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0836U -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40836U CN214940836U CN202120391669.3U CN202120391669U CN214940836U CN 214940836 U CN214940836 U CN 214940836U CN 202120391669 U CN202120391669 U CN 202120391669U CN 214940836 U CN214940836 U CN 2149408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upport
- screw rod
- pair
- lug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涉及现浇混凝土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竹胶板模板的组合及拆装均相对复杂问题。包括底模本体、升降支架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升降支架连接,控制组件控制升降支架的上升及下降;升降支架推动底模本体升降,使得底模本体的上表面与排水沟的顶面平齐;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层支架、第二层支架和铰接组件,底模本体固定在第一层支架的上表面,第二层支架与排水沟的底面接触,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之间,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通过铰接组件铰接;控制组件与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均连接。本公开减少了相应的人工费、提高模板拼装及拆模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现浇混凝土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隧道中心排水沟现浇盖板的模板均采用竹胶板,并使用直径48的钢管搭设支架,设置顶托将竹胶板固定,支模时,模板需通过大量的钢管搭设支架,且需调节顶托将模板安装到位;拆模时,安排施工人员进入水沟内部,将顶托全部拆卸,再后将钢管支架拖出水沟。
由此可见,竹胶板模板的组合及拆装均相对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组合及拆装的工作量巨大,中心水沟空间狭小,照明度较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过多的模板拼装过程将导致大量的拼装缺陷,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水沟内垃圾不易清理,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支模时利用丝杆旋转使模板完全升高至水沟盖板底部,接下来进行钢筋绑扎及盖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拆模时反转丝杆使模板整体回落,达到脱模目的,再使用卷扬机将升降式底模系统整体抽出,移至下一阶段盖板施工部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减少了相应的人工费、提高模板拼装及拆模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本体、升降支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升降支架的上升及下降;
所述升降支架推动所述底模本体升降,使得所述底模本体的上表面与排水沟的顶面平齐;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层支架、第二层支架和铰接组件,所述底模本体固定在第一层支架的上表面,第二层支架与排水沟的底面接触,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之间,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通过铰接组件铰接;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层支架和所述第二层支架均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伸缩丝杆和第二伸缩丝杆,所述第一伸缩丝杆位于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伸缩丝杆位于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本体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升降支架的长度,所述钢板的宽度与所述排水沟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裸露在所述钢板外侧,所述控制组件与裸露在所述钢板外侧的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裸露在所述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所述升降支架的第一裸露区域,裸露在所述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升降支架的第二裸露区域;
所述第一裸露区域和所述第二裸露区域均设置有一对凸耳,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一伸缩丝杆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一对凸耳铰接,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伸缩丝杆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一对凸耳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第一层支架设置有第一对凸耳,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第二层支架设置有第二对凸耳,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伸缩丝杆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对凸耳铰接;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对凸耳铰接;
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第一层支架设置有第三对凸耳,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第二层支架设置有第四对凸耳,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对凸耳铰接;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第四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四对凸耳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支架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第一工字钢、位于两条第一工字钢之间的多条第二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二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第一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第一工字钢;
所述底模本体固定在两条第一工字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工字钢长度的三倍;
所述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圆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支架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圆钢、位于两条圆钢之间的多条第三工字钢,多条第三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三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圆钢,多条第三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圆钢;
所述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圆钢之间;
所述圆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工字钢长度的三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多对铰接组,每对铰接组包括第一铰接组和第二铰接组,
所述第一铰接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一条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一条圆钢之间,所述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所述一条圆钢上方;
所述第二铰接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另一条圆钢之间,所述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所述另一条圆钢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组包括第一固定钢板、铰接钢板和第二固定钢板,所述第一固定钢板朝下安装于第一层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钢板朝上安装于第二层支架,所述铰接钢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钢板铰接,所述铰接钢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钢板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铰接组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对铰接组的间距为3±1m,多对铰接组沿所述第一层支架和所述第二层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在本公开中,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升降支架升高使底模本体位于水沟盖板底部,接下来进行钢筋绑扎及盖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拆模时升降支架降落使底模本体回落达到脱模目的,再使用卷扬机将升降式底模系统整体抽出,移至下一阶段盖板施工部位,有效解决了竹胶板模板的组合及拆装均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模板拼装及拆模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底模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底模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底模系统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底模系统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1-底模本体;2-升降支架;21-第一层支架;22-第二层支架;23-铰接组件;231-铰接组;3-控制组件;31-第一伸缩丝杆;32-第二伸缩丝杆;4-第一裸露区域;5-第二裸露区域;61-第一对凸耳;62-第二对凸耳;63-第三对凸耳;64-第四对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该升降式底模系统例如为排水沟的现浇盖板浇筑工序用模板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沟的现浇盖板浇筑工序用模板系统例如包括升降式底模系统,升降式底模系统可以为底模板和支撑机构。
