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1881U -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1881U
CN215041881U CN202121417480.3U CN202121417480U CN215041881U CN 215041881 U CN215041881 U CN 215041881U CN 202121417480 U CN202121417480 U CN 202121417480U CN 215041881 U CN215041881 U CN 215041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tire
pattern
centra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74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煌
龚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Rubber Xiamen Ind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74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1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1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1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它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其包括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从胎面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并延伸至胎面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所述花纹块包括中心花纹块和两肩部花纹块,所述中心花纹块位于胎面中心线上,所述两肩部花纹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花纹块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与两侧肩部花纹块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轮胎通常配套使用于重载、环境恶劣的工程车辆,例如沙场、矿山、石场或者市政等工程车辆。工程轮胎通常配置如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1’,胎面花纹1’布置有花纹块10’和花纹沟20’,花纹块10’和花纹沟20’以波浪形方式布置于轮胎胎面。采用如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1’,花纹块10’在胎面所占的陆比大(所述陆比是指轮胎胎面上花纹块的接地面积与轮胎胎面的接地面积的比值),花纹块整体刚性强,工程轮胎的胎面耐磨性能好。由于花纹块10’以单一的波浪形方式布置于轮胎胎面,其花纹块边缘效应不足而导致胎面的抓着性能不足,无法兼顾工程轮胎的磨耗性能和牵引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优化花纹结构、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的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包括花纹块,所述花纹块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从胎面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并延伸至胎面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所述花纹块包括中心花纹块和肩部花纹块,所述中心花纹块位于胎面中心线上,所述肩部花纹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花纹块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与两侧肩部花纹块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所述中心花纹块由接地轮廓边缘线直线衔接构成,相邻的两接地轮廓边缘线采用曲线顺滑衔接,所述中心花纹块的接地轮廓边缘线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通过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花纹块,花纹块呈波浪形,在相邻两花纹块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花纹块上设置中心花纹块和肩部花纹块,中心花纹块和肩部花纹块之间形成周向槽,中心花纹块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边缘加强部能够增加轮胎胎面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整体通过优化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进一步,所述横向花纹沟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及第二连接桥,所述第一连接桥位于胎面中心线上,且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所述第二连接桥分别设置在胎面两侧,且分别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桥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双台阶,第一连接桥包括第一台阶及第二台阶,所述第二连接桥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单台阶。第一连接桥与第二连接桥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
进一步,所述肩部花纹块上远离胎面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细槽。
进一步,所述边缘加强部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进一步,所述中心花纹块的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为中心花纹块最大周向宽度的3%~15%,所述轮胎胎面上所有中心花纹块的第一凹陷部在地面的投影面积之和为轮胎胎面在地面投影面积的0.5%~3.0%。
进一步,所述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凹陷部及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第一缺口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进一步,所述边缘加强部包括凸出部及第二缺口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所述第二缺口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进一步,所述中心花纹块的最大轴向宽度和最大周向宽度的比值为1.3~1.8。
进一步,所述中心花纹的最大轴向宽度与轮胎胎面宽度的比值为0.45~0.65。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程轮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心花纹块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中心花纹块1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中心花纹块1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种工程轮胎100包括轮胎的胎面1、胎侧2、胎圈3和胎体4,胎体4包括胎体帘布41和缓冲层42,实施例中展示的工程轮胎为斜交轮胎胎体结构,若为子午轮胎胎体结构,则胎体4的缓冲层42为带束层,实施例中,胎圈3为两股钢丝,钢丝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加。
轮胎的横向方向为轮胎的轴向,轮胎的纵向方向为轮胎的周向,轮胎纵向方向的中心线为胎面中心线CL,靠近胎面中心线CL为内侧,远离胎面中心线CL为外侧,垂直于胎面中心线CL的方向为轮胎的径向。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包括花纹块10和横向花纹沟20。
所述花纹块10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10从胎面1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CL,并延伸至胎面1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10沿轮胎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花纹块10包括两肩部花纹块11和中心花纹块12,所述中心花纹块12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位置区域上,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分别设置在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12与两侧肩部花纹块11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14。
