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2399U - 热交换循环炉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循环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2399U
CN214892399U CN202120247066.6U CN202120247066U CN214892399U CN 214892399 U CN214892399 U CN 214892399U CN 202120247066 U CN202120247066 U CN 202120247066U CN 214892399 U CN214892399 U CN 214892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exchange
exhaust
catalyst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70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校平
黄明政
曾小乒
谢勇
周浩
庞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nz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nz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nz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nz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70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2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2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2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热交换循环炉,包括第一循环管道,其包括依次连通且围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管道、催化管道和回流管道,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风机;材料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漆包线穿设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材料管道内设有第一加热组件,催化管道内设有第一催化器,回流管道的进气端与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排气管道,与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排气管道上设有排气风机;进气管道,与材料管道相连通,其具有至少一个与排气管道相接触的换热管段。以上结构的热交换循环炉的进气管道的换热管段能够跟从排气管道排出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得从外部进入材料管道的空气得到预热,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热交换循环炉的能耗。

Description

热交换循环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循环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漆包线生产时,在铜线的表面覆盖有油漆层后,需要对油漆层烘干,在烘干油漆层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这些有害气体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因此,目前的做法是将烘干油漆层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然后再将反应后的气体排出。其中,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热量,热量被直接排出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容易由于高温而损坏排风风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利用效率较高的热交换循环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循环炉,包括: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包括依次连通且围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管道、催化管道和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驱使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风机;所述材料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且可供漆包线穿设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材料管道内设有第一加热组件,所述催化管道内设有可与挥发的油漆分子反应的第一催化器,所述回流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排气管道,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上设有驱使气体向外排出的排气风机;进气管道,与所述材料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管道相接触的换热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循环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以上结构的热交换循环炉在材料管道内烘干漆包线的漆面,挥发的油漆分子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流动至催化管道,带有油漆分子的气流经过第一催化器的催化作用之后产生大量的热量,一部分气流流动至回流管道后进入材料管道中循环,另一部分气流从排气管道向外排出,进气管道的换热管段能够跟从排气管道排出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得从外部进入材料管道的空气得到预热,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热交换循环炉的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包括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管段和与所述第一排气管段相连通的第二排气管段,所述第一排气管段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之间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催化管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入端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气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管段的内部设有第二催化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段的数量为两个,其一所述换热管段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内,另一所述换热管段紧贴所述第一排气管段的外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相对应的所述换热管段为往复弯曲的蛇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催化管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入端的一侧的第二加热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风机,所述排气管道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的输出端的一侧的感温器,所述感温器、所述排气风机和所述进气风机均电性连接在一个控制系统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循环炉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循环炉,包括:第一循环管道10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00包括依次连通且围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管道110、催化管道120和回流管道13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00上设有驱使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风机200;所述材料管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且可供漆包线穿设的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材料管道110内设有第一加热组件300,所述催化管道120内设有可与挥发的油漆分子反应的第一催化器400,所述回流管道130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排气管道500,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500上设有驱使气体向外排出的排气风机600;进气管道700,与所述材料管道110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700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管道500相接触的换热管段710。其中,图1中示出了第一循环管道100、排气管道500和进气管道700的气体流动路径。
