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0588U - 装置壳体 - Google Patents

装置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0588U
CN214960588U CN201990000668.2U CN201990000668U CN214960588U CN 214960588 U CN214960588 U CN 214960588U CN 201990000668 U CN201990000668 U CN 201990000668U CN 214960588 U CN214960588 U CN 214960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ole
main body
fitt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06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田晋史
利守纱千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ar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ar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0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0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05K5/0013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assembled by resilien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0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05K7/1405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y clips or resilient members, e.g. hoo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8Construction of rack or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7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构件,其设置有孔,所述孔包括引导孔和与引导孔连通的装配孔;和第二壳体构件,其在与所述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第二壳体构件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突起配合到所述装配孔而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第二壳体构件时,所述引导孔沿倾斜方向引导进入到引导孔内的突起的运动,使得第二壳体构件能够在第二壳体构件沿所述倾斜方向被引导的状态下靠近第一壳体构件。沿着引导孔在所述倾斜方向上移动、穿过所述引导孔并到达所述装配孔内部的所述突起配合到所述装配孔。第二壳体构件通过将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而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Description

装置壳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置壳体。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用于容纳诸如电子部件的内置组件的装置壳体。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60307(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壳体,该壳体构造成通过用螺钉将盖构件固定在壳体主体上以覆盖壳体主体的开口,而在由壳体主体和盖构件限定的空间中容纳内置组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壳体中,用于插入紧固螺钉的多个螺钉孔形成在盖构件和壳体主体的每一者上,以将盖构件紧固到壳体主体。这些螺钉孔形成在用于容纳内置组件的空间周围。
发明内容
通过采用能够在没有紧固螺钉的情况下将盖构件固定到壳体主体的构造,从而不必在用于容纳内置组件的空间周围形成螺钉孔,因此可以减小壳体的外部尺寸。具有这种构造的壳体的具体示例在图5A中以立体图示出。
图5A所示的壳体2A包括:壳体主体10A,其具有大致扁平的矩形形状并在上表面具有开口;以及盖构件20A,其与壳体主体10A的上表面相对,并具有大致扁平的矩形形状,在下表面具有开口。在壳体主体10A上形成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外壁11A、12A。在各外壁11A、12A上间隔地形成多个L形的凹槽100A。在盖构件20A上形成有一对相对的内壁21A、22A。在每个内壁21A、22A上,在与各个凹槽100A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突起200A。
盖构件20A的整个内周表面形成为在较小程度上大于壳体主体10A的整个外周表面。因此,当组装壳体主体10A和盖构件20A时(当将盖构件20A装配到壳体主体10A上时),盖构件20A的整个内周表面基本上没有间隙地围绕壳体主体10A的整个外周表面,并且内置组件容纳在由壳体主体10A和盖构件20A限定的空间内。
当将盖构件20A装配到壳体主体10A时,操作者使突起200A配合到各个凹槽100A。由此,盖构件20A被固定于壳体主体10A。图5B以五个单独的步骤示出了突起200A相对于凹槽100A的运动,直到突起200A配合到对应的凹槽100A。在图5B中,箭头指示当将盖构件20A组装到壳体主体10A时操作者施加载荷的方向。
操作者相对于壳体主体10A定位盖构件20A,以使突起200A从形成于壳体主体10A的相应的外壁面11A、12A的各凹槽100A的起始端进入各凹槽100A,并将定位的盖构件20A向下(朝壳体主体10A)推动,直到每个突起200A抵靠相应的凹槽100A的下端110A为止(图5B的步骤A至步骤B)。
在推动盖构件20A直到突起200A抵靠相应的下端110A之后,操作者使盖构件20A相对于壳体主体10A横向滑动。从而,突起200A在凹槽100A内横向滑动,并在滑动结束时的位置处配合至凹槽100A(图5B的步骤C至步骤E)。通过将突起200A配合到各个凹槽100A,使盖构件20A相对于壳体主体10A固定。
