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7511U -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57511U
CN214957511U CN202121000427.3U CN202121000427U CN214957511U CN 214957511 U CN214957511 U CN 214957511U CN 202121000427 U CN202121000427 U CN 202121000427U CN 214957511 U CN214957511 U CN 214957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hell
wire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04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维超
张宇
马光阳
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Optoelectronics Huayi Sheny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04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57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57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57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传输网络高速信号易产生干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组件,用于网络信号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头、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绝缘件;第一壳体套设于第一绝缘件的外部,第一绝缘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与第一插头对应设置,第一插头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Description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系统中实现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元件,常用到武器装备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电子系统中也需要相应地增加网络传输功能,但现有的具有网络传输功能的电连接器,各插头之间易产生干扰,导致传输效果不稳定。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连接器传输网络高速信号易产生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头组件,用于网络信号传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头、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插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二插头,所述第一绝缘件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插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的外壁均形成有多个卡爪,所述第一插头上的多个所述卡爪沿所述第一插头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插头上的多个所述卡爪沿所述第二插头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形成有卡槽,通过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槽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能够与所述第一绝缘件固定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用于网络信号传输,包括第一插头、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绝缘件;第一壳体套设于第一绝缘件的外部,第一绝缘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与第一插头对应设置,第一插头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由此分析可知,通过第一绝缘件上形成的第一安装槽能够使第一插头稳定地与第一绝缘件相连接,且本申请中的第一插头用于连接网络传输导线。因此,通过第一绝缘件形成的第一安装槽能够包覆第一插头,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包覆的第一插头与其他插头产生干扰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机构,配合插座机构组成电连接器,包括上述的插头组件以及尾部组件和连接螺帽组件;所述尾部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用于导线的进入,所述连接螺帽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插座机构相插接。
其中,所述尾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外壳内形成有贯通所述外壳的容纳部,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相连通,导线由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进入所述容纳部并与所述第一插头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尾部组件还包括封线体和封线套,所述封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封线体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沿所述封线体的轴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封线体的束线孔,所述束线孔内且沿所述束线孔的周向形成有限位凸部;所述封线套位于所述容纳部内,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封线套套设于所述封线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封线体对应设置,以使所述封线体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环套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环套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以对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进行密封;所述连接螺帽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垫片以及弹性件,所述连接螺帽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垫片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和所述连接螺帽组件之间。
使用时,导线由尾部组件的外壳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进入容纳部,并与第一插头相连接,从而使第一插头具有传输网络信号的能力,通过连接螺帽组件与插座机构相插接,实现对网络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上述的插头机构以及插座机构;所述插座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三插头以及第二绝缘件;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三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能够与所述第三插头相插接。
其中,所述插座机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第二绝缘件朝向插接端的一侧,所述密封垫上分布有与所述第三插头相对应的通孔,当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插头相插接时,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三插头之间。
具体地,所述插座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所述第三连接件环套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电连接器,能够为插头机构提供相插接的插座机构,当插头机构和插座机构相插接时,能够实现网络高速信号的传输。并且,由于本申请中的插座机构中的第三插头设置在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安装槽内,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应插接的第一插头和第三插头在进行网络传输过程中对其他插头的传输产生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座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插头;2-第一壳体;201-密封圈;3-第一绝缘件;4-外壳;5-封线体;501-束线孔;502-限位凸部;6-封线套;7-第一连接件;8-第一密封件;9-连接螺帽组件;10-第二连接件;11-垫片;12-弹性件;13-第二壳体;14-第三插头;15-第二绝缘件;16-密封垫;17-第二密封件;18-第三连接件;19-方盘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头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头1、第一壳体2以及第一绝缘件3;第一壳体2套设于第一绝缘件3的外部,第一绝缘件3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与第一插头1对应设置,第一插头1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通过第一绝缘件3上形成的第一安装槽能够使第一插头1稳定地与第一绝缘件3相连接,且本申请中的第一插头1用于连接网络传输导线。因此,通过第一绝缘件3形成的第一安装槽能够包覆第一插头1,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包覆的第一插头1与其他插头产生干扰的问题。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插头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且相应地,第一绝缘件3上的第一安装槽根据第一插头1的数量相适配。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壳体2为圆筒形结构,第一绝缘件3和第一插头1均为圆柱体结构,第一插头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插头1均匀分布在第一绝缘件3上。
