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1413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1413U
CN210951413U CN201922113376.4U CN201922113376U CN210951413U CN 210951413 U CN210951413 U CN 210951413U CN 201922113376 U CN201922113376 U CN 201922113376U CN 210951413 U CN210951413 U CN 210951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amp
cover
lamp panel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3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胡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3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1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1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1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1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侧的灯板(3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外侧的灯板面盖(400);所述壳体(100)外表面设置有挡水筋(21),至少部分所述挡水筋(21)围设在所述灯板面盖(400)的上端,所述挡水筋(21)的端面和所述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平齐或者伸出所述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罩和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易进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厨房必备器具。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中,电磁炉包括壳体,壳体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路板、风机、线圈盘等结构。壳体的上部和中部位置处一般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于供使用者操作以控制烹饪器具实现不同功能。控制面板处对应的壳体内部设置有灯板和导光罩,导光罩和灯板连接,用于起到导光作用,防止灯板上的光被分散。
然而,导光罩和壳体之间存在装配间隙,使得溢出的液体容易经过装配间隙进入灯板和电磁炉内部,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光罩和壳体之间的装配间隙易进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灯板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灯板面盖;
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挡水筋,至少部分所述挡水筋围设在所述灯板面盖的上端,所述挡水筋的端面和所述灯板面盖的外表面平齐或者伸出所述灯板面盖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灯板面盖的外侧围设挡水筋,且挡水筋的端面和灯板面盖的外表面平齐或则会伸出灯板面盖的外表面,可避免液体经灯板面盖和壳体的装配间隙进入壳体的内部,从而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且设置挡水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光罩,所述导光罩位于所述灯板和所述灯板面盖之间,所述导光罩和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光罩和壳体一体成型,可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装配的成本。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中框,所述灯板面盖连接在所述中框的外侧,所述灯板面盖的下端凸出设置并与所述底壳的凹槽匹配连接。
通过设置灯板面盖位于中框和底壳的外侧,可降低中框的高度,使电磁炉整体的外观小巧和美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水筋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导水凹槽。
设置导水凹槽,可使得液体顺着壳体的外表面流下时,直接流入到导水凹槽内,并沿着挡水筋的延伸方向从挡水筋的左右两侧被导出,因此可起到进一步地防水效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水筋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防水筋,所述挡水筋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防水筋。
设置防水筋,可使得液体顺着壳体的外表面流至挡水筋的外表面时,在防水筋的阻挡作用下,沿着挡水筋的延伸方向从挡水筋的左右两侧被导出,因此可起到进一步地防水效果。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挡水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灯板面盖的周圈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用于卡设在所述挡水筋和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
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筋卡设在挡水筋和第一限位筋之间,可方便地将灯板面盖卡设在导光罩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导光罩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和外部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挡水筋内侧,所述安装通孔相比于所述挡水筋的底边的上表面至少高出预设距离。
设置安装通孔以用于在上述卡接限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固定灯板面盖,安装通孔相比于挡水筋的底边的上表面至少高出预设距离,以使得液体进入灯板面盖的下端和挡水筋的底边的上表面之间的装配缝隙后,无法通过安装通孔进入壳体内部,从而起到防水效果。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灯板面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设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以将所述灯板面盖连接在所述导光罩上。
灯板面盖通过卡扣卡设在安装通孔内从而与导光罩固定连接,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预设距离为1mm-2mm。
设置预设距离大于1mm,可防止预设距离若过小,导致在装配间隙的虹吸作用下液体进入安装通孔。
如上所述的电磁炉,所述导光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水筋内侧的第一导光腔、第二导光腔和旋钮安装腔,所述灯板上设置有指示灯、数码管和编码器,所述第一导光腔用于容纳所述指示灯,所述第二导光腔用于容纳所述数码管,所述旋钮安装腔用于安装旋转按钮和所述编码器。
在第一导光腔和第二导光腔的导光作用下,指示灯和数码管发出的光不会被分散,美观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和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和灯板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罩的又一种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罩的再一种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200-导光罩;
21-挡水筋;
211-导水凹槽;
212-防水筋;
213-底边;
22-第一限位筋;
23-安装通孔;
24-第一导光腔;
25-第二导光腔;
26-旋钮安装腔;
300-灯板;
31-指示灯;
32-编码器;
400-灯板面盖;
41-第二限位筋;
