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2020B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12020B CN112412020B CN202011230969.XA CN202011230969A CN112412020B CN 112412020 B CN112412020 B CN 112412020B CN 202011230969 A CN202011230969 A CN 202011230969A CN 112412020 B CN112412020 B CN 1124120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oint
- supporting
- standard
- support
-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4—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lintels, beams, or transoms to be encased separately;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 E04G25/06—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 E04G25/065—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with parts held together by positive means by a threaded n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支撑装置包含连接在后浇带底模下方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支撑底座、连接于支撑底座顶部的可调节、连接于可调节顶部的支撑顶托;所述支撑顶托顶部连接于后浇带底模下部。本发明通过支撑装置的设置,可节省大量的支架和留出大部分空间;可调节可进行现场高度的微调,利于适应的支撑高度;通过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的设置,可进行支撑装置的批量生产,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通过连接节的设置,便于固定连杆保证支撑装置的整体性,且便于精确安装和进一步限位;通过标准节插孔和托杆的设置,既可调节连接节的安装位置,又可对连接节的竖向进行承托;垫板的设置,可加强整体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支模架需保留至后浇带封闭,此期间造成大量钢管、扣件积压,造成项目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材料的利用;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支撑装置,满足后浇带支撑要求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材料积压,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且对于支撑装置需满足便捷安装、高度可调、受力均匀以及整体性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后浇带处的便捷支撑、支撑装置的便捷安装、均匀受力以及整体性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包含连接在后浇带底模下方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支撑底座、连接于支撑底座顶部的可调节、连接于可调节顶部的支撑顶托;所述支撑顶托顶部连接于后浇带底模下部;
所述可调节分别与支撑底座和支撑顶托间还连接有标准节;所述标准节上连接有连接节,标准节上还连接有托杆且托杆位于连接节下方;托杆与连接节间连接有垫板;
水平相邻的两标准节间还连接有连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含空心筒状的底座支柱、连接于底座支柱底部的底座底板以及连接于底座支柱与底座底板间的底座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顶托包含顶托支柱和连接于顶托支柱顶部的顶托,所述顶托支柱为中空筒状且下开口;所述顶托竖剖面为U形;顶托的宽度适应结构梁的高度和宽度,且顶托宽度方向为可伸缩式;所述顶托底面与顶托支柱间还连接有加劲肋板。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包含带外螺纹的上调节、连接上调节下方的且带外螺纹的下调节、连接于上调节和下调节间的连调节以及设置在连调节中部的操作孔;所述上调节和下调节的螺纹为正反丝。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节包含与标准节连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连接于每个连接节箍体外侧的连接节连板、与每个连接节连板一体连接的连接节套管、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节连板上的连接节加固件。
进一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合围连接于标准节外侧且与标准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节箍体内部设置有连接卡块;所述连接节套管变径管管径小的一端在外侧与连杆可拆卸连接,管径大的一端与连接节连板一体连接;所述连接节连板的宽度和长度不小于连接节套管的半径,且连接节连板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中穿接连接节加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节包含空心筒状的标准节体、标准节上对应托杆设置的标准节插孔和标准节体上对应连接卡块设置的标准节凹槽;所述标准节体两端通过套杆与套丝节连接,标准节体和套丝节内部对应套杆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在同向的支撑装置间通长设置,垫板的宽度小于一侧托杆的长度;所述托杆顶部设置为粗糙面或对应垫板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梁后浇带的底模的位置,制作对应高度的支撑装置;其中可调节的上调节和下调节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现场高度与设计高度的高度差;可调节安装在支撑装置的中部或中上部;