参考图1至图4,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例如包括:底模本体1、升降支架2和控制组件3,控制组件3与升降支架2连接,控制组件3控制升降支架2的上升及下降;升降支架2推动底模本体1升降,使得底模本体1的上表面与排水沟的顶面平齐;升降支架2包括第一层支架21、第二层支架22和铰接组件23,底模本体1固定在第一层支架21的上表面,第二层支架22与排水沟的底面接触,铰接组件23设置在第一层支架21和第二层支架22之间,第一层支架21和第二层支架22通过铰接组件23铰接;控制组件3与第一层支架21和第二层支架22均连接。
对排水沟的现浇盖板来说,由于排水沟指的是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因此排水沟的现浇盖板是一种采用现浇工艺制作而成的混凝土盖板,换言之,现浇盖板是在盖板位置支模用混凝土直接浇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模本体1为常规意义上的底模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支架2既用来支撑底模本体1,也用来升降底模本体1。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升降支架2放置在排水沟,升降支架2升高使底模本体1位于水沟盖板底部,接下来进行钢筋绑扎及盖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拆模时升降支架2降落使底模本体1回落达到脱模目的,再使用卷扬机将升降式底模系统整体抽出,移至下一阶段现浇盖板施工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包括第一伸缩丝杆31和第二伸缩丝杆32,第一伸缩丝杆31位于升降支架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伸缩丝杆32位于升降支架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第一伸缩丝杆31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层支架2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伸缩丝杆31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一层支架2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伸缩丝杆32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层支架2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二伸缩丝杆32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层支架22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丝杆包括联动套筒、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联动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沿联动套筒轴向分成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为左旋螺纹,第一丝杆为左旋丝杆,第一丝杆与联动套筒的第一段螺纹连接。第二段为右旋螺纹,第二丝杆为右旋丝杆,第二丝杆与联动套筒的第二段螺纹连接,转动联动套筒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伸长或缩短。第一丝杆的一端位于联动套筒内部,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位于联动套筒外部,并且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升降支架2的第一层支架21活动连接。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位于联动套筒内部,第二丝杆的一端位于联动套筒外部,并且第二丝杆的一端与升降支架2的第二层支架22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伸缩丝杆的伸长和收缩,实现升降支架2的上升和降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模本体1包括钢板,钢板的长度小于升降支架2的长度,钢板的宽度与排水沟的宽度相匹配;升降支架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裸露在钢板外侧,控制组件3与裸露在钢板外侧的升降支架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钢板的长度小于升降支架2的长度,这是为了便于伸缩丝杆与升降支架2的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板宽度与排水沟宽度匹配,是为了便于将钢板和升降支架2放置在排水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裸露在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升降支架2的第一裸露区域4,裸露在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升降支架2的第二裸露区域5;第一裸露区域4和第二裸露区域5均设置有一对凸耳,控制组件3的第一伸缩丝杆31另一个端部与第一裸露区域4的一对凸耳铰接,控制组件3的第二伸缩丝杆32另一个端部与第二裸露区域5的一对凸耳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裸露区域4的第一层支架21设置有第一对凸耳61,第一裸露区域4的第二层支架22设置有第二对凸耳62,第一伸缩丝杆31的另一端部位于第一对凸耳61之间,并且第一伸缩丝杆31另一端部与第一对凸耳61铰接;第一伸缩丝杆31的一端部位于第二对凸耳62之间,并且第一伸缩丝杆31的一端部与第二对凸耳62铰接;第二裸露区域5的第一层支架21设置有第三对凸耳63,第二裸露区域5的第二层支架22设置有第四对凸耳64,第二伸缩丝杆32的另一端部位于第三对凸耳63之间,并且第二伸缩丝杆32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对凸耳63铰接;第二伸缩丝杆32的一端部位于第四对凸耳64之间,并且第二伸缩丝杆32的一端部与第四对凸耳64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支架21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第一工字钢、位于两条第一工字钢之间的多条第二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二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第一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第一工字钢;底模本体1固定在两条第一工字钢的上表面,第一工字钢的长度大于第二工字钢长度的三倍;铰接组件23固定在第一层支架21的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层支架22的圆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层支架22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圆钢、位于两条圆钢之间的多条第三工字钢,多条第三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三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圆钢,多条第三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圆钢;铰接组件23固定在第一层支架21的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层支架22的圆钢之间;圆钢的长度大于第三工字钢长度的三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接组件23包括多对铰接组,每对铰接组包括第一铰接组和第二铰接组,第一铰接组安装在第一层支架21的一条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层支架22的一条圆钢之间,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一条圆钢上方;第二铰接组安装在第一层支架21的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与第二层支架22的另一条圆钢之间,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另一条圆钢上方。
优选第一铰接组包括第一固定钢板、铰接钢板和第二固定钢板,第一固定钢板朝下安装于第一层支架21,第二固定钢板朝上安装于第二层支架22,铰接钢板的上端与第一固定钢板铰接,铰接钢板的下端与第二固定钢板铰接;第一铰接组的结构与第二铰接组的结构相同。
优选相邻两对铰接组的间距为3±1m,多对铰接组沿第一层支架21和第二层支架2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升降支架2升高使底模本体1位于水沟盖板底部,接下来进行钢筋绑扎及盖板混凝土浇筑工作;拆模时升降支架2降落使底模本体1回落达到脱模目的,再使用卷扬机将升降式底模系统整体抽出,移至下一阶段盖板施工部位,有效解决了竹胶板模板的组合及拆装均相对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模板拼装及拆模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公开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公开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公开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本体、升降支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升降支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升降支架的上升及下降;
