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3508U - 展示台 - Google Patents

展示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3508U
CN211673508U CN202020015864.1U CN202020015864U CN211673508U CN 211673508 U CN211673508 U CN 211673508U CN 202020015864 U CN202020015864 U CN 202020015864U CN 211673508 U CN211673508 U CN 211673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stand
bearing
shell
sh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58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新
关彦晨
寇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58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3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3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3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展示台,所述展示台包括:展示架;托壳,所述托壳设在所述展示架上,且所述托壳与所述展示架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相连;两个伸缩件,每个所述伸缩件可伸缩,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展示台,可以模拟平衡车动平衡状态中的车体前倾或后倾的动作,且使平衡车倾斜后可以自动恢复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将平衡车的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整个展示台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展示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展示台。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户通常对自平衡原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需要向用户展示自平衡原理。然而,展示自平衡原理时通常需要较大的场地,且难以将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展示台,所述展示台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且可以将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包括:展示架;托壳,所述托壳设在所述展示架上,且所述托壳与所述展示架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相连;两个伸缩件,每个所述伸缩件可伸缩,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通过将托壳可枢转地连接在展示架上,并使两个可伸缩的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第二端均与托壳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两侧,可以模拟平衡车动平衡状态中的车体前倾或后倾的动作,且使平衡车倾斜后可以自动恢复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将平衡车的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整个展示台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展示架包括:展示架本体;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展示架本体上,其中所述托壳通过所述枢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所述展示架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枢转地相连,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伸缩件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缸体内且相对于所述缸体可移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形成有长条形的至少两个调节孔,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所述紧固件穿过对应的所述调节孔且适于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展示架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展示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展示框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展示框底部;两个展示杆,两个所述展示杆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展示框之间,两个所述展示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两个所述展示杆位于两个所述伸缩件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壳与所述展示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和至少一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托壳相连,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展示架相连,其中所述枢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轴承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和两个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展示架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支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伸缩件均为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展示台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展示台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100:展示台;
1:展示架;11:展示架本体;111:展示框;
112:展示杆;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
131:调节孔;132:调节支脚;
2:托壳;3:枢转轴;4:伸缩件;41:缸体;
42:活塞杆;43:连接板;431:紧固件;
432:连接本体;433:连接耳;
5:弹性复位件;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
200:平衡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100。展示台100可以应用于平衡车200。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展示台100应用于平衡车200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展示台100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需要展示自平衡原理的结构,而不限于平衡车2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100,包括展示架1、托壳2和两个伸缩件4。
具体地,托壳2设在展示架1上,且托壳2与展示架1通过枢转轴3可枢转地相连,每个伸缩件4可伸缩,两个伸缩件4的第一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下端)均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两个伸缩件4的第二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上端)均与托壳2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枢转轴3的两侧。例如,在图1-图5的示例中,托壳2与展示架1之间设有枢转轴3,托壳2相对于展示架1可枢转。托壳2和展示架1之间设有两个可伸缩的伸缩件4,每个伸缩件4的上端与托壳2可枢转地相连,且两个伸缩件4的上端分别位于枢转轴3的两侧,每个伸缩件4的下端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使用时,参照图5,将平衡车200放置在托壳2上,此时平衡车200处于水平状态,两个伸缩件4均处于压缩状态且压缩长度相等。当用户向下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的前侧时,前侧的伸缩件4的压缩长度增大,后侧的伸缩件4压缩长度减小,托壳2以枢转轴3为中心轴逆时针旋转,当用户停止施力时,托壳2在伸缩件4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使平衡车200恢复水平状态;类似地,当用户向下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的后侧时,后侧的伸缩件4的压缩长度增大,前侧的伸缩件4压缩长度减小,托壳2以枢转轴3为中心轴顺时针旋转,当用户停止施力时,托壳2在伸缩件4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使平衡车200恢复水平状态。