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6076U - 上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上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6076U
CN214856076U CN202120562255.2U CN202120562255U CN214856076U CN 214856076 U CN214856076 U CN 214856076U CN 202120562255 U CN202120562255 U CN 202120562255U CN 214856076 U CN214856076 U CN 21485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way
assembly
cold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22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小春
何坤垣
罗勇浩
禤开华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udenberg Apollo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22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水器,包括用于抽取水的抽水组件、热水水路、冷水水路和出水组件。其中,抽水组件为热水水路、冷水水路供液,当热水水路启动加热功能时,热水水路适于对水加热;当冷水水路启动制冷功能时,冷水水路适于对水制冷。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内的水适于通过出水组件流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水器,通过设置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可以使得上水器至少具有热水模式和冷水模式,且两个水路互不干涉,以保证出水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制热、制冷均由同一出水组件流出,从而可以简化上水器的结构,使整个上水器的体积更小、更轻便,进而便于用户将上水器更换到不同的水桶上。

Description

上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水器。
背景技术
现如今,上水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水器是一种将桶装水升温或降温以便人们饮用的装置。饮水机会提供不同温度的水,以供人们饮用。相关技术中,相对于水桶,上水器可以具有多个设置的功能,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保证上水器在多个功能均具有良好的出水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以提高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上水器,所述上水器出水稳定性和流畅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所述上水器包括:用于抽取水的抽水组件,所述水桶具有朝向上端敞开的敞开口,所述抽水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热水水路,所述抽水组件为所述热水水路供液,当所述热水水路启动加热功能时,所述热水水路适于对水加热;冷水水路,所述抽水组件为所述冷水水路供液,当所述冷水水路启动制冷功能时,所述冷水水路适于对水制冷;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上设有出水组件,所述热水水路与所述冷水水路均连通,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内的水适于通过所述出水组件流出;壳体,所述壳体适于放置在水桶的上端部,所述热水水路、所述冷水水路以及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外周壁向内侧凹陷以构造出接水空间,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接水空间上方,所述抽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抽水组件用于从所述水桶内抽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通过设置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可以使得上水器至少具有热水模式和冷水模式,且两个水路互不干涉,以保证出水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制热、制冷、常温水均由同一出水组件流出,从而可以简化上水器的结构,使整个上水器的体积更小、更轻便,进而便于用户将上水器更换到不同的水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水器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盛放所述抽水组件抽取的水,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均连通,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抽水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适于放置在水桶上端,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上方,且所述开口与所述接水空间连通,所述开口内设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顶部敞开,且与所述出水组件的出水嘴相对;立柱,所述立柱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立柱与所述开口间隔开,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设于所述立柱内;顶壳,所述顶壳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顶壳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接水盒的避让凹陷,所述接水盒的顶部具有格栅,水杯适于放置在所述格栅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限定出容水腔,所述上水器还包括第一杀菌装置,所述第一杀菌装置设于所述箱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杀菌装置为UV杀菌灯,所述第一杀菌装置为间隔开的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水器还包括第二杀菌装置,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组件的出水嘴处,所述第二杀菌装置为UV杀菌,所述出水嘴为透明件,