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5176U -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5176U
CN215155176U CN202120822546.0U CN202120822546U CN215155176U CN 215155176 U CN215155176 U CN 215155176U CN 202120822546 U CN202120822546 U CN 202120822546U CN 215155176 U CN215155176 U CN 215155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frame
positioning
seat
carri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25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富
黄博
欧阳小光
潘小莉
林国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8225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5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5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5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涉及自行车停放设备,解决了自行车乱停乱放占用地方多、影响人们出行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和自动控制模块;上层框架转动的安装在下层框架的上方,下层框架的下方安装有转输座,下层框架的外壁上滑动的安装有多个下层自行车载板,上层框架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多个上层自行车载板,框架中安装有与自行车载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下层自行车载板和上层自行车载板的前端均安装有用于锁紧自行车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能较好地改善当前各城市存在的自行车停车位紧张的情况;并且取用自行车时省力快捷,大大的提高了停放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放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概念的提出,近距离出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轻便、小巧的自行车作为自己出行的代步工具。而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使得我国各城市的自行车数量在急剧增长,最终造成居民小区、学校以及公交车站等自行车存放面积紧张的地方普遍存在自行车乱停乱放、占用公共道路、阻碍人们交通出行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解决了自行车乱停乱放占用地方多、影响人们出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于: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包括下层框架、上层框架和自动控制模块;所述上层框架转动的安装在下层框架的上方,所述下层框架的下方安装有转输座,所述下层框架的外壁上滑动的安装有多个下层自行车载板,所述上层框架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多个上层自行车载板,所述上层框架中安装有多个与上层自行车载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框架中安装有多个与下层自行车载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框架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流通上层自行车载板的预留通道;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和上层自行车载板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自行车的定位组件,且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和上层自行车载板的前端均安装有用于锁紧自行车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升降组件电性连接。
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层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下层框架的顶部以及上层框架的底部,且所述转轴的末端与上层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自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所述下层框架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滚道,且所述定位滚道沿着转输座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定位滚道下方的下层框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定位滚道的上方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安装座活动插接在插接槽中,所述第一滚轮活动安装在定位滚道中;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下层框架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方安装有下导向座,所述下导向座上安装有下伸缩杆,所述下伸缩杆中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下伸缩杆的下方安装有下定位球,所述下定位球插接在定位滚道中,所述下定位球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层自行车载板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上安装有两组滚轮组件,所述上层框架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