步骤二、根据梁后浇带的底模高度、支撑底座的高度、可调节的高度和支撑顶托的高度,得出所需标准节的个数和单个标准节的高度;
步骤三、预先将标准节与连接节安装,连接节中连接节套管对应连杆的个数可分为单向、双向、三向或四向,依据连接节套管的向数确定连接节箍体的分块数;安装时,将连接箍体内的连接卡块对应标准节凹槽,而后通过连接节加固件 穿过连接节连板固定;
步骤四,在标准节两端预先安装有套丝节和套杆,其中对应支撑底座、可调节和支撑顶托的要单独编号对应制作;两相邻的标准节上的连接节套管之间连接连杆;
步骤五、在标准节上预先间隔制作有标准节插孔,在将标准节、支撑底座、可调节和支撑顶托安装完成后,将垫板紧贴连接节并将托杆插入标准节插孔中;在现场安装时先将支撑底座与地面或楼板固定,而后进行其他结构自下而上的安装,安装时通过安装临时红外激光发射器进行校准和定位;
步骤六、现场在两侧的框架柱上搭设结构梁、结构梁间设置有梁后浇带;在浇筑结构梁时设置有支模架;其中支模架在梁后浇带的底模处留有支撑装置的位置;待结构梁浇筑完成,撤去支模架,通过支撑装置完成梁后浇带处底模的支撑。
进一步的,对于步骤一中,存在高度差时通过在可调节中操作孔中穿入钢筋,水平旋转钢筋在正反丝的作用下使得上调节和下调节的整体高度降低或升高;或在操作孔处穿入液压传动的旋转杆,通过预先在支撑装置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旋转杆的自动转动和自我校准进行高度降低或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支撑装置的设置,可在结构梁施工完成后将梁下的支模架拆除,节省大量的支架和留出大部分空间;其中支撑装置中可调节可进行现场高度的微调,利于适应不同后浇带底模的支撑高度;
2)本发明通过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的设置,可进行支撑装置的批量生产,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3)本发明通过连接节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固定连杆保证支撑装置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通过连接节箍体、连接卡块等设置,便于精确安装和进一步限位;
4)本发明通过标准节上的标准节插孔和托杆的设置,既可调节连接节的安装位置,又可对连接节的竖向进行承托;在托杆和连接节间设置的垫板,可进一步加强连接节与托杆间的连接以及支撑装置间的整体性;
本发明易于制作且可批量生产,可在现场循环使用;极大的节省了施工成本;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梁后浇带先支撑示意图;
图2是梁后浇带支撑完拆除支模架示意图;
图3是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无标准节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撑顶托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标准节结构示意图;
图9是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连接节、标准节、套丝节和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连接节结构正视图;
图14是连接节结构俯视图一;
图15是连接节结构俯视图二;
图16是带有连接卡块的连接节结构俯视图;
图17是带标准节凹槽的标准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柱、2-结构梁、3-梁后浇带、4-底模、5-支模架、6-支撑装置、61-支撑底座、611-底座支柱、612-底座肋板、613-底座底板、62-可调节、621-上调节、622-下调节、623-连调节、624-操作孔、63-支撑顶托、631-顶托支柱、632-顶托、64-标准节、641-标准节体、642-标准节插孔、643-标准节凹槽、65-套丝节、66-套杆、67-连接节、671-连接节箍体、672-连接节连板、673-连接节加固件 、674-连接节套管、675-连接卡块、7-垫板、8-托杆、9-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梁后浇带3处的结构梁2下方支模架5与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前后布置图。其中,图1为在含有框架柱1、结构梁2的支模施工时,支模架5和支撑装置6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结构梁2施工完成后,将支模架5拆除后,由支撑装置6进行的梁后浇带3处底模4的支撑。
如图3至11所示,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包含连接在后浇带底模4下方的支撑装置6,所述支撑装置6包含支撑底座61、连接于支撑底座61顶部的可调节62、连接于可调节62顶部的支撑顶托63;所述支撑顶托63顶部连接于后浇带的底模4下部。可调节62分别与支撑底座61和支撑顶托63间还连接有标准节64;标准节64上连接有连接节67,标准节64上还连接有托杆8且托杆8位于连接节67下方;托杆8与连接节67间连接有垫板7;水平相邻的两标准节64间还连接有连杆9。
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61和支撑顶托63通过钢材制作并焊接而成,支撑底座61包含空心筒状的底座支柱611、焊接于底座支柱611底部的底座底板613以及焊接于底座支柱611与底座底板613间的底座肋板612。支撑顶托63包含顶托支柱631和连接于顶托支柱631顶部的顶托632,顶托支柱631为中空筒状且下开口;顶托632竖剖面为U形;顶托632的宽度适应结构梁2的高度和宽度,且顶托632宽度方向为可伸缩式;顶托632底面与顶托支柱631间还连接有加劲肋板。
