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074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0742U
CN213810742U CN202023051549.3U CN202023051549U CN213810742U CN 213810742 U CN213810742 U CN 213810742U CN 202023051549 U CN202023051549 U CN 202023051549U CN 213810742 U CN213810742 U CN 213810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hell
cooking appliance
side wall
appliance according
drai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515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515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0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0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0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电陶炉内部的积水容易流入电路板的技术问题。该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和面板,面板位于底壳(10)上,底壳(10)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置腔(20);容置腔(20)内设置有电子元件(30),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40),第一加强部(40)的端部高于底壳(10)的底面(11),第一加强部(40)分隔底壳(10)为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电子元件(30)位于安装区(13)内。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烹饪器具容置腔内部的积水流入电路板,保证了电路板正常工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陶炉,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炉灶设备,电陶炉以其不挑锅、无辐射、加热温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现有的电陶炉包括下盖、中框和面板,中框位于下盖和面板之间,下盖、中框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散热风机和发热盘,下盖上设有进风口,中框上设有出风口,散热风流从进风口进入容纳腔,从出风口流出,由于出风口与容纳腔外部连通,所以外部的水容易从出风口进入容纳腔内部。
然而,现有的电陶炉内部的积水容易流入电路板,导致电路板短路,影响了电陶炉的使用稳定性,降低了电陶炉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避免烹饪器具容置腔内部的积水流入电路板,保证了电路板正常工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面板,面板位于底壳上,底壳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置腔。
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子元件,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的端部高于底壳的底面,第一加强部分隔底壳为第一进水区和安装区,电子元件位于安装区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底壳和面板,不仅使烹饪器具的壳体方便分别制作,而且使容置腔内部的部件布局合理,方便装配,通过在底壳上设置第一加强部,不仅增加了底壳的结构强度,使底壳不易损坏,而且使第一加强部的端部高于底壳的底面,使第一加强部将底壳分隔为第一进水区和安装区,阻止了积水在底壳的底面上向安装区内流动,使安装区不易进水,将电子元件装配在安装区内,防止了积水与电子元件接触,避免了容置腔内部的积水流入电子元件,保证了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底壳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位于第一进水区和安装区之间。
这样设置第一方面可以将第一进水区的积水排出,第二方面可以通过排水孔将第一进水区和安装区分隔,使积水不会流入安装区。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底壳的侧壁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排水孔包括第一排水孔,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和第三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排水孔位于第一加强部和第三侧壁之间,第一排水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强部和第三侧壁。
这样设置使第一排水孔既能将第一进水区的积水排出,也能将安装区的积水排出,并且能防止积水从第一进水区流入安装区内。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排水孔包括第二排水孔,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和第一侧壁抵接,第二排水孔位于第一加强部靠近第一进水区的一侧,第二排水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强部和第一侧壁。
这样设置可以对第一进水区靠近第一侧壁的区域进行排水,增强第一进水区的排水功能,使第一进水区的排水效果更好,还可以阻止积水从第一侧壁附近的第一进水区越过第一加强部溢入安装区内。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加强部为环状结构,第一加强部围成第二进水区,第二进水区内设置有第三排水孔。
当第一进水区内的积水比较多时,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进水区的水溢入第二进水区内,并且使得第二进水区也具有排水功能。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二进水区内设置有第二加强部,第二加强部低于底壳的底面,第三排水孔位于第二加强部上。
这样设置第一方面可以对底壳的结构强度进行进一步加强,使底壳不易损坏,第二方面可以使第二加强部具有集水作用,有利于第二进水区的积水收集并从第三排水孔排出。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和第二加强部之间设置有引导部。