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嘴外部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水器还包括补气组件,所述补气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补气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以向所述水桶内补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具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补气组件包括过滤件和连通管,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空气进口处,用于对进入到所述安装腔内的气流进行过滤,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抽水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水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内胆、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水泵和连通管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系统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和水桶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抽水管和水桶的爆炸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和水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和抽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和抽水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部、抽水管和水桶的局部剖视爆炸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和水桶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图2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水管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腔及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水器1,壳体600,立柱620,顶壳630,接水空间640,
底座610,安装腔6111,空气进口6112,开口611,接水盒612,格栅613,抽水组件100,抽水泵130,紧固件150,
水箱200,箱体210,箱盖220,避让凹陷230,
出水组件500,出水嘴510,
水桶20,出水口21,桶身22,桶顶23、桶盖24,加强部25,
凹陷区26,中空部27,第二密封件28,第二密封件29,
固定部110,罩体部112,外侧包裹部114,卡扣115,镂空部1151,
内侧包裹部113,连接板1131,连通孔1132,安装管1133,通气孔1134,
抽水管120,第一管段121,第一凸起部1211,
第二管段122,第二凸起部1221,密封圈1222,
过渡管140,内层套管141,空腔143,第一密封件144,第一密封槽145,外层套管142,挡板1421,
热水水路300,热水水泵310,热水入口311,热水出口312,
电控板320,第一边321,第二边322,
热水管路330,热水内胆340,加热器350,插接头351,温度传感器360,
连通管370,第一通道371,第二通道372,第三通道373,
第一间隔板380,安装盒390,
冷水水路400,第一单向阀401,冷水水泵410,冷水管路420,制冷芯片430,
冷水内胆440,散热器450,风扇460,
冷水进水口470,冷水出水口480,排污口490,
第一杀菌装置700,第二杀菌装置800,补气组件900,过滤件910,连通管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1,包括:包括抽水组件100、热水水路300、冷水水路400以及出水组件500。
结合图1和图8,抽水组件100用于抽取水,抽水组件100可以为热水水路300供液,当热水水路300启动加热功能时,热水水路300适于对水加热;抽水组件100也可以为冷水水路400供液。当冷水水路400启动制冷功能时,冷水水路400适于对水制冷。举例而言,在上水器1抽取水前,水可以盛放在盛水容器内,盛水容器可以位于上水器1的下端,盛水容器可以为水桶20,水桶20可以具有朝向上端敞开的敞开口,抽水组件100可以与水管相连,水管可以伸入水桶20内部以便于抽取水。其中,上水器1可以直接安装于水桶20的敞开口位置处,或者,上水器1可以放置于地面或者桌面上,上水器1可以与水桶20间隔设置,并通过水管相连,在此不做限定。上水器1还可以包括电机来精准控制热水水路300和冷水水路400,以进一步防止水出现倒流现象。另外,抽水组件100可以包括抽水泵130以将水桶20内的水抽出。
另外,如图15所示,冷水水路400和热水水路300可以毫不干涉,且如此设置的上水器1可以具有热水模式和冷水模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水器1还可以具有常温水模式,此时,既不对水加热,也不对水制冷。当上水器1处于常温水模式时,水可以从抽水组件100经过热水水路300并从出水组件500流出,或者水可以从抽水组件100经过冷水水路400并从出水组件500流出,在此不做限定,三个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如图5、图22所示,上水器1还包括水箱200,水箱200用于盛放抽水组件100抽取的水,热水水路300和冷水水路400均与水箱200连通。热水水路300与冷水水路400均与出水组件500连通,热水水路300和冷水水路400内的水适于通过出水组件500流出。通过设置水箱200,可以降低水源和热水水路300、水源和冷水水路400之间的距离,以保证供水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保证热水水路300、冷水水路400的出水稳定性。
如图5所示,上水器1还包括壳体600。水箱200、热水水路300、冷水水路400和出水组件500均设于壳体600内。壳体600的外周壁向内侧凹陷以构造出接水空间640,抽水组件100设于壳体600的下部,出水组件500设于接水空间640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图2所示,用户可以将水杯放置在接水空间640内,接水空间640可以避让水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冷热水的需求,通过按压出水组件500上的按钮,使水可以从出水嘴510流出到水杯内,从而可以接到饮用水。具体来说,壳体600适于放置在水桶20顶部。当需要更换水桶20时,取下上水器1,将上水器1更换至新水桶20处即可,无需搬运水桶20,从而便于更换桶装水。
