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8727U -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 Google Patents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8727U
CN215118727U CN202120145223.2U CN202120145223U CN215118727U CN 215118727 U CN215118727 U CN 215118727U CN 202120145223 U CN202120145223 U CN 202120145223U CN 215118727 U CN215118727 U CN 215118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ircuit board
main bodies
limiting elastic
switc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5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145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8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8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8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包括有电路板、底座和面盖,电路板分布有多个开关主体,面盖上开设有按键孔,按键主体与开关主体一一对应、并相抵,按键主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支腿,支腿远离按键主体的一端贯穿电路板、并连接有限距弹片;多个按键主体通过限位弹片连接限位,限位弹片包括有固定部和连接部,且连接部的中部设置有供连接部的两端上下错位的弯折。如此设置,采用限距弹片的连接方式,可以限制按键主体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保证按键主体与面盖的平整;采用限位弹片的连接方式,可以限制按键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使得按键主体之间的间距均匀稳定。

Description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键开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背景技术
多位开关是由多个相同的开关单元组合而成,每个开关单元控制一路电路。根据需要控制的电路数量选用相应的多位开关,如两路电路配置具有两个按键的两位开关,三位电路配置具有三个按键的三位开关等。
传统的多位按键面板中,通过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开关主体和设置在面板上的按键主体实现开关控制,按键主体通常设置为塑料结构件,装配和加工的要求精度高,且按键主体的手感不好。在按压操作时通过塑料结构件自身的韧性弹力复位,容易造成按键主体松弛晃动,缝隙不均匀,面板存在高低不平的现象。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多位按键面板平整度不佳,缝隙不均匀,且按键主体容易松弛晃动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多位按键面板平整度不佳,缝隙不均匀,且按键主体容易松弛晃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包括有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两侧面的底座和面盖,所述电路板上朝向所述面盖的一侧分布有多个开关主体,所述面盖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多个按键主体的按键孔,所述按键主体与所述开关主体一一对应、并相抵,所述按键主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沿按压方向延伸的支腿,所述支腿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电路板、并连接有限距弹片,所述限距弹片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座之间、并留有活动间隙,当所述限距弹片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时,所述按键主体的按压面与所述面盖平齐;多个所述按键主体通过限位弹片连接限位,所述限位弹片包括有固定在所述按键主体上的固定部和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置有供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上下错位的弯折。
优选地,所述按键主体包括有与所述开关主体的外壁滑动配合的按键支架和用于与所述开关主体相抵的金属按键,所述支腿设置在所述按键支架上,且所述金属按键与所述按键支架固定。
优选地,所述金属按键设置有供所述按键支架嵌入固定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弹片的固定部环绕所述开关主体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按键主体呈方形,且所述支腿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所述按键主体的四角。
优选地,所述限距弹片呈条形,且所述限距弹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同一所述按键主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腿上。
优选地,所述支腿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限距弹片的端部设置有供所述支腿卡入的通槽。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弯折呈U型,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弯折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面盖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底座嵌入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座嵌在所述安装槽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当施力按压按键主体时,按键主体带动着开关主体的按压部分位移、以控制开关主体的通断,同时支腿相对于滑孔沿按压方向滑动;当按压后取消施力时,开关主体的按压部分恢复原有位置,带动着按键主体位移,当限距弹片与电路板相抵时,按键主体的按压面与面盖平齐,这样,通过限距弹片即可对按键主体实现在按压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按键主体与面盖平齐。由于限位弹片为水平设置的片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限制相邻的两个固定部靠近或远离,以使得多个按键主体组成的阵列在水平方向上限位,进而可以防止按键主体在水平方向上晃动。而且,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布与相邻的两个固定部连接,连接部的中部设置有弯折,可以使连接部的两个端部上下错位,即水平距离不变,竖直距离改变,同时相邻的两个固定部或按键主体上下错位,并在按压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实现单个按压主体的独立按压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多位按键开关面板的拆卸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多位按键开关面板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多位按键开关面板的背面拆卸图;