其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二插头,第一绝缘件3呈圆柱体结构,且第一绝缘件3上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通第一绝缘件3的第一安装槽,第二插头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槽内。
本申请中的第二插头为常规插头,从而通过具有的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使整体的电连接器具有多种传输方式。
本申请中的第二插头的数量根据需求设定,以配合第一插头1实现多种传输方式的电连接器。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2所示,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的外壁均形成有多个卡爪,第一插头1上的多个卡爪沿第一插头1的周向分布,第二插头上的多个卡爪沿第二插头的周向分布;第一安装槽内形成有卡槽,通过卡爪与卡槽相卡接以使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均能够与第一绝缘件3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卡槽沿第一安装槽的周向形成,通过卡爪和卡槽的卡接能够实现第一插头1和/或第二插头与第一绝缘件3的可拆卸连接。
并且,由于第一安装槽内的卡槽沿第一绝缘件3的周向设置,因此,能够便于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的插入。
此外,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插头机构,配合插座机构组成电连接器,包括上述的插头组件以及尾部组件和连接螺帽组件;尾部组件套设于第一壳体2的一端,用于导线的进入,连接螺帽组件9套设于第一壳体2远离尾部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插座机构相插接。
本申请中的尾部组件包括外壳4,外壳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2的一端相连接,且外壳4套设于第一壳体2的外部,外壳4内形成有贯通外壳4的容纳部,第一插头1的一端与容纳部相连通,导线由外壳4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端进入容纳部并与第一插头1相连接。
使用时,导线由尾部组件的外壳4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端进入容纳部,并与第一插头1相连接,从而使第一插头1具有传输网络信号的能力,进而当插头机构插接在插座上时,能够实现对网络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中第一壳体2远离外壳4的一端上套设有密封圈201,当插头机构和插座机构相插接时,密封圈201与密封垫16配合使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与第三插头14的插接更加严密,提高整体电气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尾部组件还包括封线体5,封线体5分别与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封线体5设置于容纳部内,且沿封线体5的轴向形成有贯通封线体5的束线孔501,束线孔501内且沿束线孔501的周向形成有限位凸部502,以缩小束线孔501的内径。
由于导线通过尾部组件远离第一壳体2的一端进入,因此通过本申请中设置的封线体5,且在封线体5内形成的束线孔501和限位凸部502,能够对导线进行限位卡紧,从而消除导线应力作用。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封线体5与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的数量相适配,即一个封线体5匹配一个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从而使每一个/组导线均能够对应一个独立的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进而避免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沿束线孔501内的周向形成的限位凸部502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凸部502沿束线孔501的轴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中的封线体5可以为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从而在导线穿过束线孔501和限位凸部502的过程中不会对导线的外壁面产生磨损。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尾部组件还包括封线套6,封线套6位于容纳部内,且与外壳4固定连接,封线套6套设于封线体5的外部,且与封线体5对应设置,以使封线体5相对外壳4固定。
本申请中封线体5通过封线套6与外壳4固定连接,一方面能够保护封线体5,另一方面能够对导线稳定的限位束紧。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封线套6与封线体5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7和第一密封件8,第一连接件7环套于第一绝缘件3的外部,以使第一绝缘件3与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第一密封件8环套于第一壳体2的外部,且位于外壳4与第一壳体2之间,以对外壳4和第一壳体2之间进行密封。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件7为卡簧,环套于第一绝缘件3的外壁面,第一壳体2的内壁形成有卡槽,当第一绝缘件3逐渐向接近尾部组件的方向移动时,卡簧之间接近卡槽并扩张进入卡槽内,以使第一绝缘件3与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一密封件8为密封圈,套设于第一壳体2的外部,且位于第一壳体2与外壳4之间,能够对第一壳体2与外壳4之间进行密封,避免灰尘进入外壳4和第一壳体2内,影响整体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连接螺帽组件9套设于第一壳体2远离尾部组件的一端;连接螺帽组件9包括第二连接件10、垫片11以及弹性件12,连接螺帽组件9通过第二连接件10与第一壳体2固定连接,垫片11和弹性件12均设置于第一壳体2的端部和连接螺帽组件9之间,以避免连接螺帽组件9和第一壳体2在轴向上的移动。
连接螺帽组件9用于连接插头机构和插座机构,因此,连接螺帽组件9的直径大于第一壳体2的直径,而第一壳体2通过第二连接件10与连接螺帽组件9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二连接件10为连帽卡簧。
本申请中的第一壳体2远离尾部组件的一端的断面与连接螺帽组件9的内壁面之间设有垫片11和弹性件12,且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弹性件12为波纹弹簧,通过垫片11和波纹弹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第一壳体2和连接螺帽组件9之间轴向的移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座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中插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此外,如图3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上述的插头机构以及插座机构;插座机构包括第二壳体13、第三插头14以及第二绝缘件15;壳体套设于第二绝缘件15的外部,第二绝缘件15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第二绝缘件15的第二安装槽,第三插头14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且第三插头14分别与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均能够与第三插头14相插接。
本申请中的第三插头14与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相匹配,即第三插头14所能实现的功能根据插头机构内包含的第一插头1和/或第二插头的功能和数量相匹配。
本申请中第三插头14设置在第二绝缘件15的第二安装槽内,以使与第三插头14相插接的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的传输过程最大限度地与外界隔绝,从而提升传输效果。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3、外壳4以及连接螺帽组件9均采用铸造铝合金及铜合金材料制成,且外壁面均采用镀锌层。第一绝缘件3和第二绝缘件15均为防火绝缘材料,从而使整体的电连接器具有耐高低温、耐湿热、防盐雾等优点。
其中,如图3结合图4所示,插座机构还包括密封垫16,密封垫16位于第二绝缘件15朝向插接端的一侧,密封垫16上分布有与第三插头14相对应的通孔,当第一插头1和第二插头分别与对应的第三插头14相插接时,密封垫16位于第一插头1和第三插头14之间以及第二插头与第三插头14之间。
