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9814U -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9814U
CN214969814U CN202120718194.4U CN202120718194U CN214969814U CN 214969814 U CN214969814 U CN 214969814U CN 202120718194 U CN202120718194 U CN 202120718194U CN 214969814 U CN214969814 U CN 214969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rainage
tubular
tube
tubula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81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波
王春亭
方巍
张继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7181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9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9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9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该冲洗引流装置包括:管状体和位于所述管状体的腔体中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沿所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管状腔体和第二管状腔体;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管状体的同一端。

Description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常常需要对患者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脓液和/或坏死组织进行引流,尤其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在引流的同时,也需要对引流部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等进行持续的冲洗。
如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支持冲洗和引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冲洗引流装置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冲洗引流装置,包括:管状体和位于所述管状体的腔体中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沿所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管状腔体和第二管状腔体;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管状体的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分隔部的第二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分隔部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分隔部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管状体的第一侧壁的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状腔体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使得包括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最小圆柱体的轴位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管状体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截面呈圆形或D字形。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截面呈月牙形或D字形。
可选地,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具有三通结构的转接头的第一端口;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转接头的第三端口连接用于采样所述引流液的装置。
可选地,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提供冲洗液的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大于引导管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管状体的第一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临近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腔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腔壁。
可选地,所述管状体的第二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位于临近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腔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腔壁。
可选地,所述管状体上标识有沿所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冲洗引流系统,包括引导管、本公开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引导管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引导管的腔体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
可选地,所述引导管的一端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引导管的长度方向渐变缩小。
