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46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468U
CN215127468U CN202120794597.7U CN202120794597U CN215127468U CN 215127468 U CN215127468 U CN 215127468U CN 202120794597 U CN202120794597 U CN 202120794597U CN 215127468 U CN215127468 U CN 215127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witch
heating
touch
pot body
coi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45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钊强
刘化勇
吕伟刚
杨云
梅若愚
吴良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45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6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885 priority patent/WO2022217801A1/zh
Priority to EP21936673.9A priority patent/EP4324363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39038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70742A/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加热组件,其中,锅体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和锅体之间分体设置,且加热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相关联,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本申请所提供的烹饪器具能够通过操控锅体上的第一控制开关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中,当锅体和加热组件可拆卸时,一般只能通过操控加热组件上的控制开关(包括旋钮或者按键等)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对于用户来说不太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通过操控锅体上的第一控制开关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加热组件,其中,锅体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加热组件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和锅体之间分体设置,且加热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相关联,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可选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可选地,锅体还包括传输导体,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通过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触摸按键和第一触摸弹簧,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锅体的表面,第一触摸弹簧一端与第一触摸按键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触摸导体,触摸导体的一端设置于锅体的表面,另一端与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可选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二触摸按键和第二触摸弹簧,第二触摸按键设置于加热组件的靠近锅体的一侧表面,并与传输导体电性连接,第二触摸弹簧一端与第二触摸按键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锅体还包括传动件,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第一控制开关驱动传动件触发第二控制开关,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可选地,第二控制开关为轻触开关或薄膜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焊接在控制电路板上。
可选地,锅体还包括接收线圈板,接收线圈板与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加热组件还包括发射线圈板,发射线圈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发射线圈板与接收线圈板配合,实现第一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触摸按键、第一触摸弹簧以及触摸电路板,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锅体的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第一触摸弹簧一端与第一触摸按键电性连接,触摸电路板与第一触摸弹簧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触摸电路板与接收线圈板电性连接,触摸电路板用于放大电信号,并将放大后的电信号发送给接收线圈板。
可选地,发射线圈板与接收线圈板配合,还用于向锅体的电性元件供电。
可选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和装饰件,加热主体靠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沉槽内,装饰件套设于加热主体,以将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沉槽内。
可选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侧柱本体以及装饰件,侧柱本体设置于加热本体的侧壁,装饰件套设于侧柱本体,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和锅体侧柱,锅体本体和加热本体对应设置,锅体侧柱和侧柱本体对应设置,第一控制开关设置于锅体侧柱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锅体上的第一控制开关与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相关联,也就是说通过将锅体上的第一控制开关与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建立联系,使得能够通过操控锅体上的第一控制开关来对加热组件进行控制,对用户来说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烹饪器具实施例所描述的烹饪器具600包括锅体200和加热组件100。其中,锅体20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加热组件100用于对锅体200进行加热,锅体200可拆卸地设置于加热组件100上。
其中,加热组件100可以包含完整的加热、控制系统,可以单独作为加热磁炉使用,实现多功能产品需求。加热组件100上可以设置有定位凸块601,锅体200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凸块601配合,用于限制锅体200和加热组件100的相对位置。
锅体20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240,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第一控制开关240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标注在图6中)连接,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
本申请通过将锅体200上的第一控制开关240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相关联,也就是说通过将锅体200上的第一控制开关240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建立联系,使得能够通过操控锅体200上的第一控制开关240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对用户来说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主体和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如图1所示,加热主体可以包括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图1中侧柱本体201被装饰件202遮蔽,侧柱本体201标注在图2中),侧柱本体201设置于加热本体10的外壁。其中,加热本体10用于对锅体200进行加热,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
对应地,锅体200可以包括锅体本体210和锅体侧柱220。锅体本体210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并对应加热本体10设置。锅体侧柱220与锅体本体210的外壁连接,并对应侧柱本体201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开关240设置于锅体侧柱22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也可以设置在锅体本体21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200也可以不包括锅体侧柱220,第一控制开关240设置于锅体本体210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可以是一致的。并且,锅体侧柱220和装饰件202的颜色与锅体本体210和加热本体10的颜色可以不同,以使烹饪器具600具有较为亮眼的外观配色。当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该烹饪器具6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锅盖组件300,如图1所示。其中,装饰件202、锅体侧柱220以及锅盖组件300的外壳可以是相同的配色,以从视觉上将整个烹饪器具600联系为一体,形成整个产品的视觉基调。
