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5047U - 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5047U
CN215035047U CN202121437334.7U CN202121437334U CN215035047U CN 215035047 U CN215035047 U CN 215035047U CN 202121437334 U CN202121437334 U CN 202121437334U CN 215035047 U CN215035047 U CN 215035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key
assembly
carrier
suppor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73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吟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73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5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5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5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装置包括组装定位机构和紧固机构,经由机构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紧固操作。组装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和用于固定表壳的载具,底座形成有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载具活动连接于底座,以使载具能够被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或第二支撑表面;在载具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在载具固定于第二支撑表面的情况下,第二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从而该组装装置能够将具有不同紧固角度的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提高具有这种相对安装关系的麦克风组件、案件组件和表壳的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

Description

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各种新型手表应运而生,手表自动安装产线也需要随之更新。
相关技术中,尚且没有能够将具有不同紧固角度的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的组装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将具有不同紧固角度的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的组装装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所述按键组件沿第一紧固轴线与所述表壳相连接,所述麦克风组件沿第二紧固轴线与所述表壳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轴线与所述第二紧固轴线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组装装置包括组装定位机构和紧固机构;
所述紧固机构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紧固操作;
所述组装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和用于固定所述表壳的载具,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以使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表面;
在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紧固轴线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在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紧固轴线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组装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在位检测件和第二在位检测件;
所述第一在位检测件设置于所述载具上,以检测所述载具中是否容纳有表壳;
所述第二在位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检测所述载具相对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相对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表壳的一个侧部设置有按键安装孔和麦克风安装孔;
所述载具包括载具本体以及安装基座,所述载具本体与所述安装基座活动连接,以使所述载具本体能够带动所述表壳相对所述安装基座转动至所述按键安装孔朝上或所述按键安装孔朝下;
所述安装基座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基座能够带动所述载具本体相对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之间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按键保持组件,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按键支架保持组件;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按键支架,所述按键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所述按键支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
所述按键保持组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与所述按键抵接,所述按键支架保持组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与所述按键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按键保持组件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可移动支架的一端的压头,所述可移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载具本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可移动支架带动所述压头移动至抵接所述按键或者避让所述按键安装孔;
