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8012U -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08012U CN215008012U CN202120532205.XU CN202120532205U CN215008012U CN 215008012 U CN215008012 U CN 215008012U CN 202120532205 U CN202120532205 U CN 202120532205U CN 215008012 U CN215008012 U CN 215008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frame structure
- elastic arm
- assembly
- annular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其中,按键面板组件,包括:框架结构;回弹组件,设置在框架结构内,回弹组件包括:触发板和环形弹性臂,环形弹性臂围设在触发板的四周外侧,触发板可浮动地连接在环形弹性臂内,环形弹性臂可浮动地连接在框架结构内;按键板,可活动地盖设于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触发板运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墙壁开关由传统机械开关慢慢升级演变成智能控制的产品,传统机械开关包括开关座以及可摆动地设置在开关座上的按键,开关座上设置有触发件,摆动按键触发触发件时,传统机械开关能够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智能控制的产品包括智能单火开关,智能单火开关既可以实现与传统机械开关之间的原位替换,又可以实现家庭多场景的控制使用,能够满足现代化家装场景。
智能单火开关有两种按压方式存在,一种是按键板单边的下方按压,按键板的上方通过转轴可摆动地连接。另一种是按键板的上下两边均可按压,按键板的中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上述两种按压方式均存在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面板组件,包括:框架结构;回弹组件,设置在框架结构内,回弹组件包括:触发板和环形弹性臂,环形弹性臂围设在触发板的四周外侧,触发板可浮动地连接在环形弹性臂内,环形弹性臂可浮动地连接在框架结构内;按键板,可活动地盖设于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触发板运动。
进一步地,回弹组件还包括沿环形弹性臂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环形弹性臂通过多个固定部与框架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环形弹性臂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弹性筋条,其中,至少一个弹性筋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固定部,和/或,至少一个弹性筋条上间隔设置有相对于触发板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固定部。
进一步地,回弹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部,触发板通过连接部与环形弹性臂连接,连接部与固定部错位设置,多个连接部设置于在触发板的四个角处,或者,多个连接部设置于环形弹性臂的相对的两侧与触发板之间。
进一步地,环形弹性臂的厚度由框架结构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固定部的厚度由框架结构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触发板朝向按键板的表面凸出于环形弹性臂朝向按键板的表面,和/或,触发板包括触发板本体以及设置在触发板本体上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按键板与框架结构之间具有间隙,按键板的相对的两侧与框架结构之间设置有防翘卡扣结构。
进一步地,按键板的至少一侧的边沿平齐于或者凸出于框架结构,和/或,按键面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框架结构和按键板之间的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地,回弹组件包括多个,多个回弹组件依次间隔地设置在框架结构内,按键板包括多个,多个按键板与多个回弹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组件以及按键面板组件,按键面板组件为上述的按键面板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按键面板组件包括:框架结构、回弹组件以及按键板。回弹组件设置在框架结构内。回弹组件包括:触发板和环形弹性臂。环形弹性臂围设在触发板的四周外侧,触发板可浮动地连接在环形弹性臂内,环形弹性臂可浮动地连接在框架结构内。按键板可活动地盖设于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触发板运动。由于环形弹性臂围设在触发板的四周外侧,用户按压按键板的边缘上的任意一点时,环形弹性臂均能够受到按压力作用,并将按压力快速且有效地传递至触发板,使触发板变形并移动,进而触发板轻触微动开关以实现通断。上述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按压力传递到触发板上,进而提高了开关的灵敏度。同时,环形弹性臂使得回弹组件受力均匀,用户使用时更舒适,手感较佳。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按键面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按键面板组件安装在微动开关组件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按键面板组件安装在微动开关组件上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三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四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五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六的框架结构和回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导光柱;2、配网按键;10、框架结构;11、框架本体;12、框架面板;20、触发板;21、施力框;22、驱动块;23、触发板本体;231、连接孔;24、加强筋;30、环形弹性臂; 31、弹性筋条;40、按键板;43、连接卡钩;50、固定部;51、第一固定筋;52、第二固定筋;60、连接部;61、第一连接筋;62、第二连接筋;63、第三连接筋;70、防翘卡扣结构; 71、限位卡钩;72、限位孔;80、弹性复位件;90、微动开关组件;91、微动开关;92、开关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实施例一的按键面板组件包括:框架结构10、回弹组件以及按键板40。回弹组件设置在框架结构10内。回弹组件包括:触发板20和环形弹性臂30。环形弹性臂30围设在触发板20的四周外侧,触发板20可浮动地连接在环形弹性臂30内,环形弹性臂30可浮动地连接在框架结构10内。按键板40可活动地盖设于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触发板20运动。
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按键板40可活动地盖设于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触发板20 运动。由于环形弹性臂30围设在触发板20的四周外侧,用户按压按键板40的边缘上的任意一点时,环形弹性臂30均能够受到按压力作用,并将按压力快速且有效地传递至触发板20,使触发板20变形并移动,进而触发板20轻触微动开关以实现通断。上述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按压力传递到触发板上,进而提高了开关的灵敏度。同时,环形弹性臂使得回弹组件受力均匀,用户使用时更舒适,手感较佳。因此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