4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式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和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和灯板面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内侧的灯板300和设置在壳体100外侧的灯板面盖400;壳体100外表面设置有挡水筋21,至少部分挡水筋21围设在灯板面盖400的上端,挡水筋21的端面和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平齐或者伸出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
其中,壳体100形成容置腔体,容置腔体内放置有线圈盘、电路板、散热风机等组件。壳体10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放置锅具的面板,面板可以为玻璃面板或者陶瓷面板,面板粘接在壳体100上,或者,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壳体100上。
具体地,壳体100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壳体100可由上盖、中框和底壳组成,上盖、中框和底壳依次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卡接,或者,上盖和中框一体成型,或者,中框和底壳一体成型。
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为电磁炉的控制组件,灯板面盖400上设置有旋转按钮、按键、显示屏或者触摸按钮等结构,用于供使用者操作以进行功能控制指令的输入,从而调节电磁炉的烹饪火力和温度。
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对应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和外侧,其中,灯板面盖400在壳体100上的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灯板面盖400一般设置在电磁炉的前部,其可以连接在上盖上或者中框上,以方便用户操作。
由于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需要通过壳体100上的开口进行连接,因此,灯板面盖400和壳体100之间存在装配间隙,使得面板上的锅具内溢出的液体容易经过盖装配间隙进入壳体100的内部,使得壳体100内的灯板300和其它电子元器件接触到液体,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液体经灯板面盖400和壳体100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壳体10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在灯板面盖400外侧设置挡水筋21,挡水筋21凸出设置在壳体100的外表面上,至少部分挡水筋21设置在灯板面盖400的上端,以起到阻挡流至灯板面盖400上方的液体。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挡水筋21设置为环形,并围绕在灯板面盖400的周侧,以使得流至壳体100上的液体,在各个方位上均被挡水筋21阻挡。
具体地,挡水筋21的端面和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平齐或者伸出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这样设计,可防止液体从灯板面盖400和挡水筋21之间的间隙处进入壳体100,从而起到更进一步的防水效果。
并且,通过设置挡水筋21来实现防止液体从灯板面盖400和壳体100的装配间隙处进入壳体100,无需打胶和设置密封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置有导光罩200,导光罩200位于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之间,导光罩200和壳体100为一体成型。
导光罩200连接在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之间,用于将灯板300上的光导出至灯板面盖400,防止光被分散,影响美观。现有技术中,导光罩一般为单独的零件,通过卡扣等结构连接在壳体和灯板上。单独设置导光罩,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增加了人工装配的成本。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导光罩200和壳体100为一体成型。导光罩200为具有多个导光腔体,且与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配合连接的结构,设置导光罩200和壳体100一体成型,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装配时,仅需将灯板300和灯板面盖400分别安装在对应导光罩200位置处的壳体100的内外侧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装配导光罩200的步骤,因此降低了人工装配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底壳11和中框12,灯板面盖400连接在中框12的外侧,灯板面盖400的下端凸出设置并与底壳11的凹槽匹配连接。
可以理解地,灯板面盖400可全部位于中框12的外侧。或者,部分灯板面盖400位于中框12的外侧,部分灯板面盖400位于底壳11的侧壁的外侧,此时,灯板面盖400的下端凸出设置并与底壳11连接,这样设计可有效降低中框12的高度,使电磁炉整体的外观小巧和美观。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罩的又一种侧视剖面图,参考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挡水筋21和壳体100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导水凹槽211。
导水凹槽211设置在挡水筋21和壳体100的连接处,液体顺着壳体100的外表面流下时,直接流入到导水凹槽211内,并在导水凹槽211的引导下,沿着挡水筋21的延伸方向从挡水筋21的左右两侧被导出,因此,导水凹槽211的设置可起到进一步地防水效果。
导水凹槽211至少设置在位于灯板面盖400上端的挡水筋21处,导水凹槽211的深度处于0.5mm-2mm之间,导水凹槽211的宽度处于1mm-3mm之间,以在保证导水凹槽211具有导水作用的同时,避免导水凹槽211影响到挡水筋21和壳体100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罩的再一种侧视剖面图,参考图6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挡水筋21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防水筋212,挡水筋2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防水筋212。
防水筋212设置在挡水筋21的边缘外侧,液体顺着壳体100的外表面流下后,流至挡水筋21的外表面上,然后被防水筋212阻挡,在防水筋212和壳体100的外表面之间的区域,沿着挡水筋21的延伸方向从挡水筋21的左右两侧被导出,因此,防水筋212的设置可防止液体从挡水筋21和灯板面盖400的装配间隙处进入壳体100,即可起到进一步的防水效果。
防水筋212至少设置在位于灯板面盖400上端的挡水筋21处,防水筋212的高度处于1mm-3mm之间,以在保证导水凹槽211具有导水作用的同时,避免影响到壳体100外观美观性。
继续参考图1-图4所示,挡水筋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2,灯板面盖400的周圈设置有第二限位筋41,第二限位筋41用于卡设在挡水筋21和第一限位筋22之间。
灯板面盖400和导光罩20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接、紧固件连接等。本实施例中,灯板面盖400的内侧周圈设置第二限位筋41,第二限位筋41卡设在挡水筋21和第一限位筋22之间,第一限位筋22的凸出高度小于防水筋21的凸出高度,第一限位筋22的端面抵接在灯板面盖400的内表面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7和图8所示,导光罩200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壳体100内部和外部的安装通孔23,安装通孔23设置在挡水筋21内侧,安装通孔23相比于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至少高出预设距离。
在第二限位筋41卡设在挡水筋21和第一限位筋22之间的基础上,灯板面盖400和导光罩200还需进一步固定。具体地,导光罩2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通孔23,安装通孔23用于连接卡扣或者紧固件等固定结构。
为了防止液体从灯板面盖400的下端和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之间的装配缝隙处进入壳体100的内部,设置安装通孔23高出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至少预设距离,以使得液体进入灯板面盖400的下端和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之间的装配缝隙后,无法通过安装通孔23进入壳体100内部,从而起到防水效果。
