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85643U -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85643U
CN214985643U CN202121577679.2U CN202121577679U CN214985643U CN 214985643 U CN214985643 U CN 214985643U CN 202121577679 U CN202121577679 U CN 202121577679U CN 214985643 U CN214985643 U CN 214985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ixing
supporting piece
vertical
re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776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秋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qiu Jianni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qiu Jianni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qiu Jianni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qiu Jianniu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776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85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85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85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是关于一种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便于中小型工程车辆的有效存储和运输。车辆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与后车架铰接,前车架相对后车架具有左右摆动性能;后车架包括两个边梁,分别设置于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边梁的尾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前车架包括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前车架左右两侧,每根竖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第一支撑件,用于与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第二支撑件,可选地与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或者固定于第一支撑件上。在存储当中,两个车辆可以层叠存储,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运输。

Description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背景技术
农业工程车辆在农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不同的种类,可以分为农业铲车、农业叉车、农业耕地车等。部分车辆可以使用一台通用的车体,通过安装不同的配件实现不同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尺寸,可以分为大、中、小多种型号,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伴随着农业机械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工程车辆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建筑施工、工业制造等领域当中。而对于数量较多的农业工程车辆而言,如何方便高效的运输、存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小型的车辆,其平面布置的运输、存储方式,无法有效利用高度上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主要目的在于便于中小型工程车辆的有效存储和运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铰接,前车架相对后车架具有左右摆动性能;
所述后车架包括两个边梁,分别设置于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边梁的尾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前车架包括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前车架左右两侧,每根竖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
第一支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
第二支撑件,可选地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形成横向固定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形成竖向固定方式。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竖向固定方式包括第一竖向方式以及第二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向上,形成第一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向下,形成第二竖向方式。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配重板,当所述配重板横向固定于两个边梁,在后车架的尾部构成配重箱。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条状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可选地横向固定于所述配重板。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有拖拽部件。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螺栓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层叠组合体,包括:
两台上述的车辆,包括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形成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层叠组合体,其中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竖梁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竖梁的第二固定部。
可选的,前述的车辆层叠组合体,其中顶部车辆的轮胎伸入底部车辆顶部区域的两侧,每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层叠的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小于两倍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小于等于2.8米。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车辆在正常的工作当中,第一支撑件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横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在存储当中,两个车辆可以层叠存储,将第一支撑件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以支撑层叠的两个车辆,相对于将车辆平面布置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半的占用面积。同时,对于较矮的车辆,可以将两量车层叠设置,层叠的两个车辆能够有效利用运输车辆高度上的空间,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运输。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层叠组合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层叠组合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处于工作状态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拆除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的层叠组合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图1至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包括:
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所述前车架10与所述后车架20铰接,前车架10相对后车架20具有左右摆动性能;
所述后车架20包括两个边梁21,分别设置于后车架20左右两侧,每个边梁21的尾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22;
所述前车架10包括两根竖梁11,分别设置于前车架10左右两侧,每根竖梁11上设有第二固定部12;
第一支撑件30,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
第二支撑件40,可选地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2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
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车辆在正常的工作当中,第一支撑件30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横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二支撑件4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在存储当中,两个车辆可以层叠存储,将第一支撑件30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二支撑件4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2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以支撑层叠的两个车辆,相对于将车辆平面布置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半的占用面积。同时,对于较矮的车辆,可以将两量车层叠设置,层叠的两个车辆能够有效利用运输车辆高度上的空间,前车架10与后车架20铰接,整体车架的长度可以缩短至2280-2440毫米,使其能够匹配货车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对车辆运输中,可以将层叠的两个车辆在货车的横向上放置,即车辆的头尾两侧分别置于货车车厢的两侧,从而实现低成本的运输。
车辆在工作状态中,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形成横向固定方式,第二支撑件4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车辆在层叠状态中,第一支撑件30的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第二支撑件4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2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共同构成了支撑层叠两个车辆的前车架10、后车架20的支撑结构。
所述竖向固定方式包括第一竖向方式以及第二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第二端向上,形成第一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一支撑件30的第二端向下,形成第二竖向方式。在支撑中,所述第一台车辆第一支撑件301形成第二竖向方式,所述第二台车辆第一支撑件302形成第一竖向方式,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竖梁11的第二固定部12,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竖梁11的第二固定部12。
