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29062U -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29062U
CN214929062U CN202121308409.1U CN202121308409U CN214929062U CN 214929062 U CN214929062 U CN 214929062U CN 202121308409 U CN202121308409 U CN 202121308409U CN 214929062 U CN214929062 U CN 214929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lifting
assembly
charging
d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84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凌峰
章锦
龚正大
严嵘
李帅军
华黎
陈晓林
姜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o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o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o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84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29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29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29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用于和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对接,受电箱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包括支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充电组件、第三对接件和第四对接件;其中,伸缩组件和升降组件控制充电组件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移动,以便于和受电箱的充电端子对接。第三对接件和第四对接件分别与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第一对接件和第三对接件对接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后,伸缩组件和升降组件同时动作,第四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后,充电组件导通。上述装置结构简单,与换电站相比,成本低,并在提升充电效率的同时能确保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交通运输装备需要进行能源结构转型,由传统能源切换为新能源。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的自动对接充电设备的研制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铁路运输多采用牵引车驱动,牵引车抵达指定位置连接自动接电装置进行作业。该方式能源消耗多,碳排放量高且自动接电设备要求适应复杂环境。部分小型运输装备,如RGV(Rail Guided Vehicle,轨制导车辆),可采用换电方式,但该方式需要额外搭建换电站,成本高,占用额外空间且设备规格不统一,后续升级换代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接电装置消耗能源多、搭建换电站成本高且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用于和受电箱对接,所述受电箱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包括:
支架;
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于所述支架,且能沿第一方向伸缩;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伸缩组件的输出端,且能沿第二方向升降;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用于和所述受电箱的充电端子对接;
第三对接件,所述第三对接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对接件被配置为和所述第一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
第四对接件,所述第四对接件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对接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组件和所述充电端子对接后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且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所述充电组件导通。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对接件包括导向板,所述第三对接件为探针开关,所述探针开关和所述导向板抵接后产生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且所述探针开关和所述导向板分离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消失。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导向杆,所述第四对接件为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和所述导向杆抵接后产生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座设于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导向杆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具有伸入所述导向槽的对接位置和与所述导向槽分离的分离位置,所述第四对接件设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升降支座,所述升降支座设于所述伸缩组件的输出端;
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设于所述升降支座;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升降板;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设于所述升降支座,通过传动件和所述升降板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复位导板,所述复位导板设有导槽;所述复位导板设于所述支架;
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一限位开关设于所述导槽的底部;
所述升降板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伸入所述导槽并触发所述第一限位开关的复位位置和与所述导槽分离的工作位置。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板设有指针;所述复位导板设有数字刻度,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复位位置时,所述指针指向所述数字刻度。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
配重组件;
所述传动件包括:
