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143U -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143U
CN215127143U CN202120649422.7U CN202120649422U CN215127143U CN 215127143 U CN215127143 U CN 215127143U CN 202120649422 U CN202120649422 U CN 202120649422U CN 215127143 U CN215127143 U CN 215127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il plate
transmitting coil
assembly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94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祥
薛钊强
蔡何意
肖兵锋
陈瑞德
何少华
黄建辉
吴良柳
吴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94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该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具体包括加热主体、发射线圈板和装饰件,加热主体靠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沉槽内,用于与锅体上的接收线圈板配合,以向锅体的电性元件供电;装饰件套设于加热主体,将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沉槽内。本申请提供一种简单的发射线圈板的固定方案。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中,锅体上一般设置有按键、指示灯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电性元件。在锅体和加热组件可拆卸的情况下,通常在加热组件上设置发射线圈板,在锅体上对应设置接收线圈板,通过发射线圈板和接收线圈板配合来为锅体上的电性元件供电。目前,加热组件上发射线圈板的固定方法过于复杂,可制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以提供一种简单的发射线圈板的固定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发射线圈板和装饰件,加热主体靠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沉槽内,用于与锅体上的接收线圈板配合,以向锅体的电性元件供电;装饰件套设于加热主体,将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沉槽内。
可选地,加热主体包括加热本体和侧柱本体,加热本体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侧柱本体设置于加热本体的外壁,侧柱本体的靠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装饰件套设于侧柱本体。
可选地,装饰件的远离加热本体的一侧与侧柱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置于侧柱本体内,并延伸出侧柱本体,以对加热本体进行控制。
可选地,发射线圈板设置在发射线圈板的靠近加热本体的一端,以与控制电路板的延伸出侧柱本体的部分连接。
可选地,沉槽内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发射线圈板,以使发射线圈板远离加热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沉槽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筋条,两根支撑筋条作为支撑件;两根支撑筋条在远离加热本体的方向上延伸且高度逐渐增加,以使发射线圈板远离加热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装饰件与加热本体的邻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以防止水分沿装饰件与加热本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控制电路板的延伸出侧柱本体的部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以上任一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和锅体之间可拆卸。可选地,锅体的电性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给接收线圈板,接收线圈板与发射线圈板配合将电信号传递给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一方面,由于加热主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受到现有注塑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通过设置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的外观效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在加热主体的靠近锅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沉槽,将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沉槽内,装饰件套设于加热主体,即可实现发射线圈板的固定,无须使用额外的螺钉结构或者卡扣结构,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发射线圈板的固定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加热组件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所描述的烹饪器具600包括锅体200和加热组件100。其中,锅体20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加热组件100用于对锅体200进行加热,锅体200可拆卸地设置于加热组件100上。
其中,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主体和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本申请中描述的“套设于加热主体”可以包括套设于加热主体的整体或者套设于加热主体的部分结构。
由于加热主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受到现有注塑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较佳的外观效果,通过设置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加热主体可以包括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被装饰件202遮蔽)。其中,加热本体10用于对锅体200进行加热,侧柱本体201设置于加热本体的外壁,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
锅体200可以包括锅体本体210和锅体侧柱220。锅体本体21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并对应加热本体10设置。锅体侧柱220与锅体本体210的外壁连接,并对应侧柱本体201(被装饰件202遮蔽)设置。
进一步地,锅体200还可以包括按键、指示灯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电性元件230,这些电性元件230可以设置在锅体侧柱22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指示灯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电性元件230也可以设置在锅体本体210上,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8所示,图8是图6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侧柱本体201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设置有发射线圈板203,锅体侧柱220的靠近侧柱本体201的一侧设置有接收线圈板221,接收线圈板221与发射线圈板203配合,以向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供电。
具体地,发射线圈板203可以与电源连接,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发射线圈板203能够产生交变电磁场,作用在接收线圈板221上,使得接收线圈板221产生交变电流。接收线圈板221与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比如,按键、指示灯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等)连接,为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输入电流,使其正常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在侧柱本体201上设置发射线圈板203,在锅体侧柱220上设置接收线圈板221,实现了锅体200上电性元件230的无线供电,使得锅体200与加热组件100之间可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主体也可以只包括加热本体10,发射线圈板203则可以对应设置在加热本体10的靠近锅体的一侧,装饰件则可以套设于加热本体10整体。
