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1926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1926U
CN214821926U CN202120747634.9U CN202120747634U CN214821926U CN 214821926 U CN214821926 U CN 214821926U CN 202120747634 U CN202120747634 U CN 202120747634U CN 214821926 U CN214821926 U CN 214821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lamping
ink bag
cartridge
ba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76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晨海
何景华
刘敏
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1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1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设备领域,公开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包括墨囊和盒体,盒体上设有喷墨头和安装件,墨囊可拆卸连接于安装件上,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出墨组件,墨囊本体包括储墨壳和上盖,储墨壳上开设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上盖封堵储墨腔的进墨开口,出墨组件的进墨口与储墨腔的出墨开口连通,出墨组件的出墨口与喷墨头的入墨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中,将墨囊安装于安装件上,从而实现墨囊与盒体的连接。墨囊通过安装件与盒体连接,无需在盒体上加工与墨囊配合的连接结构,保证盒体的强度,同时避免喷墨头损坏。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办公设备的逐渐普及,打印设备在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喷墨打印设备因其耗能低、无污染及便于彩色打印等优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喷墨打印设备的墨盒一般由盒体和墨囊组成,墨囊为可更换型耗材,通常是将墨囊插入盒体的内部。为将墨囊和盒体固定连接,会在盒体及墨囊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在盒体上加工相应的连接结构时,会导致盒体的强度降低,同时在带有喷墨头的盒体上加工连接结构时,不易对盒体进行夹持定位,并还可能会碰撞损坏喷墨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无需在盒体上加工与墨囊配合的连接结构,盒体的结构强度高,且能防止损坏喷墨头,延长盒体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墨囊和盒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喷墨头和安装件,所述墨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出墨组件,所述墨囊本体包括储墨壳和上盖,所述储墨壳上开设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所述上盖封堵所述储墨腔的进墨开口,所述出墨组件的进墨口与所述储墨腔的出墨开口连通,所述出墨组件的出墨口与所述喷墨头的入墨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件包括支撑所述墨囊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喷墨头的入墨口连通,所述出墨组件设有所述出墨口的一端伸入所述连通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安装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弹性卡接件,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卡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臂连接的第一拨动部,所述第一拨动部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变形,以使所述第一卡勾脱离所述第一卡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凸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靠近所述墨囊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墨囊本体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卡凸凸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底壁,所述第一导向槽包括第一装入口和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由所述第一装入口伸入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还包括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夹紧部,两个所述夹紧部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墨囊本体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二卡凸,所述第二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所述夹紧组件的两个所述夹紧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二端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还包括相连的连接臂和第二卡勾,所述连接臂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三卡凸,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三卡凸卡接;或,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勾勾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的槽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勾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勾沿设定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连接臂上,所述设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墨囊本体的卡接方向;或,
所述第二卡勾于所述连接臂上沿设定方向延伸,所述设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墨囊本体的卡接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凸,所述墨囊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凸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三卡凸凸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底壁,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第二装入口和第二避让口,所述连接臂由所述第二装入口伸入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三卡凸卡接,所述第二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端,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包括盒本体以及与所述盒本体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支撑本体连接于所述盒本体