所述中心花纹块12由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直线衔接构成,相邻的两接地轮廓边缘线12a采用曲线顺滑衔接,所述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B。
本实施例1中,边缘加强部B为第一凹陷部13,第一凹陷部13设置在中心花纹块12的胎面中心线CL两侧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当然,第一凹陷部13也可设置在胎面中心线CL处或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第一凹陷部13能够增加轮胎胎面1的边缘效应,提升轮胎的抓着性能。
由于工程轮胎载重大、适用工况复杂,第一凹陷部13往中心花纹块12内部的凹陷深度W1不可太深,第一凹陷部13太深则影响中心花纹块12的刚性;反之,第一凹陷部13的深度W1太浅则对轮胎胎面1的边缘效应不明显而无法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具体的,结合图5所示,图5为图3中A-A’的剖视图,第一凹陷部13往中心花纹块12的凹陷深度W1为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3%~15%为宜。
当第一凹陷部13设置得太多或第一凹陷部13占胎面花纹的投影面积太多时,会影响轮胎胎面的花纹刚性,进而影响轮胎的耐磨性能以及轮胎的载重高性能,若第一凹陷部13在路面的投影面积太少则会导致轮胎胎面花纹的边缘效应不足,反而影响轮胎的牵引性能。
因此,轮胎胎面1上所有的第一凹陷部13在地面的投影面积C之和为轮胎胎面1在地面的投影面积的0.5%~3.0%。
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小时,中心花纹块12在重载工况下容易产生应力过大而出现刚性不足,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轮胎磨耗异常。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控制在1.3~1.8之间。
同样的,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为提升工程轮胎的载重性能同时兼具轮胎的磨耗性能,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应合理设置,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小时,胎面1的中心花纹块12易发生负载过大而出现花纹块磨耗异常;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在不同载重状态下易出现磨耗不均匀。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控制在0.45~0.65之间。
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上设置有细槽15,细槽15的宽度小于胎面花纹的周向槽14的宽度并且小于10mm。
所述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所述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所述第一连接桥21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区域上,即图3中胎面中心线CL区域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所述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所述第二连接桥22设置在胎面1的两侧,即图3中胎面1的两侧接地端处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且分别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
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轮胎轴向相邻的胎面1的花纹块10之间由第一连接桥21连接,能够降低胎面1的花纹块10的蠕变,增加花纹块10的整体刚性,提升工程轮胎的磨耗性能。
所述第一连接桥21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双台阶,第一连接桥21包括第一台阶21a及第二台阶21b,第一台阶21a位于第二台阶21b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桥22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单台阶,工程轮胎在重载等恶劣工况下,其胎面中心区域和胎面1接地端区域的花纹承载应力具有差异性,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
在胎面1的胎面花纹中,横向花纹沟20、周向槽14、细槽15的深度设置具有差异,其中,细槽15的深度小于周向槽14的深度,周向槽14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凹陷部13的深度,周向槽14的深度小于横向花纹沟20的深度。当工程轮胎在重载以及恶劣环境下使用时,胎面花纹上的横向花纹沟20或周向槽14、细槽15深度设置不同,使得轮胎在磨损胎面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相应的抓着能力,保持轮胎的牵引性能。
在本实施例1中,通过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花纹块10,花纹块10呈波浪形,在相邻两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花纹块10上设置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之间形成周向槽14,中心花纹块12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3,第一凹陷部13能够增加轮胎胎面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通过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通过第二连接桥22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整体通过优化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实施例2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包括花纹块10和横向花纹沟20。
所述花纹块10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10从胎面1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CL,并延伸至胎面1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10沿轮胎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花纹块10包括两肩部花纹块11和中心花纹块12,所述中心花纹块12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位置区域上,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分别设置在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12与两侧肩部花纹块11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14。
所述中心花纹块12由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直线衔接构成,相邻的两接地轮廓边缘线12a采用曲线顺滑衔接,所述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B。
本实施例2中,边缘加强部B包括第二凹陷部16及第一缺口部17,第二凹陷部16设置在中心花纹块12的胎面中心线CL两侧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第一缺口部17设置在胎面中心线CL两侧的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图6中的虚线表示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往相邻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的延长线。第二凹陷部16完全被接地轮廓边缘线12a包绕,第一缺口部17处于未完全被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包绕的状态,第二凹陷部16及第一缺口部17的设置,形成了更多的抓地边缘轮廓,能够增加轮胎胎面花纹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