接下来,对加热组件100的进行说明,具体请参阅下述加热组件实施例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加热组件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加热组件实施例所描述的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主体和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如前文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主体可以包括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
如图1所示,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也可以两件式设置。但是,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两件式设置,产品可靠性较差,面临着防水、安规爬电距离及结构强度等问题。尤其是防水问题,无论如何设置加热本体10与侧柱本体201的装配方式,都会存在水分沿着二者装配间隙进入产品内部,导致产品功能受损或失效的问题。
在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一体成型设置的情况下,装饰件20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100的外观效果。具体原因在于:装饰件202的设置使得加热本体10和侧柱(包括侧柱本体201和装饰件202)能够具有不同的颜色。在不设置装饰件202的情况下,受到现有技术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的双色注塑。
加热组件100可以是加热磁炉。加热本体10可以呈圆形设置,侧柱本体201自加热本体10的外壁向外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本体10也可以呈方形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关于加热本体1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本体10包括壳体101、面板102以及加热源103。侧柱本体201与壳体101一体成型设置。面板102盖设于壳体101上,与壳体101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加热源103。举例而言,加热源103具体可以是线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壳体101可以包括中框1011以及底座1012,如图2所示,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两件式设置的。底座1012及面板102分别设置于中框1011的两侧。
与之对应地,侧柱本体201可以包括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如图2所示,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是两件式设置的。具体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可以与中框1011一体成型设置,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与底座1012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与之对应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9,图9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侧柱本体201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沉槽20111,用于容置发射线圈板203,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并将发射线圈板203固设于沉槽20111内。具体地,沉槽20111设置于第一侧柱本体2011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表面上,沉槽20111的尺寸和发射线圈板203的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被完全限制,无法移动。该装配方案省去了螺钉、卡扣等连接结构,简化了侧柱本体201的结构,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
如前文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主体也可以只包括加热本体10。当加热主体只包括加热本体10时,沉槽则可以设置在加热本体10的靠近锅体的一侧表面,发射线圈板203设置于沉槽内,装饰件则可以套设于加热本体10整体,以将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沉槽内。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图3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00还包括控制电路板30,设置于侧柱本体201内,并延伸出侧柱本体201,以对加热源103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围设形成容腔(附图中未标示)。控制电路板30可以设置于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围设形成的容腔内。控制电路板30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至加热本体10内,以对加热源103进行控制。
此外,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旋钮组件40。旋钮组件40可以固设于侧柱本体201上,比如,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柱本体2011上,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装饰件202上可以开设有窗口2021,旋钮组件40的旋钮伸出于装饰件202上的窗口2021,以供用户操作。
装饰件202与第一侧柱本体201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以限制装饰件202沿其高度及水平方向移动自由度,确保装饰件202上的窗口2021与第一侧柱本体2011上的旋钮组件40的旋钮的同心度。
请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装饰件202与壳体101的邻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以防止水分沿装饰件202与壳体101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提高加热组件100的可靠性。
请一并参图2及图4,装饰件202可以包括靠近面板102且与面板102平行的顶壁2022。顶壁2022的与中框1011邻接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0221,凹槽20221内设置有密封条20222作为防水结构,密封条20222在面板102的压紧作用下,产生压缩形变,从而实现密封防水。
本申请的描述中,两个对象相互平行,可以是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误差范围例如为-5°~5°,也即两者之间的角度在-5°~5°的范围内,可以认为两者相互平行。例如,顶壁2022和面板102相互平行,可以允许相应的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为-3°~3°、-5°~5°或者-8°~8°等。
进一步地,装饰件202还可以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侧壁2023,顶壁2022连接两个侧壁2023。凹槽20221形状不限,如图4所示,凹槽20221可以为沿弧形延伸设置的通槽,并凹槽202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壁2023平齐。
请继续参阅图4,密封条20222可以是空心结构的。在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密封条20222可以高出凹槽20221,在面板102的压紧作用下,密封条20222产生压缩形变,密封条20222的高出凹槽20221的部分被容置于凹槽20221内,从而防止水分沿顶壁2022与中框1011的装配间隙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条20222为弧形设置的中空心柱状体,长度等于凹槽20221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条20222也可以是实心结构的。密封条20222为实心结构时,不容易发生压缩形变,使得面板102受到较大的应力,可能会导致面板102与装饰件202之间的装配间隙过大,影响美观。