壳体主体10A和盖构件20A是树脂成型组件。因此,壳体主体10A和盖构件20A由于诸如冷却(固化)期间的残余应力和体积收缩之类的因素的影响而相对于理想形状(设计形状)具有不小程度的变形,例如翘曲、弯曲和形变。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多对凹槽100A和突起200A中的一对凹槽100A和突起200A配合,但是在其余的配对中,由于变形而使得突起200A相对于凹槽100A浮动,从而没有配合到凹槽100A中。
为了使所有成对的凹槽100A和突起200A配合,操作者必须使盖构件20A相对于壳体主体10A横向滑动,同时通过用一只或多只手(或使用夹具)从上方按压整个盖构件20A(施加朝向壳体主体10A的载荷)校正盖构件20A的变形以配合壳体主体10A的形状(换言之,盖构件20A变形以使得使每个配对中的突起200A不会相对于凹槽100A浮动)(参见图5B的步骤C和步骤D中所示的箭头)。即,操作者被迫在使整个盖构件20A朝向壳体主体10A按压的同时使盖构件20A横向滑动,这是困难的操作。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申请,并且本申请的目的是提高具有以下结构的壳体的组装容易性:所述结构是指第二壳体构件(例如,盖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例如,壳体主体)被固定。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装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构件,其具有孔,该孔包括引导孔和与该引导孔连通的装配孔;以及第二壳体构件,其在与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第二壳体构件被构造成通过将突起配合至装配孔而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在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第二壳体构件时,引导孔沿倾斜方向引导进入到引导孔内的突起的运动,使得第二壳体构件在第二壳体构件沿倾斜方向被引导的状态下靠近第一壳体构件。沿着引导孔在倾斜方向上移动、穿过引导孔并到达装配孔内部的突起配合到装配孔。第二壳体构件通过将突起配合至装配孔而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引导孔具有沿倾斜方向延伸的孔形状;并且沿倾斜方向引导从引导孔的起始端进入引导孔内的突起。这种情形下,装配孔具有在与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孔形状,并且穿过引导孔的终端并到达装配孔内部的突起配合至装配孔。
倾斜方向例如是与第一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多个孔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上,并且多个孔沿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地配置。多个突起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上,并且多个突起设置在与相应的多个孔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第二壳体构件通过将突起配合至相应的孔的装配孔中而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第一壳体构件具有壳体主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内的安装构件。这种情况下,孔形成在安装构件上。
壳体主体是大致扁平的矩形构件,其上表面具有开口。这种情况下,安装构件是沿着壳体主体的内壁表面形成的框状构件,多个孔设置在沿着壳体主体的于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内壁表面的部分处,使得多个孔彼此之间具有间隔。第二壳体构件是大致扁平的矩形的盖构件,在与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相面对的下表面上具有开口,多个突起设置在第二壳体构件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内壁表面上与相应的多个孔对应的位置处,当突起配合至相应的孔的装配孔中并且第二壳体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时,第二壳体构件覆盖壳体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开口。
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分别具有被配合部和配合部。当突起配合至装配孔时,配合部配合至被配合部,并通过突起与装配孔的配合来加强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的固定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提高了具有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固定第二壳体构件的构造的壳体的组装简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装置的整体图(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装置的沿图1所示的线A-A截取的截面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以五个单独的步骤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装置的突起相对于孔的运动直到突起配合至对应的孔的图。
图5A是具有常规构造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5B是以五个单独的步骤示出了具有常规构造的图5A所示的装置的突起相对于凹槽的运动直到突起配合至相应的凹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装置。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装置是包括配置为容纳诸如电子部件的内置组件的壳体的装置,并且例如是车载显示装置、车载车辆导航装置、平板终端装置、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智能电话、功能电话、便携式游戏机等。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装置1的整体图(俯视图)。图2示出了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A-A线截面图,示出了沿图1所示的线A-A截取的装置1的截面。在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表示为Z方向,垂直于Z方向且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表示为X方向和Y方向。图1所示的Z方向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表示为+Z方向,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为-Z方向。图1中的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分别表示为+X方向和-X方向,图1中的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分别表示为+Y方向和-Y方向。X、Y和Z方向也根据需要在图2以及之后的图中表示。
