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6805U -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6805U
CN215096805U CN202120776616.3U CN202120776616U CN215096805U CN 215096805 U CN215096805 U CN 215096805U CN 202120776616 U CN202120776616 U CN 202120776616U CN 215096805 U CN215096805 U CN 215096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bearing
oil return
oil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66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强
张波
李春光
刘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wa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66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6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6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6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外壳、传动轴、盆齿;主减速器外壳与共同围成一个腔室,传动轴与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内轴承和外轴承;腔室被内轴承和外轴承分隔为位于内轴承内侧的第一部分、位于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的第二部分、位于外轴承外侧的第三部分,盆齿位于第三部分内;主减速器外壳上设置有上油道、下油道、回油道,上油道和下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二部分,回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三部分。本实用新型确保了油液能够对主减速器外壳内部的传动部件充分润滑,延长了驱动桥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驱动桥一般包括桥壳、主减速器等,主减速器的外壳与桥壳固定连接并与桥壳围成一个腔室,在该腔室内安装有传动轴、齿轮、盆齿、差速器等,同时在腔室内还填充有油液,用于确保腔室内的部件能够稳定的高速转动,然而,由于盆尺的尺寸较大,其在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会搅动腔室内的油液,导致腔室内的油液高度不能够呈水平状态,这样一来,油液将不能够及时的对腔室内的部分零部件进行充分润滑,因此,往往会在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设置上油道和下油道,在盆齿搅动油液时,油液能够在腔室内往复流动,从而尽可能的确保腔室内油液的液面是水平的,但是由于传动轴需要从主减速器外壳的前端伸出,并且需要通过内轴承、外轴承将传动轴安装在主减速器外壳中,现有驱动桥内部设置的上油道和下油道的一端是延伸至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的部分、另一端延伸至主减速器外壳内表面靠近盆齿外周缘的部分,内轴承和外轴承在腔室内部形成第一空间,腔室内部用于容纳盆齿以及差速器的部分形成第二空间,上述的上油道和下油道仅是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通,使油液能够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流动,使第一空间内的油液能够在对内轴承和外轴承润滑后及时的回流到第二空间中。
上述的驱动桥回油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盆齿高速转动,一部分油液通过外轴承的间隙流至腔室内位于外轴承外侧(即外轴承远离内轴承的一侧)的部分 ,并且在盆齿持续的转动过程中,这些位于外轴承外侧的油液不能够及时的回流至腔室的第二空间,从而导致腔室内液位不能达到水平状态,这样一来,驱动桥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主减速器内部的传动部件由于未能被充分润滑而造成磨损,影响驱动桥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能够确保驱动桥内部的传动部件被充分润滑,减小传动部件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过一种驱动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外壳、传动轴、盆齿;
主减速器外壳固定连接在桥壳上,并且主减速器外壳与桥壳共同围成一个腔室,传动轴穿接在主减速器外壳中,且传动轴与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内轴承和外轴承,内轴承位于外轴承靠近桥壳的一侧;
腔室被内轴承和外轴承分隔为位于内轴承内侧的第一部分、位于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外轴承外侧的第三部分,盆齿位于第三部分内,且盆齿与传动轴的联接;
主减速器外壳上设置有上油道、下油道、以及回油道,上油道和下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二部分,回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三部分。
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上突出的设置有一环形的凸台,凸台宽度方向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圈凸筋,凸台上位于凸筋的两侧分别形成内轴承安装位和外轴承安装位,内轴承置于内轴承安装位内,外轴承置于外轴承安装位内。
凸筋上设置有两个缺口,上油道和下油道的外侧端分别延伸至两缺口处。
回油道的外侧端延伸至凸台的外侧端面、内侧端延伸至凸台的内侧端面。
上油道的外侧端位于下油道的外侧端上方,上油道的内侧端位于下油道的内侧端上方,且上油道的内侧端和下油道的内侧端均位于盆齿的周缘外围。
回油道的外侧端位于上油道的外侧端和下油道的外侧端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驱动桥,包括上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确保驱动桥腔室内部不同位置中油液的液位高度始终一致,从而确保了油液能够对主减速器外壳内部的传动部件充分润滑,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减速器中传动部件的磨损,延长了驱动桥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减速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主减速器外壳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包括卡壳10、主减速器外壳20、传动轴30、以及盆齿40,其中,主减速器外壳20固定连接在桥壳10上,其与桥壳10连接后且密闭配合,如此,主减速器外壳20与桥壳10共同围成一个腔室,传动轴30、盆齿40均安装在该腔室中,其中传动轴30穿接在主减速器外壳20中,其内侧端与盆齿40联接,外侧端伸出主减速器外壳20的前端部,传动轴30与主减速器外壳20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以使传动轴30能够相对于主减速器外壳20转动,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在传动轴30的轴向相互错开一定的距离,并且内轴承21位于外轴承22靠近桥壳10的一侧,通过上述的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将上述的腔室分隔为三个部分,该三个部分具体为位于内轴承21内侧的第一部分、位于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之间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外轴承22外侧的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占据了腔室的绝大部分空间,盆齿40位于腔室的第一部分内;在主减速器外壳上设置有上油道201、下油道202、以及回油道203,其中,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则连通至腔室的第二部分,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可以是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回油道203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则连通至腔室的第三部分;上油道201、下油道202将腔室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通成一个回路,使腔室内的油液能够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循环流动,以此对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起到润滑的作用,回油道203连通腔室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使第三部分的油液能够回流至第一部分。