连接部的所在平面为水平面。或,连接部的所在平面为倾斜面。
连接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设置有斜面,斜面形成引导部。
设置连接部的平面为水平面,可以使底壳方便制作,并且使底壳的外观更整齐,更美观,设置连接部的平面为倾斜面,能够方便连接部的积水流向引导部,引导部为斜面可以方便引导部将积水引入第二加强部。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三侧壁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出风孔。
第一进水区靠近底壳的第二侧壁设置,安装区靠近底壳的第四侧壁设置。
由于出风孔易进水,这样设置可以使从出风孔进来的水都集中在第一进水区内,并且使安装区远离出风孔设置,避免了外部水进入安装区内,使安装区内的电子元件不易受到积水的影响。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排水孔位于安装区和第三侧壁上的出风孔之间。
这样第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排水孔在安装区和出风孔之间形成阻隔,避免出风孔进来的外部水流入安装区内,第二方面可以方便第一排水孔将第三侧壁的出风孔进来的外部水顺利排出。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安装区内设置有挡水筋,挡水筋围绕在电子元件的外周。
这样设置可以阻挡积水流向电子元件,对电子元件可以起到第二道防水作用,使电子元件更不易与积水接触,保证了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底壳上设置有支架,电子元件设置在支架上,支架的靠近电子元件的外周一侧设置有翻边,翻边的端部朝面板延伸,翻边形成挡水筋。
这样设置第一方面可以将电子元件安装在容置腔内,使电子元件具有安装位置,第二方面可以使支架对电子元件起挡水作用,还使支架和翻边制作更方便。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电子元件包括电路板、灯板和散热风机,电路板、灯板和散热风机均设置在支架上。
支架上设置有通风孔,底壳的底面上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与通风孔连通,散热风机靠近通风孔设置。
这样设置可以使电路板、灯板和散热风机均位于安装区内,避免受到积水的影响,还可以使电路板和灯板散热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底壳为金属件,支架为电性绝缘件。
这样设置可以使底壳制作更方便,结构强度更高,不易损坏,使支架能够在底壳和电子元件之间绝缘,防止漏电或电性干扰,保证电子元件能够正常工作。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底壳的底面朝容置腔的一侧凸出,形成第一加强部。至少部分底壳的底面朝远离容置腔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加强部。
这样可以方便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的形成,使底壳的制作过程更简单。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挡水筋的高度范围为3-7mm。
和/或,第一加强部的高度范围为0.8-1.6mm。
和/或,第二加强部的深度范围为1.4-2.2mm。
和/或,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均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范围为 1-3mm。
和/或,第三排水孔为圆孔,圆孔的直径范围为1-5mm。
这样设置,可以使挡水筋既能最大程度起挡水的作用,还能不影响其他部件的装配,可以使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既能起加强和挡水的作用,还能不影响烹饪器具的外观,可以使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第三排水孔既能使水顺利排出,又能避免漏风过多,影响散热效率,还不会影响烹饪器具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电子元件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和电子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壳;
101-下盖;
102-中框;
11-底面;
12-第一进水区;
13-安装区;
14-第一侧壁;
15-第二侧壁;
16-第三侧壁;
17-第四侧壁;
18-第二进水区;
19-出风孔;
20-容置腔;
30-电子元件;
31-电路板;
32-灯板;
33-散热风机;
40-第一加强部;
41-第二加强部;
42-连接部;
43-引导部;
44-延伸部;
50-排水孔;
51-第一排水孔;
52-第二排水孔;
53-第三排水孔;
60-挡水筋;
70-支架;
7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家电技术领域,电陶炉以其不挑锅、无辐射、加热温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现有的电陶炉包括下盖、中框和面板,中框位于下盖和面板之间,下盖、中框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散热风机和发热盘,下盖上设有进风口,中框上设有出风口,散热风流从进风口进入容纳腔,从出风口流出,由于出风口与容纳腔外部连通,所以外部的水容易从出风口进入容纳腔内部。然而,现有的电陶炉内部的积水容易流入电路板,导致电路板短路,影响了电陶炉的使用稳定性,降低了电陶炉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底壳和面板,不仅使烹饪器具的壳体方便分别制作,而且使容置腔内部的部件布局合理,方便装配,通过在底壳上设置第一加强部,不仅增加了底壳的结构强度,使底壳不易损坏,而且使第一加强部的端部高于底壳的底面,使第一加强部将底壳分隔为第一进水区和安装区,阻止了积水在底壳的底面上向安装区内流动,使安装区不易进水,将电子元件装配在安装区内,防止了积水与电子元件接触,避免了容置腔内部的积水流入电子元件,保证了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壳、电子元件和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电子元件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和电子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壳10和面板,面板位于底壳10上,底壳10和面板共同围成容置腔20。通过设置底壳10和面板,不仅使烹饪器具的壳体方便分别制作,而且使容置腔20内部的部件布局合理,方便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磁炉、电陶炉、微波炉、烤箱、电饭煲等,本实施例以电陶炉为例进行的说明。
