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9904U - 半球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半球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9904U
CN214889904U CN202120771044.XU CN202120771044U CN214889904U CN 214889904 U CN214889904 U CN 214889904U CN 202120771044 U CN202120771044 U CN 202120771044U CN 214889904 U CN214889904 U CN 21488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ide plate
axis
adjusting
dome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10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彦
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lueSk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lueSk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lueSk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lueSk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10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9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球摄像机,包括:底座;机身壳体,机身壳体以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座;角度变换机构,角度变换机构设置在机身壳体的内部,角度变换机构包括固定于机身壳体的支架、以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架的第一活动部和以可绕第三轴线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活动部连接的第二活动部;镜头模组,镜头模组与第二活动部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活动部连接,第一调节组件用于对第一活动部绕第二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第一调节组件穿设于机身壳体;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与第二活动部连接,第二调节组件用于对第二活动部绕第三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第二调节组件穿设于机身壳体。

Description

半球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球摄像机。
背景技术
红外式半球摄像机由于体积小巧、外形美观,在应用于建筑时能够较好地与建筑环境协调,从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而,半球摄像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的内部场合,以对目标场景起到监控作用。
在相关技术中,半球摄像机具有三个旋转轴。在现场安装时,安装人员需要通过三个旋转轴对半球摄像机的镜头模组的姿态角进行调节,以使安装后的半球摄像机能够以较佳的角度拍摄目标场景。现有的半球摄像机的姿态角的调节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先将外壳或部分外壳拆卸后才能调节镜头模组的姿态角,不仅导致安装效率低下,同时还具有在拆卸外壳或部分外壳的过程中损坏内部元器件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球摄像机,能够提高调节镜头模组的姿态角的效率,以及避免调节过程造成内部元器件损坏的风险。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半球摄像机,包括:底座;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以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座;角度变换机构,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内部,所述角度变换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壳体的支架、以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一活动部和以可绕第三轴线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的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镜头模组的中轴线重合;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活动部绕所述第二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活动部绕所述第三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其机身壳体以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座,即机身壳体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故而第一轴线即为半球摄像机的第一个旋转轴。角度变换机构的第一活动部以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架,而支架固定于机身壳体,由此,使得第一活动部能够相对于机身壳体转动,故而第二轴线即为半球摄像机的第二个旋转轴。另外,角度变换机构的第二活动部以可绕第三轴线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活动部连接,镜头模组固定于第二活动部,由此,使得镜头模组能够相对于第一活动部转动,故而第三轴线即为半球摄像机的第三个旋转轴。通过对各个部件绕上述三个旋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对镜头模组的姿态角的调节。具体地,安装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机身壳体的方式实现对绕第一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实现对绕第二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实现对绕第三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并且,由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均穿设于机身壳体,因此,从机身壳体的外部即可对绕第二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和绕第三个旋转轴的角度进行设置。也就是说,在对镜头模组的姿态角实施调节的过程中无需拆卸机身壳体。由此,能够提高半球摄像机的安装效率,也可以避免因拆卸机身壳体而导致的损坏内部元器件的风险。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外筒和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外壁上的传动轴,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调节柱,所述第一调节柱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柱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所述第一调节柱的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改锥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固定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调节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调节柱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凸缘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压片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通过对所述限位凸起的阻挡作用限定出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支架的转动角度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中的内筒,所述镜头模组的至少部分结构固定在所述内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内筒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筒的端部设置有阻挡件,在所述内筒的端部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阻挡件通过对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阻挡作用限定出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的转动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齿圈,所述齿圈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一端;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