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二端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两侧的止挡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一端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止挡部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还包括与所述盒本体连接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墨囊本体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卡入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所述墨囊本体还包括主体部,所述定位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本体支撑所述主体部,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本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盒体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墨囊芯片,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墨囊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墨盒芯片和连接芯片,所述墨盒芯片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连接芯片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墨盒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区域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所述第一针脚与所述第二区域上的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针脚与所述墨囊芯片上的触点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弹性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卡孔,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与所述卡孔的孔壁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墨盒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避让腔,所述避让腔与所述卡孔连通,且所述避让腔的腔口贯通于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由所述腔口伸入所述避让腔内,并与所述卡孔的孔壁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中,包括盒体以及墨囊。盒体上设置有喷墨头和安装件。将墨囊安装于安装件上,并使得墨囊的出墨组件的出墨口与盒体上的喷墨头的入墨口连通,从而实现墨囊与盒体的连接。墨囊与安装件可拆卸地连接。墨水用完后,将墨囊与安装件分离,并更换新的墨囊,实现盒体的重复使用,有效利用其上的喷墨头,节省成本,且节能环保。通过在盒体上设置安装件,将安装件与墨囊连接,从而实现墨囊与盒体的连接,无需在盒体上加工与墨囊配合的连接结构,加工工艺更简单,盒体的结构强度高,且能防止损坏喷墨头,延长盒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护件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连接的第一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连接的第二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出墨组件的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安装件连接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和安装件连接的第一轴测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和安装件连接的第二轴测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彩色墨盒)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单色墨盒)的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安装件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安装件的示意图二;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墨囊芯片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和盒体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在盒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墨组件的轴测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轴测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的第一轴测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的第二轴测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防护件的轴测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防护件的分解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分解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又一种安装件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安装件在盒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墨囊本体的第一轴测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墨囊本体的第二轴测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墨囊在安装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墨囊和安装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墨囊;200、防护件;300、墨盒;310、盒体;400、安装件;
1、墨囊本体;2、出墨组件;3、防护本体;4、第二弹性卡接件;6、第一支撑部;7、夹紧部;8、第一弹性卡接件;9、墨囊芯片;10、墨盒芯片;20、连接芯片;30、连接件;
40、卡接组件;401、连接臂;402、第二卡勾;4021、第四导向面;
11、主体部;12、定位部;
11a、储墨壳;11b、上盖;
111、第三卡槽;112、第一卡凸;113、缺口;114、第一导向槽;115、指示标记;116、第二卡凸; 117、储墨腔;118、第二导向槽;119、第三卡凸;
21、吸墨件;22、连接套;221、套本体;222、连接部;
31、安装部;32、密封套筒;33、第二限位部;34、第四卡凸;35、凸起;36、第二支撑部;
41、第二弹性臂;42、第三卡勾;43、第二拨动部;
51、盒本体;52、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54、第三侧板;55、喷墨头;
551、入墨口;541、安装腔;
61、支撑本体;62、止挡部;
611、第一支撑本体;612、第二支撑本体;6121、凹槽;613、连通孔;
71、第一卡槽;72、第二导向面;
81、第一弹性臂;82、第一卡勾;83、第一拨动部;84、第一限位部;
201、第一区域;202、第二区域;
301、第一针脚;302、第二针脚;
13、固定部;14、避让槽;15、避让腔;151、腔口;16、卡孔;
211、第一吸墨部;212、第二吸墨部;
