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2258U -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62258U CN215062258U CN202121203250.7U CN202121203250U CN215062258U CN 215062258 U CN215062258 U CN 215062258U CN 202121203250 U CN202121203250 U CN 202121203250U CN 215062258 U CN215062258 U CN 2150622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base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cook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和散热风机,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散热风机相邻设置;第一进风孔,所述底座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进风孔;其中,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侧边和底部设置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即可显著增大该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通过在底座上设置隔板,即可实现进风区域和发热区域的密封隔离,避免经过电路控制模块和线圈盘/发热盘的热风回流到进风区域内,显著提高了加热烹饪装置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加热烹饪装置,同时也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使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出现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效果的厨房家电产品。电磁炉在工作时,其本身不产生明火,但锅具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传导到炉体下的线盘或控制电路等结构;同时,控制电路中的IGBT等结构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出大量的热量。
为了保证电磁炉的正常工作,这些传导至炉体内或者产生在炉体内的热量需要及时排出,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炉体内设置风机的方式加速空气流通,从而实现散热效果。然而,传统电磁炉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传统电磁炉一般在壳体的侧边开通风孔,形成侧边进风,这样的结构设计方式在部分使用场景中会出现进风量不足的情况,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发热严重时容易引起设备故障。并且,电磁炉的风机区域和出风区域没有进行有效的隔开,导致吹走后的热风回流到风机区域内,降低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发明一种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好的加热烹饪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该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布局设置合理且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一种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和散热风机,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散热风机相邻设置;
第一进风孔,所述底座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进风孔;
其中,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孔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孔组合形成蜂窝孔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机为涡轮风扇。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隔板将所述底座分成进风区域和发热区域,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域,且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发热区域。
进一步地,还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热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
基于同一种设计思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烹饪装置,该加热烹饪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易散热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和所述面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散热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或者电陶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的控制电路模块和散热风机,且控制电路模块和散热风机相邻设置,底座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进风孔。其中,控制电路模块是包括控制电路板等电路器件,由多个控制电路集成设置在一起,也即是将所有的控制电路集成形成一个控制电路的模块化结构。具体来说,传统电磁炉的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模块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若无法及时从底座中排出,很容易损坏电子元器件本身,且长期使用也会影响相邻的电路器件的使用寿命。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控制电路集成设置成控制电路模块,且在控制电路模块的相邻位置设置散热风机,即可排出并带走控制电路模块中的热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更为具体来说,设置在底座侧边的第一进风孔连通底座内部和外界空气环境,从而为散热风机的吹风散热提供外界环境中的低温空气;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和散热风机的进风口相邻设置的第二进风孔可以进一步增大该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综上,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两组进风孔,可以显著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易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侧边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即可显著增大该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产品制造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隔板,即可实现进风区域和发热区域的密封隔离,从而避免经过电路控制模块和线圈盘/发热盘后的热风回流到进风区域内,极大地提高了加热烹饪装置整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控制电路模块;3、散热风机;4、第一进风孔;5、第二进风孔;6、导风板;7、隔板;8、进风区域;9、发热区域;1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易散热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2和散热风机3,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2和所述散热风机3相邻设置。其中,控制电路模块2是包括控制电路板等电路器件,由多个控制电路集成设置在一起,也即是将所有的控制电路集成形成一个控制电路的模块化结构。若控制电路模块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无法及时从底座1中排出,很容易损坏电子元器件本身,且长期使用也会影响相邻的电路器件的使用寿命。
该易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一进风孔4和第二进风孔5,所述第一进风孔4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侧边设置,第二进风孔5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孔5和所述散热风机3的进风口相邻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控制电路集成设置成控制电路模块2,且在控制电路模块2的相邻位置设置散热风机3,即可排出并带走控制电路模块2中的热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更为具体而言,设置在底座1侧边的第一进风孔4连通底座1的内部和外界空气环境,从而为散热风机3的吹风散热提供外界环境中的低温空气;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且和散热风机3的进风口相邻设置的第二进风孔5可以进一步增大该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两组进风孔(也即第一进风孔4和第二进风孔5),即可显著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该易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电磁炉由于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板发热严重且散热效果不佳而导致整机发热故障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进风孔5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孔5组合形成蜂窝孔状结构。具体而言,将多个第二进风孔5组合形成蜂窝孔状结构,一方面可以确保第二进风孔5具有足够的进风量,提高该易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蜂窝孔状结构中的各个小孔孔径较小,可有效防止小昆虫或者大颗粒杂质进入底座1内,影响加热烹饪装置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散热风机3为涡轮风扇,相对传统的散热风扇,涡轮风扇能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提升散热效果。更为具体来说,涡轮风扇能够调整散热风机3的进风方向和散热方向,具体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涡轮风扇可以实现空气从底座1的底部进入,并从底座1的侧边吹出。
