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9525U -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39525U CN215139525U CN202120488851.0U CN202120488851U CN215139525U CN 215139525 U CN215139525 U CN 215139525U CN 202120488851 U CN202120488851 U CN 202120488851U CN 215139525 U CN215139525 U CN 2151395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l
- bin
- detection module
- conveying belt
- bl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包括取料煤仓、煤仓给煤机、待配煤传输皮带、重量检测模块、分煤器、混煤传输皮带、搅拌器、混煤仓、成品煤传输皮带、成品煤流量检测模块、灰分检测模块、仓位检测模块、风机、缓冲仓、出口给煤机;运行时煤流依次经过取料煤仓、待配煤传输皮带、分煤器、混煤传输皮带、混煤仓、成品煤传输皮带、缓冲仓进行装车,灰分检测模块和重量检测模块的信号传入PLC控制器,经过运算得出分煤器角度。本实用新型在装车前设计缓冲仓及混煤仓,确保待掺配煤种充分混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依据灰分检测模块反馈控制分煤器角度,相比传统手动配煤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商品煤精度,具有良好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背景技术
配煤技术在选煤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配煤可靠性,大多数选煤厂仍采用计算配比后手动控制配煤,存在配煤精度低、混煤不均匀,优质煤消耗大的问题。而且,现有的配煤技术得到的商品煤质量较差,优质煤消耗量大,极大的浪费配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手动配煤过程中存在的精确度低、混煤不均匀的问题,公开一种能够提高准确配煤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包括:煤仓系统、煤流输送系统、保护系统、监控设备系统以及PLC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煤仓系统包括取料煤仓、混煤仓以及缓冲仓;所述煤流输送系统包括待配煤传输皮带、混煤传输皮带以及成品煤传输皮带;所述保护系统包括风机、仓位检测模块、皮带急停开关和混煤流量检测模块;所述监控设备系统包括重量检测模块、灰分检测模块、分煤器、煤仓给煤机以及出口给煤机;
取料煤仓设置于煤仓给煤机上方,混煤仓安装于一分煤器出口处,缓冲仓设置于出口给煤机上方;取料煤仓不限于两个,混煤仓和缓冲仓有且仅有一个;
待配煤传输皮带安装于取料煤仓下方,混煤传输皮带安装于分煤器的出口处,成品煤传输皮带安装于混煤仓出口处,以使混煤仓输出的成品煤通过成品煤传输皮带传输至缓冲仓;待配煤传输皮带和混煤传输皮带不限于两条,成品煤传输皮带仅有一条;
风机安装于缓冲仓顶部一侧,其进气口位于缓冲仓外,出气口位于缓冲仓内,仓位检测模块安装于缓冲仓顶部中心位置处,皮带急停开关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混煤传输皮带及成品煤传输皮带上并形成连锁,混煤流量检测模块安装于成品煤传输皮带上,灰分检测模块设置于成品煤传输皮带上靠近缓冲仓的一端,且混煤流量检测模块距离灰分检测模块不得超过50米;
重量检测模块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上,分煤器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末端,煤仓给煤机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正上方,出口给煤机安装于缓冲仓底部;其中重量检测模块和分煤器不限于一台,灰分检测装置有且仅有一台,煤仓给煤机不少于二台,出口给煤机不少于一台;
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CPU模块、输出模块;采集模块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和灰分检测模块相连,采集模块输出端与CPU模块相连,CPU模块输出端经输出模块与分煤器相连。
其中,取料煤仓设置为2个,在每一取料煤仓下方分别设置两个煤仓给煤机,并在两个煤仓给煤机下方设置一待配煤传输皮带。
其中,两个取料煤仓下方对应设置的待配煤传输皮带设置为相对转动,二者之间设置所述分煤器。
其中,缓冲仓下方设置两个出口给煤机。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基于灰分检测装置反馈对两种待掺配煤种配比进行调节,加入混煤仓和搅拌器可确保煤流充分混合,也可提高灰分检测装置精度;缓冲仓可灵活调节装车时间,并且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整体系统运行稳定,精度高,对原有系统改动小,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在保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大幅度提高了商品煤质量,减少了优质煤消耗量,节约了配煤成本。在PLC控制系统的指挥下,调节分煤器角度提高了配煤过程的精确度;同时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优质煤的配料比,降低了选煤厂商品煤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包括:煤仓系统、煤流输送系统、保护系统、监控设备系统以及PLC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煤仓系统包括取料煤仓11、混煤仓12以及缓冲仓13;所述煤流输送系统包括待配煤传输皮带21、混煤传输皮带22以及成品煤传输皮带23;所述保护系统包括风机31、仓位检测模块32、皮带急停开关33和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所述监控设备系统包括重量检测模块41、灰分检测模块42、分煤器43、煤仓给煤机44以及出口给煤机45;