所述升降支架推动所述底模本体升降,使得所述底模本体的上表面与排水沟的顶面平齐;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第一层支架、第二层支架和铰接组件,所述底模本体固定在第一层支架的上表面,第二层支架与排水沟的底面接触,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之间,第一层支架和第二层支架通过铰接组件铰接;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层支架和所述第二层支架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伸缩丝杆和第二伸缩丝杆,所述第一伸缩丝杆位于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伸缩丝杆位于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层支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本体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升降支架的长度,所述钢板的宽度与所述排水沟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升降支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裸露在所述钢板外侧,所述控制组件与裸露在所述钢板外侧的所述升降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裸露在所述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所述升降支架的第一裸露区域,裸露在所述钢板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升降支架的第二裸露区域;
所述第一裸露区域和所述第二裸露区域均设置有一对凸耳,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一伸缩丝杆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一对凸耳铰接,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伸缩丝杆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一对凸耳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第一层支架设置有第一对凸耳,所述第一裸露区域的第二层支架设置有第二对凸耳,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伸缩丝杆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对凸耳铰接;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对凸耳铰接;
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第一层支架设置有第三对凸耳,所述第二裸露区域的第二层支架设置有第四对凸耳,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三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对凸耳铰接;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第四对凸耳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丝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四对凸耳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支架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第一工字钢、位于两条第一工字钢之间的多条第二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二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第一工字钢,多条第二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第一工字钢;
所述底模本体固定在两条第一工字钢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工字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工字钢长度的三倍;
所述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圆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支架包括:平行放置的两条圆钢、位于两条圆钢之间的多条第三工字钢,多条第三工字钢平行放置,多条第三工字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条圆钢,多条第三工字钢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另一条圆钢;
所述铰接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圆钢之间;
所述圆钢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工字钢长度的三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包括多对铰接组,每对铰接组包括第一铰接组和第二铰接组;
所述第一铰接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一条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一条圆钢之间,所述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所述一条圆钢上方;
所述第二铰接组安装在所述第一层支架的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与所述第二层支架的另一条圆钢之间,所述另一条第一工字钢位于所述另一条圆钢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组包括第一固定钢板、铰接钢板和第二固定钢板,所述第一固定钢板朝下安装于第一层支架,所述第二固定钢板朝上安装于第二层支架,所述铰接钢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钢板铰接,所述铰接钢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钢板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组的结构与所述第二铰接组的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式底模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对铰接组的间距为3±1m,多对铰接组沿所述第一层支架和所述第二层支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91669.3U CN214940836U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91669.3U CN214940836U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40836U true CN214940836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9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91669.3U Active CN214940836U (zh) | 2021-02-22 | 2021-02-22 |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40836U (zh) |
-
2021
- 2021-02-22 CN CN202120391669.3U patent/CN2149408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42838A (zh) | 一种短线匹配预制u形节段梁模板及其收模方法 | |
CN114481874B (zh) | 预制门式框架装配式箱涵及施工方法 | |
CN214498376U (zh) | 一种后浇带模板独立支撑结构 | |
CN112412020B (zh)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460889A (zh) |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整体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82529A (zh) | 一种后浇带镀锌钢管支撑架回顶施工方法 | |
CN111113628B (zh) | 喷淋预制t梁的施工方法 | |
CN111074950A (zh) | 地下室外墙预封闭超前止水后浇带及施工方法 | |
CN214940836U (zh) | 一种升降式底模系统 | |
CN112160770B (zh) | 一种隧道钢筋混凝土中心水沟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558483B (zh) | 一种安装墙板的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 | |
CN110777659A (zh) | 箱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 |
CN109914476A (zh) | 一种现浇城市综合管廊的施工工艺 | |
CN213710401U (zh) | 一种可拆卸钢筋绗架楼承板的底板支架 | |
CN114837404A (zh) | 一种下沉式降板浇筑模具及浇筑方法 | |
CN212506762U (zh) | 一种空间异型混凝土结构 | |
CN210599012U (zh) |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端模自动设置机构 | |
CN210459295U (zh) | 一种应用于综合管廊的装配式支架模板体系 | |
CN210256628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的自适应外模系统 | |
CN112982618A (zh) | 一种排水沟现浇盖板施工工艺 | |
CN112900489A (zh) | 高低跨处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 | |
CN207419521U (zh) |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整体移动式支架模板 | |
CN111501492A (zh) | 一种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 | |
CN114319162B (zh) | 一种盖板涵连续浇筑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519924U (zh) | 沉降缝两侧混凝土剪力墙浇筑模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