图6是图5中C-C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限位弹片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限距弹片的结构图。
图中:1、底座;2、电路板;3、面盖;4、开关主体;5、金属按键;6、按键支架;7、支腿;8、限距弹片;9、限位弹片;10、通槽;11、固定部; 1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8,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包括底座1、电路板2和面盖3,底座1和面盖3固定连接、以形成外部的壳体,并将电路板2夹在中间。在电路板2上设置有多个开关主体4,该开关主体4为按压式开关,通过按压可以实现电路的通断,即该开关主体4具有一个与电路板2固定在主体部分和一个弹跳连接在主体部分上的按压部分,这里按压部分朝向面盖3的位置。
在面盖3上开设有按键孔,按键孔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与开关主体4一一对应,也可以设置有一个、并覆盖多个开关主体4的区域。在按键孔内设置有多个按键主体,该按键主体与开关主体4一一对应、并抵在开关主体4 的按压部分上,通过按压按键主体即可带动按压部分弹跳,进而实现开关主体4的通断。
按键主体朝向底座1的一侧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支腿7,支腿7远离按键主体的一端贯穿电路板2、并连接有限距弹片8,具体地,在电路板2上设置有供支腿7贯穿的滑孔,支腿7沿按压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得支腿7可以在滑孔内沿按压方向滑动,当按压按键主体时,通过支腿7在滑孔滑动,可以提升按键主体的同步性和稳定性;而且,支腿7远离按键主体的一端通过限距弹片8的作用被限制在电路板2远离面盖3的一侧,进而通过限距弹片8限制按键主体的回弹。
其中,限距弹片8设置在电路板2和底座1之间,并在电路板2和底座1 之间留有活动间隙,该活动间隙可供限距弹片8和支腿7在按压方向上位移,具体地,在底座1上设置有与滑孔相对应的活动孔,也可以在底座1朝向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槽,以便于支腿7和限距弹片8沿按压方向活动。当施力按压按键主体时,按键主体带动着开关主体4的按压部分位移、以控制开关主体4的通断,同时支腿7相对于滑孔沿按压方向滑动;当按压后取消施力时,开关主体4的按压部分恢复原有位置,带动着按键主体往回位移,当限距弹片8与电路板2相抵时,按键主体的按压面与面盖3平齐,这样,通过限距弹片8即可对按键主体实现在按压方向上的限位,保证按键主体与面盖3平齐。
多个按键主体之间通过限位弹片9连接,该限位弹片9包括有固定部11 和连接部12,其中,固定部11固定在按键主体上,且固定部11与按键主体一一对应固定,以便于将多个按键主体整体限位;连接部1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之间,由于限位弹片9为水平设置的片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限制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靠近或远离,以使得多个按键主体组成的阵列在水平方向上限位,进而可以防止按键主体在水平方向上晃动。这里水平方向与按压方向相垂直。而且,连接部12的两个端部分布与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 连接,连接部12的中部设置有弯折,这里弯折可以设置呈V型或U型,或者多个弯折的形式,这样,弯折的设置可以使连接部12的两个端部上下错位,即水平距离不变,竖直距离改变,同时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或按键主体上下错位,并在按压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实现单个按压主体的独立按压操作。
如此设置,采用限距弹片8的连接方式,可以限制按键主体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保证按键主体与面盖3的平整;采用限位弹片9的连接方式,可以限制按键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而使得按键主体之间的间距均匀稳定。
本实施例中,按键主体包括按键支架6和金属按键5,按键支架6套设在开关主体4外、并与开关主体4的外壁滑动配合,金属按键5固定在按键支架6远离电路板2的一侧,并与开关主体4的按压部分相抵,同时金属按键5 远离按键支架6一侧的按压面与面盖3平齐,而且支腿7设置在按键支架6 远离金属按键5的一侧。在按压操作时,金属按键5带动开关主体4的按压部分和按键支架6位移,同时按键支架6相对于开关主体4的主体部分滑动,支腿7相对于电路板2的滑孔滑动,进而可以保证按键主体相对于面盖3的同步滑动,无论按压金属按键5的哪个位置,金属按键5的按压面沿按压方向位移,且按压面实时垂直于按压方向。
而且,金属按键5的金属材质的按键面具有较佳的按压手感,有利于提升按压效果。
为了减小整体的厚度,在金属按键5朝向按键支架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按键支架6嵌入并固定在凹槽内,可以减少在按压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当然,在凹槽内时可以设置有卡扣结构,用于固定按键支架6。
其中,限位弹片9的固定部11设置为方框型,并环绕在开关主体4的外周,固定部11固定在按键支架6远离金属按键5的一侧,并与按键支架6贴合设置,有利于增大固定面积,提升限位力度。
这里,在限位弹片9的固定部11上开孔,用以连接按键支架6,提升连接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主体呈方形,便于模具加工,以及开槽开孔;而且,支腿7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按键主体的四角,进而可以保证按键主体的平衡,提升按压时各个支腿7的受力一致性。
进一步地,限距弹片8设置为长条形薄片,而且限距弹片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同一按键主体的相邻的两个支腿7上,在同一个按键主体中具有四个支腿7,通过两个限距弹片8即可将两两相邻的支腿7连接,这样,可以保证支腿7的受力稳定,同时保证限距弹片8与电路板2之间具有较大的相抵面,提升限位强度。
具体地,支腿7远离按键主体的一端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凸起,以增大支腿7的端部的外径,限距弹片8的端部设置有通槽10,如图8所示,该通槽 10与限距弹片8的延伸方向一致,在连接时,将支腿7嵌入通槽10内,由于相邻的两个支腿7之间距离小于限距弹片8的长度,可以保证支腿7不会由通槽10内沿水平方向脱出,而且,环形凸起的外径大于通槽10的内径,可以防止支腿7沿按压方向脱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限位弹片9的连接部12的弯折呈U型,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分别连接在连接部12的两端、且位于弯折的两侧,具体地,相邻的固定部11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连接部12,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2,有利于提升固定部1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为了便于雕刻或者注塑加工成型,限位弹片9的固定部11和连接部12 一体成型,进而可以加强限位弹片9的限位稳固性。
具体地,限距弹片8和限位弹片9设置为0.2mm的金属片。