由此,通过上述过程,可以模拟平衡车200在动平衡状态中的车体前倾或后倾的动作,从而可以将平衡车200的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与传统的展示方式相比,避免了占用场地较大的问题,且整个展示台100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展示台100,通过将托壳2可枢转地连接在展示架1上,并使两个可伸缩的伸缩件4的第一端均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第二端均与托壳2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枢转轴3的两侧,可以模拟平衡车200在动平衡状态中的车体前倾或后倾的动作,且使平衡车200倾斜后可以自动恢复至水平状态,从而可以将平衡车200的自平衡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整个展示台100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容易实现,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和图5,展示架1包括展示架本体11、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2设在展示架本体11上,其中托壳2通过枢转轴3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的上方。第二支撑板13设在展示架本体11上,且第二支撑板13位于第一支撑板12的下方,每个伸缩件4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3可枢转地相连,每个伸缩件4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2与托壳2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在图1、图4和图5的示例中,展示架本体1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且第一支撑板12位于第二支撑板13的上方。托壳2与第一支撑板12可枢转地连接且托壳2位于第一支撑板12的上方,两个伸缩件4连接在托壳2和第二支撑板13之间,且每个伸缩件4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3上,每个伸缩件4的上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2可枢转地连接在托壳2上。使用时,当用户向下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的前侧或后侧时,托壳2以枢转轴3为中心轴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当用户停止施力或托壳2的前侧或后侧与第一支撑板12接触时,托壳2停止转动,并在伸缩件4的作用下恢复至水平状态。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2可以用于支撑托壳2,且可以对托壳2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通过在第一支撑板12的下方设置第二支撑板13,两个伸缩件4的第一端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3上,且使两个伸缩件4具有足够的伸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5,每个伸缩件4包括缸体41和活塞杆42,缸体41的一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上端)与托壳2可枢转地相连,活塞杆42的一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上端)伸入到缸体41内且相对于缸体41可移动,活塞杆42的另一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下端)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缸体41和活塞杆42,使伸缩件4的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托壳2的旋转与复位,提升展示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并结合图4,活塞杆42的上述另一端与缸体41的另一端(例如,图1-图5中的下端)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5。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弹性复位件5设在活塞杆42的下端与缸体41的下端之间。使用时,参照图5,将平衡车200放置在托壳2上,此时平衡车200处于水平状态,两个伸缩件4均处于压缩状态,每个伸缩件4上的弹性复位件5处于原长状态。当用户向下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的前侧时,前侧的伸缩件4的压缩长度增大,且前侧伸缩件4上的弹性复位件5被压缩,后侧的伸缩件4压缩长度减小,托壳2逆时针旋转,当用户停止施力时,托壳2在伸缩件4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当托壳2转动到接近水平位置时,两个伸缩件4产生的力基本相同,前侧伸缩件4上的弹性复位件5可以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托壳2恢复水平状态;类似地,当用户向下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的后侧时,后侧的伸缩件4的压缩长度增大,且后侧伸缩件4上的弹性复位件5被压缩,前侧的伸缩件4压缩长度减小,托壳2顺时针旋转,当用户停止施力时,托壳2在伸缩件4的作用下逆时针旋转,当托壳2转动到接近水平位置时,两个伸缩件4产生的力基本相同,后侧伸缩件4上的弹性复位件5可以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托壳2恢复水平状态。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弹性复位件5,使托壳2在转动后可以自动恢复至水平状态,保证了自平衡原理的展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1-图5所示,弹性复位件5可以为套设在活塞杆42上的弹簧。由此,弹簧与伸缩件4组合可以为托壳2和平衡车200提供倾斜后恢复至水平状态的转矩,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进一步可选地,弹簧的两端可以设有垫片,以防止弹簧两端的尖锐部分损坏伸缩件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4,第二支撑板13上形成有长条形的至少两个调节孔131,每个伸缩件4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板43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板43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431与第二支撑板13固定,紧固件431穿过对应的调节孔131且适于带动连接板43沿调节孔131的长度方向移动。例如,在图1、图2和图4的示例中,每个伸缩件4的下端设有连接板43,当托壳2的初始位置不水平时,紧固件431例如螺栓可以带动连接板43沿调节孔13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调整两个伸缩件4之间的角度。将托壳2调整至处于水平位置后,使紧固件431例如螺栓穿过连接板43和调节孔131与螺母配合,从而将连接板43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3上。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调节孔131和连接板43,可以调节两个伸缩件4之间的角度,使托壳2可以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可以将平衡车200的自平衡原理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
可选地,参照图1、图2和图4,连接板43可以包括连接本体432和两个连接耳433。其中,连接本体432可以为长条形,紧固件431穿过连接本体432和调节孔131实现连接板43的固定,两个连接耳433分别连接在连接本体4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连接耳433彼此正对,每个连接耳433上形成有配合孔,紧固件431例如螺栓可以穿过两个连接耳433上的配合孔和伸缩件4的下端后与螺母配合,使伸缩件4可枢转地连接在连接耳433上。如此设置,在保证伸缩件4的上述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板13可枢转地相连的同时,使连接板43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展示架本体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展示框111和两个展示杆112。具体而言,其中第一支撑板12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展示框111顶部,第二支撑板13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展示框111底部,两个展示杆112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两个展示框111之间,两个展示杆112位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之间,且两个展示杆112位于两个伸缩件的两侧。例如,在图1、图4和图5的示例中,两个展示框111大致呈矩形,两个展示框111间隔设置,两个展示框11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2,两个展示框11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3,且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分别连接在两个展示框111的长边之间,两个展示杆112分别连接在两个展示框111的短边之间,两个展示杆112均位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之间。可选地,每个展示框111可以是由钢管折弯而成的弯管,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可以为钢板,展示框111与展示杆112之间、展示框111与第一支撑板12之间以及展示框111与第二支撑板13之间可以焊接连接。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展示架本体11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参照图4并结合图1-图3,托壳2与展示架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6和至少一个第二轴承7,第一轴承6与托壳2相连,第二轴承7与展示架1相连,其中枢转轴3穿设在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上。如此设置,在保证托壳2与展示架1可枢转地相连的同时,使整个展示台10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中,枢转轴3可以为光轴,且可以通过顶丝实现枢转轴3的轴向固定。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分别为两个,两个第一轴承6设在两个第二轴承7之间,且两个第一轴承6和两个第二轴承7沿枢转轴3的轴向间隔设置。例如,在图2和图4的示例中,托壳2与展示架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轴承6和两个第二轴承7,两个第一轴承6和两个第二轴承7在枢转轴3的轴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轴承7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2相连,两个第一轴承6分别与托壳2相连,两个第二轴承7位于两个第一轴承6的两侧。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枢转轴3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第二轴承7内,两个第二轴承7可以对枢转轴3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托壳2的旋转更加可靠,增强了整个展示台100的结构稳定性。