本实施例中,可调节62为钢管一体制作而成。可调节62包含带外螺纹的上调节621、连接上调节621下方的且带外螺纹的下调节622、连接于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间的连调节623以及设置在连调节623中部的操作孔624;所述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螺纹为正反丝。
本实施例中,标准节64为钢管制作,标准节64包含空心筒状的标准节体641、标准节64上对应托杆8设置的标准节插孔642;所述标准节体641两端通过套杆66与套丝节65连接,标准节体641和套丝节65内部对应套杆66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如图12至图17所示,连接节67包含与标准节64连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671、连接于每个连接节箍体671外侧的连接节连板672、与每个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的连接节套管674、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节连板672上的连接节加固件673。
本实施例中,一组连接节箍体671合围连接于标准节64外侧且与标准节64固定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需连接的连杆9为双向或四个方向时,分别通过将连接节箍体671分为两个或四个,满足连接和固定的需求,同时连接节连板672和连接节套管674对应划分。如图14和图15所示,连接节箍体671内部设置有连接卡块675;标准节体641上对应连接卡块675设置的标准节凹槽643。
本实施例中,连接节套管674变径管管径小的一端在外侧与连杆9可拆卸连接,管径大的一端与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连接节连板672的宽度和长度不小于连接节套管674的半径,且连接节连板672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中穿接连接节加固件673。
此外,垫板7在同向的支撑装置6间通长设置,垫板7的宽度小于一侧托杆8的长度;应用时,托杆8顶部设置为粗糙面或对应垫板7设置有凹槽。
结合图1至图17,进一步说明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的位置,制作对应高度的支撑装置6;其中可调节62的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现场高度与设计高度的高度差;可调节62安装在支撑装置6的中部或中上部。
对于步骤一中,存在高度差时通过在可调节62中操作孔624中穿入钢筋,水平旋转钢筋在正反丝的作用下使得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整体高度降低或升高;或在操作孔624处穿入液压传动的旋转杆,通过预先在支撑装置6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旋转杆的自动转动和自我校准进行高度降低或升高;然后调节顶托632,顶托632为可伸缩式,使其宽度同梁宽,卡住梁边,然后微调中间可调节62将整个装置顶紧。
当需要支撑的部位的高度超过中间可调节62的总长度时,需要增加标准节64,将中间可调节62旋入标准节64的连接套丝节65内,然后将标准节64的套丝节65旋入支撑底座61或支撑顶托63中,若还需增加附加节,按此方法依次增加。
步骤二、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高度、支撑底座61的高度、可调节62的高度和支撑顶托63的高度,得出所需标准节64的个数和单个标准节64的高度。
步骤三、预先将标准节64与连接节67安装,连接节67中连接节套管674对应连杆9的个数可分为单向、双向、三向或四向,依据连接节套管674的向数确定连接节箍体671的分块数;安装时,将连接箍体内的连接卡块675对应标准节凹槽643,而后通过连接节加固件673穿过连接节连板672固定。
步骤四,在标准节64两端预先安装有套丝节65和套杆66,其中对应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的要单独编号对应制作;两相邻的标准节64上的连接节套管674之间连接连杆9。
步骤五、在标准节64上预先间隔制作有标准节插孔642,在将标准节64、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安装完成后,将垫板7紧贴连接节67并将托杆8插入标准节插孔642中;在现场安装时先将支撑底座61与地面或楼板固定,而后进行其他结构自下而上的安装。安装时通过安装临时红外激光发射器进行校准和定位。
步骤六、现场在两侧的框架柱1上搭设结构梁2、结构梁2间设置有梁后浇带3;在浇筑结构梁2时设置有支模架5;其中支模架5在梁后浇带3的底模4处留有支撑装置6的位置;待结构梁2浇筑完成,撤去支模架5,通过支撑装置6完成梁后浇带3处底模4的支撑。
该支撑装置6可根据不同工况要求,对后浇带梁头位置进行支撑。可以再浇筑前与支模架5一直安装,浇筑完毕后拆除支模架5即可。也可浇筑混凝土后,将要拆除支模架5前用本发明对后浇带的底模4进行回顶支撑,支撑完毕后再拆除支模架5。该发明使用灵活、便于操作,代替钢管脚手架,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可周转使用,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在后浇带底模(4)下方的支撑装置(6),所述支撑装置(6)包含支撑底座(61)、连接于支撑底座(61)顶部的可调节(62)、连接于可调节(62)顶部的支撑顶托(63);所述支撑顶托(63)顶部连接于后浇带底模(4)下部;
所述可调节(62)分别与支撑底座(61)和支撑顶托(63)间还连接有标准节(64);所述标准节(64)上连接有连接节(67),标准节(64)上还连接有托杆(8)且托杆(8)位于连接节(67)下方;托杆(8)与连接节(67)间连接有垫板(7);