可选地,所述引导管上标识有沿所述引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所述导丝上标识有沿所述导丝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可选地,所述冲洗引流系统还包括:具有金属针头的穿刺针、所述导丝、破皮刀、扩皮器;其中,所述穿刺针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穿刺针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的外径;所述扩皮器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扩皮器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的外径。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隔部将管状体的腔体分隔为两个管状腔体以分别输送引流液和冲洗液,如此,使得包括该分隔部和该管状体的冲洗引流装置可支持冲洗和引流。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实施例的原理。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冲洗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4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冲洗引流装置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引导管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导丝收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破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扩皮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管状体;2:分隔部;3:第一管状腔体;4:第二管状腔体;5:第一开孔;6:第二开孔;7:转接头;8:第二连接管;9:引导管;10:导丝;11:导丝收纳器;12:穿刺针;13:破皮刀;14:扩皮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可以为:在对患者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脓液和/或坏死组织进行引流的同时,需要对引流部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等进行持续的冲洗。这是因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消化道瘘等病症导致腹腔积液、积脓时,积液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消化酶和炎性因子等物质,过高浓度的消化酶和炎性因子等物质可以腐蚀和“消化”腹腔内人体组织、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而通过对积液和/或消化道瘘口局部进行持续充分冲洗,可显著降低局部消化酶和炎性因子等物质的浓度,减少组织损伤,有利于疾病恢复。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同时支持冲洗和引流的装置。
如图1所示,并请参考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冲洗引流装置可以包括管状体1和位于所述管状体1的腔体中的分隔部2。其中,所述分隔部2沿所述管状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管状腔体3和第二管状腔体4。
其中,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即引流腔,或称为引流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即冲洗腔,或称为冲洗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管状体1的同一端。
本实施例中,引流腔的第一端即其尾端,在进行引流操作时位于患者体外,对应地,引流腔的第二端即其头端,在进行引流操作时位于患者体内。
本实施例中,冲洗腔的第一端即其尾端,在进行冲洗操作时位于患者体外,对应地,冲洗腔的第二端即其头端,在进行冲洗操作时位于患者体内。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冲洗引流装置包括管状体1和分隔部2,通过分隔部2将管状体1的腔体分隔双腔,使得引流腔和冲洗腔可以共用分隔部2作为自身的腔壁,从而形成一个双腔管(即上述管状体1和分隔部2所形成的双管腔结构)。请参考图1,冲洗腔和引流腔沿长度方向为中空结构,以分别支持冲洗功能和引流功能。
具体地,双腔管的冲洗腔可用于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以输送冲洗液,双腔管的引流腔可用于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以输送引流液。通常情况下,引流腔的容积大于冲洗腔的容积。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装置不仅可对患者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脓液和/或坏死组织进行引流,还可在引流的同时,对引流部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等进行持续的冲洗。
此外,在可行的实现方式下,在一定时间段内,利用该冲洗引流装置同样可以仅进行引流,或仅进行冲洗。
优选地,管状体1和分隔部2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的材质可以为硅胶、塑料等。
优选地,管状体1的长度和分隔部2的长度相同。如此,第一管状腔体3的长度和第二管状腔体4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分隔部2位于管状体1的腔体中。请参考图1至图4,分隔部2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平面分隔板,还可以为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的曲面分隔板。其中,分隔板的厚度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分隔板的厚度一致这一限定可以忽略分隔板与管状体1的内壁连接处的厚度误差,以及常规允许范围内的误差。
在可行的实现方式下,对于双腔管的双腔形状,该双腔形状至少可以为符合下述形状限定(1)~(3)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双腔形状:
(1)所述管状体1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如图2和图4所示,管状体1的截面可以呈圆形,r为圆形的半径。如图3所示,管状体1的截面还可以呈圆形和月牙形相组合所得到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管状体1的外表面光滑、圆润,以避免在置入时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2)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截面呈圆形或D字形。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管状腔体3的截面可以呈圆形,r为圆形的半径。如图2所示,第一管状腔体3的截面还可以呈D字形。
(3)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截面呈月牙形(月牙形还可被称作新月形)或D字形。还可为橄榄球形。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二管状腔体4的截面可以呈月牙形。如图2所示,第二管状腔体4的截面还可以呈D字形。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月牙形的具体尺寸(如月牙两端尖角的角度)不作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如冲洗腔容量等)来限定月牙形的尺寸。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D字形的具体尺寸(如D字形中直线与曲线间的夹角角度)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如冲洗腔容量等)来限定D字形的尺寸。
基于上述双腔形状限定内容,并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引流腔和冲洗腔可以共用分隔部2作为自身的腔壁,使得冲洗腔相当于覆盖在引流腔上。
优选地,该覆盖面积(即分隔部2的表面面积)占引流腔侧壁面积的比例可以在设定比例范围内,比如该比例可以不大于1/2且不小于1/4,更为优选地,可以不大于1/2且不小于1/3,以使得在提高冲洗腔截面面积的同时,可以避免管状体1的截面尺寸过大而导致患者伤口尺寸相应过大,以及可以避免因管状体1的截面不规整不圆润而对患者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2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分隔部2的第二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分隔部2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分隔部2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表面。
如图1至图4所示,分隔部2的第一表面与分隔部2的第二表面尺寸一致,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是指两表面的形状和面积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忽略分隔部2壁厚,以及忽略分隔部2与管状体1的内壁连接处的误差的情况下,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尺寸一致,形状和面积相同。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2与所述管状体1的第一侧壁的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管状体1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侧壁。
如图1至图4所示,分隔部2与第一侧壁的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锐角。如此,在管状体1的截面呈圆形时,可以提高引流腔的截面面积和提高引流腔截面的规整度,避免引流腔截面面积过小而导致引流过程中堵塞引流腔,以及在引流腔的截面呈圆形时,可以在保证冲洗腔容量的情况下,减小管状体1的截面尺寸,提高管状体1的截面圆润度和规整度。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使得包括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最小圆柱体的轴位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中。
请参考图1、图3和图4,冲洗腔截面呈月牙形,可容纳冲洗腔的最小圆柱体的轴在引流腔中。请参考图2,冲洗腔截面呈D字形,分隔部2包括可容纳冲洗腔的最小圆柱体的轴,该轴与引流腔的侧壁相重合。
如此,可以提高引流腔截面的圆润度和规整度,避免引流腔具有折角腔面,从而可以避免因引流液中的固态、半固态物质在折角腔面处堆积而导致引流腔堵塞。而规则、圆润的腔面不易于导致该堆积问题。
请参考图1至图4,对于可容纳冲洗腔的最小圆柱体的半径(以R1标识)和可容纳引流腔的最小圆柱体的半径(以R2标识),可以限定两半径间的大小关系。比如可以限定2/3R2≤R1≤3/2R2
如此,可以保证引流腔的容量,保证冲洗腔的容量,提高引流腔截面的圆润度和规整度,减小管状体1的截面尺寸,提高管状体1截面的圆润度和规整度。
基于上述内容,通过提高引流腔截面的圆润度和规整度,不仅可以避免引流腔堵塞问题,还可增强与之配合使用的引导管的支撑性和引导性,从而可便于双腔管基于引导管(引导管贯穿在引流腔中)而顺利置入人体中,且可降低引导管的加工难度。
优选地,为便于基于引导管对双腔管的置入进行引导,引导管的截面形状与引流腔(即第一管状腔体3)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引导管的截面尺寸略小于引流腔的截面尺寸,以引导管可以穿过引流腔为准。比如,引流腔截面为圆形时,引导管截面也为圆形,且引流腔截面的圆形半径略大于引导管截面的圆形半径。
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引导管的截面形状与引流腔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比如可以使用图8所示截面对应的引导管,对图2至图4中任一图例所示截面对应的双腔管的置入进行引导),引导管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只要支持引导管可以穿过引流腔,并可基于引导管对双腔管的置入进行引导即可。
基于上述内容,通过减小管状体1的截面尺寸,提高管状体1截面的圆润度和规整度,可以避免患者伤口尺寸相应过大,以及避免因截面不规整造成对患者人体组织的损伤。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在尽可能减小管状体1的截面尺寸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大冲洗腔截面面积和引流腔截面面积,以尽可能保证较大的冲洗腔容量和引流腔容量。较大的引流腔截面面积可避免引流腔堵塞,这是因为在SAP和/或消化道瘘等患者中,积液中常常有坏死组织碎片,因此积液性质比较粘稠。临床上常常使用的较细管径的引流管容易堵塞,而较粗的管腔有利于保持引流通畅、减少管腔堵塞的发生率。较大的冲洗腔截面面积可支持足量冲洗液的供应。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具有三通结构的转接头7的第一端口。其中,所述转接头7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转接头7的第三端口连接用于采样所述引流液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连接引流腔,以便于将引流液输送至体外的排出装置和/或采样装置。比如,转接头7的第一端口可以紧密内嵌于第一连接管,另两个端口可以分别连接普通注射器和吸引器,以对引流液进行引流,以及可以抽取引流液进行化验。