具体地,用户按压按键板40的中间及周边时,触发板20能够受到按压力,触发板20受力后,通过回弹组件的变形,使得触发板20向后移动后接触线路板上的微动开关,从而触发微动开关。当释放按压力时,回弹组件则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回弹组件推动按键板40,使按键板40恢复到初始位置。用户按压按键板40的边缘的任一位置时,按键板40的边缘受力下压,以使触发板20和环形弹性臂30共同受力后,触发板20变形,以使施加于触发板20上的按压力能够顺利地传递至触发板20触发微动开关的位置处,使触发板20向后移动后接触线路板上的微动开关,从而触发微动开关。当释放按压力时,回弹组件则恢复至初始状态,回弹组件推动按键板40,使按键板40恢复到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弹性臂30是指首尾相接的封闭形结构,例如可以是“口”字形结构,也可以是圆环形结构。一般而言,按键面板组件是安装在墙壁上的。触发板20可浮动地连接在环形弹性臂30内中的“可浮动”是指,触发板20相对于环形弹性臂30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往复运动。环形弹性臂30可浮动地连接在框架结构10内中的“可浮动”是指,环形弹性臂 30相对于框架结构10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往复运动。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与框架结构10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回弹组件还包括沿环形弹性臂3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四个固定部50。固定部50为第一固定筋51。环形弹性臂30通过四个第一固定筋51与框架结构10连接。当然,固定部50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是二个、三个、五个以及六个。
如图2和图3所示,环形弹性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弹性筋条31,在环形弹性臂30 受到按压力的作用时,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每个弹性筋条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固定部50。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环形弹性臂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三个弹性筋条的各自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固定部,其余的一个弹性筋条的中间位置不设置有固定部;或者,两个弹性筋条的各自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一个固定部,其余的两个弹性筋条的中间位置不设置有固定部。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与触发板20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回弹组件还包括四个连接部60。触发板20通过连接部60与环形弹性臂30连接。在环形弹性臂30受到按压力的作用时,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连接部60与固定部50错位设置。优选地,连接部60为第一连接筋6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四个第一连接筋61设置于在触发板20的四个角处。这样,兼顾了第一连接筋61连接环形弹性臂30与触发板20的连接效果,又能够使环形弹性臂3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
在实施例一中,框架结构10和回弹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触发板20、环形弹性臂30、固定部50以及连接部60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6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了保证环形弹性臂30的弹性和刚度,以及满足注塑时的工艺要求,环形弹性臂30的厚度由框架结构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
如图6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为了保证固定部50的弹性和刚度,以及满足注塑时的工艺要求,固定部50的厚度由框架结构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固定部50为第一固定筋51。具体地,环形弹性臂30的表面至框架结构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L1 大于固定部50的表面至框架结构10的底面之间的距离L2。
如图5至图8所示,为了使触发板2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能够与按键板40贴合在一起,且环形弹性臂30与按键板40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触发板2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凸出于环形弹性臂3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这样,用户按压按键板40的边缘上的任意一点时,环形弹性臂3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低于触发板2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通过环形弹性臂30与按键板40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使按压按键板40能够向后移动,环形弹性臂30能够受到按压力作用,使环形弹性臂30与触发板20能够同时变形并向后移动,进而便于触发板20轻触微动开关以实现通断。
如图2和图3所示,触发板20包括触发板本体23以及设置在触发板本体23上的加强筋 24。这样,加强筋24的设置能够增强触发板本体23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加强筋24设置在触发板本体23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上。触发板20还包括施力框21以及驱动块22,施力框 21设置在触发板本体23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上,驱动块22设置在触发板本体23背离按键板40的表面上。施力框21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上为触发板20朝向按键板40的表面M,驱动块22用于触发微动开关。
如图2和图8所示,按键板40与触发板20之间通过连接卡扣结构连接。连接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按键板40上的连接卡钩43以及设置在触发板本体23上的连接孔231,连接卡钩43穿过连接孔231与触发板20连接配合。这样,通过连接卡钩43穿过连接孔231与触发板20连接配合,能够将按键板40与触发板20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使触发板20贴合在按键板 40上。
发明人发现,当按键板40的边缘受力时,按键板40向后移动,此时在按键板40的另一端则会向前翘起。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如图7和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按键板40与框架结构10之间具有间隙,按键板40的相对的两侧与框架结构10之间设置有防翘卡扣结构70。上述的间隙优选为1.5mm。按键板40向后移动的过程中,防翘卡扣结构70能够卡住按键板40的另一端,防止按键板40的另一端向前翘起,使得按键板40与框架结构10之间的间隙保持在1.5mm。实施例一中的防翘卡扣结构70为四个,当然,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及以上。