2211、第一套本体部;2212、第二套本体部;2213、第三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囊组件,包括墨囊100和防护件200。墨囊100包括墨囊本体 1和出墨组件2。墨囊本体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17。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与储墨腔117连通。示例性地,出墨组件2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储墨腔117内的墨水能在重力作用下由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流入出墨组件2中。本实施例的防护件200与墨囊100可拆卸连接。墨囊100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防护件200安装于墨囊100上,并密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有效防止漏墨。需要使用墨囊100时,将防护件200从墨囊100上拆下,再将墨囊100安装于墨盒300的盒体310的安装件400上,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盒体310上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防护件200包括防护本体3以及设置于防护本体3 上的第三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从而实现墨囊100和防护件20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及更换墨囊100。
具体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墨囊本体1上的第三卡槽111和第一卡凸112。对应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防护本体3上的第四卡凸34和第二弹性卡接件4。第四卡凸34卡入第三卡槽111中,第二弹性卡接件4与第一卡凸112卡接。可选地,第三卡槽111和第一卡凸112分设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即防护件200于墨囊本体1的两端与墨囊本体1卡接,保证防护件200和墨囊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四卡凸34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用于对第四卡凸34卡入第三卡槽111中的运动导向,装配更顺畅。可选地,第四卡凸34设置有多个,提高防护件200与墨囊100的连接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接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弹性臂41和第三卡勾42。第二弹性臂41与防护本体3连接。第三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防护件200与墨囊100装配时,为保证防护件200上的第四卡凸34顺利卡入墨囊100上的第三卡槽111中,墨囊100的外壁会挤压第三卡勾42,使第三卡勾42 带动第二弹性臂41向远离墨囊100的方向变形。待第四卡凸34卡入第三卡槽111中后,第二弹性臂41 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三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
可选地,墨囊本体1设置有第一卡凸112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14,第一卡凸112凸设于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上。第一导向槽114包括第一装入口和第一避让口。第一导向槽114的第一装入口开设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端面。墨囊100与防护件200组装时,第二弹性卡接件4从墨囊100的底部并由第一导向槽114的第一装入口伸入第一导向槽114内,第二弹性卡接件4沿第一导向槽114相对于墨囊100 向上运动,直至其上的第三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第一导向槽114的第一避让口与第一导向槽114 的槽底壁正对,用于避让第二弹性卡接件4在第一导向槽114内的运动。第一导向槽114起到对第二弹性卡接件4与第一卡凸112的卡接进行导向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靠近第一装入口的一端设置有指示标记115,用于指示第二弹性卡接件4在墨囊100上的装入方向,方便用户自行拆装墨囊100和防护件200。本实施例中,指示标记115 为箭头结构。
可选地,第一导向槽114远离其第一装入口的一端延伸至墨囊本体1的上部。第一导向槽114的位于第一卡凸112上方的部分可作为施力空间,方便用户将手部伸入该施力空间内,在手部与第一导向槽114 的与其第一装入口正对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将墨囊100转移。
可选地,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的位于第一卡凸112上方的部分可用于标记如墨囊100的型号和/ 或尺寸等相关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接件4还包括与第二弹性臂41连接的第二拨动部43。将防护件200与墨囊100拆分时,外力拨动第二拨动部43,第二拨动部43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二弹性臂41变形,以使第三卡勾42脱离第一卡凸112,便于拆装。
可选地,第三卡勾42和第二拨动部43均连接于第二弹性臂41远离防护本体3的一端,并分设于第二弹性臂41的两侧。
第二弹性卡接件4优选为塑胶件,兼具一定的强度和弹性,保证其与墨囊100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拆装。
可选地,防护本体3包括安装部31和密封套筒32。安装部31间隔设置于墨囊100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100。密封套筒32的一端的端口与安装部31密封连接。密封套筒32的另一端套设于出墨组件2 的出墨口外并支撑墨囊本体1,密封套筒32和安装部31共同对墨囊100的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密封。
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出墨组件2包括吸墨件21以及套设于吸墨件21外的连接套22。具体地,连接套22包括套本体221和连接部222。可选地,套本体22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套本体 221套设于吸墨件21外。套本体221的两端口的外壁均凸出设置连接部222。连接部222为环形状结构。在套本体221受压缩的情况下,套本体221的上端的连接部222能由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伸入到储墨腔 117内,使得吸墨件21的一端暴露于储墨腔117内。连接部222和套本体221的尺寸均大于出墨开口的尺寸,套本体221的中部在压缩的状态下卡接在出墨开口中,且伸入储墨腔117内的连接部222能够阻止连接套22从墨囊本体1上脱落。连接套2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则与上述的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储墨腔117内的墨水能经吸墨件21流出。
连接套22优选为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兼具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吸墨件21优选为海绵,能够吸附并储存一定的墨水。密封套筒32也优选为橡胶或硅胶等材质,保证密封套筒32与连接部22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可选地,参见图3-图5,防护本体3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3与安装部31连接,并围设于墨囊本体1的外周向。上述的第四卡凸34和第二弹性卡接件4分别设置于第二限位部3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部33,增加防护件200与墨囊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护件200与墨囊100 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运输过程中墨囊100相对于安装部31晃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墨囊本体1 的相对的两侧设置第二限位部33。