所述按键支架保持组件包括第一可升降支座和第一压盖件,所述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盖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盖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压盖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下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按键支架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麦克风保持组件,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
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架,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麦克风支架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顺次叠置于所述麦克风安装孔;
所述麦克风保持组件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吸附固定所述麦克风,所述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经由所述麦克风的内侧与所述麦克风支架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麦克风保持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吸附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吸附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包括第二可升降支座和第二压盖件,所述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压盖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压盖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压盖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下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麦克风支架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质量检测机构和质检定位机构;
所述质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表壳、所述按键组件或所述麦克风组件;
所述质量检测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质检定位机构与所述组装定位机构之间,以朝向所述表壳、所述麦克风组件或者所述按键组件进行检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质量检测机构包括滑轨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显微镜,所述滑轨在所述质检定位机构与所述组装定位机构之间延伸;
所述质检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表壳进行固定的第一载具和用于对所述按键组件或所述麦克风组件进行固定的第二载具;
所述第一载具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且能够沿所述滑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载具靠近或远离所述质量检测机构;
所述第二载具设置有固定斜槽,所述固定斜槽的槽底向靠近所述质量检测机构的方向上倾,所述固定斜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吹气部、升降部和进给部;
所述吹气部通过所述升降部和所述进给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升降部能够驱动所述吹气部升降,所述进给部能够驱动所述吹气部,以所述吹气部改变相对所述载具的进给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装装置包括组装定位机构和紧固机构,经由机构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紧固操作。组装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和用于固定表壳的载具,底座形成有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载具活动连接于底座,以使载具能够被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或第二支撑表面;在载具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以便于沿第一紧固轴线将按键组件与表壳相连接,在载具固定于第二支撑表面的情况下,第二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以便于沿第二紧固轴线将麦克风组件与表壳相连接。从而该组装装置能够将具有不同紧固角度的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提高具有这种相对安装关系的麦克风组件、案件组件和表壳的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组装定位机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组装定位机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组装定位机构的支架保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质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组装装置的清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组装装置;10-组装定位机构;100-底座;1000-第一支撑表面;1001-第二支撑表面;101-载具本体;102-安装基座;103-第一在位检测件;104-第二在位检测件;105-止挡件;106-销接件;11-第一拾取机构;12-质量检测机构;120-滑轨;121-显微镜;13-质检定位机构;130-第一载具;131-第二载具;1310-固定斜槽;132-质检在位检测件;14-清扫机构;140-吹气部;141-升降部;142-进给部;15-第二拾取机构;150-第二连接部;16-第一保持机构;160-按键保持组件;161-麦克风保持组件;17-第二保持机构;170-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0-第一压盖件;1701-第一平面;1702-第一固定部;1703-第一活动部;1704-第一插接销;171-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0-第二压盖件;1711-第二平面;1712-第二固定部;1713-第二活动部;1714-第二插接销;18-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1用于将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均安装至表壳。其中,按键组件沿第一紧固轴线与表壳相连接,麦克风组件沿第二紧固轴线与表壳相连接,第一紧固轴线与第二紧固轴线的延伸方向不同。
