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3731U -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3731U
CN214883731U CN202120241431.2U CN202120241431U CN214883731U CN 214883731 U CN214883731 U CN 214883731U CN 202120241431 U CN202120241431 U CN 202120241431U CN 214883731 U CN214883731 U CN 21488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corridor
concrete wall
buffer layer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14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小波
张鹏
崔秀婵
丁芳菊
周国伟
陈得鹏
汪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14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廊道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和若干岸外侧立柱,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平行设置,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施工方便,能够解决现有机械加固方法、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防护结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位于深山峡谷,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边坡高陡、道路以上边坡岩土稳定性差,受风蚀、水蚀、降雨、冻融影响,经常发生岸坡崩塌、掉块及滚石,侵占路面,造成交通中断,需经常清理,给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造成不便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工程上对道路以上边坡主要采用锚杆(索)加固、锚喷加固、抗滑桩支挡结构等机械加固方法;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的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主、被动防护网方法;植物防护或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但上述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所述廊道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和若干岸外侧立柱,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所述岸外侧立柱平行设置,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
所述岸外侧立柱底部固定设有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底部固定设有外侧基础桩,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底部固定设有内侧基础桩;
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远离所述岸外侧立柱的外侧设有纵向碎石缓冲层,所述廊道顶板的顶部设有横向碎石缓冲层,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顶部为坡度设计,内侧高于外侧;
所述廊道顶板的内外两端底部均设有加固梁,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外侧设有排水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凝土路面材质为C20混凝土,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廊道顶板、岸外侧立柱、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加固梁的材质均为C25钢筋混凝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岸外侧立柱为矩形断面结构,尺寸为600mm×600mm,所述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的直径均为600mm,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厚度为500mm,所述廊道顶板厚度为4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纵向碎石缓冲层和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厚度为0.5m~1.5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管为φ110PVC排水管,间距为1.0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廊道主体上按照规范要求设有伸缩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明确,施工方便,能够解决现有防护方法如锚杆加固、锚喷加固、抗滑桩支挡结构等机械加固方法;混凝土或浆砌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的框格防护类方法;喷混凝土封面防护方法;主、被动防护网防护方法;植物防护或者几种方法的组合等边坡加固防护处理方法受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岩土特性、边坡岩土物质组成,防护处理范围和坍塌体量等限制,或处理不彻底、或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经济等问题,长期威胁道路行人及车辆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廊道主体,2、岸内侧混凝土墙,3、岸外侧立柱,4、廊道顶板,5、混凝土路面,6、外侧基础桩,7、内侧基础桩,8、纵向碎石缓冲层,9、横向碎石缓冲层,10、加固梁,11、排水管,12、基础梁,13、伸缩缝,14、边坡,15、自然塌落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正面”、“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致的方式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1,所述廊道主体1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2和若干岸外侧立柱3,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与所述岸外侧立柱3平行设置,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与岸外侧立柱3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4,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与岸外侧立柱3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5;
所述岸外侧立柱3底部固定设有基础梁12,所述基础梁12底部固定设有外侧基础桩6,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底部固定设有内侧基础桩7;
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远离所述岸外侧立柱3的外侧设有纵向碎石缓冲层8,所述廊道顶板4的顶部设有横向碎石缓冲层9,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9的顶部为坡度设计,内侧高于外侧;
所述廊道顶板4的内外两端底部均设有加固梁10,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9的外侧设有排水管11。
所述混凝土路面5材质为C20混凝土,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廊道顶板4、岸外侧立柱3、外侧基础桩6、内侧基础桩7、加固梁10的材质均为C25钢筋混凝土。
