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8982U -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8982U
CN215068982U CN202120754225.1U CN202120754225U CN215068982U CN 215068982 U CN215068982 U CN 215068982U CN 202120754225 U CN202120754225 U CN 202120754225U CN 215068982 U CN215068982 U CN 215068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backlight
shading
rubber frame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42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贤强
卢逸瀚
姜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strali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42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8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8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8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遮光胶设置于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PCB板卡接于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PCB板位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且遮光胶还覆盖于PCB板背离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通过将PCB板设置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将PCB板安装于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PCB板,进而避免在PCB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PCB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PCB板的散热;通过控制遮光胶仅仅覆盖的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背光市场中,现有背光源的灯条的PCB板通常设置于所述胶框内底部,即位于所述胶框内部的导光板和反射片之间,并且由胶类贴住胶框,将所述背光源密封,使得所述PCB板处于被密封的状态,造成所述背光源的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中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包括 PCB板,其还包括:
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
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 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
引脚避空槽,所述引脚避空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
PCB板卡持槽,所述PCB板卡持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PCB板卡持槽中,且所述PCB板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本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
所述PCB板卡持槽包括:
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上;
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为挡块;
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长侧壁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PCB板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包括:
扩散遮光部,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胶框的面上;
PCB板遮光部,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覆盖所述PCB板背离所述扩散片的面的0-30%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卡接于所述胶框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和扩散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所述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中。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 PCB板设置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进而避免在所述PCB 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背光源的另一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光源;11、PCB板;12、胶框;13、扩散片;14、遮光胶;15、导光板;16、反射片;111、限位部;121、胶框本体;122、引脚避空槽; 123、PCB板卡持槽;124、第一长侧壁;125、第二长侧壁;126、第一卡持部;127、第二卡持部;128、形变缺口;129、卡槽;141、扩散遮光部;142、PCB板遮光部;151、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目前背光市场中,现有背光源的灯条的PCB板通常设置于所述胶框内底部,即位于所述胶框内部的导光板和反射片之间,并且由胶类贴住胶框,将所述背光源密封,使得所述PCB板处于被密封的状态,造成所述背光源的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中背光源中PCB板散热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通过将PCB板设置于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将PCB板安装于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PCB板,进而避免在PCB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PCB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PCB板的散热;通过控制遮光胶仅仅覆盖的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背光源的显示效果,具体烦请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 10,所述背光源10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12、扩散片13、PCB板 11和遮光胶14;所述遮光胶14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11卡接于所述胶框1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11 位于所述扩散片13和遮光胶14之间,所述遮光胶14还覆盖于所述PCB 板11背离所述胶框12的端部的边缘处。
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PCB板11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和遮光胶14 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11安装于所述胶框12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11,进而避免在所述PCB板11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11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11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14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 11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11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10 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框12包括:胶框本体121、引脚避空槽122和PCB板卡持槽123;所述引脚避空槽122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所述PCB板卡持槽123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其中,所述PCB板11卡接于所述 PCB板卡持槽123中,且所述PCB板11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122 处。
可以理解,所述PCB板11与所述胶框12进行卡接,进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所述PCB板11上的胶类覆盖面积,有效的增加所述PCB板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过开设引脚避空槽122,进而有效的保护了所述PCB板11 的结构完整性,延长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框本体121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124和第二长侧壁125,且所述第一长侧边124和第二长侧壁125相对设置;所述PCB板卡持槽123包括:第一卡持部126和第二卡持部127;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124上;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上;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126与所述第二卡持部127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所述PCB板11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处,并且沿所述胶框本体121的宽度方向卡接于所述胶框本体121上,进而方便了所述背光源10的维护维修。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为挡块;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127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128。
