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4679U - 一种抗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4679U
CN214994679U CN202120627680.5U CN202120627680U CN214994679U CN 214994679 U CN214994679 U CN 214994679U CN 202120627680 U CN202120627680 U CN 202120627680U CN 214994679 U CN214994679 U CN 214994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cavity
gear
seismic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76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6276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4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4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46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装置,涉及抗震技术领域,其包括上支座、隔震支座、阻尼器、下支座和用于连接的紧固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通过紧固件安装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紧固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螺帽、第二螺帽、螺杆、第一弹簧和螺母,第一螺帽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螺帽安装于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具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相连。该装置通过隔震支座内部构件相对滑动或转动,将地震作用动能转化为内能提高建筑物在水平的抗震能力,而其竖向上的地震作用主要依靠阻尼器耗损并帮助隔震支座内部构件恢复原状,紧固件能避免锚固失效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三者复合作用提高抗震能力,缓解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建筑物常常会因外界力的作用而产生震动,而地震作为几种常见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远高于其他外力作用所产生的震动,地震发生时剧烈的板壳运动不仅会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倒塌、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橡胶隔震技术是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的一种方法,但是其在竖向不具备隔震能力且抗拉能力较差。若震动较大时,橡胶隔震支座会产生很大的隔震位移,易导致结构与周围建筑的碰撞以及支座在上下部载荷作用下的压剪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震装置,其能够提高建筑物在水平和竖向上的抗震能力,缓解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冲击力,防止建筑物发生倒塌、崩裂等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装置,其包括上支座、隔震支座、阻尼器、下支座和用于连接的紧固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通过紧固件安装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紧固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螺帽、第二螺帽、螺杆、第一弹簧和螺母,第一螺帽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螺帽安装于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具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螺帽外侧设有弹性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上套设有弹性垫圈,垫圈与第一螺帽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包括铰接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安装有弹性体和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球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弹性体和滑板沿隔震支座的高度方向交替排列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支座设有第二空腔,隔震支座活动安装于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内转动安装有滚珠并位于隔震支座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器包括滑动连接的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侧壁内开设有阻尼腔,阻尼腔内具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与外套筒底壁和内套筒相连,外套筒内开设有容置腔,内套筒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并位于容置腔中,且导向杆与容置腔之间具有间隙,容置腔内填充有阻尼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内具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导向杆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活塞杆的下段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的齿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隙的距离为1-3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连接的隔震支座形成隔震层,并以隔震层为界,将结构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建筑物受到外界作用力激励时,尤其是地震,隔震结构的上下部结构相对于基础作整体平动,且由于隔震作用会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递,上部结构的振动反应会大大降低。