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按键支架,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架,表壳的一个侧壁设置有按键安装孔和麦克风安装孔,按键和按键支架分别经由表壳的外侧和内侧安装至按键安装孔中,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架均经由表壳的内侧叠置于麦克风安装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组装装置1包括组装定位机构10、紧固机构、本体保持机构、支架保持机构、质量检测机构12和质检定位机构13。
在下文中,将对组装装置1的上述部件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紧固机构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紧固操作,一般而言,紧固机构为螺丝刀,为了提高紧固精度和紧固效率,紧固机构为电动螺丝刀,又名电批,例如为Z型电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组装定位机构10包括底座100和用于固定表壳的载具。
底座100形成有第一支撑表面1000和第二支撑表面1001,载具活动连接于底座100,以使载具能够被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1000或第二支撑表面1001,从而使表壳能够随载具被固定在第一支撑表面1000或者第二支撑表面1001。
可选地,第二支撑表面1001可以竖直设置,第一支撑表面1000连接于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顶部,并相对第一支撑表面1000后仰预定角度。
第一紧固轴线和第二紧固轴线与表壳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不变,因而也随表壳同步移动。
在载具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1000的情况下,第一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定义该状态为第一状态,从而在第一状态下,适合紧固机构沿预定方向对按键组件和表壳相紧固,具体而言,通过紧固件将按键、按键支架和表壳相连接。
在载具固定于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情况下,第二紧固轴线沿预定方向延伸,定义该状态为第二状态,从而在第二状态下,适合紧固机构沿预定方向对麦克风组件和表壳相紧固,具体而言,通过紧固件将麦克风、麦克风支架和表壳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组装定位机构10还包括第一在位检测件103和第二在位检测件104。
可选地,第一在位检测件103和第二在位检测件104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或者行程开关。
第一在位检测件103设置于载具上,以检测载具中是否容纳有表壳,第一在位检测件103与紧固机构电连接,以控制紧固机构的开闭。当载具中容纳有表壳,则控制紧固机构处于待机状态,从而在需要进行紧固的时候,打开紧固机构进行紧固操作即可。
第二在位检测件104设置于底座100上,以检测载具相对第一支撑表面1000和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第二在位检测件104对应检测第一支撑表面1000是否固定有载具,如果第一支撑表面1000固定有载具,那么说明载具固定于第一支撑表面1000,如果第一支撑表面1000没有载具,那么说明载具固定于第二支撑表面1001。第二在位检测件104与清扫机构14电连接,当第二在位检测件104的检测结果为在位,则打开清扫机构14。
在本实施例中,载具包括载具本体101以及安装基座102。
载具本体101与安装基座102活动连接,以使载具本体101能够带动表壳相对安装基座102转动至按键安装孔朝上或按键安装孔朝下,相应地,麦克风安装孔也朝上或麦克风安装孔也朝下。
定义开设有按键安装孔的表壳的侧壁为安装侧壁,从而在按键安装孔朝上的状态下,安装侧壁的外壁面朝上,便于操作人员将按键经由表壳的外侧放入按键安装孔中;在按键安装孔朝下的状态下,安装侧壁的内壁面朝上,便于操作人员将按键支架经由表壳的内侧放入按键安装孔,以及将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架经由表壳的内侧放入麦克风安装孔。
具体而言,载具本体101与安装基座102之间设置有枢转轴和第一旋转驱动件,枢转轴与表壳的底壁互相垂直,第一旋转驱动件能够驱动载具本体101绕枢转轴转动。
可选地,第一旋转驱动件可以为旋转气缸、旋转电动缸或者旋转电机等。
安装基座102与底座100活动连接,以使安装基座102能够带动载具本体101相对底座100在第一支撑表面1000和第二支撑表面1001之间运动,从而使表壳随载具本体101在第一支撑表面1000和第二支撑表面1001之间运动。
具体而言,安装基座102与底座100之间设置有翻转轴,翻转轴连接于安装基座102的中部,安装基座102的第一端通过伸缩驱动件与底座100连接,从而通过伸缩驱动件的伸缩来驱动安装基座102的第一端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表面1000。可选地,伸缩驱动件可以为直线电机、气缸、电动缸或者油缸等。
当第一伸缩驱动件驱动安装基座102的第一端远离第一支撑表面1000,安装基座102的第二端绕翻转轴转动至与第二支撑表面1001相抵接,以使载具本体101内的表壳被固定在第二支撑表面1001;当伸缩驱动件驱动安装基座102的第一端靠近第一支撑表面1000,安装基座102的第二端绕翻转至与第二支撑表面1001相脱离,以使载具本体101内的表壳被固定在第一支撑表面1000。
进一步地,底座100的第二支撑表面1001设置有止挡件105,且止挡件105位于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远离第一支撑表面1000的一端,以在安装基座102位于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情况下,通过止挡件105对安装基座102进行止挡定位。
底座100设置有销接件106,销接件106对应第一支撑表面1000的侧部设置,以在安装基座102位于第一支撑表面1000的情况下,通过销接件106将安装基座102与底座100相销接定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基座102在第二支撑表面1001的固定稳定性,第二支撑表面1001和安装基座102可以通过磁吸件相固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保持机构16包括按键保持组件160和麦克风保持组件16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按键是经由表壳的外侧放入按键安装孔的,按键保持组件160能够经由表壳的外侧与按键抵接,通过如此设置按键保持组件160能够将按键保持在表壳和按键保持组件160之间,避免按键经由表壳的外侧脱落。