以上结构的热交换循环炉在材料管道110内烘干漆包线的漆面,挥发的油漆分子在循环风机200的作用下流动至催化管道120,带有油漆分子的气流经过第一催化器400的催化作用之后产生大量的热量,一部分气流流动至回流管道130后进入材料管道110中循环,另一部分气流从排气管道500向外排出,进气管道700的换热管段710能够跟从排气管道500排出的气流进行换热,使得从外部进入材料管道110的空气得到预热,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热交换循环炉的能耗。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道500包括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管段510和与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相连通的第二排气管段520,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之间设有换热器910,所述换热器910与所述催化管道120的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入端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气风机600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上。油漆分子发生催化的温度条件需要400℃以上,而含有油漆分子的气流经过第一催化器400的催化作用后会产生接近700℃的高温,经过催化后的高温气体与换热器910换热,换热器910将热量传递给未进入第一催化器400的气流,有助于达到催化反应所需的温度,而且可以避免过高温度对热交换循环炉的器件造成损害。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清除气流中含有的油漆分子,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的内部设有第二催化器80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催化器800和第一催化器400均由蜂窝陶瓷催化剂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段7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一所述换热管段710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内,另一所述换热管段710紧贴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的外壁。经过第一催化器400的气流先经过第一排气管段510,然后经过第二排气管段520,两个换热管能够全面地与排气管道500进行换热,提高热能利用率。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排气管段520的换热效率,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相对应的所述换热管段710为往复弯曲的蛇形结构。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入端的一侧的气体温度达不到催化条件时,需要启动第二加热组件920对催化管道120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所述催化管道12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入端的一侧的第二加热组件920。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700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风机930,所述排气管道50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的一侧的感温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感温器、所述排气风机600和所述进气风机930均电性连接在一个控制系统上。感温器检测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的气流的温度过高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排气风机600和进气风机930增大转速,进而同步提升排气量和进气量,进而调控温度的高低。优选地,上述第一加热组件300和第二加热组件920也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系统分别控制二者的启动和停止。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循环管道(10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00)包括依次连通且围成闭合回路的材料管道(110)、催化管道(120)和回流管道(13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00)上设有驱使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风机(200);
所述材料管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且可供漆包线穿设的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所述材料管道(110)内设有第一加热组件(300),所述催化管道(120)内设有可与挥发的油漆分子反应的第一催化器(400),所述回流管道(130)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
排气管道(500),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500)上设有驱使气体向外排出的排气风机(600);
进气管道(700),与所述材料管道(110)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700)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气管道(500)相接触的换热管段(7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道(500)包括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相连通的第一排气管段(510)和与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相连通的第二排气管段(520),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之间设有换热器(910),所述换热器(910)与所述催化管道(120)的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入端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气风机(600)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的内部设有第二催化器(8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段(710)的数量为两个,其一所述换热管段(710)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内,另一所述换热管段(710)紧贴所述第一排气管段(510)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二排气管段(520)相对应的所述换热管段(710)为往复弯曲的蛇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管道(12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入端的一侧的第二加热组件(9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循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道(700)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风机(930),所述排气管道(500)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催化器(400)的输出端的一侧的感温器,所述感温器、所述排气风机(600)和所述进气风机(930)均电性连接在一个控制系统上。
CN202120247066.6U 2021-01-28 2021-01-28 热交换循环炉 Active CN214892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7066.6U CN21489239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热交换循环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7066.6U CN21489239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热交换循环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2399U true CN21489239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5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7066.6U Active CN214892399U (zh) 2021-01-28 2021-01-28 热交换循环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2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6732A (zh)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CN109256240B (zh) 一种节能环保热风循环漆包机烘炉系统
CN209968110U (zh) 一种高效有机气体催化净化装置
CN205536934U (zh) 余热回收烘箱
CN214892399U (zh) 热交换循环炉
CN211260913U (zh) 一种高效滤油的吸油烟机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1881553A (zh) 催化燃烧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3672129U (zh) 热风排胶炉
CN213208407U (zh) 一种粉块状物料烘房的进气装置
CN202263701U (zh) 催化燃烧热回收装置
CN206931412U (zh) 一种立式漆包机
CN216244335U (zh) 一种紧凑型催化燃烧床
CN106196125B (zh) 一种应用于焚烧装置的废气处理结构
CN216010868U (zh) 一种用于净化voc废气的催化燃烧炉
CN211159285U (zh) 一种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CN210569594U (zh) 一种烘干炉系统
CN210448729U (zh) 一种scr烟气脱硝系统
CN207183002U (zh) 漆包线烘炉节能装置
CN206877760U (zh) 立式漆包机
CN201815457U (zh) 一种节能的固化炉及烘干炉系统
CN218495003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用氧化炉
CN215062138U (zh) 催化燃烧一体机
CN214147945U (zh) 一种高效催化燃烧系统
CN203543340U (zh) 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加热装置
CN213208727U (zh) 占用空间小且利于换热的燃炉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