齿形带,所述齿形带绕过所述动力件输出端的齿形轮,一端和所述升降板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配重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四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升降支座之间,其中,两个所述弹性件为一组,两组所述弹性件并列设置,每组中的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和所述升降支座的上端之间以及所述升降板下端和所述升降支座的下端之间。
作为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
绝缘防护框,所述绝缘防护框围设于所述充电组件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用于和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对接,受电箱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包括支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充电组件、第三对接件和第四对接件;其中,伸缩组件设于支架,且能沿第一方向伸缩;升降组件设于伸缩组件的输出端,且能沿第二方向升降;充电组件设于升降组件的输出端,用于和受电箱的充电端子对接。第三对接件设于升降组件的输出端,第三对接件被配置为和第一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第四对接件设于升降组件的输出端,第四对接件被配置为当充电组件和充电端子对接后与第二对接件对接,且第四对接件与第二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充电组件导通。
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实现充电组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三对接件和第一对接件对接,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通过设置第四对接件和受电箱的第二对接件对接,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此时,充电组件和受电箱的充电端子对接,充电组件在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导通,可以进行充电作业。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结构简单,与换电站相比,成本低,且能实现和待充电装置的自动对接,提升充电效率的同时能确保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和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受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X、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
100、受电箱;1001、导向板;1002、导向杆;1003、充电端子;
1、支架;101、底座;1011、条形孔;11、复位导板;111、导槽;12、第一限位开关;13、第二限位开关;14、数字刻度;15、把手;16、壳体;171、盖板;172、连杆组件;173、升降电缸;174、横杆;175、第五限位开关;176、凸轮;177、防护罩;18、水平轨道;
2、伸缩组件;21、剪叉组件;22、剪叉电缸;23、滚轮组件;24、第四限位开关;
3、升降组件;31、升降支座;311、导向座;3111、导向槽;312、导向轮;32、升降板;321、导向轨道;33、动力件;34、传动件;35、配重板;351、滑动块;36、配重块;37、滑动板;38、指针;39、定位件;
41、第三对接件;42、第四对接件;43、第三限位开关;
51、充电组件;52、绝缘防护框;
6、弹性件;
7、RFID读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用于和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100对接,受电箱100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包括支架1、伸缩组件2、升降组件3、充电组件51、第三对接件41和第四对接件42;其中,伸缩组件2设于支架1,且能沿第一方向X伸缩;升降组件3设于伸缩组件2的输出端,且能沿第二方向Z升降;充电组件51设于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充电组件51用于和受电箱100的充电端子1003对接。第三对接件41设于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第三对接件41被配置为和第一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第四对接件42设于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第四对接件42被配置为当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对接后与第二对接件对接,且第四对接件42与第二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充电组件51导通。
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升降组件3和伸缩组件2,实现充电组件5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三对接件41和受电箱100的第一对接件对接,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通过设置第四对接件42和受电箱100的第二对接件对接,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同时,充电组件51和受电箱100的充电端子1003完成对接,充电组件51在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导通,可以进行充电作业。该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结构简单,与换电站相比,成本低,且能实现和待充电装置的自动对接,提升充电效率的同时能确保人员的安全。
使用时,接收到待充电装置就位的指令后,伸缩组件2动作,第三对接件41和第一对接件对接,当第一触发信号产生后,升降组件3和伸缩组件2同时动作,以使得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对接。在此过程中,如果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和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100位置出现较小的偏差,则通过升降组件3调节,以实现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的对接;但是如果二者偏差过大,导致升降组件3在预设程序动作中不能完成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的对接,则无法完成充电工作。另外,第二对接件和第四对接件42在预定程序下已经无法完成对接,如果按照预设程序,在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第四对接件42和第二对接件对接错位,会对自动对接充电装置造成损伤。