取料煤仓11设置于煤仓给煤机44上方,混煤仓12安装于一分煤器43出口处,缓冲仓13设置于出口 给煤机上方;取料煤仓11不限于两个,混煤仓12和缓冲仓13有且仅有一个;
待配煤传输皮带21安装于取料煤仓11下方,混煤传输皮带22安装于分煤器43的出口处,成品煤传输皮带23安装于混煤仓12出口处,以使混煤仓12输出的成品煤通过成品煤传输皮带23传输至缓冲仓13;待配煤传输皮带21和混煤传输皮带22不限于两条,成品煤传输皮带23仅有一条;
风机31安装于缓冲仓13顶部一侧,其进气口位于缓冲仓13外,出气口位于缓冲仓13内,仓位检测模块32安装于缓冲仓13顶部中心位置处,皮带急停开关33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混煤传输皮带22及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并形成连锁,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安装于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灰分检测模块42设置于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靠近缓冲仓13的一端,且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距离灰分检测模块42不得超过50米;
重量检测模块41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12上,分煤器43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末端,煤仓给煤机44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正上方,出口给煤机45安装于缓冲仓13底部;其中重量检测模块41和分煤器43不限于一台,灰分检测装置42有且仅有一台,煤仓给煤机44不少于二台,出口给煤机45不少于一台;
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CPU模块、输出模块;采集模块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41和灰分检测模块42相连,采集模块输出端与CPU模块相连,CPU模块输出端经输出模块与分煤器43相连。
其中,取料煤仓11设置为2个,在每一取料煤仓11下方分别设置两个煤仓给煤机44,并在两个煤仓给煤机44下方设置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
其中,两个取料煤仓11下方对应设置的待配煤传输皮带21设置为相对转动,二者之间设置所述分煤器43。缓冲仓13下方设置两个出口给煤机45。如图1中所示,取料煤仓设置为2个,标号分别为第一取料煤仓110和第二取料煤仓111,在第一取料煤仓110的下方设置第一煤仓给煤机440和第二煤仓给煤机441,在第二取料煤仓111下方设置第三煤仓给煤机442和第四煤仓给煤机443,第一煤仓给煤机440和第二煤仓给煤机441下方设置第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0,第三煤仓给煤机442和第四煤仓给煤机443下方设置第二待配煤传输皮带211,第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0和第二待配煤传输皮带211下方对应设置第一重量检测模块410和第二重量检测模块420;第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0和第二待配煤传输皮带211并排设置且对向转动,在二者之间设置分煤器43;分煤器43的出口端设置混煤传输皮带22,混煤传输皮带22的末端设置混煤仓12;混煤仓12设置于成品煤传输皮带23的第一端,经混煤仓12混合的煤料卸落至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随成品煤传输皮带23移动至成品煤传输皮带23的另一端,并落入另一端设置的缓冲仓13中;成品煤传输皮带23的另一端还设置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和灰分检测模块42,且二者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50米;缓冲仓13内部顶端中心设置仓位检测模块32,顶部边缘位置设置风机31,缓冲仓13下方设置第一出口给煤机450和第二出口给煤机451,以将缓冲仓13中的煤料通过出口给煤机传输至运输车厢中。
第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0、第二待配煤传输皮带211、混煤传输皮带22及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均设置皮带急停开关,如图1中所示的330-333,并设置为连锁的形式。
具体说明装置的工作原理:
首先启动煤仓给煤机440-443,使取料煤仓110和111的待配煤种对应释放到第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0和第二待配煤传输皮带211上,待配煤传输皮带位于煤仓给煤机正下方,将煤流从取料煤仓下方传输至分煤器43入口端,第一重量检测模块410和第二重量检测模块420实时读取传输待配煤流质量传输至PLC控制器,分煤器43通过接收来自PLC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以调节内部液缸位移控制两端入料角度,入料量与角度成正比,角度越大入料量越多,分煤器43出口连接混煤传输皮带22,混煤沿混煤传输皮带22传输至混煤仓12中,混煤仓12中配备了搅拌器,可加速煤流混合,同时混煤仓12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小了煤流量,确保了待配煤的充分混合。混煤仓12的容量较小,一般为30t左右,其底部中心设置有出煤口,连接至成品煤传输皮带23,用于将混煤输送至缓冲仓13,成品煤传输皮带23末端配置了灰分检测模块42与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灰分检测模块42用于实时检测当前混煤灰分传递给PLC控制器,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一方面为灰分检测模块42提供流量,一方面检测成品煤传输皮带23煤量防止皮带超重引发煤质事故,缓冲仓13负责存储成品煤,其容量较大,一般不小于50t,内部配置风机31和仓位检测模块32,配煤时缓冲仓13储量根据装车所需煤量和实时仓位值调节,其底部配置了两台出口给煤机450和451,装车时先启动风机31鼓风1分钟以后开启出口给煤机450和451释放成品煤,出煤量可根据出口给煤机台数进行调节,至此完成整个配煤过程。
如图2所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算法流程为:读取来自重量检测模块410和411的待掺配煤流信号,做平均滤波处理后再将两分钟流量做对比;读取来自灰分检测模块42的混煤灰分信号,做平均滤波处理后将分钟灰分与设定灰分做差;提前设定调节系数,根据差值乘以调节系数计算目前理论配比,两配比再次做比,将该比值作为调节值传递给分煤器43,分煤器43改变角度实现配煤过程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煤流方向为取料煤仓11、煤仓给煤机44、待配煤传输皮带21、分煤器43、混煤传输皮带22、混煤仓12、成品煤传输皮带23,缓冲仓13、出口给煤机45;系统启动时仍由人工手动控制,且手动操作部分与本装置相互独立,互不干预,系统停止时本装置会自动退出,确保配煤过程稳定可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仓系统、煤流输送系统、保护系统、监控设备系统以及PLC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煤仓系统包括取料煤仓(11)、混煤仓(12)以及缓冲仓(13);所述煤流输送系统包括待配煤传输皮带(21)、混煤传输皮带(22)以及成品煤传输皮带(23);所述保护系统包括风机(31)、仓位检测模块(32)、皮带急停开关(33)和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所述监控设备系统包括重量检测模块(41)、灰分检测模块(42)、分煤器(43)、煤仓给煤机(44)以及出口给煤机(45);
取料煤仓(11)设置于煤仓给煤机(44)上方,混煤仓(12)安装于一分煤器(43)出口处,缓冲仓(13)设置于出口 给煤机上方;取料煤仓(11)不限于两个,混煤仓(12)和缓冲仓(13)有且仅有一个;
待配煤传输皮带(21)安装于取料煤仓(11)下方,混煤传输皮带(22)安装于分煤器(43)的出口处,成品煤传输皮带(23)安装于混煤仓(12)出口处,以使混煤仓(12)输出的成品煤通过成品煤传输皮带(23)传输至缓冲仓(13);待配煤传输皮带(21)和混煤传输皮带(22)不限于两条,成品煤传输皮带(23)仅有一条;
风机(31)安装于缓冲仓(13)顶部一侧,其进气口位于缓冲仓(13)外,出气口位于缓冲仓(13)内,仓位检测模块(32)安装于缓冲仓(13)顶部中心位置处,皮带急停开关(33)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混煤传输皮带(22)及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并形成连锁,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安装于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灰分检测模块(42)设置于成品煤传输皮带(23)上靠近缓冲仓(13)的一端,且混煤流量检测模块(34)距离灰分检测模块(42)不得超过50米;
重量检测模块(41)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12)上,分煤器(43)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末端,煤仓给煤机(44)设置于待配煤传输皮带(21)正上方,出口给煤机(45)安装于缓冲仓(13)底部;其中重量检测模块(41)和分煤器(43)不限于一台,灰分检测装置(42)有且仅有一台,煤仓给煤机(44)不少于二台,出口给煤机(45)不少于一台;