三安装座活动插接在导向槽中,且其中一组所述滚轮组件位于上层框架的外侧,另一组所述滚轮组件位于上层框架的内侧,两组所述滚轮组件均贴合在上层框架的侧壁上;所述预留通道上开设有与导向槽相对应的流通槽,且所述流通槽沿着转输座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安装座的前端设有上导向座,所述上导向座的前端安装有上导向杆,所述上导向杆的末端安装有上定位球,所述上定位球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所述上层自行车载板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四安装座,所述第四安装座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上层框架的表面滚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吊架、驱动电机、收卷筒、钢丝绳和定滑轮;所述驱动电机和支吊架均安装在上层框架的下方,所述定滑轮安装在支吊架的上方,所述收卷筒安装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收卷筒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沿着定滑轮的边缘缠绕后与上层自行车载板或下层自行车载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框架的顶端安装有挡雨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前定位座体和后定位座体,所述前定位座体和后定位座体中均设有自行车通道,所述自行车通道下方的自行车载板上开设有U型槽轨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反弹夹持组件包括壳体、锁紧座、弹簧、卡杆和两个夹持卡爪;所述壳体安装在自行车载板的前端,所述锁紧座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夹持卡爪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的安装在锁紧座的一侧,所述夹持卡爪的夹持端贯穿并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两个所述夹持卡爪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夹持卡爪转动的驱动杆且所述驱动杆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侧;所述锁紧座上开设有凹槽滑道,所述卡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连接,所述卡杆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凹槽滑道内,所述凹槽滑道一侧的锁紧座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弹簧套设在定位杆中,且所述弹簧的末端与壳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和人体感应单元;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与人体感应单元、升降组件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双层设计的自行车停放装置对自行车的存放,且上层框架可转动,使得在取放车辆时互不影响、方便取用,解决了目前的自行车乱停乱放占用地方多、影响人们出行的问题,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能较好地改善当前各城市存在的自行车停车位紧张的情况。并且通过自动升降、自动锁车解锁的方式,使得用户在取用自行车时省力快捷,大大的提高了停放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自行车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0-转输座、1-下层框架、2-上层框架、3-下层自行车载板、4-上层自行车载板、5-预留通道、6-自行车、7-步进电机、8-转轴、9-第一安装座、 10-第二安装座、11-定位滚道、12-插接槽、13-第二滚轮、14-下导向座、15- 下伸缩杆、16-第三安装座、17-滚轮组件、18-导向槽、19-流通槽、20-上导向座、21-上导向杆、22-第四安装座、23-第三滚轮、24-支吊架、25-驱动电机、 26-收卷筒、27-钢丝绳、29-定滑轮、30-上定位球、31-挡雨板、32-前定位座体、33-后定位座体、34-U型槽轨道、35-壳体、36-锁紧座、37-弹簧、38-卡杆、 39-夹持卡爪、40-驱动杆、41-凹槽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包括下层框架1、上层框架2和自动控制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框架1和上层框架2 统称为框架。上层框架2转动的安装在下层框架1的上方,下层框架1的下方安装有转输座0。具体的,下层框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7,步进电机 7上安装有转轴8,转轴8贯穿下层框架1的顶部以及上层框架2的底部,且转轴8的末端与上层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步进电机7与自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滑动的安装有多个下层自行车载板3,上层框架2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多个上层自行车载板4,下上层框架2中安装有多个与自行车载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下层框架1中安装有多个与下层自行车载板3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流通上层自行车载板4 的预留通道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层自行车载板3和上层自行车载板4统称为框架自行车载板,其用于停放自行车6。
本实施例的下层框架1为固定安装,上层框架2可转动。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1均为正六边形的柱状结构,即每个框架的六个面均可停放自行车。但考虑到上层框架2上的自行车6的取放,因此,在下层框架1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了预留通道5,即预留出一个面的位置供上层框架2的自行车6取放。所以该装置的下层框架1上仅在其中的五个面上安装了下层自行车载板3,只能停放五辆自行车6;上层框架2的六个面均安装了上层自行车载板4,可停放六辆自行车6。在取用上层框架2的自行车时,步进电机7驱使上层框架2转动,使载有自行车6的上层自行车载板4转动到预留通道5的上方,然后通过升降组件的驱动将该上层自行车载板4放下即可。
