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4501U -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4501U
CN214894501U CN202121305117.2U CN202121305117U CN214894501U CN 214894501 U CN214894501 U CN 214894501U CN 202121305117 U CN202121305117 U CN 202121305117U CN 214894501 U CN214894501 U CN 214894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ing
mount pad
packing ring
joint
anchor cla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51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秀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CE TES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CE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CE TES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CE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51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4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4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4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包括转接板、安装座、锁紧螺母、调心垫圈一、夹具接头和调心垫圈二,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转接板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所述夹具接头和所述调心垫圈二均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夹具接头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夹具接头之间。有益效果: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试验机夹具间同轴度的调节,通过球面配合及锁紧螺母消除间隙,免去了其他调节同轴度装置需要依次调节角度及水平的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力学试验机、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力学试验机中,试样两端分别有一夹具,对试样进行夹持。力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两夹具的同轴度,为确保结果准确,加载力的方向必须使试样受到竖直轴向的纯拉伸力。
由于加工、安装等累计的偏差,会使夹具在安装后,同轴度有一定量的偏差,为确保夹具间的同轴度满足试验标准,需增加对夹具的同轴度调节装置,目前试验机领域采用的同轴度调节装置,普遍存在调节难度大,一般用户无法准确调节同轴度。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包括转接板、安装座、锁紧螺母、调心垫圈一、夹具接头和调心垫圈二,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转接板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所述夹具接头和所述调心垫圈二均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夹具接头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夹具接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板的侧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底端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连接孔相匹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螺母侧边的顶端开设有若干扳手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接头的侧边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侧边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安装孔相匹配的腰型孔。
进一步的,所述调心垫圈一和所述调心垫圈二结构相同,所述调心垫圈一和所述调心垫圈二靠近所述夹具接头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接头底座顶端和底端的侧边均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转接板、安装座、锁紧螺母、调心垫圈一、夹具接头和调心垫圈二构成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从而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试验机夹具间同轴度的调节,通过球面配合及锁紧螺母消除间隙,免去了其他调节同轴度装置需要依次调节角度及水平的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的爆炸图。
图中:
1、转接板;2、安装座;3、锁紧螺母;4、调心垫圈一;5、夹具接头;6、调心垫圈二;7、连接孔;8、螺纹孔;9、扳手固定孔;10、安装孔;11、腰型孔;12、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包括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所述安装座2位于所述转接板1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3位于所述安装座2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2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4、所述夹具接头5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均位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4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6位于所述安装座2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构成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从而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试验机夹具间同轴度的调节,通过球面配合及锁紧螺母消除间隙,免去了其他调节同轴度装置需要依次调节角度及水平的操作步骤。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包括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所述安装座2位于所述转接板1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3位于所述安装座2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2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4、所述夹具接头5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均位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4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6位于所述安装座2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转接板1的侧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7,所述安装座2底端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连接孔7相匹配的螺纹孔8,所述锁紧螺母3侧边的顶端开设有若干扳手固定孔9,所述夹具接头5的侧边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0,所述安装座2的侧边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安装孔10相匹配的腰型孔11,通过连接孔7和螺纹孔8能够实现转接板1与安装座2之间的安装,螺纹孔8用于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座2与转接板1,当需要调节锁紧螺母时,可通过扳手勾住扳手固定孔9,旋转螺母锁紧或松开,腰型孔11是为了调整锁紧螺母时,确保锁紧螺母旋转任意角度时,扳手均可通过此孔穿入,插入锁紧螺母3侧边开设的扳手固定孔9。