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CPU模块、输出模块;采集模块输入端与重量检测模块(41)和灰分检测模块(42)相连,采集模块输出端与CPU模块相连,CPU模块输出端经输出模块与分煤器(4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煤仓(11)设置为2个,在每一取料煤仓(11)下方分别设置两个煤仓给煤机(44),并在两个煤仓给煤机(44)下方设置一待配煤传输皮带(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取料煤仓(11)下方对应设置的待配煤传输皮带(21)设置为相对转动,二者之间设置所述分煤器(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配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仓(13)下方设置两个出口给煤机(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8851.0U CN215139525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8851.0U CN215139525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39525U true CN215139525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1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88851.0U Active CN215139525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3952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1158A (zh) * | 2023-12-07 | 2024-01-09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第二运输机和煤仓一体化的运输装置 |
-
2021
- 2021-03-08 CN CN202120488851.0U patent/CN2151395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1158A (zh) * | 2023-12-07 | 2024-01-09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第二运输机和煤仓一体化的运输装置 |
CN117361158B (zh) * | 2023-12-07 | 2024-03-22 | 太原理工大学 | 一种第二运输机和煤仓一体化的运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139525U (zh) | 一种自动控制配煤装置 | |
CN204412193U (zh) | 自动配料系统 | |
CN106148680A (zh) | 一种烧结矿自动配料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206679791U (zh) | 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水泥工业原料配料系统 | |
CN207268843U (zh) | 一种带计量连续上下料系统 | |
CN214716409U (zh) | 一种粉料计量称重智能配比正压输送系统 | |
CN114259930A (zh) | 一种原料配料上料系统及其用于沸腾氯化工艺的方法 | |
CN111689498A (zh) | 一种高脱硫脱硝活性焦的连续生产系统及方法 | |
CN201552687U (zh) | 减重式输送计量装置 | |
CN207088237U (zh) | 一种全自动塑料配料装置 | |
CN114179227B (zh) | 尾砂分级重组再造浆胶结充填设备及其工艺 | |
GB2046455A (en) | Method and plant for automatically forming batches of raw rubber | |
CN212712768U (zh) | 一种高脱硫脱硝活性焦的连续生产系统 | |
CN113996233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产品配料系统 | |
CN204776894U (zh) | 一种高效智能除尘上料装置 | |
CN209440536U (zh) | 一种混凝土骨料的运输分储装置 | |
CN215790829U (zh) | 一种集成智能配料系统 | |
CN209031210U (zh) | 一种蛋鸡料生产系统 | |
CN204485785U (zh) | 一种大比例成套混配设备 | |
CN205550132U (zh) | 一种带有防漏料功能的智能配料装置 | |
CN216651155U (zh) | 一种肉食品斩拌机智能生产线 | |
CN214732878U (zh) | 一种定量转斗式带载分流装置 | |
CN219582300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的可精准称量的上料装置 | |
CN220906532U (zh) | 氟化铝生产线流化床氢氧化铝加料系统 | |
CN220683855U (zh) | 一种出料智能化分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Jin Baoquan Inventor after: Cao Jinpeng Inventor after: Tian Weidong Inventor after: Wang Qi Inventor after: Wang Shilong Inventor before: Jin Baoquan Inventor before: Cao Jinpeng Inventor before: Tian Weid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Qi Inventor before: Wang Shil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