图2和图4中显示了两个第一轴承6和两个第二轴承7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它数量的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展示架1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支脚1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示出了四个调节支脚132,每个调节支脚132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3上,可以调整螺栓旋入调节支脚132的长度来调节展示架1相应位置的高度。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多个调节支脚132,进一步保证托壳2可以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可以将平衡车200的自平衡原理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可选地,每个调节支脚132的底面可以粘贴有表面粗糙摩擦片,以增大摩擦力,提高整个展示台100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5,两个伸缩件4可以均为气弹簧。如此,当用户按压托壳2或平衡车200时,气弹簧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防止损坏托壳2,且气弹簧的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其中,气弹簧的活塞杆42位于缸体41的下侧,可以保证气弹簧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展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展示架;
托壳,所述托壳设在所述展示架上,且所述托壳与所述展示架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相连;
两个伸缩件,每个所述伸缩件可伸缩,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两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且分别位于所述枢转轴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架包括:
展示架本体;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展示架本体上,其中所述托壳通过所述枢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所述展示架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枢转地相连,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伸缩件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托壳可枢转地相连;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缸体内且相对于所述缸体可移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形成有长条形的至少两个调节孔,
每个所述伸缩件的所述第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展示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接板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所述紧固件穿过对应的所述调节孔且适于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架本体包括:
间隔设置的两个展示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展示框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展示框底部;
两个展示杆,两个所述展示杆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两个所述展示框之间,两个所述展示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两个所述展示杆位于两个所述伸缩件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壳与所述展示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和至少一个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托壳相连,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展示架相连,其中所述枢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轴承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轴承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和两个所述第二轴承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架的底部设有多个调节支脚。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展示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伸缩件均为气弹簧。
CN202020015864.1U 2020-01-03 2020-01-03 展示台 Active CN211673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5864.1U CN211673508U (zh) 2020-01-03 2020-01-03 展示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5864.1U CN211673508U (zh) 2020-01-03 2020-01-03 展示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3508U true CN21167350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5864.1U Active CN211673508U (zh) 2020-01-03 2020-01-03 展示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35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7940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徐永顺 可同时变换不同倾斜方向的运动平台构造
CN114568885A (zh) * 2022-03-15 2022-06-03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设计多角度观看展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7940A1 (zh) * 2020-10-29 2022-05-05 徐永顺 可同时变换不同倾斜方向的运动平台构造
CN114568885A (zh) * 2022-03-15 2022-06-03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设计多角度观看展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73508U (zh) 展示台
KR102090806B1 (ko) 완충 캐스터
CN215662819U (zh) 悬挂机构、底盘及轮式机器人
CN111731036A (zh) 一种减振型脚轮
CN105679182A (zh) 一种悬挂式部件的新型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920692U (zh) 一种频谱监测测向设备
CN210454377U (zh) 减震结构及移动机器人
CN204071277U (zh) 座椅靠背旋转倾斜机构
CN102862445A (zh) 一种摇块式减震万向轮
CN208789629U (zh) 汽车下栏板内板总成
CN213955744U (zh) 一种冷库机组用保护装置
CN219249671U (zh) 按摩沙发
CN216076560U (zh) 一种钢结构减震支座
CN210591210U (zh) 一种高缓冲性能的脚轮支撑架
CN101618281B (zh) 电子玩具
CN210225641U (zh) 一种移动式负载均衡设备
CN216545546U (zh) 一种脚轮组
CN204278934U (zh) 平衡轮机构
CN209244662U (zh) 一种便携式发电机组
CN212423452U (zh) 无人机支撑装置
CN205417057U (zh) 一种减震装置及使用该减震装置的载物小车
CN219954061U (zh) 一种水平可调准零刚度隔振器
CN213370838U (zh) 一种靠壁行李架
CN2400301Y (zh) 一种立井提升容器滚动罐耳
CN216050226U (zh) 一种超低式平台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