由于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与第三插头14相插接后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密封垫16能够对第一插头1或第二插头与第三插头14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从而提升整体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密封垫16为整体的圆形垫件,密封垫16上形成有多个与第三插头14相对应的沿密封垫16轴向贯通密封垫16两侧的通孔,以实现在插头插接后降低间隙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2结合图3所示,插座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7以及第三连接件18;第二密封件17套设于第二壳体13的外壁,以提高插头机构与插座机构插接后的密封性;第三连接件18环套于第二绝缘件15的外部,且第二绝缘件15通过第三连接件18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第三连接件18为卡簧,第二密封件17为密封圈,通过卡簧能够实现第二壳体13与第二绝缘件15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密封件17能够实现插头机构与插座机构相插接后,连接螺帽组件9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密封效果。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壳体13为方盘壳体,且方盘朝向插头机构的一侧套设有方盘胶垫19,当插头机构与插座机构相插接时,一方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并使插头机构与插座机构的插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能够对插头机构和插座机构的连接处起到密封的作用,提升整体电连接器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组件,用于网络信号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头、第一壳体以及第一绝缘件;
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且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插头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插头,所述第一绝缘件呈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上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插头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的外壁均形成有多个卡爪,所述第一插头上的多个所述卡爪沿所述第一插头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二插头上的多个所述卡爪沿所述第二插头的周向分布;
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形成有卡槽,通过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槽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能够与所述第一绝缘件固定连接。
4.一种插头机构,配合插座机构组成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头组件以及尾部组件和连接螺帽组件;
所述尾部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用于导线的进入,所述连接螺帽组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插座机构相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外壳内形成有贯通所述外壳的容纳部,所述第一插头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相连通,导线由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进入所述容纳部并与所述第一插头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组件还包括封线体和封线套,所述封线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封线体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且沿所述封线体的轴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封线体的束线孔,所述束线孔内且沿所述束线孔的周向形成有限位凸部;
所述封线套位于所述容纳部内,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封线套套设于所述封线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封线体对应设置,以使所述封线体相对所述外壳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环套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外部,以使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密封件环套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以对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连接螺帽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垫片以及弹性件,所述连接螺帽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垫片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和所述连接螺帽组件之间。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机构以及插座机构;
所述插座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三插头以及第二绝缘件;
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部,所述第二绝缘件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三插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三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能够与所述第三插头相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机构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第二绝缘件朝向插接端的一侧,所述密封垫上分布有与所述第三插头相对应的通孔,当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插头相插接时,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三插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连接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
所述第三连接件环套于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CN202121000427.3U 2021-05-11 2021-05-11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14957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427.3U CN214957511U (zh) 2021-05-11 2021-05-11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0427.3U CN214957511U (zh) 2021-05-11 2021-05-11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57511U true CN21495751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0427.3U Active CN214957511U (zh) 2021-05-11 2021-05-11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57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91776B1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separate terminal retaining member
CN110783775B (zh) 连接器
US825174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avity sealing plug
CN106256049B (zh) 电缆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4081589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JP570007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196112B (zh) 汽车高速连接器
CN214957511U (zh) 插头组件、插头机构及电连接器
CN219247020U (zh) Fak连接器
CN206498000U (zh)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CN218828159U (zh) 插座及连接器
JP3595132B2 (ja) 機器直付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CN212304093U (zh) 高压连接器
CN210535870U (zh) 一种电接线连接器
CN210779074U (zh) 端子组件、导线组件及连接器
CN210443747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1864479A (zh) 高压连接器
WO2021162672A1 (en) Multipl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8448584U (zh) 一种弯角连接器屏蔽罩及双层屏蔽罩
CN218415121U (zh) 带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CN218215819U (zh)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CN220190035U (zh) 线束连接器
CN22002172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车辆
CN21529964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698950U (zh) 屏蔽连接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