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2554U -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2554U
CN215152554U CN202120222897.8U CN202120222897U CN215152554U CN 215152554 U CN215152554 U CN 215152554U CN 202120222897 U CN202120222897 U CN 202120222897U CN 215152554 U CN215152554 U CN 21515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loth
layer
shuttle
fixedly connected
w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28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Olis Composite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Olis Composite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Olis Composite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Olis Composite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28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包括基布,基布由经线与纬线经过编织制成,基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基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石墨烯短丝制成的经线与由涤纶长丝制成的纬线进行编织而成的基布,使得梭织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与电磁屏蔽性能,并且通过在基布的外侧缠绕多个由纯不锈钢纤维制成的加筋绳,使得梭织布具有极强弹性,保证其在使用时不会产生褶皱,同时通过设置由聚四氟乙烯与石墨混合后涂制而成的耐磨层,使得梭织布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此外,通过在梭织布的外侧设置由PTFE膜材料制成的防水层,使得梭织布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梭织布,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属于梭织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梭织布是将纱线由经纬两个方向相互垂直交织而成的布,纵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而石墨烯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而现有技术中的梭织布大都功能单一,只能作为单纯的面料进行使用,而无法将石墨烯材料与涤纶进行复合制作成梭织布,使得梭织布不具有抗静电以及电磁屏蔽功能,同时现有的梭织布在进行实际的使用时,缺乏耐磨性能,并且弹性较差,容易产生褶皱,同时不具有防水功能,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由经线与纬线经过编织制成,所述基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所述基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抗菌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亲肤层,所述耐磨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
所述经线为多股石墨烯短丝经过合股编制而成,所述纬线为多股涤纶长丝集合加捻而成;
所述基布的顶部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基布的底部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均设置有加筋绳,所述加筋绳由纯不锈钢纤维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亲肤层为竹纤维编织的竹纤维织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水层由PTFE膜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石墨烯短丝制成的经线与由涤纶长丝制成的纬线进行编织而成的基布,使得梭织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与电磁屏蔽性能,并且通过在基布的外侧缠绕多个由纯不锈钢纤维制成的加筋绳,使得梭织布具有极强弹性,保证其在使用时不会产生褶皱,此外,通过在梭织布的外侧设置由PTFE膜材料制成的防水层,使得梭织布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11、经线;12、纬线;2、抗菌层;3、耐磨层;4、亲肤层;5、防水层;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加筋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包括基布1,基布 1由经线11与纬线12经过编织制成,通过经线11与纬线12进行编织,便于更好的构成基布1;基布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2,基布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层3,抗菌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亲肤层4,耐磨层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
经线11为多股石墨烯短丝经过合股编制而成,纬线12为多股涤纶长丝集合加捻而成,通过设置由多股石墨烯短丝经过合股编制而成的经线11与由多股涤纶长丝集合加捻而成的纬线12,便于更好的增加梭织布整体的抗静电与电磁屏蔽性能;
基布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6,基布1的底部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7,第一凹槽6 与第二凹槽7之间均设置有加筋绳8,加筋绳8由纯不锈钢纤维制作而成,通过设置加筋绳 8便于更好的增加基布1的弹性,保证其在使用时不会产生褶皱。
进一步的,亲肤层4为竹纤维编织的竹纤维织物,通过设置竹纤维编织的竹纤维织物,便于更好的增加梭织布的亲肤性,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防水层5由PTFE膜材料制作而成,通过设置由PTFE膜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水层5,便于更好的提高梭织布的防水性能,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具体的,在制作时,首先按照指定要求制作出由多股石墨烯短丝经过合股编制而成的经线11,并按照要求制作出由多股涤纶长丝集合加捻而成的纬线12,然后将经线11与纬线12 进行编织制成基布1,从而增加梭织布整体的抗静电与电磁屏蔽性能;同时在基布1的外侧等距设置多个由纯不锈钢纤维制作而成的加筋绳8,从而增加基布1的弹性,保证其在使用时不会产生褶皱;而且通过设置竹纤维编织的竹纤维织物,便于更好的增加梭织布的亲肤性,进而提高使用效果;此外,通过设置由PTFE膜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水层5,便于更好的提高梭织布的防水性能,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包括基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1)由经线(11)与纬线(12)经过编织制成,所述基布(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2),所述基布(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层(3),所述抗菌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亲肤层(4),所述耐磨层(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层(5);
所述经线(11)为多股石墨烯短丝经过合股编制而成,所述纬线(12)为多股涤纶长丝集合加捻而成;
所述基布(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基布(1)的底部等距开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6)与第二凹槽(7)之间均设置有加筋绳(8),所述加筋绳(8)由纯不锈钢纤维制作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4)为竹纤维编织的竹纤维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由PTFE膜材料制作而成。
CN202120222897.8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Active CN21515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2897.8U CN21515255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2897.8U CN21515255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2554U true CN21515255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2897.8U Active CN215152554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2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6254U (zh) 一种防辐射面料
CN109263219A (zh) 一种防水透气型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213618761U (zh) 一种玻璃纤维复合抗菌涤纶布
CN215152554U (zh) 一种多功能石墨烯/涤纶复合梭织布
CN211868796U (zh) 一种抗紫外线的夏季梭织面料
CN207958609U (zh) 一种不易起球且抗辐射防腐蚀的高弹性包覆纱
CN214491958U (zh) 一种透气型涤纶布
CN212073219U (zh) 一种具有双重包裹功能的织带
CN209775763U (zh) 一种提花面料
CN211972589U (zh) 一种抗菌性好的纤维素基石墨烯纤维面料
CN211000294U (zh) 一种多功能高弹复合面料
CN217729872U (zh) 高弹耐用涤纶布
CN217671579U (zh) 高强耐磨春亚纺
CN218951617U (zh) 一种抗皱透气型面料
CN215628517U (zh) 一种抗拉透气的针织布
CN217324493U (zh) 透气耐脏涤纶布
CN220390602U (zh) 一种防静电布料
CN214027518U (zh) 一种具有防辐射功能的涤纶弹力布
CN220180340U (zh) 一种高透气性的躺椅用网纱结构
CN219769315U (zh) 具有微弹效果的双色涤锦棉面料
CN217729861U (zh) 高强耐磨棉麻交织布
CN215792308U (zh) 一种高韧性强耐磨涤纶梭织面料
CN217145225U (zh) 柔软舒适涤纶复合面料
CN219667672U (zh) 一种抗菌透气面料
CN213798559U (zh) 一种弹性防刮布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