如图5所示,抽水组件100设于壳体600的底部,使得抽水组件100距离水桶20更近,抽水组件100的抽水作用能够更快的作用到水桶20内,可以使得抽水组件100的抽水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上水器1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水器1,通过设置热水水路300和冷水水路400可以使得上水器1至少具有热水模式和冷水模式,且两个水路互不干涉,以保证出水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制热、制冷、常温水均由同一出水组件500流出,从而可以简化上水器1的结构,使整个上水器1的体积更小、更轻便,进而便于用户将上水器1更换到不同的水桶20上。
如图5所示,抽水组件100适于将水桶20内的水抽取至水箱200内,以使上水器1能够通过抽取水箱200内的水,从而避免上水器1直接从水桶20内进行抽水时所具有的较高的高度差所带来的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得上水器1在进行使用时,供水组件能够较快的抽到水并对水进行加热或者制冷,从而可以提升供水组件的供水效果,使得上水器1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又由于供水组件设于壳体600内,壳体600能够保护供水组件,防止供水组件受到灰尘的污染,使得上水器1的供水更为洁净。出水组件500具有出水嘴510,供水组件用于将水箱200内的水供给至出水组件500,水适于从出水组件500的出水嘴510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抽水组件100包括抽水泵130和抽水管120,抽水泵130能够将水桶20内的水通过抽水管120使用泵吸的方式泵入水箱200内,在上水器1的使用过程中,抽水组件100先将水桶20内的水抽取至水箱200内,之后供水组件再从水箱200内抽取水流并从出水组件500上导出。这样上水器1在使用时,上水器1内抽水组件100的抽取水的高度差得到降低,水流的抽取更为顺畅,从而增加上水器1的供水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00包括箱体210和箱盖220,箱体210和箱盖220限定出容水腔,容水腔适用于盛放抽水组件100从水桶20中抽取的水流。箱体210与箱盖220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箱体210和箱盖220之间的连接组装,增加水箱200的组装效率,且可拆卸连接还能便于拆卸,使得水箱200的维修和保养较为简单,从而提升上水器1的使用寿命。同时,箱盖220适用于盖设在箱体210上,能够避免灰尘或者杂质进入箱体210内,提升上水器1使用时安全性和清洁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水器1还包括第一杀菌装置700,第一杀菌装置700设于箱盖220。可以理解的是,在上水器1在使用过程中常会使用抽水管120将水流从水桶20中抽取到水箱200内,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使抽水管120或者水箱200内滋生细菌,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上水器1进行饮用时的使用感受。这样,在箱盖220上设有第一杀菌装置700,使得在水箱200内水得到杀菌,从而使得用户使用上水器1饮用的使用感受得到提升,不仅如此,通过设有第一杀菌装置700,使得水流在进入上水器1时得到第一次杀菌,提升水流的饮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杀菌装置700为UV杀菌灯。可以理解的是,UV杀菌灯是使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能够较好地清除水流中的细菌,使得用户饮用水时更为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上水器1时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杀菌装置700为间隔开的多个。这样,通过设有多个第一杀菌装置700,使得水箱200内的水能够接受到更高效率的杀菌消毒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对水箱200内的水流的杀菌作用,使得水的饮用更为安全,而且可以更为高效的对水流进行杀菌,从而使得用户在进行大剂量的饮用水时,用户饮用的水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提升上水器1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水器1还包括第二杀菌装置800,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组件500。可以理解的是,出水组件500适用引出水流以使用户进行饮用,在水流通过供水组件到出水组件500的仍有可能受到污染,第二杀菌装置800能够对水流起到进一步地杀菌消毒作用,使得用户饮用水时更为安全健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嘴510处,第二杀菌装置800为UV杀菌灯。这样,通过将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嘴510处,使得第二杀菌装置800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够更好的作用到水流上,使得用户饮用水时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嘴510为透明件,可以理解的是,UV杀菌灯的光线可以透过出水嘴510,而进入到出水嘴510内部,从而可以为出水嘴510内部杀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壳体600包括:底座610、立柱620和顶壳630。具体来说,抽水组件100设于底座610的底部,底座610适于放置在水桶20上端,这样使得抽水组件100离水桶20更近,可以减少上水器1从水桶20中抽取水所消耗的能量,节省上水器1使用时的能量消耗,降低上水器1运行工作时的使用成本。水箱200设于底座610内,底座610具有开口611,开口611朝向上方,开口611内设有接水盒612,接水盒612的顶部敞开,且与出水组件500的出水嘴510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图2所示,底座610、立柱620和顶壳630构造出接水空间640,用户可以将水杯放置在底座610上,接水空间640可以避让水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冷热水的需求,通过按压出水组件500上的按钮,使水可以从出水嘴510流出到水杯内,从而可以接到饮用水。用户在接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接水过多的情况,这时溢出的水能够流入接水盒612内,从而可以避免溢出的水对上水器1内其他电器元件的影响,提升上水器1使用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立柱620设于底座610的顶部,立柱620与开口611间隔开,供水组件设于立柱620内,顶壳630设于立柱620的顶部,出水组件500设于顶壳630内。可以理解的是,将供水组件设于立柱620内,使得供水组件与出水组件500能够较好地进行隔开,从而可以避免出水组件500所导出的水与供水组件进行接触,提升上水器1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00具有用于避让接水盒612的避让凹陷230。可以理解的是,避让凹陷230适用于避让接水盒612,使得接水盒612能够较为方便的组装到水箱200上,提升接水盒612的组装效率。