进一步地,锅体200上设置有指示灯及温度传感器等电性元件230。如图1所示,这些电性元件230可以设置在锅体侧柱220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性元件230也可以设置在锅体本体210上,或者部分设置在锅体侧柱220上,另一部分设置于锅体本体210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2所示,图2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侧柱本体201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设置有发射线圈板203,锅体侧柱220的靠近侧柱本体201的一侧设置有接收线圈板221,接收线圈板221与发射线圈板203配合,以向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供电。
具体地,发射线圈板203可以与加热组件100的电源(附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电源为发射线圈板203提供高频交流电,在高频交流电作用下,发射线圈板203能够产生交变电磁场,作用在接收线圈板221上,使得接收线圈板221产生交变电流。接收线圈板221与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比如,指示灯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等)连接,为锅体200的电性元件230输入电流,使其正常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在侧柱本体201上设置发射线圈板203,在锅体侧柱220上设置接收线圈板221,实现了锅体200上电性元件230的无线供电。
请参阅图6,图6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侧柱本体201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沉槽20111,用于容置发射线圈板203,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并将发射线圈板203固设于沉槽20111内。具体地,沉槽20111的尺寸和发射线圈板203的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被完全限制,无法移动。该装配方案省去了螺钉、卡扣等连接结构,简化了侧柱本体201的结构,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主体也可以不包括侧柱本体201,沉槽20111可以设置在加热本体10的靠近锅体200的一侧表面,发射线圈板203设置于沉槽内,装饰件则可以套设于加热本体10整体,以将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沉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也可以不包括装饰件202,发射线圈板203则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结构固设于侧柱本体201。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比如,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在被用户触摸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或者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在被用户按压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又或者是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在被用户旋转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接收线圈板221与第一控制开关240电性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发射线圈板203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具体可以通过导线连接。接收线圈板221和发射线圈板203配合将第一控制开关240所产生的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传递给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包括第一触摸按键241、第一触摸弹簧242以及触摸电路板243。其中,第一触摸按键241设置于锅体200的表面,具体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220的表面,第一触摸按键241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比如,第一触摸按键241可以是电容式或者电阻式的触摸开关。第一触摸弹簧242和触摸电路板243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220的内部。
第一触摸弹簧242的一端与第一触摸按键24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触摸电路板243连接,以将第一触摸按键241所产生的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传递给触摸电路板243。
触摸电路板243与接收线圈板221电性连接。触摸电路板243与接收线圈板221之间具体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触摸电路板243用于放大第一触摸按键241所产生的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并将放大后的电信号发送给接收线圈板221。
在经放大后的电信号的作用下,接收线圈板221产生感应磁场,作用在发射线圈板203上,使得发射线圈板203上产生与电信号相对应的感应电流。发射线圈板203将相应的感应电流传递给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触摸弹簧242,触摸按键241与触摸电路板243之间通过任意形式的导体电性连接即可,比如,比如,第一触摸按键241直接焊接在触摸电路板243上,本申请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前文所述,发射线圈板203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之间可以通过线路连接。请继续参阅图6,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一侧设置有端子2031,端子2031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端,发射线圈板203通过端子2031与加热组件10的控制电路板30连接。
进一步地,沉槽20111内还可以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发射线圈板203,以使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如前文所述,端子2031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一侧表面,并且设置在发射线圈板203的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由于端子2031具有一定的高度(一般在10-20mm之间),若发射线圈板203平行于接收线圈板221设置,端子2031的存在导致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距离无法进一步减小,影响发射线圈板203和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配合。而通过在沉槽20111内设置支撑件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则有利于减小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发射线圈板203和接收线圈板221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沉槽20111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的两根支撑筋条20112,两根支撑筋条20112作为上述支撑件,用于支撑发射线圈板203;两根支撑筋条20112在远离加热本体10的方向上延伸且高度逐渐增加,以使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沉槽20111的底部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一根支撑筋条20112,使发射线圈板203靠近加热本体10的一侧与沉槽20111的底部抵接,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于支撑筋条20112上,从而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通过支撑筋条20112使发射线圈板203与沉槽20111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有利于发射线圈板203散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沉槽20111的底部设置成斜面,从而使得发射线圈板203远离加热本体10的一侧向靠近接收线圈板221的方向倾斜。
此外,发射线圈板203与接收线圈板221配合,还用于传递锅体200上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锅体200内的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接收线圈板产生交变电流,进而产生交变磁场。侧柱本体201上的发射线圈板203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然后控制电路板30上的芯片对感应电流进行解码,转换成锅体200内的温度信号,进而根据该温度信号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
