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3640U -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3640U
CN215063640U CN202121607617.1U CN202121607617U CN215063640U CN 215063640 U CN215063640 U CN 215063640U CN 202121607617 U CN202121607617 U CN 202121607617U CN 215063640 U CN215063640 U CN 21506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rod
cross rod
heating cove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7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佐军
胡远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hangy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hangy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hangy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hangyao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7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包括架体以及落盖装置,架体包括立杆,架体上安装有承载台,落盖装置包括加热盖以及驱动组件,加热盖对应承载台分段设置,驱动组件包括升降电机、第一联动横杆、第二联动横杆以及竖直丝杆,第二联动横杆垂直于第一联动横杆,第一联动横杆以及第二联动横杆均垂直于立杆,竖直丝杆配合穿插至加热盖上,架体上安装有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以及分设在主动锥齿轮两侧的从动锥齿轮,第一联动横杆和第二联动横杆均通过联动组件机械连接,且升降电机通过联动组件传导扭矩至竖直丝杆上,通过两个联动横杆控制加热盖在承载台上闭合封堵,借助加热盖的隔热作用,可保证产品的热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工业设备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背景技术
在使用隧道炉对产品进行加热时,为体现隧道炉中可分段加热的特点,隧道炉常常按照输送方向分为不同的加热段,每个加热段之间的恒定加热温度各不相同,产品在各个加热段之间依次运输,通过控制停留时间完成对产品的持续热处理。在使用隧道炉对产品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由于隧道炉个加热段之间呈连通状态,热量分布界线不明显,产品在某一加热段中加热时,极易受到临近加热段的影响,导致产品热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隧道炉中各个加热段之间热量分布界线不明显,影响产品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包括架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落盖装置,所述架体包括立杆,所述架体上安装有承载台,所述落盖装置包括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立杆上的加热盖以及驱使所述加热盖在所述架体上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加热盖对应所述承载台分段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电机转轴上的第一联动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端部上的第二联动横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联动横杆上的竖直丝杆,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联动横杆,所述第一联动横杆以及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垂直于所述立杆,所述竖直丝杆平行于所述立杆,所述竖直丝杆配合穿插至所述加热盖上,所述架体上安装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以及分设在所述主动锥齿轮两侧的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通过所述联动组件机械连接,且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导扭矩至所述竖直丝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相互垂直,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首尾相接,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共同构成方形框体结构,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平行于所述横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穿插至和所述升降电机对应的从动锥齿轮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横杆上远离所述升降电机的端部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二联动横杆穿插至和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对应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一联动横杆通过所述联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二联动横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联动杆上远离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的端部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竖直丝杆穿插至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对应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盖上的转动底座,所述竖直丝杆远离所述第二联动横杆的端部配合穿插至所述转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上还安装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包括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的联动杆,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联动杆驱使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电机上的主动轮、套设至所述所述联动杆上的从动轮以及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联动带,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联动带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炉架体上增设落盖装置,落盖装置中的加热盖在竖直丝杆的作用下,可相对立杆进行移动,从而完成加热盖和承载台之间的拼接和分离,当产品经过承载台运输至相应的加热盖下后,加热盖在竖直丝杆的驱动下可笼罩至产品上,加热盖对产品进行加热,通过各个加热盖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保证产品进行热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炉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部分隧道炉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加热盖内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螺盖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转辊装置和落盖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2中联动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隧道炉100、架体10、落盖装置20、转辊装置30、立杆101、横杆 