第二调节柱,所述第二调节柱与所述第四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柱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所述第二调节柱的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改锥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固定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中轴线为共线关系,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三通孔,第三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调节柱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第二调节柱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凸缘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压片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安装口,所述机身壳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口伸入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机身壳体的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的一端形成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口的口径,在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靠近所述安装口布置的压持件,所述压持件和所述底座共同形成对所述外凸缘的夹持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的部分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一活动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调节组件和第一活动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半球摄像机10。半球摄像机10包括底座100、机身壳体200、角度变换机构300、镜头模组400、第一调节组件500和第二调节组件600。具体地,机身壳体200以可绕第一轴线L1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00。角度变换机构300设置在机身壳体200的内部,角度变换机构300包括固定于机身壳体200的支架310、以可绕第二轴线L2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架310的第一活动部320和以可绕第三轴线L3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活动部320连接的第二活动部330,第二轴线L2垂直于第一轴线L1。镜头模组400与第二活动部330固定连接,第三轴线L3与镜头模组400的中轴线重合。第一调节组件500与第一活动部320连接,第一调节组件500用于对第一活动部320绕第二轴线L2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第一调节组件500穿设于机身壳体200。第二调节组件600与第二活动部330连接,第二调节组件600用于对第二活动部330绕第三轴线L3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第二调节组件600穿设于机身壳体200。
本申请实施例的半球摄像机10,其机身壳体200以可绕第一轴线L1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底座100,即机身壳体200能够相对于底座100转动,故而第一轴线L1即为半球摄像机10的第一个旋转轴。角度变换机构300的第一活动部320以可绕第二轴线L2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支架310,而支架310固定于机身壳体200,由此,使得第一活动部320能够相对于机身壳体200转动,故而第二轴线L2即为半球摄像机10的第二个旋转轴。另外,角度变换机构300的第二活动部330以可绕第三轴线L3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活动部320连接,镜头模组400固定于第二活动部330,由此,使得镜头模组400能够相对于第一活动部320转动,故而第三轴线L3即为半球摄像机10的第三个旋转轴。通过对各个部件绕上述三个旋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可以实现对镜头模组400的姿态角的调节。
具体地,安装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机身壳体200的方式实现对绕第一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00实现对绕第二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安装人员可以通过第二调节组件600实现对绕第三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并且,由于第一调节组件500和第二调节组件600均穿设于机身壳体200,因此,从机身壳体200的外部即可对绕第二个旋转轴的角度设置和绕第三个旋转轴的角度进行设置。也就是说,在对镜头模组400的姿态角实施调节的过程中无需拆卸机身壳体200。由此,能够提高半球摄像机10的安装效率,也可以避免因拆卸机身壳体而导致的损坏内部元器件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部320包括外筒321和固定于外筒321的外壁上的传动轴322,第一调节组件500与传动轴322连接,传动轴322的中轴线与第二轴线L2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500与传动轴322连接,由此,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00可以驱动传动轴322转动,传动轴32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外筒321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部320相对于支架31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330包括设置在外筒321中的内筒331,镜头模组400的至少部分结构固定在内筒331的内腔中,第二调节组件600与内筒33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组件600与内筒331连接,由此,通过第二调节组件600可以驱动内筒331转动,内筒331在转动的同时带动镜头模组400转动,从而实现对镜头模组400相对于第一活动部32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第二活动部330还可以包括内筒后盖332,内筒后盖332安装于内筒331的端部,内筒后盖33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镜头模组400位于内筒331的内腔中的部分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镜头模组400的中轴线、内筒331的中轴线以及外筒321的中轴线三者为重合关系。这样,可以使镜头模组400的姿态角的调节过程相对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镜头模组400的姿态角的调节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调节组件500包括第一齿轮510、第二齿轮520和第一调节柱530。其中,第一齿轮510套设于传动轴322,第一齿轮510用于带动传动轴322转动,第二齿轮520与第一齿轮510啮合,第一调节柱530与第二齿轮520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柱530穿设于机身壳体200,第一调节柱530的位于机身壳体200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改锥槽531。基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组件500,对第一活动部320相对于支架31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方式为:将改锥与第一改锥槽531配合,然后转动改锥以驱动第一调节柱530转动,第一调节柱530进一步通过第二齿轮520和第一齿轮510带动传动轴322转动,传动轴32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外筒321绕传动轴322的中轴线转动。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组件500能够满足对第一活动部32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需求。
