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9872U -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9872U
CN214839872U CN202121108274.4U CN202121108274U CN214839872U CN 214839872 U CN214839872 U CN 214839872U CN 202121108274 U CN202121108274 U CN 202121108274U CN 214839872 U CN214839872 U CN 214839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spring
supporting
cylind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082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恒
尹洪兵
黄鹏
林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pu Intelligent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pu Intelligent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pu Intelligent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pu Intelligent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082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9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9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9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空压机、底座、弹簧和螺栓;空压机的顶部设有支撑面;底座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弹簧竖向设置于空压机与底座之间,并一一对应设于通孔的正上方,弹簧的顶部与空压机相抵接,弹簧的底部与底座相抵接;多个螺栓与弹簧一一对应;螺栓的头部设于通孔的下方,螺栓的杆部穿设于通孔和弹簧内,且杆部的顶端与空压机固定连接;头部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孔径;在空压机正向放置时,弹簧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杆部的下端活动地穿设于通孔内,使螺栓不影响弹簧被空压机压缩,保证了降低振动的效果;在空压机倒置时,支撑面为空压机的底面,底座位于空压机的上方且在弹簧的作用下与头部相抵接,使空压机不会与弹簧分离。

Description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空压机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氧气,包括医疗保健和美容护理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制氧机将逐步成为家庭和社区康复中一种常见的设备。
现有制氧机内部的空压机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比较大的振动,影响用户体验,为了降低整机振动,一般不会将空压机固定在机体内部而是用弹簧让空压机在机体内部自由振动,能有效降低整机振动,但是这种空压机与弹簧的软连接方式在整机的运输过程中,因受冲击、振动或跌落,容易造成空压机与弹簧分离,从而导致整机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的固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压机与弹簧的软连接方式在整机的运输过程中,因受冲击、振动或跌落,容易造成空压机与弹簧分离,从而导致整机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的固定系统,该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空压机,其顶部设有支撑面;底座,设于所述空压机的下方,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簧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空压机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抵接;螺栓,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螺栓包括杆部和设于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设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杆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弹簧内,且所述杆部的顶端与所述空压机固定连接;所述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以使所述头部限位在所述通孔的下方;在所述空压机正向放置时,所述弹簧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所述杆部的下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使所述头部活动地设于所述通孔的下方;在所述空压机倒置时,所述支撑面为所述空压机的底面,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空压机的上方,且所述底座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头部相抵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面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面呈间隔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平行的凸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滚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压机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弹簧的上方;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所述杆部的顶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所述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一支撑体下方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所述杆部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一支撑体后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所述弹簧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抵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一硅胶圈;所述第一硅胶圈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支撑垫的下方;所述第一硅胶圈包括第二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二支撑体下方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所述弹簧