容置腔20内设置有电子元件30,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40,第一加强部40的端部高于底壳10的底面11,第一加强部40分隔底壳10为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电子元件30位于安装区13内。通过在底壳10上设置第一加强部40,不仅增加了底壳10的结构强度,使底壳10不易损坏,而且使第一加强部40的端部高于底壳10的底面11,使第一加强部40将底壳 10分隔为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阻止了积水在底壳10的底面11上向安装区13内流动,使安装区13不易进水,将电子元件30装配在安装区13 内,防止了积水与电子元件30接触,避免了容置腔20内部的积水流入电子元件30,保证了电子元件30的正常工作,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底壳10上设置有排水孔50,排水孔50位于第一进水区 12和安装区13之间。这样设置第一方面可以将第一进水区12的积水排出,第二方面可以通过排水孔50将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分隔,使积水不会流入安装区13。
具体的,底壳10的侧壁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 15、第三侧壁16和第四侧壁17,其中,第一侧壁14和第三侧壁16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5和第四侧壁17相对设置。排水孔50包括第一排水孔 51,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40和第三侧壁16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排水孔 51位于第一加强部40和第三侧壁16之间,第一排水孔5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强部40和第三侧壁16。这样设置使第一排水孔51既能将第一进水区12的积水排出,也能将安装区13的积水排出,并且能保证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完全分隔,防止积水从第一进水区12流入安装区13内。
进一步地,排水孔50包括第二排水孔52,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40和第一侧壁14抵接,第二排水孔52位于第一加强部40靠近第一进水区12的一侧,并且第二排水孔52靠近第一加强部40,第二排水孔5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加强部40和第一侧壁14。这样设置可以对第一进水区12靠近第一侧壁14的区域进行排水,增强第一进水区12的排水功能,使第一进水区12 的排水效果更好,还可以阻止积水从第一侧壁14附近的第一进水区12越过第一加强部40溢入安装区13内。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40为环状结构,具体的,该环状结构的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延伸部44,该延伸部44与加热件的支撑装置连接,将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加强部40的延伸部44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底壳10的结构强度,使底壳10对加热件的支撑更稳固可靠。第一加强部40围成第二进水区18,第二进水区18内设置有第三排水孔5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中用虚线对第一进水区12、第二进水区18和安装区13进行了划分。第一进水区12是主要进水区,且主要进水来源是外部水从出风孔19进入,第二进水区18是次要进水区,主要进水来源是第一进水区 12内的水越过第一加强部40后溢入,安装区13是无水区。当第一进水区 12内的积水比较多时,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进水区12的水溢入第二进水内,并且第三排水孔53可以为第二进水区18进行排水。
进一步地,第二进水区18内设置有第二加强部41,第二加强部41 可以对底壳10的结构强度进行进一步加强,使底壳10不易损坏,第二加强部41低于底壳10的底面11,第三排水孔53位于第二加强部41上。这样可以使第二加强部41具有集水作用,有利于第二进水区18的积水收集并从第三排水孔53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部40和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42,连接部42和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引导部43。连接部42的所在平面为水平面,这样可以使底壳10方便制作,并且使底壳10的外观更整齐,更美观,进一步地,该平面可以与底壳10的底面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者低于底壳10的底面11且与底壳10的底面11平行,当与底壳10的底面11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具有方便制作,外观整体等优点,当低于底壳10的底面11时,可以使连接部42的集水量比较大,增加连接部42的集水能力。此外,连接部42的所在平面还可以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第一加强部40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二加强部41连接的一端,这样能够方便连接部42的积水流向引导部4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2所在平面与底面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连接部42与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斜面,斜面形成引导部43,该斜面与连接部42连接的一端高于与第二加强部41连接的一端,由于水具有张力,设置成斜面可以方便水从连接部42向第二加强部41流动,方便积水在第二加强部41聚集,并且顺利排出容置腔20外。
进一步地,第三侧壁16靠近第二侧壁15的一侧和第二侧壁15上均设置有出风孔19。第一进水区12靠近底壳10的第二侧壁15设置,安装区13靠近底壳10的第四侧壁17设置。由于出风孔19易进水,这样设置可以使从出风孔19进来的水都集中在第一进水区12内,并且使安装区13 远离出风孔19设置,避免了外部水进入安装区13内,使安装区13内的电子元件30不易受到积水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孔51位于安装区13和第三侧壁16上的出风孔 19之间。这样第一方面可以使第一排水孔51在安装区13和出风孔19之间形成阻隔,避免出风孔19进来的外部水流入安装区13内,第二方面可以方便第一排水孔51将第三侧壁16的出风孔19进来的外部水顺利排出。
