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2778U -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2778U
CN214992778U CN202121187535.6U CN202121187535U CN214992778U CN 214992778 U CN214992778 U CN 214992778U CN 202121187535 U CN202121187535 U CN 202121187535U CN 214992778 U CN214992778 U CN 214992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pad
layer
protective layer
hol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75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成敏
宋长庆
刘瑞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Lu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1875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2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2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2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透水砖层、凹槽、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弧形板、第四通孔、出水管、第一过滤保护层、第二过滤保护层、第四支撑板、第六通孔、第三过滤保护层、T型支撑柱和透水混凝土层。通过T型支撑柱的设置,在阴雨天时,一些雨水附带着透水砖层表面的杂物进入凹槽内,进而通过T型支撑柱的作用,将透水砖层表面的杂物集中阻拦在T型支撑柱外,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杂物的清理收集,且通过第二过滤保护层的作用,对透水混凝土层长时间使用之后,产生较小颗粒的脱料进行过滤阻挡,进而防止进入第三支撑板以及弧形板内部造成第三支撑板与弧形板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其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其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地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透水混凝土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由于透水混凝土多孔的特性,在晴天时,路面灰尘易沉积在透水混凝土内,进而使得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孔被灰尘填充,进而影响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用于解决路面灰尘易沉积在透水混凝土内,造成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孔被灰尘填充,进而影响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透水砖层,所述透水砖层底部与第一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侧壁与第二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与透水砖层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底部与第三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底部与弧形板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砖层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通孔相互连通,所述凹槽内与第四支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顶部与T型支撑柱的小头一端与第四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T型支撑柱的大头一端为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撑板位于T型支撑柱两侧的部分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为梯形形状,所述第四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顶部之间填充有第三过滤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之间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与透水砖层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保护层,所述第一过滤保护层与第三过滤保护层内的过滤物均为直径较小的石英石。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与第四支撑板之间填充有第二过滤保护层,所述第二过滤保护层为合成纤维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板与弧形板均为空心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支撑板底部设有的第三通孔与弧形板顶部设有第四通孔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板侧壁与出水管相互连通。
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多层过滤保护层,解决了路面灰尘易沉积在透水混凝土内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砖层,101、凹槽,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401、第一通孔,402、第二通孔,403、第三通孔,5、弧形板,501、第四通孔,6、出水管,7、第一过滤保护层,8、第二过滤保护层,9、第四支撑板,901、第六通孔,10、第三过滤保护层,11、T型支撑柱,12、透水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的透水混凝土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路基,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市政路基,本实施例中的透水混凝土结构可以用来安装进如下路基。
该市政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包括多段主路基、相邻两段主路基之间的辅路基和辅路基与相邻的辅路基之间的钢板;所述主路基由前后两端向中部的竖直高度逐渐变高,所述钢板与相邻处的主路基水平高度一致,所述辅路基的高度低于钢板的高度,且辅路基靠近主路基外侧的竖直高度比靠近主路基内侧的竖直高度低;工作时,由于现有的路基都是中间高两边低,雨水携带泥土堆积在路基两边,雨水流走后剩余的泥土会因为车辆的驶过而引起扬尘,影响市政路面的整洁,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灰尘积聚在路基表面引起的扬尘问题,具体措施如下:本发明使用时需要两个路基本体,两个路基本体沿主路基的内侧面对称设置,主路基前后两端向中部的竖直高度逐渐变高,即主路基中部较高,因此在雨天时雨水携带泥土向主路基地势较低的位置处流动,最终流向向钢板处,雨水携带泥土进入相邻两个钢板之间的间隙处,由于辅路基靠近主路基外侧的竖直高度比靠近主路基内侧的竖直高度低,进入相邻两个钢板之间的间隙处的雨水会向主路基的外侧流动,泥土慢慢沉淀在比钢板较低的辅路基上,当在晴天时,车辆经过,不会碾压到位于两个钢板之间的泥土,即使清洁人员没有及时清理泥土,也不会有粉尘的产生,提高了市政路面的整洁,同时工人在清理积聚的泥土时,只需通过铲子从辅路基的最高处向辅路基的最低处清理积聚的泥土,清理时也较为容易,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大面积的清理路基两边,极大的降低了劳动量,同时在只需清理其中一个主路基表面时,可以在主路基前后两端处的辅路基顶部均插入阻挡的板状物体,板状物体被两个钢板限位,此时再通过喷水进行清理主路基表面,清理时由于有前后两个插入的板状物体的阻挡,清理过程中溅射的水不会到达相邻处的主路基上,极大的提高了清理效果,并能防止对附近的主路基造成污染。