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抵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上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凸台包括第三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三支撑体上方的第三筒体;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径;所述杆部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筒体、所述第三支撑体后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弹簧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三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底面与所述第三支撑体相抵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二硅胶圈;所述第二硅胶圈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凸台的上方;所述第二硅胶圈包括第四支撑体和凸设于第四支撑体上方的第四筒体;所述第四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的外径;所述第四支撑体和所述第四筒体均套设在所述第三筒体上;所述弹簧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第四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底面与所述第四支撑体相抵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三硅胶圈;所述第三硅胶圈套设于所述杆部的下端,且设于所述底座的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硅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三硅胶圈限位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头部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在正常使用时,即空压机处于正向放置状态,利用弹簧在底座和空压机之间进行缓冲、减振,同时利用螺栓穿设于弹簧内,由于螺栓的杆部的顶端与空压机固定连接,杆部的下端是活动地穿设于通孔内,进而使螺栓不影响弹簧被空压机压缩,保证了弹簧降低振动的效果。在需要运输时,将空压机倒置,利用空压机上的支撑面进行支撑,使底座位于空压机的上方;由于底座的重力远小于空压机的重力,并利用弹簧的弹力可以使底座与螺栓的头部相抵接,故能够使得弹簧稳定地限位在空压机与底座之间,有利于减小在运输过程中,弹簧所受的冲击或振动力度,防止空压机的空压机与弹簧分离,从而有效地保障整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的一剖视图,此时空压机处于正向放置状态。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倒置图,此时空压机处于倒置状态。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空压机;11、支撑面;111、凸条;12、支撑部;2、底座;21、通孔;22、滚轮;23、凹槽;24、凸台;241、第三支撑体;242、第三筒体;3、弹簧;4、螺栓;41、杆部;42、头部;5、支撑垫;51、第一支撑体;52、第一筒体;6、第一硅胶圈;61、第二支撑体;62、第二筒体;7、第二硅胶圈;71、第四支撑体;72、第四筒体;8、第三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空压机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氧气,包括医疗保健和美容护理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制氧机将逐步成为家庭和社区康复中一种常见的设备。
现有制氧机内部的空压机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比较大的振动,影响用户体验,为了降低整机振动,一般不会将空压机固定在机体内部而是用弹簧让空压机在机体内部自由振动,能有效降低整机振动,但是这种空压机与弹簧的软连接方式在整机的运输过程中,因受冲击、振动或跌落,容易造成空压机与弹簧分离,从而导致整机无法正常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的一剖视图,此时空压机处于正向放置状态。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空压机1、底座2、弹簧3、螺栓4、支撑垫5、第一硅胶圈6、第二硅胶圈7和第三硅胶圈8。
空压机1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
空压机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11,用以在空压机1倒置的情况下支撑空压机1,以使空压机1能够实现倒置,并稳定地支撑在地面、车厢底面等支撑平台上。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1设有多个并且呈间隔布置,能够增大空压机1在倒置时的受力面,同时增加受力点,使得空压机1在倒置时更加平稳,不易晃动。
仍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1上设有多个平行布置的凸条111,多个凸条111能够增大支撑面11的摩擦力,进一步改善空压机1倒置时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面11上也可以采用设置多个凸点,或采用粗糙面的方式增大支撑面11的摩擦力。
请参阅图1和图2,底座2设于空压机1的下方。底座2用于支撑和安装空压机1,底座2可由塑料或者铝合金等轻量材料制作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滚轮22,方便移动空压机1。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22可设为四个,分别装设于底座2下方的四角,前侧的两个滚轮22可设为万向滚轮,以其竖向分布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下方,可进行水平旋转,从而改变底座2的前进方向,而后侧的两个滚轮22可设为固定滚轮,其固定连接在底座2的下方,随着底座2的前进而滚动。通过以万向滚轮和固定滚轮配合的方式,简化底座2的结构,降低底座2的生产成本。当然也可以采用安装四个万向滚轮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弹簧3设置于空压机1与底座2之间,弹簧3呈竖向布置。弹簧3的顶部与空压机1相抵接,弹簧3的底部与底座2相抵接。在空压机1运输过程中,或开机运行时,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空压机1会产生振动。此时,可以借助弹簧3的弹性,吸收空压机1产生的振动,进而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空压机1的正常运行。
弹簧3设有多个,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对空压机1产生的振动起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3,螺栓4呈竖向布置,并穿设于弹簧3内。螺栓4用于对弹簧3进行限位,使弹簧3稳定地沿竖向布置在空压机1和底座2之间,以保证弹簧3的减震效果。
螺栓4设有多个,并与弹簧3一一对应。在底座2于弹簧3的正下方设有通孔21,通孔21设有多个,并与弹簧3一一对应。螺栓4的上端与空压机1固定连接,螺栓4的下端活动地穿设于通孔21内。
请参阅图3,螺栓4包括杆部41和设于杆部41一端的头部42。杆部41穿设于通孔21和弹簧3内,杆部41的顶端与空压机1固定连接。头部42设于通孔21的下方,头部42的尺寸大于通孔21的尺寸,使头部42只能在通孔21的下方活动,将头部42限位在通孔21的下方。