进一步地,安装区13内设置有挡水筋60,挡水筋60围绕在电子元件30的外周。这样设置可以利用挡水筋60阻挡积水流向电子元件30,对电子元件30可以起到第二道防水作用,使电子元件30更不易与积水接触,保证了电子元件30的正常工作。
具体的,底壳10上设置有支架70,电子元件30设置在支架70上,支架70的靠近电子元件30的外周一侧设置有翻边,翻边的端部朝面板延伸,翻边形成挡水筋60。这样设置第一方面可以将电子元件30通过支架70 安装在容置腔20内,使电子元件30具有安装位置,第二方面可以使支架70 对电子元件30起挡水作用,还可以不用单独制作挡水筋60,使支架70和挡水筋60制作更方便。
进一步地,电子元件30包括电路板31、灯板32和散热风机33,电路板31、灯板32和散热风机33均设置在支架70上,这样设置可以使电路板31、灯板32和散热风机33均位于安装区13内,避免受到积水的影响。支架70上设置有通风孔71,底壳10的底面11上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与通风孔71连通,散热风机33靠近通风孔71设置,这样可以使散热风机33对电路板31和灯板32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底壳10为金属件,金属件具有方便加工,易磨损,结构强度高等优点。支架70为电性绝缘件,电性绝缘件可以使电子元件30与底壳10或者其他部件绝缘,防止漏电或者电性干扰,保证电子元件30能够正常工作。示例性的,电性绝缘件可以是树脂件或塑胶件,其中采用上述材料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进一步地,至少部分底壳10的底面11朝容置腔20的一侧凸出,形成第一加强部40。至少部分底壳10的底面11朝远离容置腔20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加强部41。这样可以方便第一加强部40和第二加强部41的形成,使底壳10的制作过程更简单。
进一步地,挡水筋60的高度范围为3-7mm,其中高度可以是3mm、 5mm、7mm,优选5mm,当该高度大于7mm时,挡水筋60占用容置腔 20空间太大,容易影响其他部件的装配,当该高度小于3mm时,挡水筋 60的高度不足,挡水效果不好。
第一加强部40的高度范围为0.8-1.6mm,其中高度可以是0.8mm、 1.2,mm、1.6mm,优选1.2mm,当该高度大于1.6mm时,第一加强部40 易挤压容置腔20内部空间,影响其他部件的装配,当该高度小于0.8mm 时,第一加强部40的挡水作用不明显,积水容易溢过第一加强部40。
第二加强部41的深度范围为1.4-2.2mm,其中深度可以是1.4mm、 1.8mm、2.2mm,优选1.8mm,当该深度大于2.2mm时,底壳10的底面11外凸太多,影响底壳10的外观美观性,使底壳10不易在操作台面上放置,当该深度小于1.4mm时,第二加强部41的集水量太小,集水作用不明显,不利于第二进水区18的积水顺利排出。
第一排水孔51和第二排水孔52均为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范围为 1-3mm,其中宽度可以是1mm、2mm、3mm,优选1.5mm,当该宽度大于3mm时,宽度过大,容易漏风,并且影响产品美观性,容易从外部看到容置腔20内部,当该宽度小于1mm时,由于水具有张力,使水不易也无法及时从容置腔20排出。
第三排水孔53为圆孔,圆孔的直径范围为1-5mm,直径可以是1mm、 3mm、5mm,优选3.5mm,当直径大于5mm时,容易漏风,并且影响产品美观性,容易从外部看到容置腔20内部,当直径小于1mm时,由于水具有张力,使水不易也无法及时从容置腔20排出。
本实施例对上述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选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0包括下盖101和中框102,第一加强部40、第二加强部41、排水孔50等均设置在下盖101上,出风孔19设置在中框10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和面板,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底壳(10)上,所述底壳(10)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容置腔(20);
所述容置腔(20)内设置有电子元件(30),所述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40),所述第一加强部(40)的端部高于所述底壳(10)的底面(11),所述第一加强部(40)分隔所述底壳(10)为第一进水区(12)和安装区(13),所述电子元件(30)位于所述安装区(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上设置有排水孔(50),所述排水孔(50)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区(12)和所述安装区(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的侧壁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14)、第二侧壁(15)、第三侧壁(16)和第四侧壁(17);所述排水孔(50)包括第一排水孔(51),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三侧壁(16)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排水孔(51)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三侧壁(16)之间,所述第一排水孔(5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三侧壁(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50)包括第二排水孔(52),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一侧壁(14)抵接,所述第二排水孔(52)位于所述第一加强部(40)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区(12)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孔(5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一侧壁(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40)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加强部(40)围成第二进水区(18),所述第二进水区(18)内设置有第三排水孔(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区(18)内设置有第二加强部(41),所述第二加强部(41)低于所述底壳(10)的所述底面(11),所述第三排水孔(53)位于所述第二加强部(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40)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和所述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引导部(43);