具体地,在外筒321的外壁上设置有销钉3214,第一齿轮510套设于传动轴322且与传动轴322保持同轴关系,另外,可以在第一齿轮510的朝向外筒321的一侧设置定位孔,销钉3214穿入定位孔。这样,在第一齿轮510转动时即可带动与其同轴的传动轴322一同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支架310包括底板311和与底板311固定的第一侧板312,第一侧板312垂直于底板311设置,在第一侧板312上设有第一通孔3121和第二通孔3122,传动轴322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通孔3121,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均位于第一侧板312的内侧,第一调节柱530穿设于第二通孔3122,在第一调节柱530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缘532,第一限位凸缘532设置在第一侧板312的外侧。其中,第一侧板312的内侧是指第一侧板312的靠近外筒321的一侧,第一侧板312的外侧是指第一侧板312的背离外筒321的一侧。第一调节组件500还包括第一压片540,第一压片540与第一侧板312连接,第一限位凸缘532被保持在第一压片540和第一侧板3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322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通孔3121,由此,实现了外筒321与支架310的可转动连接。另外,第一侧板312垂直于底板311设置,这样,在底板311以垂直于第一轴线L1安装的情况下,与第一侧板312上的第一通孔3121相配合的传动轴322的中轴线必然与第一轴线L1垂直,由此,可以建立第二轴线L2与第一轴线L1的垂直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在外筒321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3211,在第一侧板312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挡块3123和第二挡块3124,第一挡块3123和第二挡块3124通过对限位凸起3211的阻挡作用限定出外筒321相对于支架310的转动角度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块2123和第二挡块3124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即通过对第一挡块2123和第二挡块3124的位置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外筒321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例如在90度内进行转动。这样,能够避免外筒321因转动角度过大而使镜头模组400指向无效拍摄角度(例如使镜头模组400指向底座100的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外筒321的端部设置有阻挡件3212,在内筒331的端部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条3311和第二限位条3312,阻挡件3212通过对第一限位条3311和第二限位条3312的阻挡作用限定出内筒331相对于外筒321的转动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条3311和第二限位条331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即通过对第一限位条3311和第二限位条3312的位置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内筒331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这样,能够避免因内筒331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与镜头模组400连接的线缆700(如图2所示)发生过度扭转损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第二调节组件600包括齿圈610、第三齿轮620、第四齿轮630和第二调节柱640。其中,齿圈610设置在内筒331的一端,第三齿轮620与齿圈610啮合,第四齿轮630与第三齿轮620啮合,第二调节柱640与第四齿轮630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柱640穿设于机身壳体200,第二调节柱640的位于机身壳体200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改锥槽641。基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组件600,对第二活动部330相对于第一活动部32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方式为:将改锥与第二改锥槽641配合,然后转动改锥以驱动第二调节柱640转动,第二调节柱640进一步通过第四齿轮630和第三齿轮620带动齿圈610转动,齿圈610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内筒331绕自身中轴线转动。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组件600能够满足对第二活动部33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需求。
进一步地,第三齿轮620可以为包括锥齿轮部621和直齿轮部622的双层齿轮,其中,锥齿轮部621与齿圈610啮合,直齿轮部622与第四齿轮630啮合。这样,可以使第三齿轮620能够更好地进行传动。相适应地,齿圈610上的齿也采用锥齿,以便于与锥齿轮部621相适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支架310包括底板311和与底板311固定的第二侧板313,第二侧板313垂直于底板311设置,第二侧板31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3131和第四通孔3132,在外筒3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轴3213,连接轴3213的中轴线与传动轴322的中轴线为共线关系,连接轴3213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三通孔3131,第三齿轮620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轴3213,第三齿轮620和第四齿轮630均设置于第二侧板313的内侧,第二调节柱640穿设于第四通孔3132,在第二调节柱640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缘642,第二限位凸缘642设置在第二侧板313的外侧。其中,第二侧板313的内侧是指第二侧板313的靠近外筒321的一侧,第二侧板313的外侧是指第二侧板313的背离外筒321的一侧。第二调节组件600还包括第二压片650,第二压片650与第二侧板313连接,第二限位凸缘642被保持在第二压片650和第二侧板3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3213的中轴线与传动轴322的中轴线为共线关系,同时,连接轴3213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三通孔3131,这样,外筒321的一侧通过传动轴322支撑于支架310,外筒321的另一侧通过连接轴3213支撑于支架310,由此,可以提高外筒321与支架3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连接轴3213还为第三齿轮620提供了安装基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底座100上形成有安装口110,机身壳体200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口110伸入底座100的内部,机身壳体200的位于底座100的内部的一端形成有外凸缘210,外凸缘210的外径大于安装口110的口径,在底座1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靠近安装口110布置的压持件120,压持件120和底座100共同形成对外凸缘210的夹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机身壳体200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口110伸入底座100的内部,机身壳体200端部的外凸缘210的外径大于安装口110的口径,由此,使得机身壳体200不会从安装口110上脱出,并且,使得机身壳体200与底座100之间保持有可转动的连接关系。另外,在底座100的内部设置多个压持件120,压持件120和底座100共同形成对外凸缘210的夹持作用,由此,可以增大机身壳体200与底座10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安装人员在调整好机身壳体200相对于底座100的转动角度后,机身壳体200能够维持在该角度上,进而有利于使镜头模组400维持在稳定的姿态角下。
具体地,压持件120可通过螺钉140与底座100连接,由此,通过调整螺钉140在底座100上的旋入深度,可以对夹持件120对外凸缘210的夹持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底座100上安装有用于顶紧机身壳体200的锁紧螺钉130,安装人员在调整好机身壳体200相对于底座100的转动角度后,可以通过锁紧螺钉130顶紧机身壳体200,从而保证机身壳体200更为稳定地维持在调整后的角度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半球摄像机10还包括透明罩800,透明罩800安装于机身壳体200,透明罩800和机身壳体20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镜头模组400和角度变换机构300的容纳腔,透明罩800对镜头模组400具有保护作用以及防尘、防水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机身壳体2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安置槽220,第一调节柱530的位于机身壳体200的外部的一端设置在其中一个安置槽220中,第二调节柱640的位于机身壳体200的外部的一端设置在另一个安置槽220中。另外,在两个安置槽220中分别设置一个防水堵头230。防水堵头230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调节柱530和第二调节柱640所在的机身壳体200处的防水性能。安装人员在对第一调节柱530或第二调节柱640进行调节时,需先将防水堵头230从相应的安置槽220中取出,之后可正常进行调节。在完成对镜头模组400的状态角的调节后,可将防水堵头230再次装入相应的安置槽2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以可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座;