虽然顶壁2022的与中框1011邻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20222,能够防止水分沿顶壁2022靠近中框1011的一侧与中框1011之间的装配间隙X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但水分仍有可能沿侧壁2023与中框1011之间的装配间隙Y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图5是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中框1011上设置有挡水筋条10111,以防止水分沿侧壁2023与中框1011之间的装配间隙Y进入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
具体地,挡水筋条10111的数量为两根,分别对应两个侧壁2023与中框1011之间的装配间隙Y设置于中框1011的内壁上。控制电路板30靠近中框1011的一侧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位于两根挡水筋条10111之间,挡水筋条10111引导水分的流向,以避免水分流向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
此外,装饰件202还可以包括远离加热本体10的侧壁(附图中未标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饰件202还可以包括与顶壁2022相背设置的底壁(附图中未标注),关于装饰件202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发射线圈板203可以与控制电路板30连接,控制电路板30可以向发射线圈板203提供高频交流电。
具体地,发射线圈板203与控制电路板30之间可以通过线路连接。请继续参阅图9,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一侧设置有端子2031,端子2031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端,以与控制电路板30的延伸出侧柱本体201的部分连接。控制电路板30可以向发射线圈板203提供高频交流电,以使得发射线圈板203产生交变电磁场。
接收线圈板221与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之间也可以通过线路连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配合,还用于传递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锅体200内的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接受线圈板产生交变电流,进而产生交变磁场。侧柱本体201上的发射线圈板203接受到交变磁场,将磁场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控制电路板30上的芯片将电信号解码,转换成锅体200内的温度信号,根据该温度信号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
控制电路板30可以根据锅体200内的温度来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举例而言,在锅体200内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板30可以控制加热源103打开或者控制加热源103增大加热功率,使锅体200内的温度上升。在锅体200内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电路板30可以控制加热源103关闭或者控制加热源103减小加热功率,使锅体200内的温度下降。
举例而言,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80-120℃之间,比如80℃、90℃、100℃、110℃以及120℃等等。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120-160℃之间,比如120℃、130℃、140℃、150℃以及160℃等等。关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当然,以上关于控制电路板30对加热源103的控制的描述仅仅是举例,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为防止出现装饰件202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翘起,装饰件202的上端面与锅体侧柱220下端面未贴合,导致发射线圈板203和接收线圈板221之间距离过大,工作性能降低的问题,装饰件20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与侧柱本体201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装饰件20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与侧柱本体201固定连接,可以是指,装饰件202的顶壁202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与侧柱本体201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指,装饰件20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侧壁与侧柱本体201固定连接。
具体地,装饰件20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与第二侧柱本体2012之间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1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装饰件202的顶壁202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螺钉柱2024,第二侧柱本体201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对应螺钉柱2024设置有螺钉孔20121,螺钉孔20121与螺钉柱2024配合,进一步限制了装饰件202活动空间,从而保证装饰件202与侧柱本体201的实际装配位置在合理预期内。当然,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将装饰件202的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可以与侧柱本体201固定连接除了能避免装饰件202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翘起,还能有效避免以下不利情况的出现:装饰件202上的窗口2021与旋钮组件40的旋钮偏心严重,导致旋转旋钮时,旋钮与装饰件202发生干涉,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9,沉槽20111内还可以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发射线圈板203,以使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如前文所述,端子2031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一侧表面,并且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由于端子2031具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在10-20mm之间),若发射线圈板203平行于接收线圈板221设置,端子2031的存在导致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距离无法进一步减小,影响发射线圈板203和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配合。而通过在沉槽20111内设置支撑件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则有利于减小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发射线圈板203和接收线圈板221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沉槽20111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筋条20112,两根支撑筋条20112作为上述支撑件,用于支撑发射线圈板203;两根支撑筋条20112在远离加热本体10的方向上延伸且高度逐渐增加,以使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沉槽20111的底部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一根支撑筋条20112,使发射线圈板203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与沉槽20111的底部抵接,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于支撑筋条20112上,从而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通过支撑筋条20112使发射线圈板203与沉槽20111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发射线圈板203散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沉槽20111的底部设置成斜面,从而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接下来,对烹饪器具600的整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并且,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与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不同,以使烹饪器具600具有较为亮眼的外观配色。当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烹饪器具600还可以包括锅盖组件300,如图6所示。其中,装饰件202、锅体侧柱220以及锅盖组件300的外壳可以是相同的配色,以从视觉上将整个烹饪器具600联系为一体,形成整个产品的视觉基调。