如图2所示,装置1包括壳体2。在包括图2的每个图中(在示出壳体2的内部的图中),为了方便起见,对诸如电子部件的内置组件的图示进行了省略,仅示出了壳体2。
壳体2包括作为第一壳体构件的示例的壳体构件10和作为第二壳体构件的示例的盖构件20。壳体构件10包括壳体主体12和框状构件(安装构件)14。
壳体主体12是树脂模制组件,并且是在其上表面上具有开口的基本扁平的矩形构件(见图3)。为了方便起见,附图标记120表示在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上的开口。框状构件14是金属部件,并且具有沿着壳体主体12的内壁表面的整个周边延伸的矩形框状,壳体主体12是矩形构件。
如图3所示,在壳体主体12上形成有支撑部122和钩部124。在图3中,仅在壳体2的端部2a示出了支撑部122,但是支撑部122不仅在端部2a处还在壳体2的端部2b处(在图中看不到的位置)形成。在图3中,在壳体2的每个端部2a、2b示出一个钩部124,但是在每个端部2a、2b沿Y方向间隔地形成多个钩部124。
形成在壳体2的每个端部2a、2b的一对支撑部122与框状构件14的相应的支撑区域140(见图2)面接触,从而从下方支撑整个框状构件14。
在框状构件14上,在与壳体主体12的各个钩部124对应的位置形成支撑部142。钩部124通过钩挂在相应的支撑部142的上边缘而从上方对整个框状构件14进行按压。
框状构件14通过由支撑部122从下方支撑并由钩部124从上方按压(换句话说,通过被夹在壳体主体12内),从而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
如图2所示,在框状构件14上,在沿着壳体主体12的于X方向(第一方向的示例)上延伸的内壁面的部分(一对侧部144),彼此间隔地设置多个孔146。例如,每个侧部144形成四个孔146。
盖构件20是树脂模制组件,并且是基本上扁平的矩形构件,在其下表面上朝向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具有开口。盖构件20具有彼此平行并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内壁表面202、204。在各内壁表面202、204上,在与形成于框状构件14的相应的多个孔146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突起206。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内壁表面202、204的每者上形成与相应的孔146对应的四个突起206。
如图3所示,当突起206配合到相应的孔146时,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从而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上的开口120被覆盖。因此,未示出的内置组件被容纳在由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限定的空间内。
图4以五个单独的步骤示出了突起206相对于孔146的运动,直到突起206配合到相应的孔146为止。在图4中,箭头指示当将盖构件20组装到壳体主体12时操作者向盖构件20施加载荷的方向。
如图4所示,孔146由第一引导孔146a、与第一引导孔146a连通的第二引导孔146b(引导孔的示例)以及与第二引导孔146b连通的装配孔146c组成。即,孔146是由第一引导孔146a、第二引导孔146b和装配孔146c构成的单个孔。在图4中,为了便于区别地示出第一引导孔146a、第二引导孔146b和装配孔146c,在孔之间的边界处绘制了点划线。
操作者相对于壳体主体12定位盖构件20,使得突起206从各个第一引导孔146a的起始端进入形成在框状构件14的每个侧部144的相应的第一引导孔146a中(图4的步骤1)。
操作者将相对于壳体主体12定位的盖构件20向下推(操作者向壳体主体12沿-Z方向施加载荷)。当盖构件20被向下推时,形成在盖构件20上的每个突起206穿过相应的第一引导孔146a的终端,并从第二引导孔146b的起始端进入第二引导孔146b(图4的步骤2至步骤3)。
如图4所示,第二引导孔146b具有沿倾斜方向D(见图4的步骤1所示的双点划线)延伸的孔形状,倾斜方向D在XZ平面内相对于+X方向成角度θ。第二引导孔146b沿倾斜方向D引导进入第二引导孔146b的突起206的运动。由于突起206的运动在倾斜方向D上被引导,因此当操作者将盖构件20向下按压时,盖构件20在相对于壳体主体12沿倾斜方向D滑动的同时靠近壳体主体12(换句话说,盖构件20在-Z方向上移动,并且同时在+X方向上移动)(图4的步骤3至步骤4)。
为了使盖构件20仅通过操作者施加的-Z方向的载荷而相对于壳体主体12在倾斜方向D上滑动(换言之,为了使突起206仅通过由操作者施加的-Z方向的载荷沿着第二引导孔146b滑动),需要将壳体2设计为使得在突起206与第二引导孔146b(的边缘146b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降到适当值以下。
具体地,当操作者将-Z方向的载荷(例如,由装置1的制造商设置为标准值的载荷)施加到盖构件20时,载荷(方便起见用附图标记F表示该载荷)从突起206作用到第二引导孔146b的边缘146bb,并且边缘146bb的法向力(=Fcosθ)作用到突起206(参见图4的步骤3)。假定突起206和边缘146bb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摩擦力F’(=μFcosθ)作用在突起206和边缘146bb之间。当沿-Z方向的载荷由操作者施加到盖构件20时,平行于边缘146bb的分力F”(=Fsinθ)作用到突起206。通过设定摩擦系数μ(换言之,突起206和第二引导孔146b的材料)和第二引导孔146b的方向(角度θ)使得摩擦力F’变得小于分力F”,这样能够仅通过操作者沿-Z方向的载荷使盖构件20沿倾斜方向D相对于壳体主体12滑动。
突起206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前边缘206a被倒角的程度大于尾边缘206b(略呈锥形),从而突起206可以在第二引导孔146b内平滑地移动。前边缘206a的表面206aa是通过对前边缘206a进行倒角而获得的表面,以使得在第二引导孔146b内部滑动时该表面206aa平行于第二引导孔146b的延伸方向(即,倾斜方向D)。