水平相邻的两标准节(64)间还连接有连杆(9);
所述可调节(62)包含带外螺纹的上调节(621)、连接上调节(621)下方的且带外螺纹的下调节(622)、连接于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间的连调节(623)以及设置在连调节(623)中部的操作孔(624);所述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螺纹为正反丝;
所述连接节(67)包含与标准节(64)连接的一组连接节箍体(671)、连接于每个连接节箍体(671)外侧的连接节连板(672)、与每个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的连接节套管(674)、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节连板(672)上的连接节加固件(673);
所述标准节(64)包含空心筒状的标准节体(641)、标准节(64)上对应托杆(8)设置的标准节插孔(642)和标准节体(641)上对应连接卡块(675)设置的标准节凹槽(643);所述标准节体(641)两端通过套杆(66)与套丝节(65)连接,标准节体(641)和套丝节(65)内部对应套杆(66)在内部设置有内螺纹;
一组连接节箍体(671)合围连接于标准节(64)外侧且与标准节(6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节箍体(671)内部设置有连接卡块(675);所述连接节套管(674)变径管管径小的一端在外侧与连杆(9)可拆卸连接,管径大的一端与连接节连板(672)一体连接;所述连接节连板(672)的宽度和长度不小于连接节套管(674)的半径,且连接节连板(672)上设置有孔洞,孔洞中穿接连接节加固件(6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61)包含空心筒状的底座支柱(611)、连接于底座支柱(611)底部的底座底板(613)以及连接于底座支柱(611)与底座底板(613)间的底座肋板(6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托(63)包含顶托支柱(631)和连接于顶托支柱(631)顶部的顶托(632),所述顶托支柱(631)为中空筒状且下开口;所述顶托(632)竖剖面为U形;顶托(632)的宽度适应结构梁(2)的高度和宽度,且顶托(632)宽度方向为可伸缩式;所述顶托(632)底面与顶托支柱(631)间还连接有加劲肋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7)在同向的支撑装置(6)间通长设置,垫板(7)的宽度小于一侧托杆(8)的长度;所述托杆(8)顶部设置为粗糙面或对应垫板(7)设置有凹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的位置,制作对应高度的支撑装置(6);其中可调节(62)的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现场高度与设计高度的高度差;可调节(62)安装在支撑装置(6)的中部或中上部;
步骤二、根据梁后浇带(3)的底模(4)高度、支撑底座(61)的高度、可调节(62)的高度和支撑顶托(63)的高度,得出所需标准节(64)的个数和单个标准节(64)的高度;
步骤三、预先将标准节(64)与连接节(67)安装,连接节(67)中连接节套管(674)对应连杆(9)的个数可分为单向、双向、三向或四向,依据连接节套管(674)的向数确定连接节箍体(671)的分块数;安装时,将连接箍体内的连接卡块(675)对应标准节凹槽(643),而后通过连接节加固件 (673)穿过连接节连板(672)固定;
步骤四,在标准节(64)两端预先安装有套丝节(65)和套杆(66),其中对应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的要单独编号对应制作;两相邻的标准节(64)上的连接节套管(674)之间连接连杆(9);
步骤五、在标准节(64)上预先间隔制作有标准节插孔(642),在将标准节(64)、支撑底座(61)、可调节(62)和支撑顶托(63)安装完成后,将垫板(7)紧贴连接节(67)并将托杆(8)插入标准节插孔(642)中;在现场安装时先将支撑底座(61)与地面或楼板固定,而后进行其他结构自下而上的安装,安装时通过安装临时红外激光发射器进行校准和定位;
步骤六、现场在两侧的框架柱(1)上搭设结构梁(2)、结构梁(2)间设置有梁后浇带(3);在浇筑结构梁(2)时设置有支模架(5);其中支模架(5)在梁后浇带(3)的底模(4)处留有支撑装置(6)的位置;待结构梁(2)浇筑完成,撤去支模架(5),通过支撑装置(6)完成梁后浇带(3)处底模(4)的支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一中,存在高度差时通过在可调节(62)中操作孔(624)中穿入钢筋,水平旋转钢筋在正反丝的作用下使得上调节(621)和下调节(622)的整体高度降低或升高;或在操作孔(624)处穿入液压传动的旋转杆,通过预先在支撑装置(6)上设置的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通过旋转杆的自动转动和自我校准进行高度降低或升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0969.XA CN112412020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0969.XA CN112412020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2020A CN112412020A (zh) | 2021-02-26 |
CN112412020B true CN112412020B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478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30969.XA Active CN112412020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120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0922A (zh) * | 2021-03-12 | 2021-06-04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木模早拆独立支撑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107192A (zh) * | 2021-03-31 | 2021-07-13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后浇带支撑方法 |