在一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缺口113。第二限位部33上对应设置有凸起35,凸起35卡入缺口113,进一步防止运输过程中墨囊100相对于防护件200晃动。
防护件200与墨囊100可拆卸连接。墨囊100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防护件200安装于墨囊100上,并密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有效防止漏墨。需要使用墨囊100时,将防护件200从墨囊100上拆下,再将墨囊100安装于打印设备上,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打印设备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以向其供墨。
如图8-图1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墨盒300,包括盒体310以及上述的墨囊100。盒体310上设置有喷墨头55和安装件400。将上述的墨囊组件拆分(即墨囊100和防护件200拆分)后,将墨囊100 安装于安装件400上,并使得墨囊100的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盒体310上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墨囊100与安装件400可拆卸地连接。墨水用完后,将墨囊 100与安装件400分离,并更换新的墨囊100,实现盒体310的重复使用,有效利用盒体310,节省成本,且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通过在盒体310上设置安装件400,将安装件400与墨囊100连接,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无需在盒体310上加工与墨囊100配合的连接结构,加工工艺更简单,盒体310的结构强度高,且能防止损坏喷墨头55,延长盒体3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安装件400包括第一支撑部6,第一支撑部6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本体 1。第一支撑部6上开设有连通孔613,连通孔613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出墨组件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伸入该连通孔613内,使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储墨腔117内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流入出墨组件2的吸墨件21中,再由出墨组件 2的出墨口流入与出墨口正对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以对喷墨头55供墨。第一支撑部6通过其上的连通孔613与出墨组件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配合,以对墨囊100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正对。
安装件40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能与墨囊本体1上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实现墨囊本体1在安装件400上的可拆卸安装。
可选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部6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第一弹性卡接件8与墨囊本体1的第一卡凸112卡接,实现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
可选地,第一弹性卡接件8包括相连的第一弹性臂81和第一卡勾82,第一弹性臂81与第一支撑部6 连接,第一卡勾82与第一卡凸112勾卡。
可选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用于夹紧墨囊本体1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两个与第一支撑部6连接的夹紧部7。两个夹紧部7分设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并与墨囊100卡接。通过设置夹紧组件,增加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夹紧部7位于墨囊本体1的缺口113处。夹紧部7由墨囊本体1的底部插入缺口113。缺口113用于对夹紧部 7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进行定位。
优选地,夹紧部7上设置有第一卡槽71,墨囊本体1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卡凸116。第二卡凸116朝向缺口113设置,并卡入第一卡槽71中,进一步提高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夹紧部7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72,用于对第二卡凸116卡入第一卡槽71的运动导向。
安装件400与墨囊100装配时,为保证墨囊本体1上的第二卡凸116顺利卡入安装件400上的第一卡槽71中,墨囊本体1的外壁会挤压第一卡勾82,使第一卡勾82带动第一弹性臂81向远离墨囊本体1的方向变形。待第二卡凸116卡入第一卡槽71中后,第一弹性臂8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卡勾8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
与上述的第二弹性卡接件4的安装方式类似,第一弹性卡接件8从墨囊本体1的底部并由第一导向槽 114的第一装入口伸入第一导向槽114内,第一弹性卡接件8沿第一导向槽114相对于墨囊本体1向上运动,直至其上的第一卡勾82与墨囊本体1的第一卡凸112卡接。第一导向槽114的第一避让口与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正对,用于避让第一弹性卡接件8在第一导向槽114内的运动。第一导向槽114起到对第一弹性卡接件8与第一卡凸112的卡接进行导向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还包括与第一弹性臂81连接的第一拨动部83。将安装件400与墨囊100 拆分时,外力拨动第一拨动部83,第一拨动部83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弹性臂81变形,以使第一卡勾 82脱离第一卡凸112,便于拆装。
示例性地,第一卡勾82和第一拨动部83均连接于第一弹性臂81远离防护本体3的一端,并分设于第一弹性臂81的两侧。
第一支撑部6包括支撑本体61。支撑本体61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本体1。支撑本体6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第一支撑部6的第一端,夹紧组件的两个夹紧部7分设于第一支撑部6的第二端的两侧。安装件400通过夹紧组件和第一弹性卡接件8于墨囊本体 1的相对的两端与墨囊本体1连接,保证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沿第一方向夹紧墨囊本体1,夹紧部7上的第一卡槽71与墨囊本体1的第二卡凸116沿第二方向卡接,同时安装件400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的第一卡勾82与第一卡凸 112也沿第二方向卡接,安装件400还通过第一弹性卡接件8以及夹紧部7与第二卡凸116的配合以沿第三方向对墨囊本体1限位,最终实现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盒体310包括盒本体51以及与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上述的喷墨头 55设置于盒本体51上。安装件400的支撑本体61安装于盒本体51上。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间隔设置于盒本体51上,并分设于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两侧,并夹紧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通过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夹紧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对安装件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定位。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6还包括凸设于支撑本体61的两侧的止挡部62。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分别与对应的止挡部62抵接,以进一步对安装件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定位,提高安装件400在盒本体 51上的安装精度。
