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8982U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68982U CN215068982U CN202120754225.1U CN202120754225U CN215068982U CN 215068982 U CN215068982 U CN 215068982U CN 202120754225 U CN202120754225 U CN 202120754225U CN 215068982 U CN215068982 U CN 2150689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cb
- backlight
- shading
- rubber frame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遮光胶设置于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PCB板卡接于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PCB板位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且遮光胶还覆盖于PCB板背离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通过将PCB板设置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将PCB板安装于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PCB板,进而避免在PCB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PCB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PCB板的散热;通过控制遮光胶仅仅覆盖的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市场中,现有背光源的灯条的PCB板通常设置于所述胶框内底部,即位于所述胶框内部的导光板和反射片之间,并且由胶类贴住胶框,将所述背光源密封,使得所述PCB板处于被密封的状态,造成所述背光源的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中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包括 PCB板,其还包括:
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
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 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
引脚避空槽,所述引脚避空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
PCB板卡持槽,所述PCB板卡持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PCB板卡持槽中,且所述PCB板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本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
所述PCB板卡持槽包括:
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上;
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为挡块;
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长侧壁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包括:
扩散遮光部,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胶框的面上;
PCB板遮光部,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覆盖所述PCB板背离所述扩散片的面的0-30%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卡接于所述胶框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和扩散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所述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 PCB板设置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进而避免在所述PCB 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另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光源;11、PCB板;12、胶框;13、扩散片;14、遮光胶;15、导光板;16、反射片;111、限位部;121、胶框本体;122、引脚避空槽; 123、PCB板卡持槽;124、第一长侧壁;125、第二长侧壁;126、第一卡持部;127、第二卡持部;128、形变缺口;129、卡槽;141、扩散遮光部;142、PCB板遮光部;151、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目前背光市场中,现有背光源的灯条的PCB板通常设置于所述胶框内底部,即位于所述胶框内部的导光板和反射片之间,并且由胶类贴住胶框,将所述背光源密封,使得所述PCB板处于被密封的状态,造成所述背光源的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中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通过将PCB板设置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将PCB板安装于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PCB板,进而避免在PCB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PCB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PCB板的散热;通过控制遮光胶仅仅覆盖的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背光源的显示效果,具体烦请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 10,所述背光源10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12、扩散片13、PCB板 11和遮光胶14;所述遮光胶14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11卡接于所述胶框1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11 位于所述扩散片13和遮光胶14之间,所述遮光胶14还覆盖于所述PCB 板11背离所述胶框12的端部的边缘处。
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PCB板11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和遮光胶14 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11安装于所述胶框12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11,进而避免在所述PCB板11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11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11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14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 11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11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10 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框12包括:胶框本体121、引脚避空槽122和PCB板卡持槽123;所述引脚避空槽122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所述PCB板卡持槽123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其中,所述PCB板11卡接于所述 PCB板卡持槽123中,且所述PCB板11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122 处。
可以理解,所述PCB板11与所述胶框12进行卡接,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所述PCB板11上的胶类覆盖面积,有效的增加所述PCB板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开设引脚避空槽122,进而有效的保护了所述PCB板11 的结构完整性,延长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框本体121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124和第二长侧壁125,且所述第一长侧边124和第二长侧壁125相对设置;所述PCB板卡持槽123包括:第一卡持部126和第二卡持部127;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124上;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上;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126与所述第二卡持部127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所述PCB板11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处,并且沿所述胶框本体121的宽度方向卡接于所述胶框本体121上,进而方便了所述背光源10的维护维修。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为挡块;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127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128。
可以理解,所述通过将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为挡块,进而保障了所述胶框12对所述PCB板11的稳固性;通过将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为弹性卡扣,进而方便了所述PCB板11的拆装;并且,通过在所述第二卡持部127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128,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第二卡持部127的弹性变形能力,更进一步的方便所述PCB板11的拆装。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11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122的限位部111。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PCB板11上设置所述限位部111,进一步的提升所述胶框12对所述PCB板11的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所述PCB板 11出现晃动,提升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胶14包括:扩散遮光部141和 PCB板遮光部142;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背离所述胶框12的面上;所述PCB板遮光部142设置于所述PCB板11上;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142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142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覆盖所述PCB板 11背离所述扩散片13的面的0-30%区域。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14仅仅覆盖所述PCB板11的局部区域,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所述PCB板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PCB 板11的散热效果。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10还包括:导光板15,所述导光板15卡接于所述胶框12中,且所述导光板15位于所述胶框12和扩散片13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10中设置导光板15,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背光源10的匀光显示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5 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151,所述第一长侧壁124和第二长侧壁125 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151适配的卡槽129。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导光板15的侧面设置卡持,在所述胶框12上设置卡槽129,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对导光板15的固定的稳定性,提升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10还包括:反射片16,所述反射片16设置于所述胶框12中;具体的,所述反射片16设置于所述胶框 12和所述导光板15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10中设置反射片16,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背光源10的亮度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10。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10,进而可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较佳的散热效果,同时保障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进而避免在所述PCB 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包括PCB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
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
引脚避空槽,所述引脚避空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
PCB板卡持槽,所述PCB板卡持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PCB板卡持槽中,且所述PCB板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本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
所述PCB板卡持槽包括:
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上;
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为挡块;
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长侧壁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板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的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包括:
扩散遮光部,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胶框的面上;
PCB板遮光部,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覆盖所述PCB板背离所述扩散片的面的0-30%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卡接于所述胶框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和扩散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所述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适配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中。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54225.1U CN215068982U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54225.1U CN215068982U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68982U true CN215068982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14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54225.1U Active CN215068982U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68982U (zh) |
-
2021
- 2021-04-13 CN CN202120754225.1U patent/CN2150689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55513B1 (ko) | 평판형 조명장치 | |
KR101175802B1 (ko) | 백라이트 모듈 | |
KR101770116B1 (ko) | 평판형 조명장치 | |
EP3795891B1 (en) | Lighting lamp | |
US11435061B2 (en) | Direct-type panel lamp | |
CN215068982U (zh)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
WO2024099267A1 (zh) | 灯盘防水结构及洁净防水灯具 | |
KR101586006B1 (ko) | 개스킷을 이용한 적층타입 조명장치 | |
CN210090879U (zh) | 一种薄型化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 |
JP2005285535A (ja) |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CN212276185U (zh) | 一种氛围灯和显示设备 | |
KR101537366B1 (ko) | 평판형 엘이디 조명기구 | |
JPH08160425A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WO2021239092A1 (zh) | 灯具 | |
CN210627725U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1902485U (zh) | Led灯具 | |
CN110187556B (zh) | 量子点背光源 | |
CN210319952U (zh) | 一种密封条及其应用的平板灯 | |
JP2002203422A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7763507B (zh) | 可换式led格栅灯 | |
CN220103058U (zh) | 一种改进散热的侧部发光面光源结构和机器视觉装置 | |
CN214796544U (zh) | 一种胶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
CN203299495U (zh) |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CN210771544U (zh) | 一种无缝无阴影的线型灯 | |
CN214795492U (zh) | 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