其中,该吸引器可以为负压吸引器,以对引流液进行负压引流。此外,该吸引器也可以为非负压吸引器,引流液也可不连接负压进行引流。
请参考图5,第一连接管可以连接如图5所示的转接头7的一个接口,该转接头7的另外两个接口可以分别连接引流液的排出装置和采样装置。
在胸腹腔积液/积脓的病人中,反复留取积液标本做各种化验非常重要,化验结果往往可以提供疾病诊断和病情变化的重要信息,因此符合临床需求的冲洗引流装置应该能方便临床医护人员留取引流液标本。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所连转接头可以分别连接引流液的排出装置和采样装置,从而可以在排出引流液的同时,支持医护人员按需随时留取引流液标本。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便于引流腔中可穿过引导管,从而可基于引导管的存在对双腔管的置入进行准确引导,故而第一连接管和双腔管优选为断开式结构。在经引导管置入双腔管之后可拔除引导管,进而在外力作用下,第一连接管可被连接至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一端,以实现第一连接管与引流腔的连接。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8。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8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提供冲洗液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8连接冲洗腔,以便于将冲洗液输送至冲洗腔,进而使得冲洗液被冲洗腔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
优选地,第二连接管8和双腔管呈一体成型式结构。如此,可以避免第二连接管和冲洗腔的连接位置处因连接不紧密而造成漏液,提高连接稳定性,保证冲洗操作顺利进行。
基于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8和双腔管也可以为断开式结构。如此,在外力作用下,第二连接管8可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第一端,以实现第二连接管与冲洗腔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冲洗液输送至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以及能够将病灶位置处的引流液输送至患者体外,至少可以基于下述结构设计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方式1:冲洗腔和引流腔均两端开口;
方式2:冲洗腔和引流腔的侧壁上均设置开孔;
方式3:方式1和方式2的变通组合。比如可以有:方式1+方式2,或,冲洗腔的侧壁上设置开孔但头端未开口、冲洗腔两端开口但侧壁上未设置开孔,或,冲洗腔的侧壁上设置开孔但头端未开口、冲洗腔两端开口且侧壁上设置开孔,等。
下面,分别针对方式1和方式2对冲洗腔和引流腔的结构设计进行说明。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1下的引流腔的结构设计: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引流腔两端开口,一端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另一端在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在负压条件下,使得病灶位置处的引流液可经该端的开口被吸入引流腔进而被输出至体外。
基于上述内容,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大于引导管9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
本实施例中,可设计第一管状腔体3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略大于引导管9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以使得引导管9可以穿过引流腔为准。如此,由于引流腔两端开口,且引流腔内部可穿过引导管,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可基于引导管将双腔管准确插送至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
对于引流管的第二端封闭设计的现有实现方式,由于引流管的头端封闭,无法通过内侧引导件来置入引流管。在此种情况下,为准确置入引流管,可以通过预先在皮肤表面穿刺处置入较粗的外套管,再经由外套管内腔置入引流管的方式实现,即引流管穿过外套管。但外套管外径一定比引流管粗,会一定程度的增大创口尺寸,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此外,为了减少对胸腹腔重要脏器和肠管等的损伤,外套管往往较短,当目标引流位置较深时,其引导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效果大大差于经内置引导管进行引导的方式。
对于基于导丝来置入双腔管的现有实现方式,由于导丝较细,使用与导丝尺寸匹配的引流管来进行引流时,容易存在因引流管较细而容易堵塞管腔的问题。反之,若使用较粗的引流管来进行引流,由于引流管尺寸和导丝尺寸相差较大,基于导丝来置入引流管时,放置过程中引流管容易偏离目标位置,不便于引流管的准确置入。