优选的,上层框架2的顶端安装有挡雨板31。
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下层自行车载板3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座9,第一安装座9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两个第一滚轮,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滚道11,且定位滚道11沿着转输座0的外壁向外延伸,定位滚道11下方的下层框架1上开设有通槽。通槽用于通过钢丝绳27,使升降组件能作用于下层自行车载板3。定位滚道11的上方开设有插接槽12。具体的,定位滚道11由两个L型折弯板构成,两个L型折弯板倒着焊接在下层框架1上,两个L型折弯板之间的间隙即为插接槽12。第一安装座9活动插接在插接槽12中,第一滚轮活动安装在定位滚道11中;下层自行车载板3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安装座10,第二安装座10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二滚轮 13,第二滚轮13与下层框架1的表面滚动连接。第二安装座10的前方安装有下导向座14,下导向座14上安装有下伸缩杆15。下伸缩杆15中安装有拉伸弹簧,下伸缩杆15的下方安装有下定位球,下定位球插接在定位滚道11中,下定位球与钢丝绳27的末端连接。
参阅图6和图7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三安装座16,第三安装座16上安装有两组滚轮组件17,上层框架2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8,第三安装座16活动插接在导向槽18中,且其中一组滚轮组件17位于上层框架 2的外侧,另一组滚轮组件17位于上层框架2的内侧,两组滚轮组件17均贴合在上层框架2的侧壁上。预留通道5上开设有与导向槽18相对应的流通槽19,且流通槽19沿着转输座0的外壁向外延伸。第三安装座16的前端设有上导向座20,上导向座20的前端安装有上导向杆21,上导向杆21的末端安装有上定位球30,上定位球30与钢丝绳27的末端连接。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四安装座22,第四安装座22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三滚轮23,第三滚轮23与上层框架2的表面滚动连接。
在取用自行车时,当上层框架2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后,上层自行车载板4 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下降,上层自行车载板4在第三安装座16以及导向槽18 的定位作用下,垂直的从上层框架2进入到下层框架1中,并且当上层自行车载板4在下层框架1上移动时,通过流通槽19对第三安装座16的定位作用,实现上层自行车载板4在下层框架1上的垂直下降,保证了上层自行车载板4 在下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阅图9,升降组件包括支吊架24、驱动电机25、收卷筒26、钢丝绳27 和定滑轮29。驱动电机25和支吊架24均安装在上层框架2的下方,定滑轮29 安装在支吊架24的上方,收卷筒26安装在驱动电机25的驱动端,钢丝绳27 的一端缠绕在收卷筒26上,钢丝绳27的另一端沿着定滑轮29的边缘缠绕后与定位球连接。需要对上层自行车载板4升降时,驱动电机25带动收卷筒26转动,对钢丝绳27进行收卷或放长,从而带动自行车载板进行升降。
参阅图8,下层自行车载板3和上层自行车载板4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自行车 6的定位组件。具体的,定位组件包括前定位座体32和后定位座体33,前定位座体32和后定位座体33中均设有自行车通道,自行车通道下方的自行车载板上开设有U型槽轨道34。其中,U形槽轨道的内槽宽度比自行车车轮外胎的直径略大一点,其作用是使自行车车轮只能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方便人们将自行车停放在载板上。
参阅图10和图11,下层自行车载板3和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前端安装有用于锁紧自行车6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具体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包括壳体35、锁紧座36、弹簧37、卡杆38和两个夹持卡爪39。壳体35安装在自行车载板的前端,锁紧座36安装在壳体35内,两个夹持卡爪3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的安装在锁紧座36的一侧,夹持卡爪39的夹持端贯穿并延伸至壳体35的外侧。两个夹持卡爪39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夹持卡爪39转动的驱动杆40,驱动杆40贯穿壳体35并延伸至壳体35的外侧。锁紧座36上开设有凹槽滑道41,卡杆38的一端于壳体35铰接连接,卡杆38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凹槽滑道41内,凹槽滑道41一侧的锁紧座36上设有定位杆,弹簧37套设在定位杆中,且弹簧37的末端与壳体35的端部连接。
具体的,驱动杆40的两侧均设有齿条,铰接杆的外壁上设有齿圈,锁紧座 36安装有夹持卡爪39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驱动杆40活动插接在插接孔中,且齿条与齿圈啮合连接。在驱动杆40推动锁紧座36向下运动时,通过齿条和齿圈的啮合,使得夹持卡爪39也发生了转动,从而实现两个夹持卡爪39的闭合。反之,当弹簧37复位时,推动锁紧座36以及驱动杆40往外移动,通过齿条和齿圈的啮合,使得夹持卡爪39也发生了转动,从而实现两个夹持卡爪39 的开启。
当用户将自行车6推入至夹持卡爪39中时,自行车6的轮胎顶住驱动杆40 向后运动,从而使得卡杆38在凹槽滑道41中往锁紧座36方向滑动。在卡杆38 的端部沿着凹槽滑道41滑动至凹槽滑道41的末端时,锁紧座36因为受到弹簧 37的弹力作用,同时卡杆38在凹槽滑道41的引导下,最终会卡在凹槽滑道41 最深处的V形位置,使得锁紧座36被卡住,两个夹持卡爪39处于闭合夹持状态,起到了锁住自行车轮的功能。