可选地,盒体310还包括与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三侧板54。安装件400的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端面和/或夹紧部7远离支撑本体61的第一端的一端与第三侧板54抵接,进一步实现安装件400在盒本体 51上的安装定位。
可选地,支撑本体61上开设有凹槽6121,墨囊本体1包括定位部12,定位部12卡入凹槽6121内,以对墨囊本体1在支撑本体61上的安装定位,提高墨囊100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支撑本体61包括第一支撑本体611和第二支撑本体612。墨囊本体1还包括主体部11。定位部12连接于主体部11的底部。第一支撑本体611支撑主体部11,凹槽6121设置于第二支撑本体612 上。上述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611上,夹紧部7设置于第二支撑本体612上,止挡部 62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611的两侧,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本体612上。
可选地,安装件400为注塑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优选地,安装件400与盒体310通过粘接胶粘接,无需在安装件400或盒体310上加工装配孔,提高两者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储墨腔117的数量与墨盒300的类型(如单色墨盒或彩色墨盒)有关,且每个储墨腔 117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墨组件2。可根据墨盒300的类型,合理的设置储墨腔117的数量,并合理的布置储墨腔117在墨囊本体1上的安装位置。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4,墨盒300为彩色墨盒。墨囊100包括三个储墨腔117。其中三个储墨腔117 均设置于主体部11上,且其中一个储墨腔117贯穿定位部12,每个储墨腔117的底部均设置一个出墨组件2。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5,墨盒300也可为单色墨盒,墨囊100包括储墨腔117,储墨腔117为一个并开设于主体部11上,储墨腔117的底部设置一个出墨组件2。
还需说明的是,参见图16,对于墨囊100与上述防护件200的安装,由于定位部12凸设于主体部11 的底部、出墨组件2凸设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和/或密封套筒32凸设于防护件200的安装部31等原因,导致墨囊100易在防护件200内倾斜或晃动,为此,防护件200的第二限位部33的内壁凸设有第二支撑部36,用于支撑墨囊本体1,保证墨囊100稳定放置于防护件200内,防止墨囊100发生倾斜而漏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36也可凸设于安装部31靠近墨囊本体1的一侧。
进一步地,参见图14和图15,主体部11具体又包括储墨壳11a和上盖11b。储墨腔117开设于储墨壳11a上。储墨腔117的上端口贯通储墨壳11a的上表面。上盖11b与储墨壳11a连接,并密封储墨腔117 的上端口。上盖11b与储墨壳11a可拆卸连接,方便向储墨腔117注入墨水。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7-图21,墨囊100还包括墨囊芯片9。墨囊芯片9设置于墨囊本体1靠近第三侧板54的一侧。盒体310还包括墨盒芯片10和连接芯片20。墨盒芯片10和连接芯片20均设置于第三侧板54远离墨囊本体1的一侧。墨盒芯片10与第三侧板54连接。连接芯片20包括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的触点与墨盒芯片10电连接。第二区域202则用于与墨囊芯片9电连接。第三侧板54上对应第二区域202开设有安装腔541,安装腔541内设置有连接件30,连接件30包括第一针脚 301和第二针脚302。第一针脚301与第二区域202上的触点电连接,第二针脚302与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电连接。
安装腔541可为开设于第三侧板54上的封闭腔结构(图17),也可为开设于第三侧板54上的边缘腔结构(图18)。封闭腔结构是指安装腔541的整个周向均有实体的第三侧板54包围。边缘腔结构是指安装腔541贯通于第三侧板54上的边缘。
现有墨盒中一般是将墨盒芯片10和墨囊芯片9直接电连接,盒体3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墨盒芯片10的部分区域伸入连接孔,使得该部分区域上的触点和墨囊芯片9上的对应触点接触并电连接。但是,由于盒体31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使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与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能够有效接触,同时又要避免因多次更换墨囊100导致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因摩擦严重而出现凸点铜裂或塌陷等问题,需结合盒体310的壁厚等因素严格控制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的加工高度以及墨盒芯片10在连接孔内的安装精度,影响生产工艺及装配工艺,产品成本高。
本实施例的墨盒300增设了连接芯片20和连接件30,连接芯片20的第二区域202通过连接件30与墨囊芯片9电连接,从而对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高度的加工精度、及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的相对安装位置的精度均要求较低,并能保证将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有效的电连接,产品成本低。
实施例二
如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墨组件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出墨组件2包括连接套22和吸墨件21。连接套22套设于吸墨件21外。连接套22包括套本体221和一个连接部222。套本体22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套本体221套设于吸墨件21外。套本体221的一端由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伸入到储墨腔117内。连接部222连接于套本体221位于储墨腔117外的一端。连接部222和套本体221的尺寸均大于出墨开口的尺寸,套本体221的上端在压缩的状态下卡接在出墨开口中。连接部222则用于与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24-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墨组件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出墨组件 2包括连接套22和吸墨件21。连接套22包括相连的第一套本体部2211和第二套本体部2212。第一套本体部2211的尺寸大于第二套本体部2212和吸墨件21的尺寸。墨囊本体1的外壁上,于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处凸设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为环状,并沿出墨开口的周向设置。墨囊本体1上,于固定部13 的外周向设置有避让槽14。第一套本体部2211伸入避让槽14内,并紧套与固定部13上,从而实现连接套22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吸墨件21包括相连的第一吸墨部211和第二吸墨部212。第一吸墨部211紧套于固定部13内。第二吸墨部212紧套于第二套本体部2212内。
