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31398U - 一种输送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31398U
CN215231398U CN202120822589.9U CN202120822589U CN215231398U CN 215231398 U CN215231398 U CN 215231398U CN 202120822589 U CN202120822589 U CN 202120822589U CN 215231398 U CN215231398 U CN 215231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portion
delivery
tube portion
outer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2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诚
肖啸
吴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etter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etter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etter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etter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225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31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31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31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套管,包括同轴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锥部的外径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第一管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形成“前细后粗”的结构,该结构可避免输送套管插入实体组织后造成注射液体回流,并可在组织损伤较小的情况下保证结构刚性,实现精准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针对人体脑部的各类治疗和诊断程序要求使用输送套管将药物物质高精度地注入患者的指定区域,例如大脑深部位置。
然而,普通给药套管一般都是外径一致的设计形式,在插入脑实质并注射药物时,由于压力和液体虹吸作用,会产生药物沿针道的回流现象,造成药物无法准确地递送至大脑指定区域而过多积累于针道周边。此外,为尽量保护患者,减小对脑实质造成的损伤,输送套管进入大脑的部分需设计得尽可能细,但输送套管整体又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用于实现药物在脑实质特定区域的精准递送。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输送套管,在将药物物质高精度地输送到患者大脑目标区域的同时,也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度伤害。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新的输送套管也能用于其他生物组织的定位注射,所述其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大脑、脊髓、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肌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递送药物的同时避免回流,并尽量减小对脑实质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套管,包括同轴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锥部的外径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第一管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径为0.3~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为0.6~0.8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的长度为2~4mm。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为15~2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部的长度在0.1mm~0.5mm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同轴套接,所述第一锥部将所述第一管部固定于第二管部。
优选地,所述输送套管还包括第三管部,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同轴,所述第三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形成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部的长度为8~25cm。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部的外径为1.2~2mm。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为锥形,所述连接端的长度为1.5mm~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第三管部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第三管部同轴套接,所述第一锥部将所述第一管部固定于第二管部,所述连接端将第一主体部固定于第三管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部的远离第二管部的端部具有10-45°的倒角。
优选地,所述输送套管的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或陶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形成“前细后粗”的结构,该结构可避免输送套管插入实体组织后造成注射液体回流,并可在组织损伤较小的情况下保证结构刚性,实现精准定位。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做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X-X剖视图。
附图标记:11-第一管部;110-输送管出口;111-第一管部的端部;12-第二管部;120-第二管部内腔;121-第一锥部;122-第一主体部;123-第二管部的端部;13-第三管部;130-第三管部内腔;131-第三管端部;14-连接端;15-鲁尔接头;150-鲁尔接头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套管,输送套管包括同轴的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第二管部12包括第一锥部121和第一主体部122,第一锥部121的外径从第一主体部122向第一管部11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主体部122的外径大于第一管部11。由此,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相互连通,在输送套管插入脑部并通过输送泵递送药物时,由于第一主体部122的外径大于第一管部11,形成“前细后粗”的结构,锥形的第一锥部121可密闭输送管出口110周围的区域,令药物仅在输送管出口110处、或第一管部11的周边会聚,防止药物沿输送套管进入的创口回流涌出至脑部注射位点以外,由此即可将药物准确地递送至大脑的指定区域。
优选地,第一管部11的外径为0.3~0.5mm。
优选地,第一主体部122的外径为0.6~0.8mm。
通常,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为进入脑部的区域,在保证第二管部12的第一主体部122的外径大于第一管部11的外径的情况下,它们的外径可越细越好。
优选地,第一管部11的长度为2~4mm。
优选地,第一主体部122的长度为15~25mm。
第一管部11和第一主体部122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插入脑部的情况决定。
优选地,第一锥部121的长度在0.1mm~0.5mm范围内。
此处,第一锥部121的长度是指圆锥侧面的长度,其决定了形成圆锥的高,在圆锥底面半径是确定的情况下,第一锥部121的长度决定了输送套管整体的平滑度。
优选地,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同轴套接,第一锥部121将第一管部11固定于第二管部12。
输送套管可由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两根管形成。在某些情况下,第一管部11的端部111可伸入第二管部12的内腔120,由第一锥部121将第一管部11固定于第二管部12。可使用本领域常规的任意方法将各个管部互相固定连接,例如点焊等等。
优选地,输送套管还包括第三管部13。第三管部13与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同轴。第三管部13的外径大于第一主体部122。第三管部13与第二管部12连接,形成连接端14。