所述连接部(42)的所在平面为水平面;或,所述连接部(42)的所在平面为倾斜面;
所述连接部(42)与所述第二加强部(41)之间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形成所述引导部(43)。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16)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5)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壁(15)上均设置有出风孔(19);
所述第一进水区(12)靠近所述底壳(10)的所述第二侧壁(15)设置,所述安装区(13)靠近所述底壳(10)的所述第四侧壁(17)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孔(51)位于所述安装区(13)和所述第三侧壁(16)上的所述出风孔(19)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13)内设置有挡水筋(60),所述挡水筋(60)围绕在所述电子元件(30)的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上设置有支架(70),所述电子元件(30)设置在所述支架(70)上,所述支架(70)的靠近所述电子元件(30)的外周一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的端部朝所述面板延伸,所述翻边形成所述挡水筋(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30)包括电路板(31)、灯板(32)和散热风机(33),所述电路板(31)、所述灯板(32)和所述散热风机(33)均设置在所述支架(70)上;
所述支架(70)上设置有通风孔(71),所述底壳(10)的所述底面(11)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通风孔(71)连通,所述散热风机(33)靠近所述通风孔(71)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0)为金属件,所述支架(70)为电性绝缘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底壳(10)的所述底面(11)朝所述容置腔(20)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一加强部(40);至少部分所述底壳(10)的所述底面(11)朝远离所述容置腔(20)的一侧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加强部(4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筋(60)的高度范围为3-7mm;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部(40)的高度范围为0.8-1.6mm;
和/或,所述第二加强部(41)的深度范围为1.4-2.2mm;
和/或,所述第一排水孔(51)和所述第二排水孔(52)均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宽度范围为1-3mm;
和/或,所述第三排水孔(53)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范围为1-5mm。
CN202023051549.3U 2020-12-17 2020-12-1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810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1549.3U CN213810742U (zh) 2020-12-17 2020-12-1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51549.3U CN213810742U (zh) 2020-12-17 2020-12-1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0742U true CN213810742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51549.3U Active CN213810742U (zh) 2020-12-17 2020-12-1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0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7908B (zh) 烹饪器具
CN213810742U (zh) 烹饪器具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1155093U (zh)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CN210055645U (zh) 烹饪器具
CN214307234U (zh) 烹饪器具
CN209744430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下盖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11408597U (zh) 锅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119205U (zh) 加热炉具
CN213746901U (zh) 烹饪器具
CN216644314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集成灶导流板结构
CN22004556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和烹饪器具
CN219165018U (zh) 烹饪器具
CN210951412U (zh) 电磁炉
CN215874339U (zh) 烹饪器具
CN213125626U (zh) 配线盒和烹饪器具
CN211781279U (zh) 电磁炉
CN210951413U (zh) 电磁炉
CN210951411U (zh) 电磁炉
CN21653495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336507U (zh) 烹饪器具
CN215637377U (zh) 烹饪器具
CN217659314U (zh) 容纳组件和家电设备
CN215838351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4964428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底座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