关于锅盖组件30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锅盖组件300可以包括锅盖本体310和设置在锅盖本体310上的排气阀(附图中未标注),锅盖本体310用于密封锅体200,以使得烹饪器具600能够实现压力烹饪模式。
进一步地,锅盖组件300还可以包括风机组件320和功能组件330。风机组件320设置于锅盖本体310的靠近锅体200的一侧。功能组件330设置于锅盖本体310的远离锅体200的一侧,用于驱动风机组件320工作。功能组件330驱动风机组件320工作,使得锅体200内部的空气循环,以实现空炸烹饪模式。
功能组件330和风机组件320都可以可拆卸的安装于锅盖本体310上。风机组件320可以包括风叶(附图中未标注)和第一磁性件(附图中未标注)。功能组件330可以包括电机(附图中未标注)和第二磁性件(附图中未标注),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对应设置。电机通过第二磁性件和第一磁性件带动风叶转动,以实现锅体200内的空气循环,从而实现空炸烹饪模式。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加热主体,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
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所述沉槽内,用于与所述锅体上的接收线圈板配合,以向所述锅体的电性元件供电;
装饰件,套设于所述加热主体,将所述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所述沉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包括:
加热本体,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及
侧柱本体,设置于所述加热本体的外壁,所述侧柱本体的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槽,所述装饰件套设于所述侧柱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的远离所述加热本体的一侧与所述侧柱本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侧柱本体内,并延伸出所述侧柱本体,以对所述加热本体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板的靠近所述接收线圈板的一侧设置有端子,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发射线圈板的靠近所述加热本体的一端,以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延伸出所述侧柱本体的部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内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发射线圈板,以使所述发射线圈板远离所述加热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接收线圈板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筋条,所述两根支撑筋条作为所述支撑件;
所述两根支撑筋条在远离所述加热本体的方向上延伸且高度逐渐增加,以使所述发射线圈板远离所述加热本体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接收线圈板的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与所述加热本体的邻接处设置有防水结构,以防止水分沿所述装饰件与所述加热本体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延伸出所述侧柱本体的部分。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锅体之间可拆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电性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接收线圈板,所述接收线圈板与所述发射线圈板配合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所述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
CN202120649422.7U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27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422.7U CN215127143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9422.7U CN215127143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143U true CN21512714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9422.7U Active CN215127143U (zh) 2021-03-30 2021-03-30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7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9072A1 (en) Passive rebound switch having variable number of buttons
EP3915445A1 (en) Electric kettle
CN215127143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135687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127468U (zh) 烹饪器具
CN217789227U (zh) 一种电源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厨师机
CN213630557U (zh) 烹饪器具
CN218942929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显示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777411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213069U (zh) 一种旋钮结构
CN217978935U (zh) 烹饪器具
CN213551274U (zh)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231828U (zh) 遥控器和电动沙发
CN218006776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的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厨师机
CN216897413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0018908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1947987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077407U (zh) 烹饪器具
CN219782352U (zh) 一种具有密封连接结构的空气炸锅
CN210951413U (zh) 电磁炉
CN209074302U (zh) 面板组件、机座组件及料理机
KR101100169B1 (ko) 가전기기의 원격 모니터 장치
CN210077364U (zh) 烹饪器具
CN209883942U (zh) 机座组件及料理机
CN220344176U (zh) 一种嵌入式多功能厨用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