接水盒612的顶部具有格栅613,格栅613适用于提供支撑能力,能够将水杯放置在格栅613上,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出水组件500引导水流流入到水杯内,用户使用上水器1进行饮水时更为方便。进一步地,接水盒612还适于进行拆卸,用户可以在接水盒612内水过多时将接水盒612卸下,并将接水盒612的水倒掉,以使接水盒612能够更好的保护上水器1,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上水器1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冷水水路400还包括冷水水泵410、冷水管路420、制冷芯片430、冷水内胆440、散热器450,冷水内胆440可以储水,制冷芯片430用于对冷水内胆440内的水进行制冷,散热器450用于对制冷芯片430散热,以保证制冷效率。冷水水泵410、冷水内胆440连接且连通在冷水管路420上,冷水水泵410用于驱动冷水管路420内的水流流动,水流从水箱200流入冷水内胆440、再流到出水组件500,最后从出水组件500的出水嘴510内流出。制冷芯片430通电后开始制冷,冷水内胆440与制冷芯片430面接触,以降低冷水内胆440内的水的温度,由此,实现了冷水水路400的制冷。
举例而言,冷水内胆440的中心所在的高度大于水箱200的中心所在的高度,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冷水水泵410进行冷水内胆440的补水和控制冷水内胆440的出水;或者,冷水内胆440的中心所在的高度小于水箱200的中心所在的高度,自重方式进行控制补水制冷和控制出水。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冷水内胆440呈长方体状,例如,上水器1的主体部分也可以为长方形状,由此,可以使得冷水内胆440和上水器1的形状相适应,以便于上水器1的小型化设计以及便于使得冷水内胆440容置更多的水。制冷芯片430贴设于冷水内胆440的外表面,散热器450设于制冷芯片430的背离冷水内胆440的表面。由此,可以降低制冷芯片430、散热器450、冷水内胆440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对冷水内胆440中的水进行降温,同时,长方体状的冷水内胆440可以便于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水水路400包括第一单向阀401,以使冷水水路400单向导通。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401,可以防止水倒流的情况发生。“第一单向阀401”可以指通过机械控制,或者电磁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阀门,以使水无法回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冷水水路400还包括风扇460,风扇460设于散热器450处。风扇460可以进一步对制冷芯片430或散热器450进行散热,以提高制冷能力,提高制冷效率。进一步地,风扇460可以为间隔开的多个,以提高对制冷芯片430的散热面积,且多个风扇460设于散热器450的表面,以降低风扇460和散热器450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风扇460吹出的风可以更有效地吹向散热器450。例如,散热风扇460、散热器450、制冷芯片430和水箱200层叠设置,以使得风扇460可以兼顾对散热器450和制冷芯片430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冷水内胆440具有排污口490。由此,可以便于冷水内胆440的清洁,利于提高用户的饮水质量。例如,冷水内胆440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冷水出水口480、冷水进水口470和排污口490,以便于排出水垢等杂质,防止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水水路300具有第二单向阀(图未示出),可以指通过机械控制,或者电磁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的阀门,以使水无法回流,如此可以使热水水路300单向导通,以防止热水水路300中的水进行倒流,保证了出水的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3,热水水路300还可以包括热水水泵310、电控板320、热水管路330、热水内胆340、加热器350和温度传感器360,电控板320与热水水泵310、加热器350和温度传感器360均通讯连接,加热器350用于对热水内胆340内的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360用于检测对热水内胆340内水的温度,热水水泵310、热水内胆340连接且连通在热水管路330上,热水水泵310用于驱动热水管路330内的水流流动,水流从水箱200流入热水内胆340、再流到出水组件500,最后从出水组件500的出水嘴510内流出,由此,实现了使水升温的热水模式,且通过加热器350的设置,在水进入热水水路300的热水内胆340位置,即可保证水温升高,实现了上水器1的即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水内胆340呈管状,且沿直线延伸,加热器350贴设于热水内胆340的外表面,以便于提高加热效率,加热器350具有插接头351,插接头351与电控板320插接,以使得电控板320为加热器350供电,以使得加热器350可以对热水内胆340内的水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水水路300还可以包括安装盒390,电控板320、热水水泵310、加热器350和热水内胆340均设于安装盒390内。这样,安装盒390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电控板320、热水水泵310、加热器350和热水内胆340的作用,另一方面,安装盒390可以作为安装结构,将电控板320、热水水泵310、加热器350和热水内胆340集成于一体,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参照图12,电控板320可以为长方形板状,电控板320相邻的两个边缘分别为第一边321和第二边322,热水水泵310位于电控板320的第一边321缘处,热水水泵310沿第一边321的延伸方向延伸,加热器350和热水内胆340均位于第二边322处,加热器350和热水内胆340均沿第二边322的延伸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便于热水水路300的整齐布置,一方面利于冷水水路400的小型化设计,另一方面,可以便于进水出水,保证水路的流通的顺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热水水泵310和热水内胆340之间设有连通管370,连通管370呈直角型结构,如此设置的直角结构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水路的流程较短,可以便于提高水流通的流畅性,可以保证出水效率以及制热效率。连通管370内具有第一通道371、第二通道372和第三通道373,第一通道371的一端与热水水泵310的进水端连通,第一通道371的另一端与热水管路330连通,第一通道371和第二通道372均沿第一边321延伸,第二通道372的一端与热水水泵310的出水端连通,第二通道372的另一端与第三通道373的一端连通,第三通道373的另一端与热水内胆340连通,第三通道373沿第二边322延伸。例如,热水水泵310具有热水入口311和热水出口312。