按键保持组件160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连接于可移动支架的一端的压头,可移动支架的另一端与载具本体101活动连接,以使可移动支架带动压头移动至与按键相抵接的位置或者避让于按键安装孔的位置。从而在压头避让于按键安装孔的情况下,可以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按键放置在按键安装孔中,在压头对准按键安装孔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于未紧固按键的保持。
具体而言,可移动支架包括立臂和横臂,立臂通过直线驱动件连接于安装基座102,横臂与立臂枢接,且横臂与第二旋转驱动件连接,压头连接在横臂的不与立臂枢接的一端。直线驱动件能够驱动压头靠近或远离按键安装孔,第二旋转驱动件能够驱动压头转动至抵接于按键的位置或者避让于按键的位置,在压头对准按键的情况下,通过直线驱动件带动压头向按键下压,能够使压头与按键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保持组件161经由表壳的外侧吸附固定麦克风。由于麦克风是经由表壳的内侧先于麦克风支架放置在麦克风安装孔中的,所以经由表壳的外侧对麦克风进行吸附,不仅能够将麦克风保持在麦克风安装孔,避免麦克风经由表壳的内侧脱落,而且还能够避免麦克风保持组件161与麦克风支架之间产生空间干涉。
麦克风保持组件161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吸附件,升降驱动件与吸附件连接,并能够驱动吸附件靠近或远离麦克风。
从而在需要对麦克风进行吸附的时候,也就是在已经将麦克风放入麦克风安装孔之后,且没有将麦克风、麦克风支架和表壳紧固完成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吸附件靠近至足以吸附固定麦克风的位置。
在不需要对麦克风进行吸附的时候,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吸附件远离至足以释放麦克风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保持机构17包括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和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能够经由表壳的内侧与按键抵接。由于按键支架是经由表壳的内侧放入按键安装孔中,所以如此设置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能够避免按键支架经由表壳的内侧脱落,且能够避免按键支架、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与按键保持组件160发生空间干涉。
按键支架保持组件170包括第一可升降支座和第一压盖件1700,第一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第一压盖件1700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压盖件1700可翻转地设置于第一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一平面1701,第一压盖件1700在第一位置下能够翻转到第一平面1701与按键支架相抵接的状态。
具体而言,第一可升降支座包括第一固定部1702和第一活动部1703,第一压盖件1700设置于第一活动部1703上,第一活动部1703与第一固定部170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以使第一活动部1703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具有远离第一固定部1702的运动趋势,第一活动部1703设置有第一插接孔,第一固定部1702设置有第二插接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能够通过第一插接销1704相插接。
朝向第一固定部1702下压第一活动部1703,第一弹性件将被压缩,使得第一活动部1703能够带动第一压盖件1700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对准,将第一插接销1704插入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中,能够使第一压盖件1700被固定在第一位置,从而能够使第一平面1701保持在将按键支架压紧的状态;从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中抽出第一插接销1704,第一活动部1703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一固定部1702远离,使第一压盖件1700与按键支架相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经由麦克风的内侧与麦克风支架抵接。由于麦克风支架是经由表壳的内侧放入麦克风安装孔中,所以如此设置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能够避免麦克风支架经由表壳的内侧脱落,且能够避免麦克风支架、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与麦克风保持组件161发生空间干涉。
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171包括第二可升降支座和第二压盖件1710,第二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第二压盖件1710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压盖件1710可翻转地设置于第二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二平面1711,第二压盖件1710在第二位置下能够翻转到第二平面1711与麦克风支架相抵接的状态。
具体而言,第二可升降支座包括第二固定部1712和第二活动部1713,第二压盖件1710设置于第二活动部1713上,第二活动部1713与第二固定部17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以使第二活动部1713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具有远离第二固定部1712的运动趋势,第二活动部1713设置有第三插接孔,第二固定部1712设置有第四插接孔,第三插接孔和第四插接孔能够通过第二插接销1714相插接。
朝向第二固定部1712下压第二活动部1713,第二弹性件将被压缩,使得第二活动部1713能够带动第二压盖件1710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三插接孔与第四插接孔对准,将第二插接销1714插入第三插接孔和第四插接孔中,能够使第二压盖件1710被固定在第二位置,从而能够使第二平面1711保持在将麦克支架压紧的状态;从第三插接孔和第四插接孔中抽出第二插接销1714,第二活动部1713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第二固定部1712远离,使第二压盖件1710与麦克支架相脱离。