与上述两种现有实现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引流腔两端开口并设计与其配合使用的引导管9,如此可以先基于导丝置入引导管9,再基于引导管9置入双腔管,由于引导管9的腔体尺寸与导丝尺寸相匹配,引导管9的外壁尺寸与引流腔尺寸相匹配,如此可以避免引流腔腔体过细而导致堵塞的问题,以及可以避免引流管不能准确置入的问题,且可以尽可能的缩小创口尺寸,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1下的冲洗腔的结构设计: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冲洗腔两端开口,一端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另一端在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以便于通过该端的开口将冲洗液输出至病灶位置处。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2下的引流腔的结构设计: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管状体1的第一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5,所述第一开孔5位于临近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腔壁为所述管状体1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腔壁。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5的存在可充分引流患者病灶位置处的积液。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5的位置、排布、大小、个数可以按需设定。请参考图1,图1所示的引流腔上沿管状体1的长度方式,均匀设置有7个第一开孔5。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5的设计目的在于将病灶位置处的引流液输送至引流腔中。如此,第一开孔5的位置优选临近病灶位置处。基于此,可以设计第一开孔5距离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二端的距离,不大于管状体1的长度的1/2。更为优选地,该距离不大于管状体1的长度的1/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引流腔两端开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一开孔5,可提高引流效果。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2下的冲洗腔的结构设计: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管状体1的第二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6,所述第二开孔6位于临近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腔壁为所述管状体1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4的腔壁。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孔6的位置、排布、大小、个数可以按需设定。请参考图1,图1所示的冲洗腔上沿管状体1的长度方式,设置有1个第二开孔6。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孔6的设计目的在于将冲洗腔中的冲洗液排出至病灶位置处。如此,第二开孔6的位置优选临近病灶位置处。基于此,可以设计第二开孔6距离第二管状腔体4的第二端的距离,不大于管状体1的长度的1/2。更为优选地,该距离不大于管状体1的长度的1/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冲洗腔两端开口的基础上设置第二开孔6,有利于冲洗通畅。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体1上标识有沿所述管状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该刻度线,可便于医护人员将双腔管准确置入至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使得双腔管具有准确的置入深度。优选地,该刻度线可临近于管状体1的尾端(即上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第一端)。
基于上述对冲洗引流装置的介绍说明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装置至少可以具有下述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特点1:可持续冲洗
本实施例中,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冲洗腔,冲洗腔的一端可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如提供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或输液器,以注入冲洗液体或药物,另一端在患者体内病灶处。冲洗液经冲洗腔被输送至患者体内病灶处,对病灶处进行持续的冲洗。
特点2:可持续引流
本实施例中,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腔,引流腔的一端可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另一端在患者体内病灶处。引流液可以包括患者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脓液和/或坏死组织,或者其与冲洗液的混合物。引流液经引流腔被输送至引流液排出装置。
特点3:可一次性置入冲洗管和引流管
本实施例中,双腔管可一体成型,在将双腔管置入患者体内时,即同时置入冲洗管和引流管,简化操作流程,避免分次置入带来的风险。
特点4:可在较小化双腔管截面尺寸的同时,冲洗管的截面面积可较大,引导管的管腔可较粗。
本实施例中,引流腔和冲洗腔具有优选的截面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使得该冲洗引流装置可具有较大的冲洗腔截面面积和引流腔截面面积,同时具有较小的管状体截面面积。
其中,较小的管状体截面面积可以避免皮肤切口过大。
其中,较大的冲洗腔截面面积可以提供足量的冲洗液。
其中,较大的引流腔截面面积可避免引流腔堵塞。对应地,用于引导双腔管置入的引导管的外径可较粗,以增强引导管的支撑性和引导性,从而可保证双腔管置入准确度。
特点5:可方便留取引流液标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所连转接头可以分别连接引流液的排出装置和采样装置,从而可以在排出引流液的同时,支持医护人员按需随时留取引流液标本。
特点6:可引导双腔管的置入
本实施例中,引导管可穿过引流腔,以对双腔管置入患者体内进行准确引导。
首先,通过设计引导管对双腔管进行置入引导,可以支持双腔管的准确置入,避免双腔管置入位置不准确,以及避免双腔管置入过程中损伤患者体内组织。
此外,令引导管在内而引流管在外,可尽可能的减小患者伤口大小。
再者,通过设计引导管穿过引流腔以对双腔管进行引导,使得双腔管置入完成后,引导管的撤离容易,引导管撤离时不与人体组织接触而损伤人体组织,且双腔管与人体组织紧密贴合无缝隙,避免外界空气在负压条件下经缝隙进入人体和进入引流腔。
基于上述内容,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冲洗引流系统,该冲洗引流系统可以包括引导管9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上述冲洗引流装置。