位于避让槽14外的第二套本体部2212,用于与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优选地,第二套本体部2212 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面2213,方便第二套本体部2212装入密封套筒32内。
实施例四
如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墨囊本体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 1中,第一卡凸112凸设于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墨囊本体1通过其外表面的第一卡凸112直接与防护件200上的第二弹性卡接件4或安装件400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卡接。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1设置有第一卡凸112的一侧面未设置第一导向槽114,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1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方便,产品成本低。
实施例五
如图32和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墨囊本体1、安装件400及防护件200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未设置第一卡凸112,而是在墨囊本体1上开设了卡孔16以及与卡孔16连通的避让腔15。避让腔15的腔口151贯通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安装件400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由墨囊本体1的底部,并于避让腔15的腔口151伸入避让腔15内,直至第一弹性卡接件8上的第一卡勾82卡接于卡孔16的孔壁。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设置于安装件400的非边缘位置。另外,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卡勾82和第一拨动部83分设于第一弹性臂81的两侧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拨动部83与第一弹性臂81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护件200(图未示)的第二弹性卡接件4,未设置于第二限位部33上,而是设置于安装部31上,以与避让腔15的腔口151正对。第二弹性卡接件4的结构与第一弹性卡接件8 的结构相同。
还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避让腔15,安装件400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沿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直至第一卡勾82伸入卡孔16内并与卡孔16的孔壁卡接。同样地,防护件200的第二弹性卡接件4沿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直至第三卡勾42伸入卡孔16内并与卡孔16的孔壁卡接。
实施例六
如图34-图4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安装件400上的第二卡接结构与实施一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卡接件8和卡接组件40。第一弹性卡接件8与墨囊本体1的第一卡凸112卡接。卡接组件40与墨囊本体1卡接。
参见图34-36、4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还包括第一限位部84。第一限位部84凸设于第一弹性臂81的内侧(即第一弹性臂81靠近墨囊本体1的一侧)。当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安装到位时,第一限位部84远离第一弹性臂81的一端与墨囊本体1抵接,具体为第一限位部84远离第一弹性臂81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抵接。通过在第一弹性臂81的内侧设置第一限位部 84,使第一限位部84与墨囊本体1抵接,防止墨囊本体1相对于安装件400晃动,提高墨囊本体1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精度及安装稳定性。示例性地,第一限位部84设置于第一弹性臂81的底部(即第一弹性臂81靠近第一支撑部6的一端)。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84为凸设于第一弹性臂81的内侧的长条状结构,第一限位部84的长度可沿任意方向于第一弹性臂81的内侧面延伸。
可选地,如图34-41所示,卡接组件40包括连接臂401和第二卡勾402。连接臂401与第二支撑本体 612连接,第二卡勾402连接于连接臂401远离第二支撑本体612的一端。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勾402也可设置于连接臂401的非端部。参见图38,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三卡凸119,而非实施例一中的第三卡槽111。第二卡勾402勾卡于第三卡凸119,从而实现卡接组件40与墨囊本体1的卡接。
可选地,参见图37,当安装件400的第一支撑部6安装于墨盒300的盒体310上时,连接臂401远离第一支撑本体611的一侧面与第三侧板54的内侧面贴合,以对安装件400在盒体310上的安装定位,同时提高安装件400与盒体310的接触面积,保证安装件400在盒体310上的安装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4,第二卡勾402于连接臂401上沿设定方向延伸,该设定方向垂直于第二卡勾402与墨囊本体1的卡接方向,增加第二卡勾402与墨囊本体1上的第三卡凸119的卡接面积,提高卡接组件40与墨囊本体1的卡接稳定性。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卡勾402设置多个,多个第二卡勾402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于连接臂401上,提高接组件与墨囊本体1的卡接稳定性。示例性地,参见图35,第二卡勾40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卡勾 402分设于连接臂401的两端;或者,参见图36,第二卡勾40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卡勾402间隔且均匀地分布于连接臂401上。
优选地,第二卡勾402上设置有第四导向面4021,用于对第二卡勾402与第三卡凸119的卡接导向,提高装配便利性。
可选地,参见图38、图40和图41,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三卡凸119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导向槽 118。第三卡凸119凸设于第二导向槽118的槽底壁上。第二导向槽118包括第二装入口和第二避让口。第二装入口开设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端面。安装墨囊100时,先将安装件400安装于墨盒300的盒体310 上,再将墨囊本体1安装于安装件400上。具体安装墨囊本体1时,使第二导向槽118的第二装入口与卡接组件40上下对应,墨囊100由上向下靠近安装件400。安装的初始阶段,墨囊本体1的底部滑动卡入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之间,墨囊本体1设置有第三卡凸119的一侧面与第三侧板54的内侧面滑动贴合,直至第二装入口与卡接组件40接近。之后,墨囊本体1继续向安装件400靠近,卡接组件40的上端相对于墨囊本体1由墨囊本体1的底部并于第二导向槽118的第二装入口伸入第二导向槽118内,卡接组件40沿第二导向槽118相对于墨囊本体1向上运动,直至卡接组件40上的第二卡勾402与第二导向槽 118内的第三卡凸119卡接。第二避让口与第二导槽槽的槽底壁正对,用于避让卡接组件40在第二导向槽118内的运动。第二导向槽118起到对卡接组件40与第三卡凸119的卡接进行导向的作用。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118,当墨囊本体1安装到位时,卡接组件40位于第二导向槽118内,使得墨囊本体1 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18的一侧面能够与第三侧板54的内侧面贴合,从而提高墨囊本体1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其他一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也可不设置第二导向槽118,即第三卡凸119直接凸设于墨囊本体 1的外侧面,如此也可实现第三卡凸119与卡接组件40的卡接,墨囊本体1的结构更简单,加工更方便。