102、进料台110、控制台120、承载台130、加热盖210、驱动组件220、加热组件230、升降电机221、第一联动横杆222、第二联动横杆223、竖直丝杆224、联动组件40、联动壳410、主动锥齿轮420、从动锥齿轮430、联动件240、主动轮241、从动轮243、驱动底座225、加热管231、通风管232、运输辊310、固定杆320、连杆组件330、从转轮311、转动底座321、主驱动杆331、主转轮 332、驱动电机333、驱动带334、主动齿轮335、从动齿轮3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炉100,包括架体10、安装在架体10上的落盖装置20以及设置在落盖装置20下方的转辊装置30。
如图1和图2所示,架体10是由方型钢杆制成的方形框体结构,优选地,架体10包括多个立杆101和多个横杆102,立杆101和横杆102的端部首尾连接,立杆101和横杆102相互垂直,立杆101和横杆102垂直连接后形成方形框体结构,且架体10沿进料方向呈多段加热的结构,架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台110以及控制台120,进料台110用于放置产品至隧道炉100中,控制台120上则可以控制隧道炉100中各个加热段的加热温度,并且控制转辊装置 30在架体10中的运转情况,继而实现对产品在各个加热段中停留时间,从而控制产品完成热处理的工艺。架体10中设置有承载台130,进料台110、控制台 120以及承载台130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产品从进料台110进入架体10内的承载台130上,经过承载台130的运输,热处理完成的产品可从控制台120中运出。
如图2至图4所示,落盖装置20包括可滑动的设置在架体10上的加热盖 210、驱使加热盖210在架体10上移动的驱动组件220以及设置在加热盖210 中的加热组件230。
加热盖210呈盖状结构,加热盖210有多个,加热盖210依照架体10的加热段依次设置,加热盖210可在架体10上移动后盖设至承载台130上,驱动组件220包括安装在横杆102上的升降电机221、安装在升降电机221转轴上的第一联动横杆222、垂直设置在第一联动横杆222上的第二联动横杆223以及连接垂直连接至第二联动横杆223上的竖直丝杆224。
如图6所示,架体10的横杆102上固定安装有联动组件40,联动组件40 包括T型壳体结构的联动壳410、设置在联动壳310内的主动锥齿轮420以及分设在主动锥齿轮420两侧的从动锥齿轮430,从动锥齿轮430和主动锥齿轮420 相互啮合,当主动锥齿轮420在联动壳410内转动时,可驱使从动锥齿轮430 进行转动,实现动力的垂直传导。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升降电机221固定在架体10上,升降电机221 的转轴上安装有联动件240,联动件240包括固定穿插至升降电机221转轴上的主动轮241、套设在主动轮241上的联动带(图未示)以及穿插在联动带中的从动轮243,从动轮243的中心位置固定穿插有联动杆(图未示),联动杆上远离从动轮243的端部伸入至联动壳410内,联动杆穿插至其中一个联动组件40的主动锥齿轮420中。当升降电机221转动时,可通过主动轮241以及联动带带动从动轮243转动,从动轮243和主动锥齿轮420分设在联动杆的两端,从动轮243转动时带动主动锥齿轮420转动。
第一联动横杆222和第二联动横杆223均平行于横杆102设置,丝杆224 平行于立杆101设置,且第一联动横杆222分设在升降电机221的两侧,第一联动横杆222穿插至联动组件40的从动锥齿轮420中,升降电机221启动后可通过联动件240驱使两侧的第一联动横杆222同步转动,第一联动横杆222上远离升降电机221的端部穿插至另一联动组件40的主动锥齿轮420中,第二联动横杆223分设在第一联动横杆222的两侧,第二联动横杆223穿插至从动锥齿轮430中,当第一联动横杆222驱使主动锥齿轮420转动后,可通过相应的从动锥齿轮430带动第二联动横杆223转动。第二联动横杆223上远离第一联动横杆221的端部同样穿插至另一联动组件40的主动锥齿轮420中,竖直丝杆 224对应设置在第二联动横杆223的端部上,竖直丝杆224穿插至和第一联动横杆222对应的联动组件40的从动锥齿轮430中,第二联动横杆223可通过联动组件40驱使竖直丝杆224转动。驱动组件220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加热盖210上的驱动底座225,竖直丝杆224配合穿插至驱动底座225中,当竖直丝杆224相对驱动底座225转动时,可通过驱动底座225带动加热盖210相对立杆101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组件230包括固定安装在加热盖210内的加热管 231以及固定在加热盖210上的通风管232,加热管231的两端固定在加热盖210 的内壁上,通风管232连通加热盖210的内外两侧,加热管231呈空心管结构,加热管231为加热盖210内腔进行加热,加热管231中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也可采用化学分解加热的方式,加热管231中具体的加热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作具体限制。通风管232连通至空压装置上,通过空压装置可向通风管232 中供入外界空气或其他气体,从而可对加热盖210中的温度以及气体成分进行调控,维持最佳的加热气体环境和加热温度。
上述的隧道炉100在使用时,将需要加热的产品从进料台110放入,经过转辊装置30的搬运,可进入承载台130中,当产品运输到指定的加热盖231下方时,启动相应的升降电机221,升降电机221通过联动件240驱使相应的主动锥齿轮420转动,从而通过对应的从动锥齿轮430带动第一联动横杆223转动,第一联动横杆223驱使两侧的第二联动横杆223转动,第二联动横杆223又带动相应的竖直丝杆224转动,竖直丝杆224通过驱动底座225带动加热盖210 沿立杆102移动,直至加热盖210盖设至产品上,之后启动加热管231,对产品进行加热,而在加热完成进入冷却阶段,或者需要改变加热盖210中气体成分的含量时,可通过通风管232向加热盖210内注入外界空气进行降温,或者注入其他气体来保证加热环境。
承载台130呈内部凹陷的方形块状结构,转辊装置3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130内的若干运输辊310、平行设置在承载台130外侧的固定杆320以及设置在固定杆320下方的连杆组件330。
运输辊310的两端均可转动穿插至固定杆320上,其中运输辊310的一端固定穿插有从转轮311,优选地,固定杆320上朝向承载台130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转动底座321,转动底座321中安装有轴承,运输辊310的端部固定穿插至轴承中,采用转动底座321可保证运输辊310和固定杆320之间可转动连接,从转轮311设置在转动底座321和承载台130之间。
连杆组件330包括连接在进料台110和控制台120之间的主驱动杆331、套设在主驱动杆331上的主转轮332以及驱使主驱动杆331和主转轮332转动的驱动电机333,驱动电机333驱使主驱动杆331转动后,可带动主转轮332同步转动,主转轮332和从转轮311上套设有驱动带334,主转轮332转动时,可通过驱动带334带动从转轮311转动,优选地,主动轮332和从转轮311呈相互垂直的状态放置,驱动带334呈绞紧状态套设至主动轮332和从转轮311上,以绞紧方式可增加驱动带334的张紧程度,从而加大驱动带334对主转轮332 和从转轮311的压力效果,以施加摩擦力的方式促成主转轮332和从转轮311 之间的联动。