为避免此情况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对接件包括导向板1001,第三对接件41为探针开关,探针开关和导向板1001抵接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且探针开关和导向板1001分离后第一触发信号消失,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停止运动。借助上述设置,如果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和受电箱100位置出现较大偏差,在对接过程,探针开关和导向板1001会分离,此时第一触发信号消失,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停止运动,避免错位的对接使得自动对接充电装置或受电箱100受到破坏。进一步地,探针开关与导向板1001接触端设有圆球,圆球能和导向板1001抵接。该设置使得探针开关与导向板1001接触更顺畅。
可选地,第二对接件包括导向杆1002,第四对接件42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和导向杆1002抵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借助上述设置,第二对接件和第四对接件42对接后,保证了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已经完成对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对接件42还可以为光电开关,只要能实现信号触发即可,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充电组件51包括两个充电头,充电头的面积小于充电端子1003的面积。该设置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对接精度,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地,充电头为球头结构,充电端子1003为平面结构。借助上述设置,充电头和充电端子1003始终为相切式接触,当二者的相对位置出现一定偏差,仍能保证正常对接,且接触良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偏差指的是由于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绕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Z或第三方向Y发生转动产生的偏差。
可选地,升降组件3包括升降支座31、升降板32和动力件33,其中,升降支座31设于伸缩组件2的输出端;升降板32滑动设于升降支座31;充电组件51设于升降板32;动力件33设于升降支座31,通过传动件34和升降板32传动连接。该设置能带动充电组件51完成升降运动。优选地,升降支座31两侧均设有导向轮312,升降板32两侧均设有导向轨道321,导向轨道321能沿导向轮312滑动。进一步地,导向轮312和导向轨道321二者中,一个设有凸楞,另一个设有凹槽,凸楞和凹槽配合。该设置使得升降板32沿第一方向X的自由度得到限制,提高了升降板32升降的稳定性。具体地,两个导向轨道321设于分别与升降支座31两侧的导向轮3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升降组件3还包括配重组件,传动件34包括齿形带,齿形带绕过动力件33输出端的齿形轮,一端和升降板32连接,另一端和配重组件连接。借助上述设置,能降低动力件33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具体地,齿形带为皮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件34还可以为链条,相应地,齿形轮为齿轮。
优选地,动力件33设有两个,分别设于升降板32的两端。该设置提高了升降板32升降的平稳性。
由于充电组件51并非位于升降板32的中心位置,为了升降板32的平稳升降,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配重组件的包括配重板35和配重块36,支架1两侧设有滑动板37,滑动板37设有滑槽,配重板3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滑动板37的滑槽,且在能在滑槽内滑动,配重块36和配重板35可拆卸连接。可选地,配重板35支架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槽,配重块36设有卡凸,卡槽和卡凸卡接。该设置能提高升降板32升降的平稳性。
可选地,配重板35两端分别设有滑动块351,滑动块351和滑动板37的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滑动块351设有滚动轮,滚动轮在滑槽内滚动。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配重板35升降的流畅性,提高了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导向座311,导向座311设有导向槽3111,导向座311设于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本实施例中,导向座311设于升降板32。导向杆1002水平设置,导向杆1002具有伸入导向槽3111的对接位置和与导向槽3111分离的分离位置,第四对接件42设于导向槽3111的底部,即导向杆1002伸入导向槽3111底部时触发第四对接件42。该设置使得导向杆1002和导向槽3111对接后能提高充电组件51的稳定性,避免充电组件51上下浮动。进一步地,导向杆1002的轴线方向和导向槽3111的延伸方向垂直。该设置避免充电组件51上下浮动的同时,还能适应在充电组件51和充电端子1003在第三方向Y存在的偏差。
更进一步地,两个第四对接件42分别相对设于导向槽3111的上下两侧,导向杆1002伸入导向槽3111时同时触发两个第四对接件42。该设置使得其中一个第四对接件42出现故障时,自动对接充电装置仍可以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复位导板11和第一限位开关12,复位导板11设有导槽111;复位导板11设于支架1;第一限位开关12设于导槽111的底部;升降板32设有定位件39,定位件39具有伸入导槽111并触发第一限位开关12的复位位置和与导槽111分离的工作位置。该设置使得升降板32复位后,定位件39触发第一限位开关12,产生复位信号,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导槽111的开口为喇叭口结构。该设置使得定位件39能更容易进入导槽111。
当完成充电后,升降板32复位过程,由于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各部件出现形变或者升降板32动作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当定位件39和导槽111出现偏差。当偏差较大时,定位件39无法进入导槽111;当偏差较小时,可以通过喇叭口结构进入。
为更好地完成升降板32的复位,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升降组件3还包括弹性件6,四个弹性件6分别设于升降板32和升降支座31之间,其中,两个弹性件6为一组,两组弹性件6并列设置,且分别位于升降板32的两端,每组中的两个弹性件6分别设于升降板32的上端和升降支座31的上端之间以及升降板32下端和升降支座31的下端之间。即弹性件6使得升降板32止动于二方向Z上的复位位置。借助上述设置,在升降板32复位时,当定位件39进入导槽111的开口时,升降组件3的动力件33不再输出动力,当升降板32相较于支架1向下偏移或者向上偏移时,可在喇叭口的作用下进入导槽111。
再进一步地,复位导板11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开关13,分别位于导槽111的开口位置处的上侧和下侧。当升降板32相较于支架1上下偏移距离较小时,虽然能进入导槽111,但是会触发导槽111的上侧或者下侧的第二限位开关13。后台工作人员在知晓后可以对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进行调试。
作为优选,定位件39为滚轮。当升降板32和导槽111发生偏移时,滚轮可以沿导槽111的上壁或者下壁行走。