在其他另一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也可不设置116第二导向槽118和第三卡凸119,对应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勾402勾卡于第二卡槽的槽壁,如此也可实现墨囊本体1与卡接组件 40的卡接。示例性地,第二卡槽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三卡槽111的结构及设置位置类似,具体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第一支撑部6的第一端,卡接组件40连接于第一支撑部6的第二端。具体为,第一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第一支撑本体611远离第二支撑本体612的一端,卡接组件40连接于第二支撑本体612远离第一支撑本体611的一端。安装件400通过卡接组件40和第一弹性卡接件8 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端与墨囊本体1连接,保证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稳定连接。
显然,安装件400可为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即安装件400包括第一支撑部6、设置于第一支撑部6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和夹紧组件7;或者,安装件400也可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即安装件400包括第一支撑部6、设置于第一支撑部6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和卡接组件40;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 400也可包括第一支撑部6、设置于第一支撑部6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卡接组件40和夹紧组件7。

Claims (24)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墨囊(100)和盒体(310),所述盒体(310)上设置有喷墨头(55)和安装件(400),所述墨囊(10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件(400)上,所述墨囊(100)包括墨囊本体(1)和出墨组件(2),所述墨囊本体(1)包括储墨壳(11a)和上盖(11b),所述储墨壳(11a)上开设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17),所述上盖(11b)封堵所述储墨腔(117)的进墨开口,所述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与所述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连通,所述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所述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400)包括支撑所述墨囊(100)的第一支撑部(6),所述第一支撑部(6)上开设有连通孔(613),所述连通孔(613)与所述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所述出墨组件(2)设有所述出墨口的一端伸入所述连通孔(6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安装件(4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一卡凸(112),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连接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与所述第一卡凸(11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包括相连的第一弹性臂(81)和第一卡勾(82),所述第一弹性臂(8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连接,所述第一卡勾(82)与所述第一卡凸(112)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臂(81)连接的第一拨动部(83),所述第一拨动部(83)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弹性臂(81)变形,以使所述第一卡勾(82)脱离所述第一卡凸(1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还包括第一限位部(84),所述第一限位部(84)凸设于所述第一弹性臂(81)靠近所述墨囊本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部(84)与所述墨囊本体(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14),所述第一卡凸(112)凸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所述第一导向槽(114)包括第一装入口和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由所述第一装入口伸入所述第一导向槽(114)内,所述第一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还包括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连接的夹紧部(7),两个所述夹紧部(7)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墨囊本体(1)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7)上设置有第一卡槽(71),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二卡凸(116),所述第二卡凸(116)卡入所述第一卡槽(71)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包括支撑本体(61),所述支撑本体(6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的第一端,所述夹紧组件的两个所述夹紧部(7)分设于所述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还包括相连的连接臂(401)和第二卡勾(402),所述连接臂(401)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连接;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三卡凸(119),所述第二卡勾(402)与所述第三卡凸(119)卡接;或,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勾(402)勾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的槽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勾(40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勾(402)沿设定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连接臂(401)上,所述设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勾(402)与所述墨囊本体(1)的卡接方向;或,