所述岸外侧立柱3为矩形断面结构,尺寸为600mm×600mm,所述外侧基础桩6、内侧基础桩7的直径均为600mm,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2厚度为500mm,所述廊道顶板4厚度为400mm。
所述纵向碎石缓冲层8和横向碎石缓冲层9的厚度为0.5m~1.5m。
所述排水管11为φ110PVC排水管,间距为1.0m。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砂碎石开挖:需要清理的砂碎石用挖掘机和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清理,清理顺序为先浮石、浮土后危岩石,边施工边监测,从上至下逐层清理:对于浮土浮石采取人工撬棍自上而下进行清理,对于危岩体采用风镐钻孔解体破碎进行清除,清理之前可采用装载机装取碎石土在危石掉落区域进行摊铺回填,以减缓危石掉落对路面造成冲击破坏,开挖料由8t~10t自卸汽车运输至河滩处进行堆砌处理,边坡14上粒径超过1m的块石用风镐钻孔阶梯破碎剔除;
2)碎石缓冲层回填:碎石缓冲层回填料全部采用工程的砂碎石开挖料,采用8t~10t自卸汽车运输至填筑区后,卸料后用挖掘机输送至新建廊道两端的顶部,然后采用人工配合铁锹等工具进行摊铺回填;
3)现浇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可根据结构物的部位,采用溜槽、导管或泵送入仓,采用2.2kw的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模板成型,人工定期洒水养护;
4)混凝土灌注桩:测定桩位后采用冲击式反循环钻机进行钻孔,并以检孔器顺利沉入孔底为合格标准,随后进行吊装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等作业;
5)其他工程:其他工程施工均采用常规施工方法。
防护廊道为C25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廊道净宽5.0m,净高4.5m,廊道由两端边廊道和多跨中间廊道组成,单跨廊道长10m,廊道结构由基础桩、岸内侧混凝土墙、岸外侧立柱和顶板共同构成廊道整体结构,廊道顶板的顶部由后期自然塌落坡积物组成。廊道的高度、宽度及外形结构尺寸依据车辆通行的大小和被防护体量大小调整,但总体结构及技术原理措施不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包括廊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岸内侧混凝土墙和若干岸外侧立柱,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所述岸外侧立柱平行设置,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顶部设有廊道顶板,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与岸外侧立柱之间底部设有混凝土路面;
所述岸外侧立柱底部固定设有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底部固定设有外侧基础桩,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底部固定设有内侧基础桩;
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远离所述岸外侧立柱的外侧设有纵向碎石缓冲层,所述廊道顶板的顶部设有横向碎石缓冲层,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顶部为坡度设计,内侧高于外侧;
所述廊道顶板的内外两端底部均设有加固梁,所述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外侧设有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材质为C20混凝土,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廊道顶板、岸外侧立柱、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加固梁的材质均为C25钢筋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外侧立柱为矩形断面结构,尺寸为600mm×600mm,所述外侧基础桩、内侧基础桩的直径均为600mm,所述岸内侧混凝土墙厚度为500mm,所述廊道顶板厚度为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碎石缓冲层和横向碎石缓冲层的厚度为0.5m~1.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φ110PVC排水管,间距为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主体上按照规范要求设有伸缩缝。
CN202120241431.2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Active CN21488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1431.2U CN214883731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1431.2U CN214883731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3731U true CN214883731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59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1431.2U Active CN214883731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3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545A (zh) * 2022-06-08 2022-08-3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545A (zh) * 2022-06-08 2022-08-3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4960545B (zh) * 2022-06-08 2023-11-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构建在软基透水堤梗上的绿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3771B (zh) 一种人工挖孔桩的成孔施工方法
NO318657B1 (no) Fremgangsmate for bygging av en underjordisk kontinuerlig vegg
CN107859145A (zh) 一种排水管水下接驳施工方法
CN113174961B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方法
CN101838957B (zh) 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68960B (zh) 永冻土层的灌注桩施工方法
CN214883731U (zh) 一种岩土混合边坡道路防护轻型廊道结构
CN112663558B (zh) 一种内河港池中风化岩开挖施工工艺
CN111236265A (zh) 一种单侧临水桥梁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66362B (zh) 一种穿越既有密集锚索区域的顶管盖挖施工方法
CN110512594A (zh) 旋挖钻机遇空洞成孔成桩的简易方法
CN115506382A (zh)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CN114991165A (zh) 一种地铁深基坑邻近铁路营业线的施工方法
CN109098205B (zh) 人防地下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3356B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113463648A (zh) 一种基坑支护的方法
CN112359854A (zh) 一种道路隧道坍塌损坏的应急抢修方法
Feng et al.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N218581305U (zh) 一种民用机场围界沟槽
CN218911469U (zh) 碎裂岩体公路滑坡和落石的支挡系统
CN211735434U (zh) 一种桥梁基坑支护体系
CN215165652U (zh) 一种管廊顶管工作井基坑支护结构
CN218374011U (zh) 一种易塌方段路基施工墙体结构
CN211200383U (zh) 一种盾构隧道范围内桩基清除的辅助结构
Prisk et al. Delivering Wadi Dayqah, Oman's tallest d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