由此,水在热水水泵310的作用下,可以从第一通道371通过热水入口311流入热水水泵310,并从热水出口312流进第二通道372,并从第三通道373流入热水内胆340。加热器350可以对热水内胆340内的水进行加热,以实现上水器1对水的加热。举例而言,第一通道371和第二通道372沿相同方向延伸,且第一通道371和第二通道372沿第一边321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便于与热水水泵310连接,第三通道373与第一通道371、第二通道372均垂直设置,且第三通道373沿第二边32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便于与热水内胆340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0所示,热水水泵310与电控板320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板380,热水内胆340与电控板320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板(图未示出)。例如,第一间隔板380和第二间隔板的延伸方向垂直。如此设置的隔板可以提高冷水水路400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将热水水泵310与电控板320、热水内胆340与电控板320间隔开,防止其相互干涉。或者,安装盒390内设有第一安装槽(图未示出)和第二安装槽(图未示出),热水水泵310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热水内胆340设于第二安装槽内。如此设置的两个安装槽可以提高冷水水路400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将热水水泵310与电控板320、热水内胆340与电控板320间隔开,防止其相互干涉,同时,安装的可靠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箱200包括箱体210和箱盖220,箱体210和箱盖220限定出容水腔,上水器1还可以包括第一杀菌装置700,第一杀菌装置700设于箱盖220,且可以照射于容水腔的内部,以对水箱200内的水进行照射杀菌。上水器1还可以包括第二杀菌装置800,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组件500。因出水组件500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通过第二杀菌装置800的设置,可以对出水组件500的位置的水流进行杀菌抑菌作用,以对从出水组件500流出的水流进行有效杀菌,进一步提高杀菌抑菌的效果。
第一杀菌装置700的设置位置可以在水进入冷水水路400或热水水路300前对水流进行杀菌,第二杀菌装置800的设置位置可以在水从冷水水路400或热水水路300流出后对水流进行杀菌,两个杀菌装置可以对流经两个水路的水流分别进行一次杀菌,使得杀菌的成本低的同时保证杀菌的效率。举例而言,第一杀菌装置700、第二杀菌装置800可以通过电控定时杀菌,
进一步地,第一杀菌装置700为UV杀菌灯。UV杀菌灯可以利用紫外线对水流进行杀菌消毒,以清除水流中的细菌,杀菌效果好。第一杀菌装置700可以为间隔开的多个,以保证对水箱200内存储的水的更大范围的杀菌,保证杀菌的全面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组件500的出水嘴510处,第二杀菌装置800为UV杀菌灯。UV杀菌灯可以利用紫外线对水流进行杀菌消毒,以清除水流中的细菌,杀菌效果好。
在一些示例中,出水嘴510为透明件,第二杀菌装置800设于出水嘴510外部。例如,出水嘴510为高光透明件,如此设置的出水嘴510的透光效果好,可以使得第二杀菌装置800具有更好的照射能力和更广的照射范围,进而可进行有效杀菌。
下面参考图16-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水组件100。参考图18-图22所示,抽水组件100可以包括:固定部110、抽水管120、抽水泵130和补气组件900。
具体而言,参考图17-图19所示,固定部110可以固定于水桶20的出水口21处,以使水桶20可以与固定部110连接起来;抽水管120适于设于水桶20内,抽水管120的一端可以固设于固定部110,抽水管120的另一端可以位于水桶20内。补气组件900位于壳体600内,补气组件900与水桶20内部连通,以向水桶20内补气。
参考图22、图24和图25所示,抽水泵130的进水端可以与抽水管120连通,抽水泵130的出水端可以与供水组件连通。由此,抽水泵130可以将水桶20内的水抽出,为了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
需要说明的是,抽水泵130具有一进一出的进水端、出水端各一个,并且在进水端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出水端处形成微正压。设置抽水泵130可以无需将水桶20倒置,就可以将水桶20内的水抽入到上水器1中,以为用户供水,由此解决了更换水桶20较为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水组件100,通过将固定部110固定于水桶20的出水口21处,抽水管120的一端固设于固定部110,抽水管120的另一端位于水桶20内,由此可以将固定部110、抽水管120与水桶20连接起来,且结构稳固,安装简便,从而可以避免用户用手接触到管路而导致水体受到污染,进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清洁干净的饮用水;通过将补气组件900与水桶20内部连通,由此可以向水桶20内及时补气,以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还可以使用户无需将水桶20倒置就可以饮用到水,解决了用户更换水桶20较为困难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壳体600内部具有安装腔6111,壳体600具有空气进口6112,空气进口6112与安装腔6111连通。过滤件910设于空气进口6112处,用于对进入到安装腔6111内的气流进行过滤,连通管920的一端与安装腔6111连通,另一端通过抽水组件100与水桶20内部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图26所示,补气组件900内可以设有过滤件910。当外界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水桶20中,会导致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水桶20内的水长时间呆滞无循环使用还会引发细菌滋生,不但会影响人们的饮用体验,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设置过滤件910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可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清洁干净的饮用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8-图21所示,固定部110可以呈罩状罩设于出水口21处,以使固定部110可以与水桶20连接起来,且安装过程较为简便。