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5993U -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5993U
CN214985993U CN202121385712.1U CN202121385712U CN214985993U CN 214985993 U CN214985993 U CN 214985993U CN 202121385712 U CN202121385712 U CN 202121385712U CN 214985993 U CN214985993 U CN 214985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ear
fixed mounting
box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57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李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m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m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3857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5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5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5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动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柱、第一轴承盒、安装板与第二轴承盒,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内腔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会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而第一转动杆转动时会通过螺纹部带动螺纹块进行移动,而螺纹块移动时会协同滑动柱与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电机移动,从而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电机箱与转动叶片通过移动,并通过转动叶片的转动形成的推理带动箱体进行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领域内,现有水下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多采用螺旋桨推进器实现在海水中的浮游,水下作业时,由于螺旋桨转动,会将周围海水搅拌成漩涡,且噪声非常大,严重影响了鱼类和其它水下生物的生存,另外这种浮游式的水下机器人要实现在海水中的沉浮,需要很多的外附设备,结构十分复杂,不容易实现海底的探测、取样任务,但是这种使用后并不能将推动装置收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柱、第一轴承盒、安装板与第二轴承盒,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内腔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滑动柱的靠近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滑动柱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轴承盒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箱,所述转动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转动轴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叶片,所述第二轴承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隔板,所述箱体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为斜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半部分表面设置为光滑平面,所述螺纹部设置在第一转动杆的下半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通过限位板的右端,所述第二齿轮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所述螺纹块位于限位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侧端与第二电机的左侧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隔板均位于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轴承盒的一侧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仿生式推进结构,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时会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而第一转动杆转动时会通过螺纹部带动螺纹块进行移动,而螺纹块移动时会协同滑动柱与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电机移动,从而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转动电机箱与转动叶片通过移动,并通过转动叶片的转动形成的推理带动箱体进行移动。
2、该仿生式推进结构,通过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隔板,且第二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部,这样相邻的隔板就会相对移动,这样转动电机与转动叶片将可以通过通孔,从而达到对零件的保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叶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底部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转动电机箱、3-转动叶片、4-内腔、5-滑动柱、6-第一轴承盒、7-安装板、8-第一电机、9-第一齿轮、10-限位板、11-第一转动杆、12-第二齿轮、13-螺纹部、14-螺纹块、15-第二电机、16-第一连接杆、17-转动轴、18-安装杆、19-第二转动杆、20-隔板、21-通孔、22-第二轴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4,内腔4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柱5、第一轴承盒6、安装板7与第二轴承盒22,安装板7的顶部与内腔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滑动柱5的靠近第一电机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0,滑动柱5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6,轴承盒6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2,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部13,螺纹部13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螺纹块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箱2,转动电机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7,转动轴1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安装杆18,安装杆18与转动轴17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叶片3,第二轴承盒2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9,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隔板20,箱体1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21。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2之间啮合连接,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2均为斜齿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11的上半部分表面设置为光滑平面,螺纹部13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的下半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11贯穿通过限位板10的右端,第二齿轮12位于限位板10的上方,螺纹块13位于限位板10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16的右侧端与第二电机15的左侧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8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9进行转动,第一齿轮9转动时会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第一转动杆11进行转动,而第一转动杆11转动时会通过螺纹部13带动螺纹块14进行移动,而螺纹块14移动时会协同滑动柱5与第一连接杆16带动第二电机15移动,从而通过第二电机15带动转动电机箱2与转动叶片3通过移动,并通过转动叶片3的转动形成的推理带动箱体1进行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2、图4,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4,内腔4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柱5、第一轴承盒6、安装板7与第二轴承盒22,安装板7的顶部与内腔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滑动柱5的靠近第一电机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0,滑动柱5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6,轴承盒6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1,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2,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部13,螺纹部13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螺纹块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箱2,转动电机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7,转动轴1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安装杆18,安装杆18与转动轴17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叶片3,第二轴承盒2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9,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隔板20,箱体1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21,转动电机箱2与转动叶片3都能通过通孔21,转动电机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提供动力的电机,而且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叶片3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隔板20均位于通孔21的上方,第二轴承盒22的一侧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部13。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19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隔板20,且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部13,这样相邻的隔板20就会相对移动,这样转动电机2与转动叶片3将可以通过通孔21,从而达到对零件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4),所述内腔(4)的内壁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柱(5)、第一轴承盒(6)、安装板(7)与第二轴承盒(22),所述安装板(7)的顶部与内腔(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9),所述滑动柱(5)的靠近第一电机(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0),所述滑动柱(5)的外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6),所述轴承盒(6)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外侧设置有螺纹部(13),所述螺纹部(13)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4),所述螺纹块(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箱(2),所述转动电机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7),所述转动轴(1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安装杆(18),所述安装杆(18)与转动轴(17)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叶片(3),所述第二轴承盒(2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9),所述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活动安装有隔板(20),所述箱体(1)的底端内壁贯穿开设有通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2)之间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2)均为斜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上半部分表面设置为光滑平面,所述螺纹部(13)设置在第一转动杆(11)的下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11)贯穿通过限位板(10)的右端,所述第二齿轮(12)位于限位板(10)的上方,所述螺纹块(14)位于限位板(10)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6)的右侧端与第二电机(15)的左侧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20)均位于通孔(21)的上方,所述第二轴承盒(22)的一侧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二转动杆(19)的外侧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部(13)。
CN202121385712.1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Active CN214985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5712.1U CN2149859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5712.1U CN2149859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5993U true CN214985993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1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5712.1U Active CN214985993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5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85993U (zh) 一种仿生式推进结构
CN2875727Y (zh) 水下机械手腕部结构
CN213566417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推进装置
CN103569343A (zh) 一种水下摆动推进器
CN111806634B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可平稳漂浮的作业船
CN205116134U (zh) 水面漂浮物收集航行器
CN211288226U (zh) 一种抽油烟机用的离心风扇的风叶
CN212829015U (zh) 一种无补偿型大深度无轴推进器
CN214367587U (zh) 一种差速锁结构及车桥总成
CN203579662U (zh) 水下电动机械手腕转夹钳驱动结构
CN212919419U (zh) 一种安防机器人
CN212838409U (zh) 一种方便添加润滑油的电动泵
CN113562146A (zh) 一种基于微型水下探测机器人用的推进结构
CN220948491U (zh) 一种电推用精密行星减速装置
CN203623957U (zh) 水下机器人的摆动推进器
CN220243498U (zh) 一种水下勘探机器人
CN212035653U (zh) 一种电厂冷源端海生物驱离用声学装置
CN216070463U (zh) 一种座机式电动推进器
CN218146888U (zh) 一种高钛渣冶炼炉加盖装置
CN215673488U (zh) 一种齿轮减速电机
CN215944833U (zh) 一种可调节的船用号型
CN218543341U (zh) 一种阀门电动执行器的连接结构
CN213794630U (zh) 一种卧式软轴多孔攻牙机
CN213805260U (zh) 一种小型闸门启闭机
CN213117337U (zh) 一种消防水炮转动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