过预先设定的停止时间和位置等,统一控制阻挡机构16的启动和停止,将载具30停止在相应的工位,并对载具30内的产品操作相应的工序。
阻挡机构16可以实现载具30在不同的工位停止,在载具30停止时,第一传送带12还在运动,载具30与第一传送带12相对运动,载具30的下表面与第一传送带12的上表面具有滑动摩擦,为避免滑动摩擦对载具30或第一传送带12的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载具运输装置10在每个工位对应地设置顶升机构17。如图7所示,为顶升机构17的结构示意图。顶升机构17除包括顶升件171外,还包括第二固定块172、第二驱动件173和第二导向机构175。第二固定块172用于固定在挂板11的内侧;第二驱动件173固定于第二固定块172,第二驱动件173用于驱动顶升件17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具体地,在顶升机构17未启动时,顶升机构17的顶升件171位于第一传送带12的下方,从而不会对传送带上的载具30运行产生影响。当顶升机构17启动时,顶升机构17的顶升件171可以上升至第一传送带12的上方,从而将位于第一传送带12上的载具 30顶起并脱落第一传送带12。避免阻挡机构16阻挡载具30停止后,载具30的下表面与第一传送带12之间的滑动摩擦。另外,阻挡机构16的传感器164在向控制中心的控制器发送信号时,控制中心也可以在控制阻挡机构16的阻挡件161阻挡载具30的运行后,再控制顶升机构17的顶升件171向上升起,将载具30托起并脱离第一传送带12。第二驱动件173可以通过电机、气缸等实现。第二驱动件173驱动顶升件17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顶升件171可以通过齿条、顶升板等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73为气缸,顶升件171为顶升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机构17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175,竖直固定在挂板11;与顶升件171配合用于限定顶升件171的运动轨迹。顶升件171与第二导向机构175配合,顶升件171沿第二导向机构175相对挂板11上下移动,第二导向机构175对顶升件171起到导向作用,确保顶升件171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呈竖直状态,进一步确保顶升件171 在顶升载具30时呈水平状态,避免载具30的歪斜而导致载具30内的产品掉落。此外,第二导向机构175和顶升件171可以通过滑轨和滑块实现,顶升件171具有的滑块沿滑轨滑动。第二导向机构175和顶升件171也可以通过导向杆和轴套实现,顶升件171具有的轴套套设在导向杆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件171设有定位销174,设置在顶升件171的上端;在顶升载具30时,定位销174插入载具30的定位孔内,用于防止载具30脱落。具体地,顶升件 171的上端设置定位销174,定位销174凸出于顶升件171设置,定位销174的位置与载具30下端的定位孔相对应,从而可以在顶升机构17顶起载具30时,插入载具30的定位孔内,确定载具30精确位置,保证载具30在顶起的过程中因晃动、碰撞等原因滑落顶升件171,而损伤载具30内的产品。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每个工位处对应设置至少一对滚轮预压机构13,两个所述工位之间设有至少一对滚轮预压机构13。目的在于,一是避免在非工位处造成载具30的脱落;二是在载具30与防反弹机构18的防反弹块182接触时,通过滚轮预压机构13,避免防反弹块182将载具30顶出第一传送带12。
下面将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流水线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流水线具有两个工位,每个工位处设置一个载具30。
载具30放入到第一传送带12上,并使载具30的边缘部位于保持架1321和第一传送带12之间。
启动流水线,第一传送带12和第二传送带22运转。
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的带动下运行,当将运行至第一个工位时,载具30的前端碰触防反弹机构18的防反弹块182,并将防反弹块182压入第三固定块181的凹槽内,载具30继续在第一传送带12的带动下运行,当载具30的前端碰触阻挡机构16的传感器 164时,传感器164向控制中心的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163驱动阻挡件161向上升起,并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上的运行。
控制器再控制顶升机构17的第二驱动件173驱动顶升件171向上运动,顶升机构17的定位销174插入载具30的定位孔内,将载具30平稳的托起并脱离第一传送带12。
对载具30的产品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第二驱动件173控制顶升件171向下运动,待载具30回落至第一传送带12时,第一驱动件163控制阻挡件161向下运动,解除对载具30的阻挡,载具30在第一传送带12的带动下向下一个工位运行。
载具30在下一个工位的工作过程与在第一个工位的工作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载具30在载具运输装置10完成所有的工位上的工序后,由第一传送带12将载具30送入载具升降装置。载具升降装置将载具向下运输进入载具回流装置20。
载具回流装置20中的第二传送带22将载具30传输至位于载具运输装置10首端的载具升降装置,载具升降装置将载具向上运输在此进入载具运输装置10。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设有载具运输装置,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包括:
挂板,所述挂板相对且间隔设置;
第一传送带,位于两个所述挂板中间,用于放置并运输所述载具;
防反弹机构,沿所述载具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载具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防反弹机构用于阻挡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回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弹机构包括:
第三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挂板的内侧,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上方设有沿输送方向延伸的凹槽;
防反弹块,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防反弹块包括位于输送方向后方的枢接端和输送方向前方的反弹端;所述枢接端与所述凹槽枢接,所述反弹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防反弹块提供向上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用于阻挡所述载具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两根皮带,所两根皮带之间构成空腔,所述防反弹机构和所述阻挡机构的作用部位设置在两根所述皮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挂板的内侧;