CN113719154A (zh) * | 2021-09-02 | 2021-11-30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可调可校的支架定位装置及方法 |
CN115610609A (zh) * | 2022-09-05 | 2023-01-17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船体分段合拢缝变形控制方法及变形控制辅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10124Y (zh) * | 1997-10-28 | 1999-03-10 | 北京建安泰建筑脚手架有限公司 | 立柱式可调模板支撑 |
CN200975104Y (zh) * | 2006-11-01 | 2007-11-14 | 马丙强 | 节能建筑模板支撑框架组件 |
CN201554213U (zh) * | 2009-09-28 | 2010-08-18 | 台山市东扩钢构有限公司 | 支撑用脚手架 |
CN203097273U (zh) * | 2013-03-15 | 2013-07-31 | 刘娟 | 脚手架扣盘 |
CN203795829U (zh) * | 2014-04-18 | 2014-08-27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抱箍组件 |
CN204754180U (zh) * | 2015-05-22 | 2015-11-11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钢管脚手架安全连接装置 |
CN107060327A (zh) * | 2017-03-30 | 2017-08-18 |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可拆卸式三脚架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6815815U (zh) * | 2017-06-15 | 2017-12-29 | 绍兴明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套扣式脚手架扣件 |
CN208545962U (zh) * | 2018-05-17 | 2019-02-26 |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通用可调四杆组合顶托装置 |
-
2020
- 2020-11-06 CN CN202011230969.XA patent/CN11241202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2020A (zh) | 2021-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12020B (zh) | 一种后浇带便捷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812120B (zh) | 液压自升桁架式悬臂重型拱坝模板系统 | |
CN107460889A (zh) |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整体移动式支架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00490B (zh) | 转换层大跨度型钢混凝土梁及施工方法 | |
CN105952140B (zh) | 用于现浇混凝土的工具式钢框木塑模板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
CN216865972U (zh) | 柱头浇筑模板结构 | |
CN213742298U (zh) | 一种便捷支撑装置 | |
CN113047607B (zh) | 一种可自动调节及行走模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6787957U (zh) | 柱式检查坑现浇混凝土轨道立柱 | |
CN115748524A (zh) | 现浇混凝土排水箱涵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846693B (zh) | 用于地下混凝土综合管廊浇筑的施工方法 | |
CN116752560A (zh) | 一种沉井内操作平台及井壁模板的安装方法 | |
CN211080301U (zh) | 地铁车站盾构井的侧墙模板结构 | |
CN215519924U (zh) | 沉降缝两侧混凝土剪力墙浇筑模板 | |
CN212715900U (zh) | 一种先支后装定型早拆模板体系 | |
CN109930816B (zh) | 可胀缩且可升降的共享模板 | |
CN114809672A (zh) | 框架结构厂房的钢梁连接预埋底板的准确定位方法 | |
CN114439291A (zh) | 柱式检查坑现浇混凝土轨道立柱及施工方法 | |
CN114164853A (zh) | 一种高杯口基础的施工模具及高杯口基础的施工方法 | |
JP2630623B2 (ja) | アンカーボルトの設置工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アンカーボルト支持装置 | |
CN106812122B (zh) | 液压自升悬臂重型模板 | |
CN220433662U (zh) | 一种带有桩头超灌模具的操作装置 | |
CN218759936U (zh) | 隧道辅助坑道水沟快速施工一体化模架 | |
CN215860207U (zh) | 一种洞库衬砌带牛腿模板系统提升装置 | |
CN112962960B (zh) | 一种叠合楼板固接独立支撑早拆模支撑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