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小时,中心花纹块12在重载工况下容易产生应力过大而出现刚性不足,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轮胎磨耗异常。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控制在1.3~1.8之间。
同样的,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为提升工程轮胎的载重性能同时兼具轮胎的磨耗性能,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应合理设置,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小时,胎面1的中心花纹块12易发生负载过大而出现花纹块磨耗异常;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在不同载重状态下易出现磨耗不均匀。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控制在0.45~0.65之间。
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上设置有细槽15,细槽15的宽度小于胎面花纹的周向槽14的宽度并且小于10mm。
所述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所述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所述第一连接桥21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区域上,即图3中胎面中心线CL区域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所述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所述第二连接桥22设置在胎面1的两侧,即图3中胎面1的两侧接地端处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且分别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
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轮胎轴向相邻的胎面1的花纹块10之间由第一连接桥21连接,能够降低胎面1的花纹块10的蠕变,增加花纹块10的整体刚性,提升工程轮胎的磨耗性能。
所述第一连接桥21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双台阶,第一连接桥21包括第一台阶21a及第二台阶21b,第一台阶21a位于第二台阶21b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桥22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单台阶,工程轮胎在重载等恶劣工况下,其胎面中心区域和胎面1接地端区域的花纹承载应力具有差异性,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
在胎面1的胎面花纹中,横向花纹沟20、周向槽14、细槽15的深度设置具有差异,其中,细槽15的深度小于周向槽14的深度,周向槽14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凹陷部16的深度,周向槽14的深度小于横向花纹沟20的深度。当工程轮胎在重载以及恶劣环境下使用时,胎面花纹上的横向花纹沟20或周向槽14、细槽15深度设置不同,使得轮胎在磨损胎面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相应的抓着能力,保持轮胎的牵引性能。
在本实施例2中,通过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花纹块10,花纹块10呈波浪形,在相邻两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花纹块10上设置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之间形成周向槽14,中心花纹块12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6及第一缺口部17,第二凹陷部16及第一缺口部17的设置,形成了更多的抓地边缘轮廓,能够增加轮胎胎面花纹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通过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通过第二连接桥22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整体通过优化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实施例3
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包括花纹块10和横向花纹沟20。
所述花纹块10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10从胎面1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CL,并延伸至胎面1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10沿轮胎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花纹块10包括两肩部花纹块11和中心花纹块12,所述中心花纹块12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位置区域上,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分别设置在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12与两侧肩部花纹块11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14。
所述中心花纹块12由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直线衔接构成,相邻的两接地轮廓边缘线12a采用曲线顺滑衔接,所述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B。
本实施例3中,边缘加强部B包括凸出部18及第二缺口部19,所述凸出部18设置在胎面中心线CL两侧的中心花纹块12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所述第二缺口部19设置在胎面中心线CL两侧的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12a上,图7中的虚线表示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往相邻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的延长线。凸出部18位于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的外部,且朝向横向花纹沟20的方向凸出而形成,第二缺口部19处于未完全被中心花纹块12的接地轮廓边缘线12a包绕的状态,凸出部18及第二缺口部19的设置,形成了更多的抓地边缘轮廓,能够增加轮胎胎面花纹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
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小时,中心花纹块12在重载工况下容易产生应力过大而出现刚性不足,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太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轮胎磨耗异常。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周向宽度W的比值控制在1.3~1.8之间。
同样的,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为提升工程轮胎的载重性能同时兼具轮胎的磨耗性能,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应合理设置,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小时,胎面1的中心花纹块12易发生负载过大而出现花纹块磨耗异常;当中心花纹块12的最大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的比值过大时,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在不同载重状态下易出现磨耗不均匀。
因此,中心花纹块12的轴向宽度L与轮胎胎面1的宽度T之间的比值控制在0.45~0.65之间。
所述两肩部花纹块11远离胎面中心线CL的一侧上设置有细槽15,细槽15的宽度小于胎面花纹的周向槽14的宽度并且小于10mm。