为了便于说明,用附图标记D1表示尾边缘206b的圆角倒角部分的顶点206bb与表面206aa之间的距离,并用附图标记D2表示第二引导孔146b的宽度(见图4的步骤4)。当突起206在第二引导孔146b内滑动时,为了抑制突起206在倾斜方向D以外的方向上的反冲,优选使距离D1与宽度D2之差尽可能小。另一方面,如果距离D1与宽度D2之差太小,则突起206难以在第二引导孔146b内平滑地滑动。通过考虑这些方面和公差,将宽度D2设置为在较小程度上大于距离D1的值。
当操作者将盖构件20向下推动并且突起206在+X方向上移动时,突起206的上边缘206c垂到装配孔146c的边缘146cc上,从而使突起206成为其被边缘146cc从上方按压的状态(图4的步骤4)。形成在盖构件20上的所有突起206均从上方被各个装配孔146c的边缘146cc按压。换句话说,整个盖构件20从上方被边缘146cc按压。
与图5A所示的常规构造的壳体2A一样,由于固化或树脂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残余应力和体积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相对于理想形状(设计形状)具有不小程度的变形,例如翘曲、弯曲和形变。然而,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整个盖构件20从上方被边缘146cc按压。因此,防止了由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变形引起的突起206相对于孔146的浮动。
因此,仅通过使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沿+X方向移动而无需按压盖构件20(仅通过沿+X方向向壳体主体12施加载荷),操作者就可以使突起206进入装配孔146c。
装配孔146c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孔形状。当考虑公差时,装配孔146c的宽度D4非常小的程度上大于突起206的宽度D3,但是宽度D3和宽度D4被设定为基本相同的值。因此,当整个突起206穿过第二引导孔146b的终端并到达装配孔146c的内部时,突起206配合到装配孔146c(参见图4的步骤5和图3)。当形成在盖构件20上的所有突起206配合到各个装配孔146c时,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
作为另外的说明,根据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变形,突起206在倚靠(在施加载荷同时)装配孔146c的边缘146cc或相对边缘(与边缘146cc相对的边缘)146cd的同时配合至装配孔146c。因此,突起206难以沿-X方向从装配孔146c中拉出。即,壳体2被构造成通过利用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变形将盖构件20更牢固地固定到壳体主体12。
操作者可以将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而不必强行执行图5B所示的困难操作(具体地,在将盖构件20整体朝向壳体主体12按压的同时使盖构件20在+X方向上移动的操作)。
如图3所示,在壳体2的端部2a、2b,提供了通过突起206和装配孔146c的配合来加强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固定状态的结构。具体而言,在端部2a,在壳体主体12上形成有凹部(形成在壳体主体12的内壁面上的凹部并且是被配合部)126,并且在盖构件20上形成有凸部208(配合部)。在端部2b,在壳体主体12上形成有矩形孔(被配合部)128,并且在盖构件20上形成有凸部210(配合部)。凸部208具有与凹部126对应的相似的形状,并且在非常小的程度上小于凹部126。凸部210具有与矩形孔128对应的相似的形状,并且在非常小的程度上小于矩形孔128。
如图4的步骤5所示,随着使盖构件20在+X方向上相对于壳体主体12移动,以使突起206配合到装配孔146c中,当突起206配合至装配孔146c时,凸部208配合至凹部126并且凸部210配合至矩形孔128。通过这些组件的配合,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通过突起206和装配孔146c的配合的固定状态被加强。
装置1构造成使得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而没有紧固螺钉。不需要在装置1的壳体2上围绕用于容纳诸如电子部件的内置组件的空间形成用于插入紧固螺钉的螺钉孔。因此,与需要紧固螺钉和螺钉孔的构造相比,壳体2易于设计得更小。此外,由于没有螺钉头暴露在壳体2的外观,可以使外观更简洁。
为了构造成使得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固定而没有紧固螺钉,可以想到采用在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整个外围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接合钩的构造(所谓的固定装配结构)。然而,如果采用该构造,则难以在不损坏的情况下从壳体主体12移除盖构件20。
作为示例,考虑了如下情况:将盖构件20从壳体主体12移除以维修诸如电子部件的内置组件。在这种情况下,每当从壳体主体12上取下盖构件20时,就有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主要是固定装配结构的部分)损坏的危险。如果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被损坏,因为损坏的部件需要被丢弃并用新部件替换,因此成本增加。
在本实施方案中,当沿-X方向的载荷施加到盖构件20时,突起206相对于装配孔146c的配合被释放,并且沿-X方向的载荷连续施加到盖构件20时,盖构件20相对于壳体主体12向上(通过由第二引导孔146b引导而在与倾斜方向D相反的方向)滑动。当盖构件20向上(沿+Z方向并且远离壳体主体12的方向)提升时,突起206穿过第二引导孔146b和第一引导孔146a并从孔146中出来,并且使壳体主体12处于从盖构件20移开的状态。
即,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壳体2,仅通过向盖构件20施加沿-X方向的载荷并提升盖构件20(沿+Z方向)的操作,就能够将盖构件20从壳体主体12移除。因此,壳体主体12和盖构件20的损坏风险低,因此可以避免由于这些部件的损坏而导致的成本。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且在本申请的技术理念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本说明书和/或显而易见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示出的实施方案等的适当组合也包括在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中。