其中,请参考图6至图9,所述引导管9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引导管9的腔体的内径大于导丝10的外径;所述引导管9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3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至图8,引导管9沿长度方向为中空结构,引导管9的腔体截面呈圆形,与导丝10匹配使用,导丝10可穿过该腔体,以对引导管9的置入起到引导作用。如此,引导管9的腔体的内径可以略大于导丝10的外径,以使得导丝10可以穿过引导管9为准。
引导管9可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支撑性。具体地,医护人员可将引导管9沿导丝10尾部套入导丝10,进而沿导丝10将引导管9推送至目标引流位置/深度。
请参考图6至图8,引导管9的侧壁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D字形等。该截面形状的选取以与引流腔的截面形状为准,以支持引导管9和引流腔的配合使用。比如,引流腔的截面形状如图1和图3所示时,引导管9的侧壁的截面形状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引流腔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时,引导管9的侧壁的截面形状可以如图8所示。
具体地,医护人员可将引流腔自引导管9的尾部套入引导管9,并沿引导管9向患者体内推送直至目标引流深度/位置,引导管9的体部的长度通常可长于引流腔的长度,以便在引流腔到达目标引流深度/位置后,将引导管9从引流腔中拔出。
本实施例中,引导管9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且引导管9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硅胶等。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述引导管9的一端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引导管9的长度方向渐变缩小。如此,可使得引导管9的头部与体部平滑过渡。
详细地,通过设计引导管9的一端尺寸渐变缩小,可使得引导管9具有锥形头部。基于该锥形头部,可便于引导管9顺利置入患者体内。
优选地,引导管9可以设置为头端偏软而体部偏硬。通过设计引导管9的头部较体部稍软,有利于其在沿导丝10置入胸/腹腔时,减少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且可增加其通过性。
本实施例中,导丝10的横截面为圆形,导丝粗细以可以穿过引导管9和穿刺针内腔为准。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导丝10为金属材质的导丝。如此可在超声波下具有特殊的声学影像特点,便于在穿刺时可进行实时的超声或者CT引导和/或定位。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导丝10的头端柔软。图9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导丝10头端的形状,但并不限于仅为该形状。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丝10头端材质偏软,可减少导丝10置入患者体内时对人体组织的损伤。比如,导丝10的头端可位于患者体内病灶位置处,但其柔软头部并不会损伤其周边的人体组织。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导丝10除柔软头端之外的其他部分具有一定韧性和支撑性。如此,在沿导丝10置入引导管9时可具有引导作用。
优选地,导丝10上还可设置有刻度线。如此,在沿导丝10置入引导管9时,可结合导丝10上的刻度线和引导管9上的刻度线,对引导管9的置入深度进行准确定位。
因此,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管9上标识有沿所述引导管9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所述导丝10上标识有沿所述导丝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本实施例中,基于引导管9上的刻度线和导丝10上的刻度线,可便于医护人员将引导管9准确置入至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处,使得引导管9具有准确的置入深度。优选地,引导管9上的刻度线临近于引导管9的尾端,导丝10上的刻度线临近于导丝10的尾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该冲洗引流系统还可以包括导丝收纳器11。导丝10在备用时可被放置于导丝收纳器11中,以对导丝10进行保护。导丝收纳器11可以呈如图10所示的环形,或者其他可行的形状,如直线形。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至图13,所述冲洗引流系统还可以包括:具有金属针头的穿刺针12、所述导丝10、破皮刀13、扩皮器14。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所述穿刺针12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穿刺针12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10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穿刺针12两端开口,且穿刺针12与导丝10配合使用。如此,导丝10可穿过穿刺针12而被置入患者体内。穿刺针12的腔体的内径可以略大于导丝10的外径,以使得导丝10可以穿过穿刺针12为准。
本实施例中,穿刺针12的针头优选为金属材质针头,如此可在超声波下具有特殊的声学影像特点,便于在穿刺时可进行实时的超声或者CT引导和/或定位。
本实施例中,破皮刀13用于切开患者体表皮肤,切口尺寸适宜,以使扩皮器14可以通过皮肤切口处并基于导丝10的引导作用而被置入患者体内为准。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破皮刀13可以包括破皮刀头和塑料尾部,破皮刀头嵌入于塑料尾部内侧,破皮刀头备用时可套入保护套。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所述扩皮器14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扩皮器14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10的外径。
如图13所示,扩皮器14内部为中空状,可沿中间空腔穿过导丝10。
可选地,扩皮器14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硅胶等。