其中,对于第一支撑件30、第二支撑件40而言,其由于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支撑件30为横向固定方式,第二支撑件4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尺寸受限,较短为好。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固定部22可以为高低不同的两个,两个车辆层叠中,第一支撑件30的顶部连接顶部的第一台车辆底部的第一固定部22,第一支撑件30的底部连接底部的第二台车辆顶部的第一固定部22。同样的,第二固定部12可以为高低不同的两个,两个车辆层叠中,第二支撑件40的顶部连接顶部的第一台车辆底部的第二固定部12,第二支撑件40的底部连接底部的第二台车辆顶部的第二固定部12。使得第一支撑件30、第二支撑件40的长度可以较短,能够安装于宽度较窄的车辆中。容易理解的是,实施中,结合图6所示,第二固定部12可以不分高低设置,设置一个即可,适用于车辆较宽的车架中。
车辆的前车架10可选装叉车组件或铲车组件,从而使车辆能够具备选择使用性,安装叉车组件实现叉车功能,安装铲车组件使用铲车功能。在满足叉车、铲车的结构功能中,车辆的后车架20的尾部需要进行配重,本方案中,第一支撑件30为配重板,可以作为配重使用。另外的,配重板横向固定于两个边梁21,在后车架20的尾部构成配重箱50,可以作为配重箱50的后箱门使用。其中,配重箱50内在装载配重件后,配重板需要承载较大重量,为了使其无需较厚的板材制备,第二支撑件40可以为条状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可选地横向固定于所述配重板,作为配重板的加强结构,从而能够降低配重板的厚度,节约成本。另一方面,配重板可以整体平面的板材,也可以在边缘区域设置折边,增加配重板整体的强度。
另外,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车辆还须具备拖拽功能,本方案中,拖拽部件60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0,拖拽部件60可以为拖拽钩,拖拽钩外露于横向固定方式的配重板的外表面。加强筋结构可以选用槽钢结构、方钢结构等。拖拽部件60可以同时设置于相互固定的第一支撑件30和第二支撑件40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二固定部12均为螺栓孔,对应的,第一支撑件30、第二支撑件40配置有配合的螺栓孔,第一支撑件30的螺栓孔和边梁21的螺栓孔对接,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第二支撑件40的螺栓孔和竖梁11的螺栓孔对接,通过螺栓连接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第二支撑件40还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
其中,螺栓孔可设置于竖梁11的背面,竖梁11的背面为朝向车辆尾部的面,可以方便的安装第二支撑件40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
实施中,第二支撑件40为条状的加强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12除了采用螺栓孔的实施方式外,可以采用插接部等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固定部22为设置于竖梁11上的插槽,竖梁1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插槽,竖梁1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二插槽,那么,在车辆层叠支撑中,第二支撑件40的顶部可插入顶部车辆的第二插槽内,第二支撑件40的底部可插入底部车辆的第一插槽内,拆装较为方便。
图1至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层叠组合体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层叠组合体,包括:
两个车辆,包括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每台车辆包括:
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所述前车架10与所述后车架20铰接,前车架10相对后车架20具有左右摆动性能;
所述后车架20包括两个边梁21,分别设置于后车架20左右两侧,每个边梁21的尾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22;
所述前车架10包括两根竖梁11,分别设置于前车架10左右两侧,每根竖梁11上设有第二固定部12;
第一支撑件30,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
第二支撑件40,可选地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2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上。
其中,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30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配合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4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12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10和后车架20之间形成支撑。
两台车辆层叠安装后,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边梁21的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竖梁11的第二固定部12,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竖梁11的第二固定部12。使得两个第一支撑件30支撑于层叠的两个后车架20左右两侧,两个第二支撑件40支撑于层叠的两个前车架10左右两侧。
在满足车辆运输环节的高度限制中,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顶部车辆的轮胎伸入底部车辆顶部区域的两侧,每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层叠的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小于两倍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小于等于2.8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辆,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申请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申请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与所述后车架铰接,前车架相对后车架具有左右摆动性能;
所述后车架包括两个边梁,分别设置于后车架左右两侧,每个边梁的尾部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前车架包括两根竖梁,分别设置于前车架左右两侧,每根竖梁上设有第二固定部;
第一支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可选为横向固定方式或竖向固定方式;
第二支撑件,可选地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形成横向固定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形成竖向固定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向固定方式包括第一竖向方式以及第二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向上,形成第一竖向方式,当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连接于任意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向下,形成第二竖向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为配重板,当所述配重板横向固定于两个边梁,在后车架的尾部构成配重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条状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可选地横向固定于所述配重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有拖拽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螺栓孔。
8.一种车辆层叠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台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包括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其中
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形成竖向固定方式的第一固定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形成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第二台车辆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形成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层叠组合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边梁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一个竖梁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台车辆的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台车辆以及所述第二台车辆的另一个竖梁的第二固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层叠组合体,其特征在于,
顶部车辆的轮胎伸入底部车辆顶部区域的两侧,每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层叠的第一台车辆以及第二台车辆的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小于两倍的第一高度,第二高度小于等于2.8米。
CN202121577679.2U 2021-07-12 2021-07-12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Active CN214985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7679.2U CN214985643U (zh) 2021-07-12 2021-07-12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77679.2U CN214985643U (zh) 2021-07-12 2021-07-12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85643U true CN214985643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2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77679.2U Active CN214985643U (zh) 2021-07-12 2021-07-12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85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3531B (zh) 加高型箱式组合房
CN214985643U (zh) 车辆及车辆层叠组合体
CN203512418U (zh) 组合式集装箱货架
CN205891030U (zh) 仓栅式半挂车厢体
CN20992104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CN107672640A (zh) 拼装式led显示装置运输车
CN204489422U (zh) 方型纸管框架及具有该框架的承重箱
CN215369360U (zh) 一种智能银行四类业务库
CN205086920U (zh) 一种机车蓄电池安装架
CN107284489A (zh) 一种空间无损压板堆叠周转车
CN209814549U (zh) 一种民航运输智能物流仓储配货移动工作台
CN207890176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仓储笼
CN202163675U (zh) 折叠式仓储笼
CN207208139U (zh) 拼装式led显示装置运输车
CN207737192U (zh) 一种半挂车u型架
CN202243721U (zh) 货箱
CN212797848U (zh) 一种钢边箱
CN210000365U (zh) 一种可折叠式铝合金周转器具车
CN201712856U (zh) 一种新颖加强筋的翻板卡扣结构
CN216232359U (zh) 转运车
CN206220369U (zh) 屋面板系统
CN201559876U (zh) 一种运输框架
CN206088938U (zh) 集成式油管链条安装结构
CN220299326U (zh) 一种装配式台架集装箱结构
CN214086524U (zh) 一种用于超长板材运输的叉车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