驱动桥在使用过程中,其摆放的位置和角度如图4所示,在盆齿40高速转动过程中会搅动腔室内第一部分的油液,使部分油液经由上油道201流动至腔室的第二部分,油液在第二部分内部对内轴承21和外轴承22润滑后,经由下油道202回流至腔室的第一部分,由于盆齿40的高速转动,使油液在进入第二部分后经由外轴承22的间隙进入到腔室的第三部分,使得腔室内部第三部分的油液液位较高,并且油液不能够及时的经过外轴承22的间隙回流至第二部分,如此,在设置回油道203的情况下,腔室内第三部分过多的油液会经由回油道203回流至腔室的第一部分,这样一来,使腔室内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中油液的液位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即腔室内部不同位置中油液的液位高度始终一致,从而确保了油液能够对主减速器外壳内部的传动部件充分润滑,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减速器中传动部件的磨损,延长了驱动桥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盆齿40高速转动,导致腔室内第一部分的压力增大,进入到腔室的第三部分的油液如不能及时的回流至第一部分,则会经由主减速器外壳20与传动轴30前端配合处的油封处渗出至主减速器外壳20的外部,通过设置上述回油道203,使进入腔室第三部分的油液能够及时回流至腔室的第一部分中,从而防止渗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主减速器外壳20的内壁凸出的设置有一环形的凸台23,该凸台23被设置在主减速器外壳20用于安装传动轴30的部分,凸台23宽度方向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圈凸筋24,凸台23上位于凸筋24内侧的部分形成内轴承安装位211,凸台23上位于凸筋24外侧的部分形成外轴承安装位221,内轴承21安装在内轴承安装位211内,外轴承22安装在外轴承安装位置221内,为了确保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的外侧端能够连通至腔室的第二部分,在凸筋24上设置有两个缺口241,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的外侧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缺口241处。上述的回油道203则是横穿凸台23开设,其外侧端延伸至凸台23的外侧端面、内侧端延伸至凸台23的内侧端面,即回油道23的两端分别在凸台23的内、外侧端面上形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上油道201的外侧端位于下油道202的外侧端上方,上油道201的内侧端位于下油道202的内侧端上方,并且,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的内侧端均位于盆齿40的周缘外围,也就是说,上油道201和下油道202内侧端在主减速器外壳20的内表面形成的开口均位于盆齿40的周缘外围。从高度方向上来看,回油道203的外侧端是位于上油道201的外侧端和下油道202的外侧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包括上述的驱动桥回油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外壳、传动轴、盆齿;
主减速器外壳固定连接在桥壳上,并且主减速器外壳与桥壳共同围成一个腔室,传动轴穿接在主减速器外壳中,且传动轴与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之间安装有内轴承和外轴承,内轴承位于外轴承靠近桥壳的一侧;
腔室被内轴承和外轴承分隔为位于内轴承内侧的第一部分、位于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外轴承外侧的第三部分,盆齿位于第三部分内,且盆齿与传动轴的联接;
主减速器外壳上设置有上油道、下油道、以及回油道,上油道和下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二部分,回油道的内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一部分、外侧端连通至腔室的第三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减速器外壳的内壁上突出的设置有一环形的凸台,凸台宽度方向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圈凸筋,凸台上位于凸筋的两侧分别形成内轴承安装位和外轴承安装位,内轴承置于内轴承安装位内,外轴承置于外轴承安装位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凸筋上设置有两个缺口,上油道和下油道的外侧端分别延伸至两缺口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回油道的外侧端延伸至凸台的外侧端面、内侧端延伸至凸台的内侧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油道的外侧端位于下油道的外侧端上方,上油道的内侧端位于下油道的内侧端上方,且上油道的内侧端和下油道的内侧端均位于盆齿的周缘外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回油道的外侧端位于上油道的外侧端和下油道的外侧端之间。
7.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桥的回油结构。
CN202120776616.3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Active CN215096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6616.3U CN215096805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6616.3U CN215096805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6805U true CN21509680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6616.3U Active CN215096805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6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12442A (en) Lubricating mechanism for a rotary machine
CN115681469A (zh) 一种行星排润滑结构、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5096805U (zh) 一种驱动桥的回油结构及驱动桥
CN214699121U (zh) 齿轮箱的轴端密封装置、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5263487B (zh) 一种无附加动力的泵油装置
CN112377609B (zh) 车桥以及车辆
CN210978482U (zh)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润滑结构
CN210118441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08348428U (zh) 用于与差速器的行星齿连接的齿轮轴及差速器
CN219529787U (zh) 一种施工升降减速机用新型防漏回油结构
CN107339409B (zh) 一种变速箱变矩器壳体
CN212959788U (zh) 一种驱动桥主减速器的油润滑结构
CN211901527U (zh) 带挡油结构的减速器及车辆
CN201093054Y (zh) 减速机的齿轮箱的改良装置
CN112081900A (zh) 一种齿轮箱密封装置
CN215110427U (zh) 一种齿轮箱油封结构
CN216112076U (zh) 一种动力传动过渡箱
CN214743230U (zh) 一种高铁齿轮箱密封结构
CN216867471U (zh) 一种安装高可靠多重密封联接法兰的减速机
CN214196649U (zh) 一种基于双排球轴承的齿轮泵
CN216131357U (zh) 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CN110962505A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045381U (zh) 一种减速箱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CN217558965U (zh) 一体化轴齿及基于其的缓速器前端轴承盖总成及缓速器
CN216842979U (zh) 可自动涂覆润滑油的传动齿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