而隔震支座的水平滑移结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减少地震超烈度给建筑物来的破坏,从而避免塑性变形积累给结构构件带来不可修复的损伤,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而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置的阻尼器能够使得建筑物滑移到其他位置后进行复位,且阻止建筑物往复持续震动,有利于降低建筑物的震动。此外,地震作用时梁柱节点核心区由于锚固失效节点会先于杆件破坏,造成建筑物坍塌。紧固件中的第一螺帽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螺帽安装于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具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相连。外界发生震动时,第一弹簧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弹力,防止紧固件的扭矩促使其转动,避免锚固失效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提高抗震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塞杆的局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齿轮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抗震装置;110-上支座;111-下支座;112-紧固件;113-第一螺帽;114-第二螺帽;115-第一弹簧;116-第一空腔;118-垫圈;119-第二空腔;120-上盖板;121-下盖板;122-弹性体;123-滑板;130-阻尼器;131-外套筒;132-阻尼腔;133-第二弹簧;134-内套筒;135-导向杆;136-密封圈;137-活塞杆;138-活塞;140-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一齿条;143-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抗震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装置100,其包括上支座110、隔震支座、阻尼器130、下支座111和用于连接的紧固件112,隔震支座和阻尼器130通过紧固件112安装于上支座110和下支座111之间形成隔震层,并以隔震层为界,将结构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隔震装置为滑动型橡胶隔震支座,该支座既能降低水平地震作用,又能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在建筑物受到外界作用力激励时,尤其是地震,隔震支座的水平滑移结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上部结构基本平动,层间位移很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降低,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递,从而避免塑性变形积累给结构构件来不可修复的损伤,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内部财产不遭受损失,保障生命安全。此外,橡胶适度的柔性使其低水平刚度能适应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相对变形;利用橡胶的高弹性,使支座在受风震及地震时能极快恢复原位。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可以是球形支座,也可以是盆式橡胶支座。当地震的作用力较小时,上支座110和下支座111之间设置的阻尼器130所产生的阻尼力大于结构滑动时的惯性力,由于隔震层处抗侧刚度比较小,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会在隔震层处产生变形,隔断了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且在隔震层处吸收和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小上部结构振动的目的。当地震的作用力较大时,隔震支座产生较大的位移通过摩擦生热将地震能力转化为内能而达到抗震的目的,同时阻尼器130在竖直方向上提供较大的阻尼力,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结构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是用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递,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此外,阻尼器130能够使得建筑物水平方向滑移的位置进行复位,同时阻止建筑物往复持续震动,提高其抗震性能。可选地,阻尼器130可以是粘滞阻尼器,也可以是磁流变阻尼器等。
请参照图2,图2所示为紧固件112的结构示意图。地震作用时梁柱节点核心区由于锚固失效节点会先于杆件破坏,造成建筑物坍塌。紧固件112包括相连的第一螺帽113、第二螺帽114、螺杆、第一弹簧115和螺母,第一螺帽113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6,第二螺帽114安装于第一空腔116内,第一空腔116内具有第一弹簧115,第一弹簧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帽113和第二螺帽114相连。具体地,空腔由上方的长方体与下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安装时用螺丝刀对准第二螺帽114上的十字口并将其沿上方长方体空腔下压,然后再旋转90度,在第一弹簧115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螺帽114卡接在圆柱体的空腔内。外界发生震动时,第一弹簧115会产生一个持续的弹力缓解外力对第一螺帽113的作用,防止紧固件112的扭矩促使其转动,避免锚固失效而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提高抗震强度。