所述第二卡勾(402)于所述连接臂(401)上沿设定方向延伸,所述设定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卡勾(402)与所述墨囊本体(1)的卡接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凸(119),所述墨囊本体(1)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凸(119)的一侧面凹设有第二导向槽(118),所述第三卡凸(119)凸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18)的槽底壁,所述第二导向槽(118)包括第二装入口和第二避让口,所述连接臂(401)由所述第二装入口伸入所述第二导向槽(118)内,以使所述第二卡勾(402)与所述第三卡凸(119)卡接,所述第二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臂(401)。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包括支撑本体(61),所述支撑本体(6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的第一端,所述连接臂(401)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的第二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310)包括盒本体(51)以及与所述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所述支撑本体(61)连接于所述盒本体(51)上,所述第一侧板(52)和所述第二侧板(53)分设于所述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本体(61)的两侧的止挡部(62),所述第一侧板(52)和所述第二侧板(53)靠近所述支撑本体(61)的第一端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止挡部(62)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310)还包括与所述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三侧板(54),所述第三侧板(54)设置于所述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侧板(54)连接所述第一侧板(52)和所述第二侧板(53)。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61)上开设有凹槽(6121),所述墨囊本体(1)包括定位部(12),所述定位部(12)卡入所述凹槽(6121)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61)包括第一支撑本体(611)和第二支撑本体(612),所述墨囊本体(1)还包括主体部(11),所述定位部(1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1)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本体(611)支撑所述主体部(11),所述凹槽(612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本体(612)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400)与所述盒体(310)粘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靠近所述第三侧板(54)的一侧设置有墨囊芯片(9),所述第三侧板(54)远离所述墨囊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墨盒芯片(10)和连接芯片(20),所述墨盒芯片(10)与所述第三侧板(54)连接,所述连接芯片(20)包括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所述第一区域(201)与所述墨盒芯片(10)电连接,所述第三侧板(54)上对应所述第二区域(202)开设有安装腔(541),所述安装腔(541)内设置有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包括第一针脚(301)和第二针脚(302),所述第一针脚(301)与所述第二区域(202)上的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针脚(302)与所述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电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6)连接的第一弹性卡接件(8),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卡孔(16),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与所述卡孔(16)的孔壁卡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避让腔(15),所述避让腔(15)与所述卡孔(16)连通,且所述避让腔(15)的腔口(151)贯通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壁,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8)由所述腔口(151)伸入所述避让腔(15)内,并与所述卡孔(16)的孔壁卡接。
CN202120747634.9U 2021-01-26 2021-04-13 墨盒 Active CN2148219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52252 2021-01-26
CN202120225225 2021-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1926U true CN21482192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7634.9U Active CN214821926U (zh) 2021-01-26 2021-04-13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19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1304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1304A1 (zh) * 2021-01-26 2022-08-04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3546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JP5288743B2 (ja)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2793308B (zh) 墨囊组件及墨盒
KR20060091275A (ko) 액체 용기
CN214821926U (zh) 墨盒
CN112743991B (zh) 墨盒
CN111016441A (zh) 墨盒装置
CN218287168U (zh)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CN212022025U (zh) 一种墨盒
JP2004230705A (ja) 液体タンク
CN211493303U (zh) 墨盒
CN105644152A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217259167U (zh)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CN220995891U (zh) 墨盒
CN216783087U (zh) 墨盒
CN220883798U (zh) 一种带头墨盒
CN214873626U (zh) 液体容纳体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16001878U (zh) 一种打印头以及字车
CN216231246U (zh) 一种墨盒
CN217915396U (zh) 机壳结构及机器人
CN213767882U (zh) 墨水容器
CN219969195U (zh) 一种防水防尘喷头
CN219096308U (zh) 墨盒及护夹
CN214873627U (zh) 液体容纳体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11808463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