当用户需取用自行车时,将自行车6往将自动反弹夹持组件方向推动驱动杆40,驱动杆40带动锁紧座36往壳体35内移动,使得卡杆38离开凹槽滑道 41最深处的V形位置,并且进入到凹槽滑道41侧边的滑道中。当用户将自行车 6往外推动时,卡杆38在凹槽滑道41侧边的滑道中滑动,锁紧座36因为受到弹簧37的弹力作用,会带动驱动杆40一起向外运动,驱动杆40驱动夹持卡爪 39,使其张开。并且在卡杆38滑回到初始的位置时,夹持卡爪39也处于完全张开状态,实现对自行车6的解锁。
优选的,驱动杆40的末端设有U型挡块。
自动控制模块与升降组件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和人体感应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与人体感应单元、升降组件电性连接。具体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包括STC89C52RC单片机,人体感应单元为HC-SR501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本实施例的步进电机7、驱动电机均通过操作按键单元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人体感应单元主要用于检测和感应人体靠近情况。在用户将自行车取下离去后,人体感应单元发出信号给单片机控制单元,单片机控制单元通过升降装置将取完车的自行车载板复位,避免自行车载板横在道路上影响通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需取用自行车时,首先通过操作按键单元选定自行车6。当用户选定的自行车位于上层框架2上,步进电机7首先带动上层框架2转动,使相应的上层自行车载板4位于预留通道5的上方;接着与用户选定的自行车6相对应的驱动电机25动作,将上层自行车载板4放下。
用户在取车时,首先将自行车6往将自动反弹夹持组件方向推动,以推动驱动杆40,驱动杆40带动锁紧座36往壳体35内移动,使得卡杆38离开凹槽滑道41最深处的V形位置,并且进入到凹槽滑道41侧边的滑道中。当用户将自行车往外推动时,卡杆38在凹槽滑道41侧边的滑道中滑动,锁紧座36因为受到其另一端弹簧37的弹力作用,会带动驱动杆40一起向前运动,驱动杆40 驱动夹持卡爪39,使其张开。并且在卡杆38滑回到初始的位置时,夹持卡爪 39也处于完全张开状态,实现对自行车6的解锁。如用户取用的是上层框架2 的自行车6,在人体感应单元感应到用户离开后,发出信号至单片机控制单元,以将上层自行车载板4复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9)

1.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框架(1)、上层框架(2)和自动控制模块;所述上层框架(2)转动的安装在下层框架(1)的上方,所述下层框架(1)的下方安装有转输座(0);所述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滑动的安装有多个下层自行车载板(3),所述上层框架(2)的外壁上滑动安装有多个上层自行车载板(4),所述上层框架(2)中安装有多个与上层自行车载板(4)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框架(1)中安装有多个与下层自行车载板(3)一一对应连接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流通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预留通道(5);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3)和上层自行车载板(4)上均设有用于定位自行车(6)的定位组件,且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3)和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前端均安装有用于锁紧自行车(6)的自动反弹夹持组件;所述自动控制模块与升降组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框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7),所述步进电机(7)上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贯穿下层框架(1)的顶部以及上层框架(2)的底部,且所述转轴(8)的末端与上层框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7)与自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3)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座(9),所述第一安装座(9)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一滚轮,所述下层框架(1)的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滚道(11),且所述定位滚道(11)沿着转输座(0)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定位滚道(11)下方的下层框架(1)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定位滚道(11)的上方开设有插接槽(12),所述第一安装座(9)活动插接在插接槽(12)中,所述第一滚轮活动安装在定位滚道(11)中;所述下层自行车载板(3)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安装座(10),所述第二安装座(10)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二滚轮(13),所述第二滚轮(13)与下层框架(1)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10)的前方安装有下导向座(14),所述下导向座(14) 