详细地,第二螺帽114外侧设有弹性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弹性层为橡胶层,将橡胶包裹在第二螺帽114的外侧,利用橡胶的弹性和防滑性能可防止第二螺帽114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若导致第二螺帽114与第一螺帽113之间的卡接失效则空腔内的第一弹簧115失去作用,紧固件112的抗震效果降低甚至锚固失效而致使节点失去承载力,建筑物发生坍塌等地震灾害。可选地,弹性层也可以是硅胶垫。进一步地,螺杆上套设有弹性垫圈118,垫圈118与第一螺帽113相连。垫圈118由两片橡胶圈组成,外侧是有放射状凸纹面,内侧为斜齿面。装配时内侧斜齿面间相对,外侧放射状凸纹面与两端接触面成咬合状态,当连接件受到振动,并使螺栓发生松动趋势时,仅仅允许两片橡胶圈内侧斜齿面间相对错动,产生抬升张力,从而达到锁紧效果。
请参照图1,隔震支座包括铰接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之间安装有弹性体122和滑板123,四个角落的安装的铰链将弹性板和滑板123框在其内部,避免滑移过大而致使构件从上下盖板121之间滑脱。可在四个铰链的外围套一层橡胶管,既能防止弹性板和滑板123滑脱,又能在其发生位移形变后拽回原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使其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弹性体122为软钢板,滑板123为聚四氟乙烯滑板123且其表面涂有硅脂因而摩擦系数很小,易于水平滑动。软钢利用平面弯曲时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大变形,令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通过钢板的侧向屈服来进行耗能,优点在于相同厚度处的钢板同时屈服,使材料的塑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极大程度提高了其耗损能力。该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力,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时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确保建筑结构安全。而且水平刚度可变,在正常使用和小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上部结构产生很小的水平位移,且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而在较强地震作用下,又能提供较小的水平刚度,使上部结构产生水平移动,利用界面间相对滑动和转动将动能转换为热能来耗散外部输入的能量,减少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而相互之间可水平滑动的软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滑板123之间具有各向均一性,隔震结构要对各个方向的地震波都应具有一定的隔震作用。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体122可以是剪切钢板,也可以是橡胶板。滑板123可以是石墨板,也可以是表面填充有滑石粉的金属板。
由于地震的传播具有不确定性,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之间球铰。与其他铰接方式相比,球铰可承受竖向载荷,具有抗竖向拉力的性能,保证竖向地震时上下结构不脱节。同时球铰还具有抗水平力的性能,保证地震水平波动时结构不脱落,可适应径向、环向的位移要求,适应任意方向的转角要求。此外,通过球铰作用在上、下结构的反力比较均匀,减少建筑物损坏的几率。进一步地,多个弹性体122和滑板123沿隔震支座的高度方向交替排列安装,当地震作用时弹性体122和滑板123之间相互滑动,随着地震作用力向上传递,隔震支座中的滑动结构相互摩擦,并在垂直方向上一级一级的渐渐耗散地震能量,从而达到隔震效果。
为了提高隔震支座的滚动性和导向性,本实施例中下支座111设有第二空腔119,第二空腔119具有一开口,隔震支座的下盖板121通过该开口活动安装于第二空腔119内,第二空腔119的长度略大于下盖板121的长度,且开口的长度略小于下盖板121的长度,第二空腔119内转动安装有滚珠并位于隔震支座的下方。在地震作用下,开口将下盖板121卡在第二空腔119内避免隔震支座从上支座110和下支座111之间滑出,且下盖板121可沿第二空腔119长度方向进行水平移动,从而降低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提高抗震效果。滚珠使得地震的初始阶段可以迅速启动,提高抗震效能的灵敏度,避免出现初期不振,后期突然启动的现象。
请参照图3,图3所示为阻尼器13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阻尼器130包括滑动连接的外套筒131和内套筒134,外套筒131侧壁内开设有阻尼腔132,阻尼腔132内具有第二弹簧133,第二弹簧133的两端与外套筒131底壁和内套筒134相连,外套筒131内开设有容置腔,内套筒134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35并位于容置腔内部,且导向杆135与容置腔之间具有间隙,导向杆135上套设有密封圈136,密封圈136与容置腔紧密相连,容置腔内填充有阻尼介质。竖向的地震作用力传递至阻尼器130时,内套筒134与外套筒13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动导向杆135在容置腔内往复运动,从而动阻尼腔132内的第二弹簧133压缩或伸长。阻尼器130工作时,导向杆135相对外套筒131底壁运动,阻尼介质被迫通过容置腔与导向杆135之间的间隙,产生摩擦、节流、阻尼效应,从而将阻尼器130受到的竖向地震作用所做的功转化为阻尼介质的内能,将地震能量所做的功消耗掉,减小对上部结构能量的传递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第二弹簧133的设置能够缓冲外力对导向杆135的冲击力,避免导向杆135在往返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疲劳弯曲甚至断裂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二弹簧133做功消耗一部分地震的能量,且反作用与上部结构时力较为缓和,减少因较大的冲击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介质可以是硅油,该阻尼器130耗能一部分是由于活塞138速度变化导致油液粘度发生改变,产生的阻尼力;另一部分是由于硅油的压缩性导致油液体积发生变化产生了部分阻尼力。在其他实施例中,阻尼介质也可以是硅胶或液压油等,只要粘滞流体能提供较大的阻尼力即可。密封圈136主要是为了防止阻尼介质流出,且保证阻尼器130中的气密性。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所示为活塞杆137的局部图,图5所示为齿轮的局部放大图。进一步地,容置腔内具有第一齿轮140和第二齿轮141,第一齿轮140和第二齿轮141通过联轴器连接并通过螺纹副安装在外套筒131的内壁。导向杆135包括活塞杆137和活塞138,活塞杆137的下段设有第一齿条142,第一齿条142与第一齿轮140相啮合,活塞13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43,第二齿条143与第二齿轮141相啮合,第二齿轮141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140的齿数。由于大、小两个齿轮具有相同的转速,因此由齿轮传动的理论可知此该阻尼器130内导向杆135具有位移放大功能,使阻尼器130的活塞138在振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位移,从而产生较大的阻尼力,加快做功的速率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