上述实施方案具有壳体构件10包括孔146并且盖构件20包括突起206的构造。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该构造可以被壳体构件10包括突起并且盖构件20包括孔的构造代替。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突起206是前边缘206a侧被倒角的矩形突起。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突起206可以是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的突起。

Claims (6)

1.一种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构件,其设置有孔,所述孔包括引导孔和与所述引导孔连通的装配孔;和
第二壳体构件,其在与所述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所述第二壳体构件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其中,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固定所述第二壳体构件时,所述引导孔沿倾斜方向引导进入到引导孔内的突起的运动,使得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在第二壳体构件沿所述倾斜方向被引导的状态下靠近所述第一壳体构件,
其中,沿着引导孔在所述倾斜方向上移动、穿过所述引导孔并到达所述装配孔内部的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构件通过将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所述倾斜方向是与第一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
多个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上,
所述多个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间隔地配置,
多个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上,
所述多个突起设置在与相应的所述多个孔对应的位置,
所述装配孔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孔形状,并且
所述第二壳体构件通过将所述突起配合至相应的孔的装配孔中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
具有沿所述倾斜方向延伸的孔形状;并且
沿倾斜方向引导从引导孔的起始端进入引导孔内的突起,并且
其中,穿过所述引导孔的终端并到达所述装配孔内部的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具有:
壳体主体;和
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内的安装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孔形成在所述安装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具有:
壳体主体;和
安装在所述壳体主体内的安装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孔形成在所述安装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主体是大致扁平的矩形构件,所述矩形构件的上表面具有开口,
所述安装构件是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内壁表面形成的框状构件,所述多个孔设置在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于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内壁表面的部分处,使得所述多个孔彼此之间具有间隔,并且
所述第二壳体构件是大致扁平的矩形的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相面对的下表面上具有开口,所述多个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内壁表面上与相应的所述多个孔对应的位置处,当所述突起配合至相应的孔的装配孔中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固定时,所述第二壳体构件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构件分别具有被配合部和配合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突起配合至所述装配孔时,所述配合部配合至所述被配合部,并通过所述突起与所述装配孔的配合来加强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构件的固定状态。
CN201990000668.2U 2018-04-25 2019-01-29 装置壳体 Active CN2149605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3711A JP7132741B2 (ja) 2018-04-25 2018-04-25 装置の筐体
JP2018-083711 2018-04-25
PCT/JP2019/002836 WO2019207873A1 (ja) 2018-04-25 2019-01-29 装置の筐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0588U true CN214960588U (zh) 2021-11-30

Family

ID=68294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0668.2U Active CN214960588U (zh) 2018-04-25 2019-01-29 装置壳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6742B2 (zh)
JP (1) JP7132741B2 (zh)
CN (1) CN214960588U (zh)
DE (1) DE112019002123T5 (zh)
WO (1) WO20192078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31463A (ja) * 2022-08-26 2024-03-07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カバー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511B2 (ja) * 1994-10-31 1996-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筐体