阻挡件,用于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
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驱动所述阻挡件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感应所述载具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阻挡件在所述载具的行进路径上伸出或缩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设有顶升机构,沿载具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阻挡机构的后方,所述防反弹机构的前方,所述顶升机构的顶升件用于将所述载具顶起并脱离所述第一传送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件设有定位销,设置在所述顶升件的上端;在顶升所述载具时,所述定位销插入所述载具的定位孔内,用于防止所述载具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还包括:多个预压机构,设置在所述挂板,用于将所述载具的边缘部向所述第一传送带压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机构包括:
移动竖板,位于所述挂板的外侧并相对于所述挂板上下移动;
压紧部,与所述移动竖板连接,并用于与所述载具的边缘部抵接;
预压部,与所述移动竖板连接,通过所述移动竖板为所述压紧部提供向下的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部包括: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移动竖板的下方,用于限定所述移动竖板向下移动的最低位置;通过上下调节所述限位销在所述挂板的位置,调节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的间隔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包括:
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移动竖板的上端,所述保持架的自由端悬空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
多个轴承滚轮,间隔镶嵌在所述保持架中,用于与所述载具的边缘部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还包括载具回流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的下方,所述载具回流装置包括:
固定架,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
第二传送带,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并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还包括:
载具升降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运输装置和所述载具回流装置的两端;
用于将所述载具运输装置中的所述载具运输至所述载具回流装置,或将所述载具回流装置中的所述载具运输至所述载具运输装置。
CN202120737335.7U 2021-04-12 2021-04-12 流水线 Active CN215158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7335.7U CN215158936U (zh) 2021-04-12 2021-04-12 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7335.7U CN215158936U (zh) 2021-04-12 2021-04-12 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8936U true CN21515893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7335.7U Active CN215158936U (zh) 2021-04-12 2021-04-12 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89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659A (zh) * 2022-01-20 2022-02-25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659A (zh) * 2022-01-20 2022-02-25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轨
CN114084659B (zh) * 2022-01-20 2023-03-10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0514B (zh) 一种印制线路板半成品输送及隔板上料一体式装置
JP4978052B2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ワーク搬送方法
JP4267742B2 (ja) 天井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物流ラインシステム
CN215158936U (zh) 流水线
CN115196256A (zh) 预压流水线
CN212704102U (zh) 一种集成冲床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物料仓库
CN208326426U (zh) 物料升降组件
CN111301966A (zh) 一种装载设备移动平台和自动装载系统
CN111056317A (zh) 集装箱糖包码垛机
CN108861336A (zh) 物料升降组件
CN211915288U (zh) 一种上料装置
KR101777393B1 (ko) 알루미늄판재 절단장치
CN217530138U (zh) 一种具有钩式模组下料数控机床
JPH0367929B2 (zh)
CN215048410U (zh) 用于杆状物料的上料举升机构
CN219116641U (zh) 一种自动分层分片机
US5221177A (en) Arrangement for stacking blanks
CN210192623U (zh) 一种输送线
CN117023088B (zh) 一种凹型件自动翻转堆垛装置
CN219990668U (zh) 一种卷材装卸装置
CN214732556U (zh) 输送装置
US5039084A (en) Arrangement for stacking blanks
CN211310122U (zh) 磁性取料机构
CN215623036U (zh) 一种摆渡辊道
CN218618550U (zh) 一种在线式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