容置腔与导向杆135之间的间隙太小,会造成加工精度不易达到有求,还极易造成导向杆135与外套筒131内壁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对外套筒131以及导向杆135造成损伤。间隙太大,则降低了粘滞阻尼器130的阻尼系数,使阻尼器130的耗损能力下降,达不到理想的减振效果,则失去了其使用价值。经过试验,间隙的距离为1-3毫米时较佳。在本实施例中间隙距离为1毫米,在其他实施例中间隙的距离可以是3毫米,也可以是2毫米,根据阻尼器130的要求设置具体不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装置100,其工作原理是:
抗震装置100包括上支座110、隔震支座、阻尼器130、下支座111和用于连接的紧固件112,隔震支座和阻尼器130通过紧固件112安装于上支座110和下支座111之间,紧固件112包括相连的第一螺帽113、第二螺帽114、螺杆、第一弹簧115和螺母,第一螺帽113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6,第二螺帽114安装于第一空腔116内,第一空腔116内具有第一弹簧115,第一弹簧1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螺帽113和第二螺帽114相连。该装置能够提高建筑物在水平和竖向上的抗震能力,缓解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冲击力。进一步地,第二螺帽114外侧设有弹性层,螺杆上套设有弹性垫圈118,垫圈118与第一螺帽113相连,可提高紧固件112的抗震性能,避免锚固失效而造成建筑物坍塌。详细地,隔震支座包括铰接的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之间安装有弹性体122和滑板123,上盖板120和下盖板121之间球铰,且多个弹性体122和滑板123沿隔震支座的高度方向交替排列安装。该隔震支座在地震的水平作用下,弹性板和滑板123之间发生滑动产生位移,利用界面间相对滑动和转动将动能转换为热能来耗散外部输入的能量,减少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且对各个方向的地震波都应具有一定的隔震作用。同时对于地震竖向作用,弹性板利用平面弯曲时产生较大的应力和大变形,令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通过钢板的侧向屈服来进行耗能,达到减震的效果。此外,下支座111设有第二空腔119,隔震支座活动安装于第二空腔119内,第二空腔119内转动安装有滚珠并位于隔震支座的下方,提高隔震支座的滚动性和导向性。阻尼器130包括滑动连接的外套筒131和内套筒134,外套筒131侧壁内开设有阻尼腔132,阻尼腔132内具有第二弹簧133,第二弹簧133的两端与外套筒131底壁和内套筒134相连,外套筒131内开设有容置腔,内套筒134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35并位于容置腔内部,且导向杆135与容置腔之间具有间隙,导向杆135上套设有密封圈136,密封圈136与容置腔紧密相连,容置腔内填充有阻尼介质。阻尼器130通过导向杆135相对外套筒131底壁运动,阻尼介质被迫通过容置腔与导向杆135之间的间隙,产生摩擦、节流、阻尼效应,从而将阻尼器130受到的竖向地震作用所做的功转化为阻尼介质的内能,将地震能量所做的功消耗掉,减小对上部结构能量的传递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进一步地,容置腔内具有第一齿轮140和第二齿轮141,第一齿轮140和第二齿轮141通过联轴器连接,导向杆135包括活塞杆137和活塞138,活塞杆137的下段设有第一齿条142,第一齿条142与第一齿轮140相啮合,活塞13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143,第二齿条143与第二齿轮141相啮合,第二齿轮141的齿数大于第一齿轮140的齿数,通过齿轮的传动使阻尼器130的活塞138在振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位移,从而产生较大的阻尼力,加快做功的速率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达到减震的效果。详细地,容置腔与导向杆135之间的间隙距离为1-3毫米,提高粘滞阻尼器130的阻尼系数,从而提升减震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隔震支座、阻尼器、下支座和用于连接的紧固件,所述隔震支座和所述阻尼器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于所述上支座和所述下支座之间,所述紧固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螺帽、第二螺帽、螺杆、第一弹簧和螺母,所述第一螺帽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螺帽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具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帽和所述第二螺帽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帽外侧设有弹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一螺帽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包括铰接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安装有弹性体和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球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体和所述滑板沿所述隔震支座的高度方向交替排列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设有第二空腔,所述隔震支座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安装有滚珠并位于所述隔震支座