在正常使用时,即空压机1处于正向放置状态。空压机1受重力作用使弹簧3处于弹性压缩状态,由于螺栓4的杆部41的顶端与空压机1固定连接,杆部41的下端是活动地穿设于通孔21内,进而使螺栓4不影响弹簧3被空压机1压缩,保证了弹簧3降低振动的效果。
图4是图2的倒置图,此时空压机处于倒置状态。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阅图4和图5,在空压机1需要运输时,或者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将空压机1倒置。由于底座2由轻量材料制作而成,其重力远小于空压机1的重力,故将底座2朝上放置时产生的震动力度较小。此时,支撑面11变为空压机1的底面,底座2位于空压机1的上方,底座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与螺栓4的头部42相抵接,故能够使得弹簧3稳定地限位在空压机1与底座2之间,有利于减小在运输过程中,弹簧3所受的冲击或振动力度,防止空压机1与弹簧3分离,从而有效地保障整机的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座2对应螺栓4的头部42的位置,凹设有尺寸大于头部42的外径的凹槽23。
凹槽23的深度大于与头部42的厚度,且头部42活动地设于凹槽23内,不会凸出底座2的下底面,提升美观性,同时在空压机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头部42被地面上的异物卡住从而无法移动。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空压机1的底部设有支撑部12,支撑部12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弹簧3的上方。
弹簧3的顶部与支撑部12相抵接,螺栓4的杆部41的顶端与支撑部12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弹簧3与底座2及支撑部12的接触面均为平面,进而能够保证弹簧3的压缩与张弛的过程均发生在垂直方向上,以延长弹簧3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和图3,支撑垫5设于空压机1和弹簧3之间。支撑垫5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支撑部12的下方。
支撑垫5包括第一支撑体51和凸设于第一支撑体51下方的第一筒体52。第一支撑体51的外径大于第一筒体52的外径,杆部41的上端依次穿过第一筒体52和第一支撑体51后与支撑部12相连接,弹簧3的顶部套设在第一筒体52上,且弹簧3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体51相抵接。通过弹簧3的顶部套设于第一筒体52上,能够防止弹簧3压缩与张弛的过程中发生径向窜动。
仍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硅胶圈6设于支撑垫5和弹簧3之间。第一硅胶圈6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支撑垫5的下方。
第一硅胶圈6包括第二支撑体61和凸设于第二支撑体61下方的第二筒体62。第二支撑体61的外径大于第二筒体62的外径,第二支撑体61和所述第二筒体62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52上,弹簧3的顶部套设在第二筒体62上,且弹簧3的顶面与第二支撑体61相抵接。利用第一硅胶圈6的弹性,使得空压机1与弹簧3间的缓冲减震效果更佳,且弹簧3与第一硅胶圈6接触,能够明显的改善弹簧3与支撑部12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弹簧3压缩与张弛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上凸设有凸台24。凸台24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通孔21的上方。
凸台24包括第三支撑体241和凸设于第三支撑体241上方的第三筒体242。第三支撑体241的外径大于第三筒体242的外径,杆部41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三筒体242、第三支撑体241后穿设于通孔21内,弹簧3的底部套设在第三筒体242上,且弹簧3的底面与第三支撑体241相抵接。通过将弹簧3的底面套设在第三筒体242上,实现了在弹簧3的两端部均设有防止弹簧3压缩与张弛的过程中发生径向窜动的结构,进一步的增强了弹簧3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二硅胶圈7设于凸台24和弹簧3之间。第二硅胶圈7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凸台24的上方。
第二硅胶圈7包括第四支撑体71和凸设于第四支撑体71上方的第四筒体72。第四支撑体71的外径大于第四筒体72的外径,第四支撑体71和第四筒体72均套设在第三筒体242上,弹簧3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第四筒体72上,且弹簧3的底面与第四支撑体71相抵接。同样的道理,增设第二硅胶圈7,进一步增强弹簧3与凸台24间的缓冲减震效果,且降低弹簧3与凸台24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弹簧3压缩与张弛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仍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硅胶圈8套设于杆部41的下端,且设于通孔21的下方。
第三硅胶圈8的外径大于通孔21的孔径,以使第三硅胶圈8限位在底座2与头部42之间。在空压机1倒置时,底座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与螺栓4的头部42相抵,第三硅胶圈8起到了在底座2与螺栓4的头部42间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能够保护底座2。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在正常使用时,即空压机1处于正向放置状态,利用弹簧3在底座2和空压机1之间进行缓冲、减振,同时利用螺栓4穿设于弹簧3内,由于螺栓4的杆部41的顶端与空压机1固定连接,杆部41的下端是活动地穿设于通孔21内,进而使螺栓4不影响弹簧3被空压机1压缩,保证了弹簧3降低振动的效果。在需要运输时,将空压机1倒置,利用空压机1上的支撑面11进行支撑,使底座2位于空压机1的上方,由于底座2的重力远小于空压机1的重力,并利用弹簧3的弹力可以使底座2与螺栓4的头部42相抵接,故能够使得弹簧3稳定地限位在空压机1与底座2之间,有利于减小在运输过程中,弹簧3所受的冲击或振动力度,防止空压机1与弹簧3分离,从而有效地保障整机的正常使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压机,其顶部设有支撑面;
底座,设于所述空压机的下方,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弹簧,竖向设置于所述空压机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簧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空压机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抵接;及
螺栓,其设有多个,并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所述螺栓包括杆部和设于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设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杆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弹簧内,且所述杆部的顶端与所述空压机固定连接;所述头部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以使所述头部限位在所述通孔的下方;