由于第一管部11和第二管部12的外径要求尽可能小,因此输送套管的刚性可能不足,在术中进行某些操作时会导致输送套管易弯折甚至断裂,发生危险。因此,需引入第三管部13。第三管部13与第二管部的第一主体部122连接,在使用时,即可对输送套管的第三管部13进行夹持固定,而不会造成其弯折甚至断裂。通常,第一管部11的外径为三者之中最小,第二管部12次之,第三管部13的外径最大。上述设计的目的是,不仅在输送套管插入人体脑部并注射液体时防止其回流,还能在保证输送套管整体刚性的同时,最小化对患者大脑的损伤。因为,如果只采用与第二管部外径一样的部件作为输送套管夹持的主体结构,会导致输送套管的刚性不足,使其易弯折甚至断裂,更无法保证输送套管实现精确定位。
在某些情况下,第二管部12的端部123可伸入第三管部的内腔130,并由连接端14将第二管部12固定,例如使用点焊等。
优选地,第一管部11、第二管部12和第三管部13可为一体成型,此时则无需对三个管部进行套接或焊接。
优选地,第一管部11、第二管部12和第三管部13同轴套接,第一锥部121将第一管部11固定于第二管部12,连接端14将第一主体部122固定于第三管部13。与前述类似地,输送套管可在前述以两根管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第三管部13形成。某些情况下,三根管互相套接,并使用本领域常规的任意方法将各个管部互相固定连接,例如点焊等等。
优选地,第三管部13的长度为8~25cm。第三管部13通常不进入脑部,根据仪器实际夹持情况进行设计即可。
优选地,第三管部13的外径为1.2~2mm。对第三管部13的外径不作特别限制,其有足够的刚性并能保证其被仪器夹持时不易弯折断裂即可。
优选地,连接端14为锥形,连接端14的长度为1.5mm~3mm。
另一个意外的好处是,由于输送套管逐级地进入脑部,创伤腔道也相应地逐步扩大,因此在套管拔出时其端部不会对创伤造成碰擦,以致于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对于第一管部11、第二管部12、第三管部13的内径通常不作限制,但优选地,第一管部11的内径为0.1~0.3mm,第二管部12的内径为0.1~0.6mm,第三管部13的内径为0.1~0.9mm。它们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优选地,第一管部11的远离第二管部的端部具有10-45°的倒角,由此输送套管更易插入人体组织。
优选地,输送套管的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或陶瓷。
优选地,第三管部13的端部131设置鲁尔接头15。鲁尔接头15可直接与输送套管粘合。鲁尔接头15具有腔口150,通过导管将腔口150与输送泵连接,由此可递送药物或抽出体液,并且便于管理医疗流体,在不插拔输送套管的前提下切换递送的药物,等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套管包括同轴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包括第一锥部和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锥部的外径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所述第一管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径为0.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径为0.6~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的长度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长度为1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部的长度在0.1mm~0.5mm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为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同轴套接,所述第一锥部将所述第一管部固定于第二管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套管还包括第三管部,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同轴,所述第三管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连接,形成连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部的长度为8~25c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部的外径为1.2~2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锥形,所述连接端的长度为1.5mm~3mm。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第三管部为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第三管部同轴套接,所述第一锥部将所述第一管部固定于第二管部,所述连接端将第一主体部固定于第三管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的远离第二管部的端部具有10-45°的倒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套管的材料为医用不锈钢或陶瓷。
CN202120822589.9U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输送套管 Active CN215231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589.9U CN215231398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输送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589.9U CN215231398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输送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31398U true CN215231398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50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2589.9U Active CN215231398U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输送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31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859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rigidity and snag-resistance of catheter tip
JP6091469B2 (ja) カテーテル孔アレイの効率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US8936581B2 (en) Catheter having a spiral slit
US7927325B2 (en) Implantable pump connector for catheter attachment
JP5662159B2 (ja) 可撓性脊椎針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フロー要素、針組立体、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方法
TW200821002A (en) Indwelling catheter, hollow needle, and indwelling needle assembly
US20110313399A1 (en) Intravenous cannula
EP2385854B1 (en) Optimized intracranial catheters for convection-enhanc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AU2012299355A1 (en) A catheter having a pressure activated splittable feature
US20120078095A1 (en) High-flow tapered peripheral iv catheter with side outlets
CN215231398U (zh) 一种输送套管
US20190269886A1 (en) Medical device with reduced occlusion
CN221083749U (zh) 一种穿刺针和穿刺针系统
WO2014128824A1 (ja) 医療用器具
CN219836013U (zh) 血管通路系统和延伸套件
US20240066273A1 (en) Extension Set Having Distally-Directed Extension Tube
US20210060264A1 (en) Injection needle having varying caliber
CN219763494U (zh) 一种穿刺针和穿刺针系统
KR20150108804A (ko) 안전 신경 주입 시스템 및 주입 방법
US20210060305A1 (en) Fenestration Over the Needle Catheter
KR20140085054A (ko) 안전 신경 주입 시스템 및 주입 방법
NZ621749B2 (en) A catheter having a pressure activated splittable fe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