控制电路板30可以根据锅体200内的温度来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举例而言,在锅体200内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电路板30可以控制加热本体10打开或者控制加热本体10增大加热功率,使锅体200内的温度上升。在锅体200内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控制电路板30可以控制加热本体10关闭或者控制加热本体10减小加热功率,使锅体200内的温度下降。
举例而言,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80-120℃之间,比如80℃、90℃、100℃、110℃以及120℃等等。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120-160℃之间,比如120℃、130℃、140℃、150℃以及160℃等等。关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当然,以上关于控制电路板30对加热本体10的控制的描述仅仅是举例,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接下来,对加热组件100的进行说明,具体请参阅下述加热组件实施例的描述。
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组件100包括加热主体和套设于加热主体的装饰件,加热主体可以包括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装饰件202套设于侧柱本体201。
如图4所示,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也可以分体设置。但是,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分体设置,产品可靠性较差,面临着防水、安规爬电距离及结构强度等问题。尤其是防水问题,无论如何设置加热本体10与侧柱本体201的装配方式,都会存在水分沿着二者装配间隙进入产品内部,导致产品功能受损或失效的问题。
在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一体成型设置的情况下,装饰件20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加热组件100的外观效果。具体原因在于:装饰件202的设置使得加热本体10和侧柱(包括侧柱本体201和装饰件202)能够具有不同的颜色。在不设置装饰件202的情况下,受到现有技术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加热本体10和侧柱本体201的双色注塑。
加热组件100可以是加热磁炉。加热本体10可以呈圆形设置,侧柱本体201自加热本体10的外壁向外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本体10也可以呈方形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关于加热本体10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图5是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加热本体10包括壳体101、面板102以及加热源103。侧柱本体201与壳体101一体成型设置。面板102盖设于壳体101上,与壳体101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加热源103。举例而言,加热源103具体可以是线圈,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壳体101可以包括中框1011以及底座1012,如图5所示,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分体设置的。底座1012及面板102分别设置于中框1011的两侧。
与之对应地,侧柱本体201可以包括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如图5所示,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是分体设置的。具体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可以与中框1011一体成型设置,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与底座1012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1011和底座1012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与之对应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图7是图5所示的加热组件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设置于侧柱本体201内,并延伸出侧柱本体201,以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可以围设形成容腔(附图中未标示)。控制电路板30可以设置于第一侧柱本体2011和第二侧柱本体2012围设形成的容腔内。控制电路板30的至少部分结构延伸至加热本体10内,以对加热本体10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开关420,第二控制开关420与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开关240与第二控制开关420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与第二控制开关420之间可以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开关240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第二控制开关420接收第一控制开关240所产生的电信号并发送给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8,图8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锅体2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传输导体410。其中,传输导体410具体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220内。第二控制开关420设置于加热组件100,并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开关240和第二控制开关420通过传输导体410电性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8,第一控制开关240可以包括第一触摸按键241和第一触摸弹簧242。其中,第一触摸按键241设置于锅体200的表面,具体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220的表面,第一触摸按键241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比如,第一触摸按键241可以是电容式或者电阻式的触摸开关。第一触摸弹簧242可以设置于锅体侧柱220的内部,第一触摸弹簧242一端与第一触摸按键24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传输导体410电性连接,以将第一触摸按键241所产生的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传递给传输导体410。
传输导体410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导体,举例而言,可以是铝片,或者导线,关于传输导体410的具体结构和材质,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第二控制开关420可以包括第二触摸按键421和第二触摸弹簧422。其中,第二触摸按键421设置于加热组件100的靠近锅体200的一侧表面,并与传输导体410电性连接,以接收将来自传输导体410的电信号,比如,第二触摸按键421可以是电容式或者电阻式的触摸开关。如图8所示,第二触摸按键421可以设置于装饰件202的靠近锅体侧柱220的一侧表面。
第二触摸弹簧422则可以设置于侧柱本体201内,其一端与第二触摸按键42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电性连接,第二触摸弹簧422将第二触摸按键421接收到的电信号传递给加热组件100的控制电路板30,控制电路板30根据该电信号控制加热本体10对锅体200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摸按键421还可以用于接收用户的另一控制操作,并产生与用户的另一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输导体410可以是一个弹性件,在压缩状态下,传输导体410能够产生一定的弹力,弹力将传输导体410顶向加热组件100上的第二触摸按键421,有利于确保传输导体410与第二触摸按键421之间的可靠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9,图9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具体为触摸导体,触摸导体在被人体触摸时能够产生电信号。其中,触摸导体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导体,比如,铝片或者铜片等等,能够导电即可,关于触摸导体的具体结构和材质,本申请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触摸导体的一端设置于锅体200的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与用户的控制操作相应的电信号,触摸导体的另一端与传输导体410电性连接,以将所产生的电信号传递给传输导体4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开关240还可以是机械结构的开关,锅体还包括传动件(附图中未示出),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操作,第一控制开关240驱动传动件触发第二控制开关420,以对加热组件100进行控制。举例而言,第二控制开关420为轻触开关或薄膜开关,第二控制开关420焊接在控制电路板30上,在用户施加的力的作用下,第一控制开关240驱动传动件触发第二控制开关420。