上安装有下伸缩杆(15),所述下伸缩杆(15)中安装有拉伸弹簧,所述下伸缩杆(15)的下方安装有下定位球,所述下定位球插接在定位滚道(11)中,所述下定位球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前端铰接安装有第三安装座(16),所述第三安装座(16)上安装有两组滚轮组件(17),所述上层框架(2)的外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8),所述第三安装座(16)活动插接在导向槽(18)中,且其中一组所述滚轮组件(17)位于上层框架(2)的外侧,另一组所述滚轮组件(17)位于上层框架(2)的内侧,两组所述滚轮组件(17)均贴合在上层框架(2)的侧壁上;所述预留通道(5)上开设有与导向槽(18)相对应的流通槽(19),且所述流通槽(19)沿着转输座(0)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三安装座(16)的前端设有上导向座(20),所述上导向座(20)的前端安装有上导向杆(21),所述上导向杆(21)的末端安装有上定位球(30),所述上定位球(30)与升降组件的升降端连接;所述上层自行车载板(4)的后端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四安装座(22),所述第四安装座(22)下方的两侧均转动的安装有多个第三滚轮(23),所述第三滚轮(23)与上层框架(2)的表面滚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吊架(24)、驱动电机(25)、收卷筒(26)、钢丝绳(27)和定滑轮(29);所述驱动电机(25)和支吊架(24)均安装在上层框架(2)的下方,所述定滑轮(29)安装在支吊架(24)的上方,所述收卷筒(26)安装在驱动电机(25)的驱动端,所述钢丝绳(27)的一端缠绕在收卷筒(26)上,所述钢丝绳(27)的另一端沿着定滑轮(29)的边缘缠绕后与上层自行车载板(4)或下层自行车载板(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框架(2)的顶端安装有挡雨板(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前定位座体(32)和后定位座体(33),所述前定位座体(32)和后定位座体(33)中均设有自行车通道,所述自行车通道下方的自行车载板上开设有U型槽轨道(3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反弹夹持组件包括壳体(35)、锁紧座(36)、弹簧(37)、卡杆(38)和两个夹持卡爪(39);所述壳体(35)安装在自行车载板的前端,所述锁紧座(36)安装在壳体(35)内,两个所述夹持卡爪(3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的安装在锁紧座(36)的一侧,所述夹持卡爪(39)的夹持端贯穿并延伸至壳体(35)的外侧;两个所述夹持卡爪(39)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夹持卡爪(39)转动的驱动杆(40),且所述驱动杆(40)贯穿壳体(35)并延伸至壳体(35)的外侧;所述锁紧座(36)上开设有凹槽滑道(41),所述卡杆(38)的一端与壳体(35)铰接连接,所述卡杆(38)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凹槽滑道(41)内,所述凹槽滑道(41)一侧的锁紧座(36)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弹簧(37)套设在定位杆中,且所述弹簧(37)的末端与壳体(3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和人体感应单元;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与人体感应单元、升降组件电性连接。
CN202120822546.0U 2021-04-21 2021-04-21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Active CN215155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546.0U CN215155176U (zh) 2021-04-21 2021-04-21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546.0U CN215155176U (zh) 2021-04-21 2021-04-21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5176U true CN21515517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2546.0U Active CN215155176U (zh) 2021-04-21 2021-04-21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5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1300B (zh) 一种自行车立体存放车库
KR100664968B1 (ko) 턴테이블을 가진 로터리 주차 장치
CN107719526A (zh) 自行车停取装置
CN110359748B (zh) 一种密集型立体车库
CN108657323B (zh) 一种双层自行车智能存取装置
CN111287509A (zh) 一种通过式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及其停取车方法
CN215155176U (zh) 自行车立式停放装置
CN112942930A (zh)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及具有其的充电中心
CN108798100A (zh) 一种小区用自行车智能停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27194A (zh) 一种用于垂直循环智能停车设备的固定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08979225B (zh) 双层停车装置
CN108286347B (zh) 一种圆环式立体停车库
CN108622240B (zh) 一种滑轨式自行车竖停装置
CN111005601A (zh) 一种立体自行车停放车库
CN108590264B (zh) 一种空间侧式停车装置
CN204940967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小区立体停车库及存取车装置
CN204940960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家庭立体停车库及升降斜移载车装置
CN114809749A (zh) 一种多层立体式停车设备
CN211818366U (zh) 一种立体自行车停放车库
CN211874016U (zh) 立体智能停车库
CN217001114U (zh) 一种智能停放的高密度自行车库
CN204940968U (zh)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
CN219412037U (zh) 一种双层自动化机械停车设备
CN221031744U (zh) 吊装式停车机构和停车系统
CN212689696U (zh) 自动阵列式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