如图13所示,所述扩皮器14的一端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沿所述扩皮器14的长度方向渐变缩小。通过设计扩皮器14的一端尺寸渐变缩小,可使得扩皮器14具有锥形头部和圆柱形体部。基于该锥形头部,可便于扩皮器14顺利置入患者体内以实现扩皮功能。
基于上述对冲洗引流装置和冲洗引流系统的介绍说明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系统除了可以具有上述特点1~特点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外,至少还可以具有下述特点7~特点8中的一个或多个:
特点7:可定位
医护人员在置入穿刺针或导丝时,由于穿刺针的针头和导丝均可以为金属材质,故而可以通过超声、CT等技术手段进行定位引导。其中,超声定位引导可以在普通病床的床旁实施且无放射线暴露,临床实用性优于CT定位引导。
特点8:可经皮置入
可以经皮肤直接穿刺放置双腔管,而不需要在介入室/手术室等特殊场所进行较为复杂的手术等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装置可以具有可持续冲洗、可持续引流、可一次性置入冲洗管和引流管、可在较小化双腔管截面尺寸的同时较大化冲洗管和引流管的截面面积、可方便留取引流液标本、可引导双腔管的置入、支持定位、支持经皮置入等特点,更符合临床需求,且构造简单、成本低。
基于上述对冲洗引流装置和冲洗引流系统的介绍说明可知,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装置、系统及相关辅件,来实现冲洗引流目的的具体实现过程请参考下述步骤1~步骤7:
步骤1,皮肤局部麻醉后,在超声或CT的引导和定位下,使用穿刺针12经皮肤进行穿刺,将穿刺针12的针头置入目标脓腔;
步骤2,经穿刺针12的中空腔体置入导丝10,置入导丝10并固定导丝10位置后拔出穿刺针12;
步骤3,在导丝10进入皮肤部位处,使用破皮刀13切开皮肤;
步骤4,沿导丝10于穿刺点置入扩皮器14扩张局部皮肤和皮下软组织,之后去除扩皮器14;
步骤5,去除扩皮器14后沿导丝10置入引导管9,引导管9的置入深度/位置可以通过超声或者引导管9表面的刻度线进行定位;
步骤6,置入引导管9后,将双腔管的引流腔沿引导管9置入到脓腔位置,之后拔出导丝10和引导管9(也可在步骤5后即拔出导丝10);
步骤7,将转接头7分别连接双腔管的引流腔、负压吸引器和注射器,将双腔管的冲洗腔连接输液器或注射器,将双腔管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并进行冲洗、引流等后续操作。
此外,当引流腔留置时间较长,第一开孔5和/或端部开口被坏死组织阻塞不通畅时,可以原位更换双腔管。基于上述步骤1~步骤7,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引流装置及相关辅件,来实现更换双腔管目的的具体实现过程请参考下述步骤8~步骤12:
步骤8,局部妥善消毒后,将转接头7与双腔管的引流腔断开连接;
步骤9,将引导管9沿双腔管的引流腔置入合适深度/位置;
步骤10,固定引导管9的位置,将双腔管缓慢拔出;
步骤11,将新的双腔管的引流腔套入引导管9,沿引导管9缓慢推送双腔管至合适深度/位置;
步骤12,拔出引导管9,将转接头7与双腔管的引流腔连接,将双腔管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并进行冲洗、引流等后续操作。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放置、可冲洗/引流式双腔装置,支持将目标脓腔的冲洗和引流用一根双腔管解决,该双腔管具有可定位、可引导、可经皮穿刺放置、可持续冲洗、管腔粗、方便留取引流液标本等优点。可采用分步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双腔管的准确置入,留置时步骤清晰、操作简便,为SAP患者、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等的局部脓液引流和冲洗操作提供了更好的临床解决方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冲洗引流装置,包括:管状体和位于所述管状体的腔体中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沿所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管状腔体和第二管状腔体;
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排出引流液的装置;
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提供冲洗液的装置;
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管状体的同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分隔部的第二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面积;
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分隔部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表面;
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分隔部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表面;
和/或,
所述分隔部与所述管状体的第一侧壁的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侧壁;
和/或,
所述第一管状腔体和所述第二管状腔体具有设定的位置关系,使得包括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最小圆柱体的轴位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管状体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和/或,
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截面呈圆形或D字形;
和/或,
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截面呈月牙形或D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管;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具有三通结构的转接头的第一端口;
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排出引流液的装置,所述转接头的第三端口连接用于采样所述引流液的装置;
和/或,
所述冲洗引流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提供冲洗液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大于引导管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