所述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所述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所述第一连接桥21位于胎面中心线CL的区域上,即图3中胎面中心线CL区域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所述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所述第二连接桥22设置在胎面1的两侧,即图3中胎面1的两侧接地端处的横向花纹沟20的沟底处,且分别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
由于工程轮胎通常适用于重载等恶劣工况,轮胎轴向相邻的胎面1的花纹块10之间由第一连接桥21连接,能够降低胎面1的花纹块10的蠕变,增加花纹块10的整体刚性,提升工程轮胎的磨耗性能。
所述第一连接桥21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双台阶,第一连接桥21包括第一台阶21a及第二台阶21b,第一台阶21a位于第二台阶21b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桥22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单台阶,工程轮胎在重载等恶劣工况下,其胎面中心区域和胎面1接地端区域的花纹承载应力具有差异性,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
在本实施例3中,通过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花纹块10,花纹块10呈波浪形,在相邻两花纹块10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20,花纹块10上设置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中心花纹块12和肩部花纹块11之间形成周向槽14,中心花纹块12上设置有凸出部18及第二缺口部19,凸出部18及第二缺口部19的设置,形成了更多的抓地边缘轮廓,能够增加轮胎胎面花纹的边缘效应,进而提升工程轮胎的牵引性能;横向花纹沟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21及第二连接桥22,通过第一连接桥21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12,通过第二连接桥22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11,第一连接桥21与第二连接桥22采用双台阶和单台阶的差异化设置,能有效提升工程轮胎的花纹刚性,提升轮胎的耐磨性能,整体通过优化轮胎胎面的花纹结构,能够兼顾工程轮胎耐磨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牵引性能。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花纹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呈波浪形,所述花纹块从胎面一侧的接地端横穿过胎面中心线,并延伸至胎面另一侧的接地端,所述花纹块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轮胎周向的花纹块之间形成横向花纹沟,所述花纹块包括中心花纹块和肩部花纹块,所述中心花纹块位于胎面中心线上,所述肩部花纹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中心花纹块的轴向两侧,所述中心花纹块与两侧肩部花纹块之间各形成一周向槽,所述中心花纹块由接地轮廓边缘线直线衔接构成,相邻的两接地轮廓边缘线采用曲线顺滑衔接,所述中心花纹块的接地轮廓边缘线上设置有边缘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花纹沟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桥及第二连接桥,所述第一连接桥位于胎面中心线上,且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中心花纹块,所述第二连接桥分别设置在胎面两侧,且分别连接轮胎周向相邻的两肩部花纹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桥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双台阶,第一连接桥包括第一台阶及第二台阶,所述第二连接桥在轮胎径向上形成单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花纹块上远离胎面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细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加强部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块的第一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为中心花纹块最大周向宽度的3%~15%,所述轮胎胎面上所有的中心花纹块的第一凹陷部在地面的投影面积之和为轮胎胎面在地面投影面积的0.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加强部包括第二凹陷部及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第一缺口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加强部包括凸出部及第二缺口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周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所述第二缺口部设置在胎面中心线两侧的中心花纹块的轴向接地轮廓边缘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块的最大轴向宽度和最大周向宽度的比值为1.3~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的最大轴向宽度与轮胎胎面宽度的比值为0.45~0.65。
CN202121417480.3U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Active CN215041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7480.3U CN215041881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7480.3U CN215041881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1881U true CN21504188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7480.3U Active CN215041881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1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40499B1 (en) Pneumatic tyre
JP418900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0670229B1 (en) Pneumatic radial tyres
US7469731B2 (en) Heavy-duty tire having ground-contact surface shape
EP2062750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867123B (zh) 重型轮胎和胎面
CN106660402A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215041881U (zh) 一种改进的工程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JP200022581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570182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165856B1 (en) Pneumatic tire
JPH03208707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トレッド
US7152641B2 (en) Heavy-duty pneumatic tire having non-contact rib and shoulder blocks
EP2631088B1 (en) Heavy load pneumatic tire
CN108146153A (zh) 充气轮胎
JPH0741770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183209A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EP0333397A2 (en) Radial tyre
CN110315914A (zh) 一种对称性单导向半钢子午线轮胎
KR100656438B1 (ko) 자동차용 공기입 타이어
KR101010750B1 (ko) 중하중용 공기입 래디얼 타이어
KR100838443B1 (ko) 중하중용 공기입 래디알 타이어
US20180264889A1 (en) Pneumatic tire
KR20070010560A (ko) 중하중용 공기입 타이어
JP200611112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