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滑动连接的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侧壁内开设有阻尼腔,所述阻尼腔内具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与所述外套筒底壁和所述内套筒相连,所述外套筒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内套筒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容置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容置腔内填充有阻尼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具有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导向杆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下段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距离为1-3毫米。
CN202120627680.5U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抗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94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7680.5U CN214994679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抗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7680.5U CN214994679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抗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4679U true CN214994679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6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2768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94679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抗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467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1676A (zh) * 2022-08-31 2022-11-15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6791957A (zh) * 2023-08-24 2023-09-22 石家庄铁道大学 储能式减震装置
CN117762209A (zh) * 2023-12-05 2024-03-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散热、抗震功能的无纸化考试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1676A (zh) * 2022-08-31 2022-11-15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5341676B (zh) * 2022-08-31 2023-09-29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
CN116791957A (zh) * 2023-08-24 2023-09-22 石家庄铁道大学 储能式减震装置
CN116791957B (zh) * 2023-08-24 2023-11-14 石家庄铁道大学 储能式减震装置
CN117762209A (zh) * 2023-12-05 2024-03-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散热、抗震功能的无纸化考试终端
CN117762209B (zh) * 2023-12-05 2024-08-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散热、抗震功能的无纸化考试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94679U (zh) 一种抗震装置
US20210301900A1 (en) A three-dimensional isolator with adaptive stiffness property
JP6613443B1 (ja) バネ式制震ダンパー
CN112240062B (zh) 一种三维隔震结构体系
CA2672314A1 (en) Seismic controller for friction bearing isolated structures
JP2021085182A (ja) バネ式制震ダンパー
CN109025451B (zh) 双扭转防失稳方法
JP5638762B2 (ja) 建築物
JP3871393B2 (ja) 絶縁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支持装置を用いる免震構造物
CN109322971A (zh) 一种金属橡胶复合减震器
JP2000017889A (ja) 免震装置
CN214738942U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
TWI439616B (zh) 消能減震器
JP2000054506A (ja) 免震構造物の浮き上がり防止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が設けられてなる軽重量構造物の免震構造
CN112761270A (zh) 一种竖向惯容隔震支座
JP5781387B2 (ja) 減震装置
TWI468577B (zh) 扭轉式抗風制震系統及方法
JPH01230834A (ja) 免震装置
CN113914498B (zh) 用于自复位功能的限制位移的阻尼装置
Ibrahim et al.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rames Structure Using Tuned Mass Damper
JP2007085068A (ja) 耐震装置
JP4317766B2 (ja) クレビス並びにクレビスに接続される減衰装置
JP3845140B2 (ja) 構造物の免振装置
CN112502321B (zh) 任意角度转动的隔墙与框架耗能减震连接构件
JP2013044194A (ja) 免震構造物のフェイルセーフ装置及びこのフェイルセーフ装置を備えた免震構造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