和/或,
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管状体的第一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临近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腔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腔壁;
和/或,
所述管状体的第二腔壁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位于临近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第二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腔壁为所述管状体的围成所述第二管状腔体的腔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其中,所述管状体上标识有沿所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8.一种冲洗引流系统,包括:引导管、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冲洗引流装置;
其中,所述引导管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所述引导管的腔体的内径大于导丝的外径;
所述引导管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管状腔体的内表面的截面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洗引流系统,其中,所述引导管的一端的外表面的截面尺寸沿所述引导管的长度方向渐变缩小;
和/或,
所述引导管上标识有沿所述引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所述导丝上标识有沿所述导丝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洗引流系统,其中,所述冲洗引流系统还包括:具有金属针头的穿刺针、所述导丝、破皮刀、扩皮器;
其中,所述穿刺针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所述穿刺针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的外径;
所述扩皮器的两端均为开口式结构;
所述扩皮器的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导丝的外径。
CN202120718194.4U 2021-04-08 2021-04-08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4969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8194.4U CN214969814U (zh) 2021-04-08 2021-04-08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8194.4U CN214969814U (zh) 2021-04-08 2021-04-08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9814U true CN21496981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9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8194.4U Active CN214969814U (zh) 2021-04-08 2021-04-08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9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1415A (zh) * 2021-04-08 2021-06-2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1415A (zh) * 2021-04-08 2021-06-29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4500B2 (ja) 静脈内カテーテルを患者に導入する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420926B2 (ja) バルブ付きカテーテル
US20070035042A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accessing a breast duct for performing a medical procedure
JP2011502013A (ja) 流体を特に体腔、特に胸腔に供給する及び/又はから除去するカテーテルの形をした医療装置
JPH11500051A (ja) 腹水バルブ
MXPA03010227A (es) Aguja combinada y dispositivo dilatador para la cateterizacion arterial y de la vena central.
US10835724B2 (en) Biopsy spacer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214969814U (zh)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CN113041415A (zh) 冲洗引流装置及系统
CN104208797B (zh) 一种导管导入装置
CN209033292U (zh) 一种胸腹腔引流管
CN211157715U (zh) 一种外科冲洗引流管
CN209808487U (zh) 一种经皮肺穿刺辅助套管针
CN100387315C (zh) 乳腺脓肿微创治疗管
CN209437337U (zh) 无损伤体腔穿刺针及具有该穿刺针的引流装置
CN209378262U (zh) 一种医用导管及导引芯装置
CN2714058Y (zh) 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
CN204134020U (zh) 一种导管导入装置
CN221513201U (zh) 扩张器组件
EP1703923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for accessing a breast duct for performing a medical procedure
JP6503989B2 (ja) トロッカーカテーテル
CN215231398U (zh) 一种输送套管
CN221105971U (zh) 一种超声引导下的胸腹腔积液防堵穿刺引流针
CN215134538U (zh) 一次性使用膀胱灌注装置
CN211094536U (zh) 一种膀胱穿刺造瘘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