具体地,该预设距离若过小,则在装配间隙的虹吸作用下,液体可以进入安装通孔23,因此可设置该预设距离为1mm-2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4所示,灯板面盖400上设置有卡扣42,卡扣42用于卡设在安装通孔23内以将灯板面盖400连接在导光罩200上。灯板面盖4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卡扣42,以提高灯板面盖400固定的可靠性。并且,通过卡扣42卡设在安装通孔23以固定灯板面盖400,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方便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人工装配效率。其中,设置在灯板面盖400的下端的卡扣42,对应的安装通孔23,需要高出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至少预设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导光罩200还包括设置在挡水筋21内侧的第一导光腔24、第二导光腔25和旋钮安装腔26,灯板300上设置有指示灯31、数码管和编码器32,第一导光腔24用于容纳指示灯31,第二导光腔25用于容纳数码管,旋钮安装腔26用于安装旋转按钮和编码器32。在第一导光腔24和第二导光腔25的导光作用下,指示灯31和数码管发出的光不会被分散,美观性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灯板面盖的外侧围设挡水筋,且挡水筋的端面和灯板面盖的外表面平齐或则会伸出灯板面盖的外表面,可避免液体经灯板面盖和壳体的装配间隙进入壳体的内部,从而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可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且设置挡水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光罩和壳体一体成型,可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装配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与现有的电磁炉的结构类似,壳体100围成的空腔中设置有线圈盘、电路板、风机和其它散热器件等。
其中,电路板上具有单片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IGBT驱动电路、谐振电路等。线圈盘、电路板、风机和其它散热器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电磁炉中对应的结构,例如:线圈盘包括线圈、线圈盘架和磁条;风机可以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等,其它单人结构包括水箱和散热片等。对于上述电磁炉中各器件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做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图1-图8只是示出了电磁炉中的部分结构,对于电磁炉中其它器件的详细结构,可以参见现有的电磁炉中对应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侧的灯板(30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外侧的灯板面盖(400);
所述壳体(100)外表面设置有挡水筋(21),至少部分所述挡水筋(21)围设在所述灯板面盖(400)的上端,所述挡水筋(21)的端面和所述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平齐或者伸出所述灯板面盖(400)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导光罩(200),所述导光罩(200)位于所述灯板(300)和所述灯板面盖(400)之间,所述导光罩(200)和所述壳体(100)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底壳(11)和中框(12),所述灯板面盖(400)连接在所述中框(12)的外侧,所述灯板面盖(400)的下端凸出设置并与所述底壳(11)的凹槽匹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21)和所述壳体(100)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导水凹槽(2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21)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防水筋(212),所述挡水筋(2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防水筋(2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2),所述灯板面盖(400)的周圈设置有第二限位筋(41),所述第二限位筋(41)用于卡设在所述挡水筋(21)和所述第一限位筋(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200)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壳体(100)内部和外部的安装通孔(23),所述安装通孔(23)设置在所述挡水筋(21)内侧,所述安装通孔(23)相比于所述挡水筋(21)的底边(213)的上表面至少高出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面盖(400)上设置有卡扣(42),所述卡扣(42)用于卡设在所述安装通孔(23)内以将所述灯板面盖(400)连接在所述导光罩(2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mm-2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水筋(21)内侧的第一导光腔(24)、第二导光腔(25)和旋钮安装腔(26),所述灯板(300)上设置有指示灯(31)、数码管和编码器(32),所述第一导光腔(24)用于容纳所述指示灯(31),所述第二导光腔(25)用于容纳所述数码管,所述旋钮安装腔(26)用于安装旋转按钮和所述编码器(32)。
CN201922113376.4U 2019-11-29 2019-11-29 电磁炉 Active CN210951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376.4U CN210951413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376.4U CN210951413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1413U true CN210951413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376.4U Active CN210951413U (zh) 2019-11-29 2019-11-29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1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7482B1 (ko) 조리기기
CN210951413U (zh) 电磁炉
CN207132397U (zh) 电磁炉
CN210951411U (zh) 电磁炉
CN210951412U (zh) 电磁炉
JP527718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9279219U (zh) 电磁炉
CN213395438U (zh) 电磁炉
KR20180046573A (ko) 전기 레인지의 상판을 설치하기 위한 체결 구조체
CN211502905U (zh) 电磁炉
CN21947987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JP2002089854A (ja) ビルトインコンロ
CN211155268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87767U (zh) 加热结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7978935U (zh) 烹饪器具
CN207410544U (zh) 电磁炉
CN210717691U (zh) 电磁炉
CN215982718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2912760U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128378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上盖组件及电磁加热装置
CN213810742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143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119205U (zh) 加热炉具
CN211600812U (zh) 加热炉具
CN219782352U (zh) 一种具有密封连接结构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