可以理解,所述通过将所述第一卡持部126设置为挡块,进而保障了所述胶框12对所述PCB板11的稳固性;通过将所述第二卡持部127设置为弹性卡扣,进而方便了所述PCB板11的拆装;并且,通过在所述第二卡持部127与所述第二长侧壁125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128,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第二卡持部127的弹性变形能力,更进一步的方便所述PCB板11的拆装。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11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122的限位部111。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PCB板11上设置所述限位部111,进一步的提升所述胶框12对所述PCB板11的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所述PCB板 11出现晃动,提升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胶14包括:扩散遮光部141和 PCB板遮光部142;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设置于所述扩散片13背离所述胶框12的面上;所述PCB板遮光部142设置于所述PCB板11上;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142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142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141覆盖所述PCB板 11背离所述扩散片13的面的0-30%区域。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14仅仅覆盖所述PCB板11的局部区域,进而有效的增加了所述PCB板1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PCB 板11的散热效果。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10还包括:导光板15,所述导光板15卡接于所述胶框12中,且所述导光板15位于所述胶框12和扩散片13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10中设置导光板15,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背光源10的匀光显示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5,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15 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151,所述第一长侧壁124和第二长侧壁125 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151适配的卡槽129。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导光板15的侧面设置卡持,在所述胶框12上设置卡槽129,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对导光板15的固定的稳定性,提升所述背光源10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10还包括:反射片16,所述反射片16设置于所述胶框12中;具体的,所述反射片16设置于所述胶框 12和所述导光板15之间。
可以理解,通过在所述背光源10中设置反射片16,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背光源10的亮度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10。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10,进而可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具备较佳的散热效果,同时保障了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所述背光源包括PCB板,以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可以理解,通过将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进而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胶框的表面,并且仅仅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所述PCB板,进而避免在所述PCB 板上涂覆胶类,进而大大的增加了所述PCB板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的改善了所述PCB板的散热;同时,通过控制所述遮光胶仅仅覆盖的所述PCB板的局部,进而在改善所述PCB板散热的同时,保障了所述背光源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包括PCB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胶框、扩散片和遮光胶;
所述遮光胶设置于所述扩散片的周边处;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胶框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扩散片和遮光胶之间,所述遮光胶还覆盖于所述PCB板背离所述胶框的端部的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
引脚避空槽,所述引脚避空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的侧壁上;
PCB板卡持槽,所述PCB板卡持槽设置于所述胶框本体沿长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其中,所述PCB板卡接于所述PCB板卡持槽中,且所述PCB板的引脚位于所述引脚避空槽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本体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
所述PCB板卡持槽包括:
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长侧壁上;
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长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为挡块;
所述第二卡持部设置为弹性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长侧壁之间设置有形变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PCB板还设置有对应所述引脚避空槽的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包括:
扩散遮光部,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于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胶框的面上;
PCB板遮光部,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于所述PCB板上;
其中,所述扩散遮光部设置为U形,所述PCB板遮光部设置为Z字形,与所述PCB板遮光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扩散遮光部覆盖所述PCB板背离所述扩散片的面的0-30%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卡接于所述胶框中,且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胶框和扩散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两长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卡齿,所述第一长侧壁和第二长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齿适配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胶框中。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CN202120754225.1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5068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4225.1U CN215068982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4225.1U CN215068982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8982U true CN21506898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4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4225.1U Active CN215068982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8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5513B1 (ko) 평판형 조명장치
KR10117580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KR101770116B1 (ko) 평판형 조명장치
EP3795891B1 (en) Lighting lamp
US11435061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CN215068982U (zh) 一种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WO2024099267A1 (zh) 灯盘防水结构及洁净防水灯具
KR101586006B1 (ko) 개스킷을 이용한 적층타입 조명장치
CN210090879U (zh) 一种薄型化led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JP2005285535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2276185U (zh) 一种氛围灯和显示设备
KR101537366B1 (ko) 평판형 엘이디 조명기구
JPH08160425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21239092A1 (zh) 灯具
CN21062772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902485U (zh) Led灯具
CN110187556B (zh) 量子点背光源
CN210319952U (zh) 一种密封条及其应用的平板灯
JP200220342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7763507B (zh) 可换式led格栅灯
CN220103058U (zh) 一种改进散热的侧部发光面光源结构和机器视觉装置
CN214796544U (zh) 一种胶框、背光源及移动终端
CN203299495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10771544U (zh) 一种无缝无阴影的线型灯
CN214795492U (zh) 一种大功率背光源及智能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