接下来,对锅体200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锅体本体210具体可以包括内胆211、外壳212、底座213以及外壳罩214。其中,内胆211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物,底座213和外壳212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内胆211通过外壳罩214固设于底座213和外壳212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外壳212和底座213可以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使得烹饪完成后,用户可以把锅体200放到饭桌上取食,避免烫伤桌面,也能避免烫伤用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包括第一控制开关;
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锅体之间分体设置,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关联,以对所述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还包括传输导体,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通过所述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
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所述锅体的表面;
第一触摸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摸按键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触摸导体,所述触摸导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锅体的表面,另一端与所述传输导体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
第二触摸按键,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传输导体电性连接;及
第二触摸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摸按键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还包括传动件,响应于用户的控制操作,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驱动所述传动件触发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以对所述加热组件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为轻触开关或薄膜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焊接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还包括接收线圈板,所述接收线圈板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发射线圈板,所述发射线圈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发射线圈板与所述接收线圈板配合,实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
第一触摸按键,设置于所述锅体的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第一触摸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摸按键电性连接;以及
触摸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摸弹簧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电路板与所述接收线圈板电性连接,所述触摸电路板用于放大所述电信号,并将放大后的所述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线圈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板与所述接收线圈板配合,还用于向所述锅体的电性元件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加热主体,靠近所述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沉槽,所述发射线圈板设置于所述沉槽内;及
装饰件,套设于所述加热主体,以将所述发射线圈板固设于所述沉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本体、侧柱本体以及装饰件,所述侧柱本体设置于所述加热本体的侧壁,所述装饰件套设于所述侧柱本体;
所述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和锅体侧柱,所述锅体本体和所述加热本体对应设置,所述锅体侧柱和所述侧柱本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锅体侧柱上。
CN202120794597.7U 2021-04-16 2021-04-1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27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4597.7U CN2151274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烹饪器具
PCT/CN2021/113885 WO2022217801A1 (zh) 2021-04-16 2021-08-20 烹饪器具
EP21936673.9A EP4324363A1 (en) 2021-04-16 2021-08-20 Cooking appliance
KR1020237039038A KR20230170742A (ko) 2021-04-16 2021-08-20 조리 기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4597.7U CN2151274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468U true CN21512746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4597.7U Active CN2151274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24363A1 (zh)
KR (1) KR20230170742A (zh)
CN (1) CN215127468U (zh)
WO (1) WO20222178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3270A (ja) * 1999-05-12 2000-11-24 Hitachi Hometec Ltd 電磁調理器
CN101589909A (zh) * 2009-06-19 2009-12-02 任传强 自动式多功能分体组合型稀少油烟电热锅
CN102178449B (zh) * 2011-04-30 2013-10-2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加热烹饪装置
CN204427623U (zh) * 2015-02-06 2015-07-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炊具
CN208435211U (zh) * 2017-08-16 2019-0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8435216U (zh) * 2017-10-24 2019-01-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108808880A (zh) * 2018-06-22 2018-11-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磁控旋钮和电器设备
CN112336164B (zh) * 2019-08-09 2022-09-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旋钮组件和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70742A (ko) 2023-12-19
EP4324363A1 (en) 2024-02-21
WO2022217801A1 (zh)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41783B1 (ko) 인공지능형 키친 테이블
CN215127468U (zh) 烹饪器具
CN204207550U (zh) 带音响的电饭锅
CN215127143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JP4042712B2 (ja) 組込み型加熱調理器
CN209899109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08510778U (zh) 烹饪器具
CN210276842U (zh) 厨房电器
CN201759329U (zh) 一种慢炖锅
CN214409755U (zh) 一种多功能旋钮和用电设备
CN215112780U (zh) 烹饪器具
CN210018909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1000792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无线通信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2157293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09360393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18269193U (zh) 一种触控电磁炉
CN220832784U (zh) 一种保温电热杯
CN212108530U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电磁炉
CN213605834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2912753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842647U (zh) 一种不接触式手扫开关模块装置
CN111317347B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09899110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5583888U (zh) 智能语音组件、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517529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