此外,罩状的结构可以使固定部110固定地安装在水桶20的出水口位置,从而可以提升固定部与水桶2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0和图21所示,固定部110可以包括罩体部112、内侧包裹部113和外侧包裹部114。罩体部112呈环形,罩体部112可以罩设于出水口21的边缘处;内侧包裹部113可以与罩体部112的内环边缘连接,且内侧包裹部113可以设于出水口21内部,抽水管120可以与内侧包裹部113连接;外侧包裹部114可以与罩体部112的外环边缘连接,且外侧包裹部114可以设于出水口21外部。由此,罩体部112、内侧包裹部113、外侧包裹部114和出水口21可以固定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使固定部110、抽水管120与水桶20连接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内侧包裹部113可以位于固定部110的中心位置,抽水管120与内侧包裹部113连接。由此,抽水管120可以位于固定部110的中心位置。抽水管120的另一端可以位于水桶20内,且抽水管120周围受到的水压相同,因此,水流在抽水管120中的流动较为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图23所示,内侧包裹部113呈筒状,内侧包裹部113内可以设有连接板1131,连接板1131上可以设有连通孔1132。连通孔1132可以与上水器1的内部连接且连通,以使水可以通过连通孔1132进入到上水器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6、图17和图21所示,水桶20可以包括桶身22、桶顶23和桶盖24,桶盖24具有加强部25。出水口21可以位于桶顶23的中心位置,桶盖24可以盖设于出水口21,桶盖24可以朝向桶身22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1所示,桶顶23具有凹陷区26,凹陷区26可以环绕在出水口21的外周。凹陷区26可以减轻桶顶23的重量。桶盖24可以外罩于桶顶23,以使桶盖24可以和桶顶23连接起来,且安装简便、结构轻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1所示,固定部110可以外罩于桶盖24,罩体部112可以盖设于桶盖24的顶部,外侧包裹部114可以环绕在桶盖24的外周,加强部25可以卡设在外侧包裹部114的内周壁,以使固定部110与桶盖24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固定部110脱落。如图21所示,外侧包裹部114上的卡扣115可以卡接在桶盖24的下端边缘处,从而可以防止外侧包裹部114脱离桶盖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1-图23所示,桶盖24具有中空部27,内侧包裹部113可以设于中空部27位置处,内侧包裹部113的外周壁可以与中空部27的内周壁贴合,罩体部112的内壁可以与桶盖24的顶部止抵,以使内侧包裹部113可以和中空部27连接起来,进而可以使固定部110与水桶20连接起来,且结构稳定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1-图23所示,内侧包裹部113的外周壁和中空部27的内周壁之间可以设有第二密封件28,内侧包裹部113的外周壁和中空部27的内周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密封槽29,第二密封件28可以设于第二密封槽29内。第二密封件28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有害物质从间隙中进入到水桶20内,从而可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0-图23所示,连接板1131上可以设有安装管1133,安装管1133的上端可以与连接板1131的下表面连接,安装管1133可以与抽水管120连接且连通,以使水可以从抽水管120流动到安装管1133。安装管1133可以与抽水管120插接,安装管1133的外周壁可以与抽水管120的内周壁贴合,以使安装管1133可以与抽水管120紧密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使固定部110与抽水管120连接,且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2、图23所示,抽水组件100还可以包括过渡管140,过渡管140的下端可以与连接板1131的上表面止抵,以使过渡管140可以稳定地安装在连接板1131上。过渡管140可以与连通孔1132连通,过渡管140外周壁可以与内侧包裹部113的内周壁贴合,以使过渡管140与内侧包裹部113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连接板1131上可以设有通气孔1134,通气孔1134可以与连通孔1132间隔开,通气孔1134可以与水桶20内部连通。当气体通过通气孔1134进入到水桶20内,上水器1运作抽水功能,上水器1内部启动抽水泵130,水可以通过抽水管120流动到水箱200内,通气孔1134可以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可以使水较为顺畅地从抽水管120流动到上水器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通气孔1134可以为多个,多个通气孔1134可以使气体的流动更加顺畅。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2、图23所示,过渡管140可以包括用于供水流流通的内层套管141和用于供气流流通的外层套管142。内层套管141可以用于连通连通孔1132和抽水泵130,以使水可以通过内层套管141流入到上水器1中。内层套管141的下端可以与连接板1131的上表面止抵,以使内层套管141可以稳定地安装在连接板113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2、图23所示,外层套管142的外周壁可以与内侧包裹部113的内周壁贴合,以使外层套管142可以与内侧包裹部113紧密连接起来。外层套管142可以外套于内层套管141,且外层套管142的内周壁可以与内层套管141的外周壁限定出空腔143。空腔143可以与通气孔1134连通,空腔143可以与补气组件900连通,空腔143可以通过补气组件900向水桶20内补气,从而可以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使水较为顺畅地从抽水管120流动到上水器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3所示,外层套管142的外周壁具有挡板1421,挡板1421可以与罩体部112的上表面止抵。罩体部112可以支撑挡板1421,从而可以使外层套管142稳定地安装在罩体部112上,还可以避免外层套管142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3所示,外层套管142的外周壁和内侧包裹部113的内周壁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密封件144。