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方案中,该易散热结构还包括导风板6,所述导风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导风板6和所述散热风机3的出风口相邻设置。在该可选方案中,导风板6具体为两块相对应设置的板体结构,二者组合形成喇叭口状结构。通过在散热风机3的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6,可以对散热风机3吹出的风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聚集作用,从而保证低温空气从散热风机3的出风口吹出后,集中流向线圈盘/发热盘所在的区域,完成对线圈盘/发热盘的吹风散热,以此提高该易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该易散热结构还包括隔板7,所述隔板7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隔板7将所述底座1分成进风区域8和发热区域9,所述散热风机3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域8,且所述散热风机3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发热区域9。在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隔板7,将底座1上的进风区域8和发热区域9进行有效隔断,从而在该易散热结构的内部形成两个密封隔离区域,使得从进风区域8吹向发热区域9的热风不会回流至进风区域8中,进而使进入底座1中且经过散热风机3吹出的风能在该易散热结构中进行有序的流动,大大提高整机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该易散热结构还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9。具体来说,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线圈支架上设有若干线圈和磁条结构,该易散热结构在工作时,利用高频感应涡流通过其底座1中的线圈盘产生高频变化的磁场,从而对加热烹饪装置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中,该易散热结构还包括发热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9。具体而言,发热盘为电陶炉产品中设置的加热结构,发热盘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产生热量对加热烹饪装置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基于同一种设计思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烹饪装置,该加热烹饪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易散热结构的实施例。
参见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中,加热烹饪装置还包括面板10,所述面板10盖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底座1和所述面板10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2和所述散热风机3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在该优选方案中,加热烹饪装置的面板10用于放置烹饪器具,从而对烹饪器具内部的食材进行烹饪加热。控制电路模块2、散热风机3和线圈盘/发热盘均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线圈盘/发热盘和控制电路模块2产生的热量在散热风机3的吹风散热作用下排出底座1,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烹饪装置能够在额定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稳定运行。
在该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或者电陶炉。具体来说,当底座1的发热区域9设置的是线圈盘时,该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当底座1的发热区域9设置的是发热盘时,该加热烹饪装置为电陶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1的侧边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孔4和第二进风孔5,即可显著增大该易散热结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产品制造成本低,散热效果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隔板7,即可实现进风区域8和发热区域9的密封隔离,从而避免经过电路控制模块2和线圈盘/发热盘后的热风回流到进风区域内,极大地提高了加热烹饪装置整机的散热效果。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控制电路模块和散热风机,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散热风机相邻设置;
第一进风孔,所述底座的侧边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进风孔;
其中,所述底座还设置有若干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进风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孔和所述散热风机的进风口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孔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且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孔组合形成蜂窝孔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为涡轮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隔板将所述底座分成进风区域和发热区域,所述散热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域,且所述散热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发热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盘,所述线圈盘固定设置在发热区域。
8.一种加热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易散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盖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和所述面板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散热风机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饪装置为电磁炉或者电陶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3250.7U CN2150622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3250.7U CN2150622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62258U true CN215062258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0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0325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622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62258U (zh) |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21203250.7U patent/CN2150622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067235B1 (en) | Induction heat cooking apparatus | |
EP3065506B1 (en) | Cooling assembly for an induction hob | |
CN215062258U (zh) | 易散热结构及其加热烹饪装置 | |
CN220192746U (zh) | 烹饪设备 | |
CN209279221U (zh) | 一种侧部进出风散热的多头炉 | |
CN218162922U (zh) | 电磁加热设备 | |
CN202546865U (zh) | 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 | |
CN217390513U (zh) | 一种门体散热降温系统及其烤箱 | |
CN203234580U (zh) | 一种电饭煲用电路板散热装置及其支架安装结构 | |
CN217066094U (zh) | 一种电加热烹饪器具 | |
CN213577615U (zh) | 组合式烹饪器具 | |
CN212261176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2485820U (zh) | 一种散热配电柜 | |
CN102322656A (zh) | 电磁炉散热结构 | |
CN215062260U (zh) | 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电磁炉 | |
CN207893806U (zh) | 电磁炉 | |
CN202216302U (zh) | 电磁炉散热结构 | |
CN220471695U (zh) | 一种电烹饪器的散热底座 | |
CN220870941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114176384B (zh) | 三合一烹饪设备 | |
CN210717688U (zh) | 厨具 | |
CN211232977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221763603U (zh) | 电磁炉 | |
KR100813730B1 (ko) | 유도 가열 조리기기 | |
CN221825456U (zh) | 灶头装置及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