本实施例中,升降板32设有指针38;复位导板11设有数字刻度14,定位件39位于导槽111内时,指针38指向数字刻度14。数字刻度14中间的数字为零,向上为逐渐增加的正数,例如40mm、70mm,向下为逐渐减小的负数,例如-40mm、-70mm。正常情况下,升降板32复位后,指针38指向零。当升降板32向下偏移时,指针38指向-40、-70或者两个数字之间;反之亦然。该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检查时能及时发现升降板32的偏移情况。
优选地,升降组件3还包括两个第三限位开关43,用于限制升降板32的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具体地,两个第三限位开关43分别设于升降支座31的上端和下端。防止升降板32上升或者下降的距离过大,产生损伤。
可选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绝缘防护框52,绝缘防护框52围设于充电组件51外周。该设置能避免充电期间,人员误触造成的事故。
可选地,伸缩组件2包括剪叉组件21、剪叉电缸22和滚轮组件23,其中,剪叉组件21的一端和支架1连接;剪叉电缸22设于剪叉组件21的连杆上,剪叉电缸22用于驱动剪叉组件21伸缩;滚轮组件23设于剪叉组件21的两侧,且能沿支架1上设置的水平轨道18滚动。该设置实现了对升降组件3的伸缩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剪叉组件21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伸缩组件2还可以为推杆电机。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2还包括第四限位开关24,第四限位开关24设于剪叉组件21,第四限位开关24用于限制伸缩组件2的极限位置。具体地,当剪叉组件21位于展开位置时,剪叉组件21的连杆结构会抵接于第四限位开关24并产生极限信号,剪叉电缸22失电,避免对剪叉组件21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2还包括第一手动旋钮,第一手动旋钮用于控制剪叉电缸22的伸缩。便于在检查时或者电路出故障时使用。可选地,第一手动旋钮可以通过把手15转动。第一手动旋钮和剪叉电缸22之间通过软轴连接。
可选地,支架1外设有壳体16,壳体16设有开口,盖板171通过连杆组件172铰接于支架1,升降电缸173铰接设于支架1,升降电缸173的输出端和连杆组件172铰接,升降电缸173驱动盖板171上升以打开开口或下降以遮蔽开口。该设置提高了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非工作状态的密封性,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连杆组件172包括一组平行设置的连接杆和支撑杆,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支架1,另一端和盖板171铰接,支撑杆铰接于两个连接杆之间且和盖板171平行。
进一步地,连杆组件172设有两组,分别设于支架1的两侧,且通过横杆174连接。该设置提高了盖板171升降的平稳性。
更进一步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五限位开关175,第五限位开关175设于支架1,横杆174设有凸轮176,横杆174转动过程中带动凸轮176转动,进而会在横杆174的极限位置触发第五限位开关175,避免横杆174转动角度过大,使得盖板171关闭时和支架1发生过度接触,对支架1或者盖板171造成损伤。
再进一步地,凸轮176为扇形结构,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扇形结构的两个边界位置。盖板171具有打开开口并上升至最高位置的第一极限位置和关闭开口时的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第一触点和第五限位开关175抵接,在第二极限位置,第二触点和第五限位开关175抵接。
进一步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设有第二手动旋钮,第二手动旋钮能控制升降电缸173的升降。便于在检查时或者电路出问题时使用。
可选地,第二手动旋钮可以通过把手15转动。第二手动旋钮和升降电缸173之间通过软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防护罩177,防护罩177设于支架1,且罩设于升降电缸173。该设置避免升降电缸173受到外界干扰,提高了升降电缸173的使用寿命。另外,也避免了由于升降电缸173工作过程中摇摆对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底座101设于地面,底座101设有条形孔1011,条形孔1011沿第三方向Y延伸,支架1的底部设有安装板,螺栓穿过安装板和条形孔1011后将底座101和支架1螺接。该设置使得支架1能在第三方向Y移动。
可选地,自动对接充电装置还包括RFID读卡器7(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和控制器,RFID读卡器7和控制器均设于支架1,RFID读卡器7用于读取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100的接近信息,并将接近信息传递至控制器,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开始工作。需要说明的是,RFID读卡器7和控制器为本领域的常规设备,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的工作方法:
1、RFID读卡器7接收到待充电装置的受电箱100发出的接近信息。
2、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升降电缸173动作,以将盖板171打开。
3、伸缩组件2运动,当探针开关和导向板1001接触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
3、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触发信号后,控制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同时动作,升降板32在运动过程中,带动充电组件51运动。
4、当导向杆1002横向伸入导向槽3111,且触动微动开关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
5、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停止运动,且充电组件51导通。
6、充电结束,RFID读卡器7接收到充电完成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
7、控制器控制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运动,升降板32带动充电组件51进入支架1。
8、当升降板32上的定位件39进入导槽111并触发第一限位开关12,产生复位信号,伸缩组件2和升降组件3停止运动。
9、升降电缸173动作,盖板171下降以关闭开口。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和受电箱(100)对接,所述受电箱(100)包括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包括:
支架(1);
伸缩组件(2),所述伸缩组件(2)设于所述支架(1),且能沿第一方向(X)伸缩;
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设于所述伸缩组件(2)的输出端,且能沿第二方向(Z)升降;
充电组件(51),所述充电组件(51)设于所述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用于和所述受电箱(100)的充电端子(1003)对接;
第三对接件(41),所述第三对接件(41)设于所述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对接件(41)被配置为和所述第一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一触发信号;