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外层套管142的外周壁和内侧包裹部113的内周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密封槽145,第一密封件144可以设于第一密封槽145内。第一密封件144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和有害物质从间隙中进入到水桶20内,从而可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8-图21所示,抽水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紧固件150,紧固件150可以外套于固定部110外周。进一步地,如图1、图16-图21所示,紧固件150具有弹性。紧固件150可以是橡胶与乳胶材质合成的橡皮筋,紧固件150可以使固定部110与水桶20的连接更加牢固,紧固件150可以进行多次拉伸,且紧固件150在进行长时间的拉伸运动后也可以恢复至原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8-图21所示,固定部110具有卡扣115,卡扣115可以朝向水桶20延伸,卡扣115可以与水桶20卡接,以使固定部110可以与水桶20连接起来,且安装简便,结构稳定。紧固件150可以作为辅助勒紧部件,紧固件150可以预防卡扣115经过多次装拆后磨损而失去牢靠,紧固件150可以将固定部110锁紧,卡扣115可以将出水口21卡紧,从而可以使固定部110与水桶20稳定连接起来,避免固定部110从出水口21处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8-图21所示,卡扣115可以为间隔开的多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卡扣115之间具有镂空部1151,多个卡扣115可以增加固定部110的弹性,镂空部1151便于将固定部110与出水口21连接起来,且安装后的结构稳定牢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7和图24所示,抽水管120可以为可伸缩管。需要说明的是,抽水管120在伸缩调整时,可以调整抽水管120的总长度,以满足不同深度的水桶20使用需求,使水桶20中的水可以全部通过抽水管120流入到上水器1中。可伸缩管可以通过推动或拉伸传动方式使管与管进行伸缩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7和图24所示,抽水管120可以包括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第一管段121可以与第二管段122连接,第二管段122的一端可以插设于第一管段121内,第一管段121相对于第二管段122可移动,第一管段121可以和第二管段122中的一个与固定部110连接。由此,抽水管120可以与固定部110连接起来,且安装较为简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管段121内周壁具有第一凸起部1211,第二管段122位于第一管段121内部的外周壁具有第二凸起部1221,第二凸起部1221可以与第一凸起部1211错开设置,当第二凸起部1221朝向第一凸起部1221运动时,第一凸起部1211适于止抵第二凸起部1221,以防止第二管段122与第一管段121脱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5所示,第二管段122可以设有密封圈1222,以避免第一管段121与第二管段122之间发生漏水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6所示,补气组件900可以包括连通管920,连通管920的一端可以与空腔143连通,连通管920的另一端可以与外界空间连通。外界空气可以通过连通管920进入到空腔143中,从而可以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使水较为顺畅地从抽水管120流动到上水器1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6-图28所示,过滤件910可以为过滤海绵,过滤件910可以设于连通管920内。过滤海绵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良好的柔软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过滤海绵不但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细小微粒,使干净的水体可以渗透并在连通管920流动;过滤海绵还可以降低水体在连通管920内流动的声音,具有良好的隔音和吸声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26-图28所示,过滤件910可以为HEPA件。HEPA件作为高效滤材,由非常细小的有机纤维交织而成,对颗粒的捕捉能力较强,孔径微小,吸附容量大,净化效率高,可高效去除PM2.5、可吸入颗粒物、粉尘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具备吸水性,从而可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清洁干净的饮用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6、图27所示,抽水组件100和补气组件900可以设于图26-图28的底座610的底部,底座610适于放置在水桶20上端,底座610上可以设有空气进口6111,空气进口6111可以与补气组件900连通,以使外界空气可以通过空气进口6111进入到补气组件900中。
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底座610内可以具有安装腔6111,空气进口6112可以与安装腔6111连通;补气组件900可以包括连通管920,连通管920的一端可以与水桶20内部连通,连通管920的另一端可以与安装腔6111连通。由此,外界空气可以通过空气进口6112进入到安装腔6111内,连通管920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水桶20内,以向水桶20内补气,从而可以平衡水桶20内外的气压,使水较为顺畅地从抽水管120流动到上水器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和图28所示,安装腔6111内可以设有过滤件910。当外界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水桶20中,会导致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水桶20内的水长时间呆滞无循环使用还会引发细菌滋生,不但会影响人们的饮用体验,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设置过滤件910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可以避免水体受到污染,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清洁干净的饮用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器包括:
用于抽取水的抽水组件,水桶具有朝向上端敞开的敞开口,所述抽水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