角度变换机构,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内部,所述角度变换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身壳体的支架、以可绕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一活动部和以可绕第三轴线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活动部连接的第二活动部,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第二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镜头模组的中轴线重合;
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一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活动部绕所述第二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
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活动部绕所述第三轴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外筒和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外壁上的传动轴,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第一调节柱,所述第一调节柱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柱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所述第一调节柱的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改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固定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位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一调节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调节柱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第一限位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凸缘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压片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形成有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通过对所述限位凸起的阻挡作用限定出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支架的转动角度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筒中的内筒,所述镜头模组的至少部分结构固定在所述内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内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的端部设置有阻挡件,在所述内筒的端部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阻挡件通过对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的阻挡作用限定出所述内筒相对于所述外筒的转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
齿圈,所述齿圈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一端;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
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第二调节柱,所述第二调节柱与所述第四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柱穿设于所述机身壳体,所述第二调节柱的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改锥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固定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在所述外筒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中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中轴线为共线关系,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三通孔,第三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轴,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所述第二调节柱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第二调节柱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凸缘被保持在所述第二压片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半球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安装口,所述机身壳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口伸入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机身壳体的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的一端形成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口的口径,在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靠近所述安装口布置的压持件,所述压持件和所述底座共同形成对所述外凸缘的夹持作用。
CN202120771044.XU 2021-04-15 2021-04-15 半球摄像机 Active CN21488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1044.XU CN214889904U (zh) 2021-04-15 2021-04-15 半球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1044.XU CN214889904U (zh) 2021-04-15 2021-04-15 半球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9904U true CN214889904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8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1044.XU Active CN214889904U (zh) 2021-04-15 2021-04-15 半球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9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718A (zh) * 2023-06-26 2023-07-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718A (zh) * 2023-06-26 2023-07-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6506718B (zh) * 2023-06-26 2024-05-0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89904U (zh) 半球摄像机
WO2014166143A1 (zh) 万向支架及具有该万向支架的摄像机
WO2009074621A3 (en) Solar-panel unit
CN213426324U (zh) 一种便于调节监控范围的太阳能无线监控器
CN205123881U (zh) 一种热成像摄像机
CN105547048A (zh) 一种轻型红外枪瞄镜
WO2018076678A1 (zh) 一种摄像机
CN213126194U (zh) 一种可360度连续旋转的球形摄像机
CN216829158U (zh) 一种便于组装及光路检修的激光焊接枪
CN112213900B (zh) 镜头安装装置和摄像装置
CN113048347A (zh) 半球摄像机
CN210637780U (zh) 一种装夹旋转壳式监控器
CN220820364U (zh) 一种望远镜副镜调节结构
CN203761479U (zh) 一种小型红外防爆摄像机
CN208768167U (zh) 一种监控摄像机安装平台
CN217205439U (zh) 一种多自由度幕墙材料安装定位辅助机构
CN220933257U (zh) 一种可见光镜头特定空间角安装用的转接机构及其摄像机
CN220961989U (zh) 一种望远镜主镜镜面调平结构
CN215815743U (zh) 智能小型断路器
CN219697750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便携式防爆摄像机
CN220853305U (zh) 一种瞄准镜用的物镜筒
CN220087397U (zh) 一种易于拆装的防水机外壳
CN112114469A (zh) 补光灯模组和摄像机
CN216643640U (zh) 一种旋转摄像头传动固定结构及旋转摄像头
CN220391539U (zh) 一种无人机摄像头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