如图2和图8所示,防翘卡扣结构70包括设置在按键板40上的限位卡钩71以及设置在框架结构10上的限位孔72,限位卡钩71穿过限位孔72与框架结构10限位配合。这样,按键板40的一端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按键板40的另一端通过限位卡钩71与框架结构10限位配合,使按键板40的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框架结构10上,有效地防止按键板40的另一端向前翘起。具体地,框架结构10包括框架本体11以及连接在框架本体11内的框架面板12,限位孔72设置在框架本体11和框架面板12的连接处。另外,限位卡钩71位于按键板40的边沿处,由于按键板40表面面积较大,易产生微变形,位于按键板40的边沿处的限位卡钩71 能够增加按键板40的边沿处的结构强度,防止按键板40的边沿处产生微变形,进而能够保证按键板40的表面的平面度。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按键面板组件的外观效果,有利于贴近智能家装风格。
如图7和图8所示,当按键板40的边缘受力时,按键板40的第一端向后的移动行程L3 为1.5mm。当按键板40的边缘受力时,由于按键板40与回弹组件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当按键板40的第一端受力下压1mm时,依据数学三角形公式可计算出,回弹组件的驱动块22触发微动开关的位置处会下压大约0.5mm。最终驱动块22向后移动后接触线路板上的微动开关91。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按键板40的上侧边沿平齐于框架结构10的上侧边沿,按键板 40的下侧边沿平齐于框架结构10的下侧边沿,按键板40的右侧边沿平齐于框架结构10的右侧边沿。这样,按键板40的上侧边沿、按键板40的下侧边沿以及按键板40的右侧边沿能够遮挡回弹组件的内部间隙,防止灰尘进入。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按键板的上侧边沿凸出于框架结构的上侧边沿,按键板的下侧边沿凸出于框架结构的下侧边沿,或者按键板的右侧边沿凸出于框架结构的右侧边沿。或者按键板的上侧边沿平齐于框架结构的上侧边沿,按键板的下侧边沿凸出于框架结构的下侧边沿,按键板的右侧边沿凸出于框架结构的右侧边沿。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按键面板组件还包括导光柱1以及配网按键2。导光柱1安装在配网按键2上,配网按键2安装在触发板20上,导光柱1的一部分穿设在按键板40内。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按键面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框架结构10和按键板4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80。在实施例二中,当用户释放按键板40上的按压力时,回弹组件则开始恢复初始状态,同时,弹性复位件80弹性复位,回弹组件和弹性复位件80共同推动按键板40,使按键板40恢复到初始位置。这样,能够提高按键板40的复位效果。
在实施例二中,弹性复位件80优选为弹簧。框架结构10包括框架本体11、连接在框架本体11内的框架面板12以及设置在框架面板12上的支撑筋,弹簧套设在支撑筋上,以使弹簧卡在支撑筋上。这样,弹簧能够牢固连在框架结构10上。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部的布置位置。在实施例三中,环形弹性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弹性筋条31,在环形弹性臂 30受到按压力的作用时,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每个弹性筋条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筋51。优选地,连接部60为第二连接筋62,四个第二连接筋62设置于环形弹性臂30的左右两侧与触发板20之间。环形弹性臂30的上下两侧与触发板20之间不设置第二连接筋62。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回弹组件以及按键板的数量。在实施例四中,回弹组件包括两个,两个回弹组件间隔地设置在框架结构10内。按键板包括两个,两个回弹组件与两个按键板40一一对应的设置。此时,每个按键板40向对应的回弹组件施加按压力时,每个回弹组件均能够驱动一个微动开关实现通断。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五中,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回弹组件以及按键板的数量。在实施例五中,回弹组件包括三个,三个回弹组件间隔地设置在框架结构10内。按键板包括三个,三个回弹组件与三个按键板40一一对应的设置。此时,每个按键板40向对应的回弹组件施加按压力时,每个回弹组件均能够驱动一个微动开关实现通断。
当然,根据使用需要,回弹组件包括不仅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还可以是四个、五个及以上。对应地,按键板不仅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也还可以是四个、五个及以上。
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按键面板组件的实施例六中,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左边一个回弹组件中的固定部和连接部的布置方式。在实施例六中,环形弹性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弹性筋条31,在环形弹性臂30受到按压力的作用时,为了使环形弹性臂3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上下弹性筋条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筋51。左右弹性筋条31上间隔设置有相对于触发板20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固定部50。优选地,固定部50 为第二固定筋52。优选地,连接部60为第三连接筋63,四个第三连接筋63设置于环形弹性臂30的左右两侧与触发板20之间。环形弹性臂30的上下两侧与触发板20之间不设置第三连接筋6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中心线”是指触发板20的横向中心线。当然,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上述的“中心线”为触发板的纵向中心线。
在实施例七中(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中间一个回弹组件中的固定部和连接部的布置方式。在实施例七中,环形弹性臂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弹性筋条,在环形弹性臂受到按压力的作用时,为了使环形弹性臂受到较小的作用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上下弹性筋条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筋。左右弹性筋条上间隔设置有相对于触发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的两个固定部。优选地,固定部为第二固定筋。优选地,连接部为第三连接筋,四个第三连接筋设置于环形弹性臂的左右两侧与触发板之间。环形弹性臂的上下两侧与触发板之间不设置第三连接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组件90 以及按键面板组件,按键面板组件为上述的按键面板组件。由于上述的按键面板组件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开关的灵性度较差,手感不佳的问题,包括该按键面板组件的开关装置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在安装开关装置的过程中,只需将按键面板组件一起从微动开关组件 90上拆掉,便可以进行安装,避免相关技术中先拆按键板40再拆框架结构以及回弹组件。这样,拆卸零件较小,组装方便,成本较低,合格率较高,方便批量生产。