为了简化结构,第一固定部1702和第二固定部1712可以为同一个固定部,或者第一固定部1702和第二固定部1712设置于同一个机架上。
可选地,组装装置1还包括导向机构18,导向机构18设置有导向销,将导向销穿入按键的紧固孔、按键支架的紧固孔和表壳的紧固孔,以使三个紧固孔对准,以及将导向销穿入麦克风的紧固孔、麦克风支架的紧固孔和表壳的紧固孔,以使三个紧固孔对准。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质检定位机构13用于在质检环节对表壳、按键组件或麦克风组件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质检定位机构13包括用于对表壳进行固定的第一载具130和用于对按键组件或麦克风组件进行固定的第二载具131,具体而言,第二载具131用于对按键、按键支架、麦克风或麦克风支架对应的拾取机构进行固定,以达到对按键组件或麦克风组件进行固定的目的。
第一载具130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轨120的宽度方向的侧部,且第一载具130能够沿滑轨120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从而第一载具130能够靠近或远离质量检测机构12,具体而言,第一载具130设置有质检在位检测件132,以对第一载具130内是否容纳有表壳进行检测,当质检在位检测件132的检测结果为在位,当第一载具130移动至靠近质量检测机构12的位置,则能够通过质量检测机构12对组装完毕的表壳进行检测,进而确定按键组件和表壳组件的组装是否合格。
组装装置1还包括用于拾取麦克风、麦克风支架或按键支架的第二拾取机构15,第二载具131设置有固定斜槽1310,固定斜槽1310内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拾取机构15的外壁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二连接部150,多个第二连接部150沿拾取机构的周向间隔排布,从而可以将第二拾取机构15以多个第二连接部150中的任一第二连接部150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状态固定于固定斜槽1310中,也就是将麦克风、麦克风支架或按键支架固定于固定斜槽1310中。
固定斜槽1310的槽底向靠近质量检测机构12的方向上倾,从而使第二拾取机构15与麦克风、麦克风支架或按键支架连接的一端呈上扬且面向质量检测机构12的姿态,以便于质量检测机构12对麦克风、麦克风支架或按键支架进行更加精确的检测。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150分别为N极磁铁和S极磁铁。
可选地,组装装置1还包括用于拾取按键的第一拾取机构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质量检测机构12包括滑轨120和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轨120上的显微镜121,滑轨120在质检定位机构13与组装定位机构10之间延伸,从而质量检测机构12可移动地设置于质检定位机构13与组装定位机构10之间,以朝向表壳、麦克风组件或者按键组件进行检测。
具体而言,当质量检测机构12移动至对应于组装定位机构10,可以使质量检测机构12对表壳内的案件进行检测,当质量检测机构12移动至对应于质检定位机构13,可以使质量检测机构12对麦克风、麦克风支架或按键支架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清扫机构14包括吹气部140、升降部141和进给部142。
吹气部140通过升降部141和进给部142与底座100连接,升降部141能够驱动吹气部140升降,进给部142能够驱动吹气部140,以吹气部140改变相对载具的进给量,从而通过升降部141和进给部142配合对吹气部140的吹扫方向进行调整,以满足对多种部件进行定向吹扫清洁,例如可以朝向按键安装孔、麦克风安装孔或者表壳的内部等。
可选地,升降部141和进给部142分别可以为直线电机、电动缸或气缸等,例如升降部141的驱动方向为竖直方向,进给部142的驱动方向为水平方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按键组件和麦克风组件组装至表壳,所述按键组件沿第一紧固轴线与所述表壳相连接,所述麦克风组件沿第二紧固轴线与所述表壳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轴线与所述第二紧固轴线的延伸方向不同;
所述组装装置包括组装定位机构和紧固机构;
所述紧固机构能够沿预定方向进行紧固操作;
所述组装定位机构包括底座和用于固定所述表壳的载具,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以使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或所述第二支撑表面;
在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紧固轴线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在所述载具被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紧固轴线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在位检测件和/或第二在位检测件;
所述第一在位检测件设置于所述载具上,以检测所述载具中是否容纳有表壳;
所述第二在位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检测所述载具相对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的一个侧部设置有按键安装孔和麦克风安装孔;
所述载具包括载具本体以及安装基座,所述载具本体与所述安装基座活动连接,以使所述载具本体能够带动所述表壳相对所述安装基座转动至所述按键安装孔朝上或所述按键安装孔朝下;
所述安装基座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安装基座能够带动所述载具本体相对所述底座在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之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按键保持组件,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按键支架保持组件;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和按键支架,所述按键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所述按键支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
所述按键保持组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与所述按键抵接,所述按键支架保持组件能够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与所述按键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保持组件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可移动支架的一端的压头,所述可移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载具本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可移动支架带动所述压头移动至抵接所述按键或者避让所述按键安装孔;