热水水路,所述抽水组件为所述热水水路供液,当所述热水水路启动加热功能时,所述热水水路适于对水加热;
冷水水路,所述抽水组件为所述冷水水路供液,当所述冷水水路启动制冷功能时,所述冷水水路适于对水制冷;
出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热水水路、所述冷水水路均连通,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内的水适于通过所述出水组件流出;
壳体,所述壳体适于放置在水桶的上端部,所述热水水路、所述冷水水路以及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外周壁向内侧凹陷以构造出接水空间,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接水空间上方,所述抽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抽水组件用于从所述水桶内抽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盛放所述抽水组件抽取的水,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均连通,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所述抽水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适于放置在水桶上端,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上方,且所述开口与所述接水空间连通,所述开口内设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顶部敞开,且与所述出水组件的出水嘴相对;
立柱,所述立柱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立柱与所述开口间隔开,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设于所述立柱内;
顶壳,所述顶壳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出水组件设于所述顶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具有用于避让所述接水盒的避让凹陷,
所述接水盒的顶部具有格栅,水杯适于放置在所述格栅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限定出容水腔,
所述上水器还包括第一杀菌装置,所述第一杀菌装置设于所述箱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杀菌装置为UV杀菌灯,所述第一杀菌装置为间隔开的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杀菌装置,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组件的出水嘴处,所述第二杀菌装置为UV杀菌灯,所述出水嘴为透明件,所述第二杀菌装置设于所述出水嘴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组件,所述补气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补气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以向所述水桶内补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具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所述补气组件包括过滤件和连通管,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空气进口处,用于对进入到所述安装腔内的气流进行过滤,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抽水组件与所述水桶内部连通。
CN202120562255.2U 2021-03-18 2021-03-18 上水器 Active CN21485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2255.2U CN214856076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上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2255.2U CN214856076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上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6076U true CN21485607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903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2255.2U Active CN214856076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上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93987A1 (zh) 上水器
JP5476096B2 (ja) 給水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水の冷却及び浄水方法
US20080190374A1 (en) Water dispenser for pets
US20110156288A1 (en) Ultrasonic aroma humidifier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cleaning
CN214856076U (zh) 上水器
KR20170142434A (ko) 정수기
CN205773669U (zh) 净饮机
JP6248160B2 (ja) 冷温水器
JP2005021428A (ja) サウナ装置およびサウナシステム
CN215190942U (zh) 上水器
CN217274589U (zh) 一种新型冷风扇
CN111520531A (zh) 一种uvc-led杀菌龙头
CN112678897B (zh) 净水设备
CN114777247A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
CN113521364A (zh) 雾化装置和香薰器具
CN216584594U (zh) 一体式直饮开水净水机
JP2003056869A (ja) 加湿機
CN109528381A (zh) 护理机
CN214549164U (zh) 一种杀菌消毒灯组件以及足浴器
CN217685820U (zh) 用于空调器的水循环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51743U (zh) 一种桶装水吸入空气紫外线消毒装置
CN220664926U (zh) 一种上水组件及净水器
CN218246810U (zh) 一种可降温的电开水瓶
CN216651631U (zh) 即时消毒过滤水杯
CN218119969U (zh) 加湿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