如图14所示,微动开关组件90包括开关座92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开关座92上的微动开关91。按键面板组件的驱动块22能够触发微动开关91实现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结构(10);
回弹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10)内,所述回弹组件包括:触发板(20)和环形弹性臂(30),所述环形弹性臂(30)围设在所述触发板(20)的四周外侧,所述触发板(20)可浮动地连接在所述环形弹性臂(30)内,所述环形弹性臂(30)可浮动地连接在所述框架结构(10)内;
按键板(40),可活动地盖设于所述回弹组件,并能够驱动所述触发板(20)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弹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环形弹性臂(3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部(50),所述环形弹性臂(30)通过多个所述固定部(50)与所述框架结构(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弹性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弹性筋条(31),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筋条(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部(50),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筋条(31)上间隔设置有相对于所述触发板(20)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所述固定部(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部(60),所述触发板(20)通过所述连接部(60)与所述环形弹性臂(30)连接,所述连接部(60)与所述固定部(50)错位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部(60)设置于在所述触发板(20)的四个角处,或者,多个所述连接部(60)设置于所述环形弹性臂(30)的相对的两侧与所述触发板(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弹性臂(30)的厚度由所述框架结构(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固定部(50)的厚度由所述框架结构(10)的中心至边沿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20)朝向所述按键板(40)的表面(M)凸出于所述环形弹性臂(30)朝向所述按键板(40)的表面(M),和/或,所述触发板(20)包括触发板本体(23)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发板本体(23)上的加强筋(2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板(40)与所述框架结构(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按键板(40)的相对的两侧与所述框架结构(10)之间设置有防翘卡扣结构(7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板(40)的至少一侧的边沿平齐于或者凸出于所述框架结构(10),和/或,所述按键面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10)和所述按键板(40)之间的弹性复位件(8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回弹组件依次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10)内,所述按键板(4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按键板(40)与多个所述回弹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
10.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组件(90)以及按键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32205.XU CN215008012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32205.XU CN215008012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08012U true CN215008012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5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32205.XU Active CN215008012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08012U (zh) |
-
2021
- 2021-03-12 CN CN202120532205.XU patent/CN2150080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5069116A1 (en) | A finger-controllable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 |
GB2303251A (en) | Keyboard | |
CN110853957A (zh) | 一种智能按键开关 | |
CN215008012U (zh) |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 |
US6259049B1 (en) | Key switch device with low-profile key top which gives three-dimensional appearance and looks thicker than actual one | |
JP2008130531A (ja) | 押釦構造およびその構造を使用したトイレ用壁付けリモコン | |
US7238896B2 (en) | Switch device | |
CN211088128U (zh) | 一种开关装置 | |
KR200452772Y1 (ko) | 무소음 마우스 | |
CN212967466U (zh) | 一种按键及交互平板 | |
US8411423B2 (en) | Keypa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KR200464163Y1 (ko) | 다방향 스위치 | |
CN21165047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088130U (zh) | 一种智能按键开关 | |
CN209929192U (zh) | 按键 | |
CN201138625Y (zh) | 适用塑料面板的具有弹性臂的大按键机构 | |
CN212113532U (zh) | 组合开关装置 | |
CN221327063U (zh) | 一种手写按键笔及电子产品 | |
JP2008311101A (ja)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
CN215578322U (zh) | 一种无线开关面板 | |
CN210722828U (zh) | 一种点动开关 | |
CN219958837U (zh) | 一种功能切换结构及遥控器 | |
CN216120003U (zh) | 用于开关面板的按键单元 | |
CN218351347U (zh) | 按键装置及带有该按键装置的机械键盘 | |
CN215118727U (zh) |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