所述按键支架保持组件包括第一可升降支座和第一压盖件,所述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盖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盖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压盖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下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按键支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机构包括麦克风保持组件,所述第二保持机构包括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
所述麦克风组件包括麦克风和麦克风支架,所述麦克风和所述麦克风支架经由所述表壳的内侧顺次叠置于所述麦克风安装孔;
所述麦克风保持组件经由所述表壳的外侧吸附固定所述麦克风,所述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经由所述麦克风的内侧与所述麦克风支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保持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吸附件,所述升降驱动件与所述吸附件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支架保持组件包括第二可升降支座和第二压盖件,所述可升降支座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压盖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压盖件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升降支座上并形成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压盖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下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麦克风支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质量检测机构和质检定位机构;
所述质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表壳、所述按键组件或所述麦克风组件;
所述质量检测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质检定位机构与所述组装定位机构之间,以朝向所述表壳、所述麦克风组件或者所述按键组件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检测机构包括滑轨和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显微镜,所述滑轨在所述质检定位机构与所述组装定位机构之间延伸;
所述质检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表壳进行固定的第一载具和用于对所述按键组件或所述麦克风组件进行固定的第二载具;
所述第一载具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的宽度方向的侧部,且能够沿所述滑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载具靠近或远离所述质量检测机构;
所述第二载具设置有固定斜槽,所述固定斜槽的槽底向靠近所述质量检测机构的方向上倾,所述固定斜槽内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包括吹气部、升降部和进给部;
所述吹气部通过所述升降部和所述进给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升降部能够驱动所述吹气部升降,所述进给部能够驱动所述吹气部,以所述吹气部改变相对所述载具的进给量。
CN202121437334.7U 2021-06-25 2021-06-25 组装装置 Active CN215035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7334.7U CN21503504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7334.7U CN21503504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组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5047U true CN21503504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7334.7U Active CN215035047U (zh) 2021-06-25 2021-06-25 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5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3605B (zh) 手表后壳定位组装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KR101099247B1 (ko) 로드 포트 및 로드 포트의 제어 방법
CN113548249B (zh) 配对装置和检测系统
WO2022257735A1 (zh) 电池安装装置
CN215035047U (zh) 组装装置
CN113311690B (zh) 表壳组装装置以及表壳组装方法
CN216698317U (zh) 晶圆料盒的开盖装置
CN213184234U (zh) 晶圆载具的开合装置
CN113454007B (zh) 盖开闭装置
CN214378367U (zh) 一种12吋晶圆盒自动解锁装置
KR20100033314A (ko) 진공처리장치
CN219226244U (zh) 壳体升降结构及晶圆装载装置
JP2012023302A (ja) ウエハ並べ替え装置
KR20190074110A (ko) 렌즈 조립용 픽업 헤드
CN217467484U (zh) 一种检查机构及手表组装装置
CN213817621U (zh) 磁力驱动装置
KR101867718B1 (ko) 도가니 이송장치
CN217033065U (zh) 取料装置及样本处理设备
KR20090103487A (ko) 클램프 기구
CN212458267U (zh) 一种预浸料在线检测装置
CN219279385U (zh)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JP4524344B2 (ja) レーザー墨出し器
CN215546444U (zh) 磁石分离安装设备
CN220825647U (zh) 一种屏幕后壳组装机
CN212892785U (zh) 一次性吸液针输送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