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安装进其他结构的路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包括透水砖层1,所述透水砖层1底部与第一支撑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顶部与透水砖层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底部与第三支撑板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4底部与弧形板5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透水砖层1顶部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与第一通孔401相互连通,所述凹槽101内与第四支撑板9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9顶部与T型支撑柱11的小头一端与第四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T型支撑柱11的大头一端为弧形面,便于透水砖层1表面的杂物阻拦在T型支撑柱11外,进而便于对杂物进行清理,所述第四支撑板9位于T型支撑柱11两侧的部分设有第五通孔901,所述第五通孔901为梯形形状,所述第四支撑板9与第三支撑板4顶部之间填充有第三过滤保护层10,便于通过第三过滤保护层10的作用,对通过第五通孔901的雨水进行过滤,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以及第三支撑板4之间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层12,所述透水混凝土层12与透水砖层1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保护层7,所述第一过滤保护层7与第三过滤保护层10内的过滤物均为直径较小的石英石,便于通过第一过滤保护层7作用,对穿过透水砖层1的灰尘进行过滤阻挡,所述透水混凝土层12与第四支撑板9之间填充有第二过滤保护层8,所述第二过滤保护层8为合成纤维过滤网,便于对透水混凝土层12长时间使用之后,产生较小颗粒的脱料进行过滤,进而防止进入第三支撑板4以及弧形板5内部,所述第三支撑板4与弧形板5均为空心板,所述第三支撑板4设有第二通孔402,所述第三支撑板4底部设有的第三通孔403与弧形板5顶部设有第四通孔501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板5侧壁与出水管6相互连通,便于通过空心的第三支撑板4以及弧形板5的作用,增加整个结构的储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阴雨天时,一些雨水依次穿过透水砖层1、第一过滤保护层7、透水混凝土层12、第二过滤保护层8以及第三支撑板4,进而流进弧形板5内,通过出水管6排出,一些雨水附带着透水砖层1表面的杂物进入凹槽101内,进而通过T型支撑柱11的作用,将透水砖层1表面的杂物集中阻拦在T型支撑柱11外,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杂物的清理收集,在晴天时,通过第一过滤保护层7作用,对穿过透水砖层1的灰尘进行过滤阻挡,进而防止灰尘进入透水混凝土层12内部,造成透水混凝土层12内部的孔被灰尘填充,进而影响透水混凝土层12的透水性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二过滤保护层8的作用,对透水混凝土层12长时间使用之后,产生较小颗粒的脱料进行过滤,进而防止进入第三支撑板4以及弧形板5内部造成第三支撑板4与弧形板5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通过第一过滤保护层的设置,在晴天时,通过第一过滤保护层作用,对穿过透水砖层的灰尘进行过滤阻挡,进而防止灰尘进入透水混凝土层内部,造成透水混凝土层内部的孔被灰尘填充,进而影响透水混凝土层的透水性的情况发生;
2.通过T型支撑柱的设置,在阴雨天时,一些雨水附带着透水砖层表面的杂物进入凹槽内,进而通过T型支撑柱的作用,将透水砖层表面的杂物集中阻拦在T型支撑柱外,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杂物的清理收集,且通过第二过滤保护层的作用,对透水混凝土层长时间使用之后,产生较小颗粒的脱料进行过滤阻挡,进而防止进入第三支撑板以及弧形板内部造成第三支撑板与弧形板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砖层(1),所述透水砖层(1)底部与第一支撑板(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侧壁与第二支撑板(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顶部与透水砖层(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底部与第三支撑板(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4)底部与弧形板(5)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1)顶部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与第一通孔(401)相互连通,所述凹槽(101)内与第四支撑板(9)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9)顶部与T型支撑柱(11)的小头一端与第四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T型支撑柱(11)的大头一端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9)位于T型支撑柱(11)两侧的部分设有第五通孔(901),所述第五通孔(901)为梯形形状,所述第四支撑板(9)与第三支撑板(4)顶部之间填充有第三过滤保护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以及第三支撑板(4)之间填充有透水混凝土层(12),所述透水混凝土层(12)与透水砖层(1)之间设有第一过滤保护层(7),所述第一过滤保护层(7)与第三过滤保护层(10)内的过滤物均为直径较小的石英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12)与第四支撑板(9)之间填充有第二过滤保护层(8),所述第二过滤保护层(8)为合成纤维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4)与弧形板(5)均为空心板,所述第三支撑板(4)设有第二通孔(402),所述第三支撑板(4)底部设有的第三通孔(403)与弧形板(5)顶部设有第四通孔(501)相互连通,所述弧形板(5)侧壁与出水管(6)相互连通。
CN202121187535.6U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Active CN214992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535.6U CN21499277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535.6U CN21499277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2778U true CN214992778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7535.6U Active CN214992778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2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6774A (zh) 多功能蓄水排水及涵养草坪的城市生态路面
CN204728165U (zh) 生态透水路面
CN105909009B (zh) 市政园林环保停车场
CN106758675A (zh) 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107503263A (zh) 一种多模块雨水收集净化及涵养绿化带的城市道路
CN213740419U (zh) 一种轻质透水道路结构
CN212772002U (zh) 一种公路路基排水装置
CN212560976U (zh) 一种园林景观透水砖路面结构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2115471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106088684A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72522U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CN214992778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
CN21021668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渗透结构
CN217781634U (zh) 一种透水园林道路结构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07260052U (zh) 一种基于反向水流冲洗的堵塞透水混凝土路面原位透水性恢复装置
CN212223483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透性路面结构
CN212865466U (zh) 一种防坍塌公路路基结构
CN211142679U (zh) 一种设有再生混凝土路面砖的机场路基防沉降设施
CN21436266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维护的透水铺装路面
CN212582332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铺设结构
CN113152197A (zh) 一种园林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
CN108118769B (zh) 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Lu

Inventor after: Zheng Jiag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Zewen

Inventor after: Ma Chengmin

Inventor after: Song Changqing

Inventor after: Liu Ruijun

Inventor before: Ma Chengmin

Inventor before: Song Changqing

Inventor before: Liu Rui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No. 63 Xiguan Street, Shanhaiguan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066000

Patentee after: Zhang Lu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810008 No. 10, Chaoyang West Road, Chengbei District, Xining City, Qingha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 Chengmi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