第四对接件(42),所述第四对接件(42)设于所述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对接件(42)被配置为当所述充电组件(51)和所述充电端子(1003)对接后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且与所述第二对接件对接后产生第二触发信号;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产生后,所述充电组件(51)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件包括导向板(1001),所述第三对接件(41)为探针开关,所述探针开关和所述导向板(1001)抵接后产生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且所述探针开关和所述导向板(1001)分离后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消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件包括导向杆(1002),所述第四对接件(42)为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和所述导向杆(1002)抵接后产生所述第二触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座(311),所述导向座(311)设有导向槽(3111),所述导向座(311)设于所述升降组件(3)的输出端;所述导向杆(1002)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1002)具有伸入所述导向槽(3111)的对接位置和与所述导向槽(3111)分离的分离位置,所述第四对接件(42)设于所述导向槽(311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
升降支座(31),所述升降支座(31)设于所述伸缩组件(2)的输出端;
升降板(32),所述升降板(32)滑动设于所述升降支座(31);所述充电组件(51)设于所述升降板(32);
动力件(33),所述动力件(33)设于所述升降支座(31),通过传动件(34)和所述升降板(3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导板(11),所述复位导板(11)设有导槽(111);所述复位导板(11)设于所述支架(1);
第一限位开关(12),所述第一限位开关(12)设于所述导槽(111)的底部;
所述升降板(32)设有定位件(39),所述定位件(39)具有伸入所述导槽(111)并触发所述第一限位开关(12)的复位位置和与所述导槽(111)分离的工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2)设有指针(38);所述复位导板(11)设有数字刻度(14),所述定位件(39)位于所述复位位置时,所述指针(38)指向所述数字刻度(1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还包括:
配重组件;
所述传动件(34)包括:
齿形带,所述齿形带绕过所述动力件(33)输出端的齿形轮,一端和所述升降板(32)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配重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还包括:
弹性件(6),四个所述弹性件(6)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板(32)和所述升降支座(31)之间,其中,两个所述弹性件(6)为一组,两组所述弹性件(6)并列设置,每组中的两个所述弹性件(6)分别设于所述升降板(32)的上端和所述升降支座(31)的上端之间以及所述升降板(32)下端和所述升降支座(31)的下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对接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防护框(52),所述绝缘防护框(52)围设于所述充电组件(51)外周。
CN202121308409.1U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Active CN214929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409.1U CN214929062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409.1U CN214929062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29062U true CN21492906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8409.1U Active CN214929062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290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82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823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30001007B1 (ko) 원자로용 연료교체 기계
CA3095700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robotic load handling device
CN214929062U (zh)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CN109768629B (zh) 无人机充电系统及其方法
CN113620201A (zh) 一种停车平台
CN115771631A (zh) 阀厅巡检装置及阀厅巡检系统
CN216815447U (zh) 一种市政桥梁建设用桥墩沉降检测装置
CN113232534A (zh) 一种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CN110386021B (zh) 一种基于抬升式引导定位车道的定位方法
CN219312727U (zh) 一种换电设备
CN218258752U (zh) 一种输电线路用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平台
CN216334454U (zh) 一种提升机与货架对接小车通过装置
CN111204239A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0879630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表面处理系统
CN113305627A (zh) 桁架机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5398264U (zh) 堆垛式换电执行机构和电动重卡侧换式充换电系统
CN219856873U (zh) 换电平台及换电站
CN219015411U (zh) 一种料位雷达装置
CN220856736U (zh) 电池架
CN216807970U (zh) 一种自动换电平台
CN213068751U (zh) 一种用于机场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终端
CN113212226A (zh) 堆垛式换电执行机构和电动重卡侧换式充换电系统
CN216637871U (zh) 一种钢板运输装置
CN112110392B (zh) 智能移动式液压升降台
CN213707667U (zh) 一种电力工程维修用操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ANGHAI RUNTO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AO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9000057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utomatic docking charging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