一些优选方案中,面盖3朝向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供底座1嵌入的安装槽,按键孔贯穿安装槽的槽底中部,在安装时,电路板2和底座1嵌在安装槽内,并通过螺丝连接固定,这样采用面盖3扣合的方式,可以提升结构的一体性和整体性,防止电路板2进水,同时有利于减小整体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表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不是对具体顺序的限制,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各个部件或功能。所阐述的“水平”“竖直”“上”“下”“左”“右”是在该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处于自然摆放状态时之所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申请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路板(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2)的两侧面的底座(1)和面盖(3),所述电路板(2)上朝向所述面盖(3)的一侧分布有多个开关主体(4),所述面盖(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多个按键主体的按键孔,所述按键主体与所述开关主体(4)一一对应、并相抵,所述按键主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沿按压方向延伸的支腿(7),所述支腿(7)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电路板(2)、并连接有限距弹片(8),所述限距弹片(8)位于所述电路板(2)和所述底座(1)之间、并留有活动间隙,当所述限距弹片(8)与所述电路板(2)相抵时,所述按键主体的按压面与所述面盖(3)平齐;多个所述按键主体通过限位弹片(9)连接限位,所述限位弹片(9)包括有固定在所述按键主体上的固定部(11)和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且所述连接部(12)的中部设置有供所述连接部(12)的两端上下错位的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主体包括有与所述开关主体(4)的外壁滑动配合的按键支架(6)和用于与所述开关主体(4)相抵的金属按键(5),所述支腿(7)设置在所述按键支架(6)上,且所述金属按键(5)与所述按键支架(6)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按键(5)设置有供所述按键支架(6)嵌入固定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片(9)的固定部(11)环绕所述开关主体(4)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按键支架(6)朝向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主体呈方形,且所述支腿(7)设置有四个、并分布在所述按键主体的四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距弹片(8)呈条形,且所述限距弹片(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同一所述按键主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腿(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7)远离所述按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限距弹片(8)的端部设置有供所述支腿(7)卡入的通槽(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弯折呈U型,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11)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2)的两端、且位于所述弯折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1)和所述连接部(12)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按键开关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3)朝向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底座(1)嵌入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2)和所述底座(1)嵌在所述安装槽内。
CN202120145223.2U 2021-01-19 2021-01-19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Active CN215118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5223.2U CN215118727U (zh) 2021-01-19 2021-01-19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5223.2U CN215118727U (zh) 2021-01-19 2021-01-19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8727U true CN215118727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5223.2U Active CN215118727U (zh) 2021-01-19 2021-01-19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8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68396B1 (en) Tactile electromechanical data input mechanism
US20090295605A1 (en) Device and technique for assigning different inputs to keys on a keypad
CN218896352U (zh) 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101908429B (zh) 按键固定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215118727U (zh) 多位按键开关面板
CN103140907A (zh) 电动座椅开关组件
WO2024153088A1 (en) Key structure
EP2287706A2 (en) Small form-factor keypad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US6388210B1 (en) Operating element for selectively producing electric contacts
CN208903877U (zh) 一种新型智能开关
EP2157844B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control key unit
CN107527762B (zh) 按键结构和电热水壶
CN219677109U (zh) 按键防联动结构及智能开关
CN105826111A (zh) 按键结构
CN201138625Y (zh) 适用塑料面板的具有弹性臂的大按键机构
CN201084587Y (zh) 键盘发光结构
CN221631945U (zh) 一种可按键五点按压的触摸板及键盘
CN215008012U (zh) 按键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开关装置
CN103560034A (zh) 一种电子终端产品触摸按键结构及遥控器
CN202332601U (zh) 按键
CN215988511U (zh) 按键支架及按键开关
CN218849305U (zh) 开关
CN216120003U (zh) 用于开关面板的按键单元
CN201898063U (zh) 键盘及笔记本电脑键盘
US8374336B2 (en) Portab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