在所述空压机正向放置时,所述弹簧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所述杆部的下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使所述头部活动地设于所述通孔的下方;
在所述空压机倒置时,所述支撑面为所述空压机的底面,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空压机的上方,且所述底座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头部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面呈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平行的凸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滚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底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弹簧的上方;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接,所述杆部的顶端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
所述支撑垫包括第一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一支撑体下方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径;
所述杆部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一支撑体后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
所述弹簧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一硅胶圈;所述第一硅胶圈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支撑垫的下方;
所述第一硅胶圈包括第二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二支撑体下方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径;
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上;
所述弹簧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体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通孔的上方;
所述凸台包括第三支撑体和凸设于第三支撑体上方的第三筒体;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筒体的外径;
所述杆部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筒体、所述第三支撑体后穿设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弹簧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第三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底面与所述第三支撑体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二硅胶圈;所述第二硅胶圈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凸台的上方;
所述第二硅胶圈包括第四支撑体和凸设于第四支撑体上方的第四筒体;所述第四支撑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的外径;
所述第四支撑体和所述第四筒体均套设在所述第三筒体上;
所述弹簧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第四筒体上,且所述弹簧的底面与所述第四支撑体相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固定系统包括第三硅胶圈;所述第三硅胶圈套设于所述杆部的下端,且设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硅胶圈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以使所述第三硅胶圈限位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头部之间。
CN202121108274.4U 2021-05-21 2021-05-21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Active CN214839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8274.4U CN2148398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8274.4U CN2148398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9872U true CN21483987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7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08274.4U Active CN214839872U (zh) 2021-05-21 2021-05-21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9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3243B1 (en) Bogie and axle box suspension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thereof
CN214839872U (zh) 空压机的固定系统
CN211113158U (zh) 摩擦型高阻尼橡胶桥梁减震支座
CN211673508U (zh) 展示台
CN209739209U (zh) 万向轮、底盘总成以及机器人
CN201113636Y (zh) 电机减振装置
CN210575483U (zh) 一种变压器减振机构
CN215554099U (zh) 一种无人机抗震起落架
CN211924239U (zh) 一种避震安全仓的顶板结构
CN210856447U (zh) 无纺碳纤维布梳理机
CN211333290U (zh) 一种具有弹性结构的防摔机器人
CN210635582U (zh) 一种减震的轿厢和直梁连接结构
CN215041833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用钢圈
CN211900913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机芯的支架结构
CN216436478U (zh) 一种防震配电柜
CN217612724U (zh) 一种跑步机万向轮预紧弹性装置
CN216342642U (zh) 一种活塞压缩机减震结构
CN220491747U (zh) 一种减震碳基电容电池箱及碳基电容电池模组
CN217170880U (zh) 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电动滑板车
CN113526296B (zh)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电梯缓冲器
CN218883404U (zh) 一种发动机机脚
CN214864292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岩棉破碎机
CN213955744U (zh) 一种冷库机组用保护装置
CN214074212U (zh) 一种健康脊柱疲劳疼痛调理仪
CN210251007U (zh) 一种体育运动保护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