实施例三: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包括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所述安装座2位于所述转接板1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3位于所述安装座2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2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4、所述夹具接头5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均位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4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6位于所述安装座2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一4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结构相同,所述调心垫圈一4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靠近所述夹具接头5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槽12,所述夹具接头5底座顶端和底端的侧边均为弧形结构,通过调心垫圈一4和调心垫圈二6的弧形槽12设计以及夹具接头5的弧面球形设计,能够依靠球面自适应,通过外力使之完成同轴度调节。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转接板安装在试验机的横梁或底座上,调心垫圈插入夹具接头上端,将上述装配好的部件,插入安装座配合孔内,另一件调心垫圈放入夹具接头另一侧,通过锁紧螺母的旋进使调心垫圈贴合在夹具接头上,再将内部安装上述部件的安装座通过螺钉连接在转接板上,与安装座相反一侧的夹具接头连接夹具,夹具可通过插销、螺纹等连接方式完成,调节同轴度装置的初始状态,确保夹具接头在安装座内可自由摆动,调节方式为通过旋转锁紧螺母的锁紧程度,改变调心垫圈与夹具接头的贴合度,使之能够自由摆动,夹具钳口端夹持当前钳口所能夹持试样的最大规格同轴棒,同轴棒另一端与另一半夹具相连,试验机此时施加加载力,使同轴棒受力。因同轴度调节装置端目前处于自由状态,夹具接头在两侧调心垫圈内球面贴合的作用下,会自动找正同轴位置,此时在旋转锁紧螺母,迫使锁紧螺母完全贴合在调心垫圈配合面上,进一步将两个调心垫圈及夹具接头与安装座的配合间隙消除。完全锁紧锁紧螺母后,试验机卸载载荷,将同轴棒取出,此时两夹具间的同轴度调节完成,此套同轴度调节装置的优点在于夹具夹头两侧与调心垫圈配合的接触面采用球面,依靠球面自适应,通过外力使之完成同轴度调节。并通过锁紧螺母,确保球面同轴贴合后不会滑移,降低了试验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试验效率及试验结果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构成的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从而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试验机夹具间同轴度的调节,通过球面配合及锁紧螺母消除间隙,免去了其他调节同轴度装置需要依次调节角度及水平的操作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1)、安装座(2)、锁紧螺母(3)、调心垫圈一(4)、夹具接头(5)和调心垫圈二(6),所述安装座(2)位于所述转接板(1)的顶端,所述锁紧螺母(3)位于所述安装座(2)内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安装座(2)相配合连接,所述调心垫圈一(4)、所述夹具接头(5)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均位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所述调心垫圈一(4)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所述调心垫圈二(6)位于所述安装座(2)和所述夹具接头(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1)的侧边开设有若干连接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底端的侧边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连接孔(7)相匹配的螺纹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侧边的顶端开设有若干扳手固定孔(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接头(5)的侧边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侧边开设有若干腰型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心垫圈一(4)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结构相同,所述调心垫圈一(4)和所述调心垫圈二(6)靠近所述夹具接头(5)的一侧均设置有弧形槽(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接头(5)底座顶端和底端的侧边均为弧形结构。
CN202121305117.2U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Active CN214894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5117.2U CN214894501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5117.2U CN214894501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4501U true CN214894501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9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5117.2U Active CN214894501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45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139A (zh) * 2021-06-11 2021-07-27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6139A (zh) * 2021-06-11 2021-07-27 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94501U (zh)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US20190110814A1 (en) Orthopedic clamping devices
US6224121B1 (en) Quick disconnect articulated chuck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221175B2 (en) Self-aligning dock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testing
CN113176139A (zh)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CN109944144A (zh) 一种快换工具保持架系统
CN208961518U (zh) 一种用于减速器壳体轴孔加工的镗孔夹具
CN209308441U (zh) 叠合梁夹具及用于叠合梁的安装系统
US4516814A (en) Coupling device
KR101916766B1 (ko) 시편 고정 장치
CN216891186U (zh) 一种单面镀膜产品夹具
CN106112588B (zh) 一种带孔薄板类工件装夹装置
CN214585576U (zh) 一种用于疲劳试验试样的夹具
CN212735131U (zh) 一种装夹装置
CN211717957U (zh) 一种支持负应力比的三点弯曲疲劳试验夹具
CN211288642U (zh) 一种自动间隙补偿螺母
KR102259642B1 (ko) 반도체 칩 검사용 소켓 장치
CN110174316A (zh) 一种复合材料c型梁弯曲和剪切耦合加载装置
CN107116333B (zh) 同轴型光电子器件耦合角度调整装置及焊接系统
CN214350907U (zh) 机器人连杆工装
RU2288086C2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закрепления обрабатываемых заготовок
CN211332318U (zh) 托架加工工装
CN218766008U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检测的装夹平台
CN217688249U (zh) 一种复合材料三点、四点弯曲疲劳通用试验夹具
CN219901209U (zh) 调节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