优选地,驱动电机333的转轴上配合套设有主动齿轮335,主驱动杆331上套设有从动齿轮336,主动齿轮335和从动齿轮336之间套设有联动链条(图未示),驱动电机333启动后,可通过主动齿轮335和联动链条带动从动齿轮336 转动,从而驱使主驱动杆331相对固定杆320转动,利用主驱动杆331上若干主转轮332,驱使多个从转轮31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多个运输辊310同步转动。
上述的隧道炉100在在使用时,当产品通过进料台110放入后,启动驱动电机222,驱动电机222通过主驱动杆331带动各个主转轮332转动,主转轮 332通过绞紧的驱动带334带动从转轮311转动,从转轮311转动时驱使固定杆 320上的运输辊310转动,运输辊310转动时可驱动产品在各个加热盖210内之间移动,配合加热盖210沿立杆102的上下移动,可实现对产品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过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落盖装置,所述架体包括立杆,所述架体上安装有承载台,所述落盖装置包括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立杆上的加热盖以及驱使所述加热盖在所述架体上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加热盖对应所述承载台分段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电机转轴上的第一联动横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端部上的第二联动横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联动横杆上的竖直丝杆,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垂直于所述第一联动横杆,所述第一联动横杆以及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垂直于所述立杆,所述竖直丝杆平行于所述立杆,所述竖直丝杆配合穿插至所述加热盖上,所述架体上安装有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锥齿轮以及分设在所述主动锥齿轮两侧的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通过所述联动组件机械连接,且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联动组件传导扭矩至所述竖直丝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相互垂直,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首尾相接,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共同构成方形框体结构,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横杆上,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均平行于所述横杆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穿插至和所述升降电机对应的从动锥齿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横杆上远离所述升降电机的端部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二联动横杆穿插至和所述第一联动横杆对应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中,所述第一联动横杆通过所述联动组件驱使所述第二联动横杆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上远离所述第一联动横杆的端部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所述竖直丝杆穿插至和所述第二联动横杆对应的所述从动锥齿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盖上的转动底座,所述竖直丝杆远离所述第二联动横杆的端部配合穿插至所述转动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的转轴上还安装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包括穿插至所述主动锥齿轮中的联动杆,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所述联动杆驱使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电机上的主动轮、套设至所述联动杆上的从动轮以及套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联动带,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联动带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CN202121607617.1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Active CN21506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7617.1U CN215063640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7617.1U CN215063640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3640U true CN21506364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7617.1U Active CN215063640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92385C (fi) Uuni ja menetelmä lasilevyjen kuumentamiseksi
CN206736310U (zh) 一种辊轴式高效节能回火炉
CN88101735A (zh) 旋转式炉床、多炉室、多目的炉系统
CN109990574A (zh) 隧道式真空干燥生产线及隧道式真空干燥方法
CN215063640U (zh) 一种带有升降加热盖的隧道炉
CN112062455B (zh) 一种加工精度高的弧形弯曲钢化玻璃成型系统
CN215063642U (zh) 一种匀速运输隧道炉
CN110468262A (zh) 分段式连续热处理炉及物料热处理工艺
CN117804216A (zh) 一种改变工艺的负极碳化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
CN105261538A (zh) 一种无极灯焙烧用烘箱
CN211112112U (zh) 分段式连续热处理炉
CN219400919U (zh) 一种隧道式加热装置
CN219112102U (zh) 一种托辊式隧道加热装置
CN202913027U (zh) 双速炉辊及连续式辊棒热处理炉
CN220959257U (zh) 一种碳化硅圆管自动烘干装置
JP2013148325A (ja) 空調室内に於ける空気循環昇降装置
CN220039126U (zh) 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铝棒风冷装置
CN112050630B (zh) 一种可有效利用热能的窑炉及实现方法
CN117268096B (zh) 一种具有双轨道外循环线的双层窑炉
CN118816491A (zh) 一种空中连续式加热炉
CN112050632A (zh) 一种可降低能耗的窑炉实现方法
CN220169939U (zh) 器件烧结用分段式辊道烧结炉
CN107110602A (zh) 具有对流和辐射加热的熔炉
CN218583749U (zh) 一种用于烧结锂电池材料的连续输送辊
CN215217147U (zh) 网带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