US6942153B1 (en) * 2004-05-25 2005-09-13 Unitech Electronics Co.,Inc. Handheld computer
JP2006106632A (ja) 2004-10-08 2006-04-20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KR100877049B1 (ko) * 2006-09-28 2009-01-07 가시오 히타치 모바일 커뮤니케이션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방수구조
CN102096279A (zh) 2009-10-27 2011-06-1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框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JP4873063B2 (ja) 2009-10-30 2012-0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筐体の補強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EP2718781B2 (en) * 2011-06-13 2019-10-23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Housing for encasing a tablet computer
CN102316185A (zh) 2011-08-19 2012-01-11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滑轨与上滑壳体的组装结构
KR101395358B1 (ko) * 2011-09-02 2014-05-14 주식회사 팬택 방수시트가 설치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99125B2 (ja) 2012-09-19 2014-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筐体及びその筐体の組立方法
CN104797110B (zh) * 2014-01-20 2017-08-25 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壳体
US9894191B2 (en) * 2014-06-16 2018-02-1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KR102365738B1 (ko) * 2015-03-10 2022-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383702B1 (ko) * 2015-12-14 2022-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하우징 제작 방법
WO2018098373A1 (en) * 2016-11-23 2018-05-31 Mobelisk Group, Llc Modular tablet case wit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mponents
EP3346675B1 (en) * 2017-01-09 2019-03-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149434B (zh) * 2018-02-13 2021-09-1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51690B1 (ko) * 2018-12-06 2023-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착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06742B2 (en) 2021-12-21
DE112019002123T5 (de) 2021-01-14
JP2019192770A (ja) 2019-10-31
WO2019207873A1 (ja) 2019-10-31
US20210243909A1 (en) 2021-08-05
JP7132741B2 (ja) 2022-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739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utter
EP3340588A1 (en) Bracket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679040B (zh) 电连接器
CN110031943B (zh) 光收发器
CN214960588U (zh) 装置壳体
EP3145029A1 (en) Socket
KR102450923B1 (ko) 렌즈 조립체
US1064582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426049B2 (en) Battery cover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190186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JP511334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643665B (zh) 成像装置和多功能打印机
KR20060114635A (ko) 스위치
US7845842B2 (en) Frame member of a back lighting module
JP4795265B2 (ja) スライド式小型電子機器
CN11311487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4056174B2 (ja) 駆動ユニットのギヤ抜け止め構造、画像形成装置
JP6739469B2 (ja) 防水型基板収納筐体
US20170110268A1 (en) Input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nput device
US20120119631A1 (en) Computer case
JP2007035376A (ja) 電子装置
US918525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3707635B2 (ja) カバー類の取付構造
JP2564468Y2 (ja) コネクタ
CN217508878U (zh) 摄像头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