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3798U - 一种带头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头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3798U
CN220883798U CN202322949572.1U CN202322949572U CN220883798U CN 220883798 U CN220883798 U CN 220883798U CN 202322949572 U CN202322949572 U CN 202322949572U CN 220883798 U CN220883798 U CN 220883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engaging member
ink bag
engag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495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495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3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3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3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头墨盒,包括墨囊和壳体,墨囊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并可电性连接,墨囊上设有出墨口,壳体上设有与出墨口连通的打印头;壳体包括开口部,开口部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开口部靠近打印头的一端连接有可发生形变的卡合件,卡合件的一端与开口部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具有间隙或凸出形成把手位;墨囊包括卡合部件,卡合部件设在墨囊的底部并靠近出墨口,卡合部件穿过开口部与卡合件卡合连接或脱离。本实用新型使墨囊的出墨口与壳体的打印头接触更紧密,可防止墨水从出墨口和打印头之间泄露;并且轻轻向外拨动把手位便可使墨囊与壳体脱离,操作更容易和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带头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头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类带头墨盒,包含有墨囊和底壳,墨囊为储存墨水容器,底壳为打印头承接件;墨囊与底壳通过卡扣结合装配为一体并通过芯片电性连接,卡扣结合一般多采用墨囊上设置顶出构件与底壳上的开口部结合,在取出墨囊时需要用手指或借助工具将顶出构件顶出脱离底壳,这样的取出方式需要的操作力度较大或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头墨盒,包括:
墨囊和壳体,所述墨囊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通过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墨囊上设置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和供储墨腔内的墨水流出的出墨口,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打印头,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墨囊上的出墨口与所述壳体上的打印头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并靠近所述打印头,所述开口部靠近打印头的一端连接有可发生形变的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与开口部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具有间隙或凸出形成把手位;
所述墨囊包括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凸出设置在墨囊的底部并靠近所述出墨口,所述卡合部件穿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卡合件卡合连接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带头墨盒,通过卡合件与卡合部件的卡合连接,使墨囊的出墨口与壳体的打印头接触更紧密,密封性能更好更稳定,从而可防止墨水从出墨口和打印头之间泄露;并且通过在卡合件上形成把手位,轻轻向外拨动把手位便可使墨囊与壳体脱离,操作更容易和简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件上设置有卡合件本体及设于所述卡合件本体上可发生形变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一端与所述卡合件本体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与所述卡合件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形成把手位,所述卡合部件上设置有与结合部相配合的卡合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部靠近开口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可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连接或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卡合件卡合连接时,所述卡合部和所述结合部穿过开口部以进行卡合连接,或者是,所述卡合部穿过开口部且至少部分穿过间隙而与所述结合部卡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开口部之间通过卡合连接或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件上设置有与结合部相对设置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上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合件本体上与抵接部两端垂直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开口部卡合连接,所述结合部一端与所述卡合件本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与所述卡合件本体的另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形成把手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内部远离打印头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容纳墨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开口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二芯片设置在墨囊上,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印头上具有进墨通道,所述出墨口和/或所述进墨通道上设置有过滤装置,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通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头墨盒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墨囊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合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带头墨盒的剖视图。
图中:10、墨囊;101、储墨腔;102、出墨口;103、卡合部件;104、卡合部;105、第二芯片;20、壳体;201、打印头;202、开口部;203、弹性部件;204、安装部;205、第一芯片;206、过滤腔;207、第一底面;208、第二底面;30、卡合件;301、卡合件本体;302、结合部;303、把手位;304、卡勾;305、抵接部;306、凸起;4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现有的打印机中具有带头墨盒,带头墨盒包括底壳(壳体)及安装在底壳内储存墨水的墨囊,墨囊安装到壳体上时,墨囊上的出墨口能够与壳体上的打印头连通,使墨囊内容纳的墨水可通过出墨口向打印头供应墨水,可以理解的,将容纳有墨水的墨盒安装在打印机的墨盒安装部上后,可向纸张等记录介质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者图案。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头墨盒,包括墨囊10和壳体20,墨囊10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20并通过芯片电性连接,墨囊10上设置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01和供储墨腔101内的墨水流出的出墨口102,壳体20的底面上设置有打印头201,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墨囊10上的出墨口102与壳体20上的打印头201连通;壳体20包括开口部202,开口部202贯穿设置在壳体20的底面上并靠近打印头201,开口部202靠近打印头201的一端连接有卡合件30,卡合件30上设置有卡合件本体301及设于卡合件本体301上可发生形变的结合部302,结合部302一端与卡合件本体301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与卡合件本体301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301形成把手位303;墨囊10包括卡合部件103,卡合部件103凸出设置在墨囊10的底部并靠近出墨口102,卡合部件103上设置有与结合部302相配合的卡合部104,卡合部件103穿过开口部202与卡合件30卡合连接或脱离。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墨囊10上的出墨口102与壳体20上的打印头201连通,进而使墨囊10内容纳的墨水可通过出墨口102向打印头201供应墨水,墨囊10和壳体20之间通过芯片实现电性连接,芯片存储有墨量、型号等信息,可控制墨水信息,由此,打印机能够顺利进行打印。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卡合件30与卡合部件103的卡合连接,使墨囊10的出墨口102与壳体20的打印头201接触更紧密,密封性能更好更稳定,从而可防止墨水从出墨口102和打印头201之间泄露;并且通过在结合部302上形成把手位303,轻轻向外拨动把手位303便可使墨囊10与壳体20脱离,操作更容易和简便。
具体实施时,如图4、5所示,结合部302靠近开口部202的一端上设置有卡勾304,卡勾304可与卡合部104卡合连接或脱离,由此,实现结合部302与卡合部件103之间有效的卡合连接,拆装便捷,且卡勾304靠近开口部202设置,利于墨囊10的出墨口102与壳体20的打印头201接触更加紧密,密封性能更好更稳定,从而更利于防止墨水从出墨口102和打印头201之间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当卡合部件103与卡合件30卡合连接时,卡合部104穿过开口部202后剩余部分穿过间隙而与结合部302完成卡合连接,即卡合部104和卡勾304卡合连接,在本实施中,卡合部104可以是直接穿透卡合部件103的凹部,也可以是部分穿透卡合部件103的凹部,由此,提高卡合效果。
另外,卡合部104和卡勾304的设置还可以互换,即卡勾304设置在卡合部件103上,卡合部104设置在结合部302上,具体结构不限定,只要能实现卡合效果就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卡合部件103与卡合件30卡合连接时,卡合部104和结合部302穿过开口部202以进行卡合连接,即卡合部104和结合部302相向插入开口部202以完成卡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卡合件30与开口部202之间通过焊接、点胶或胶水粘接固定连接,由此,提高卡合件30与开口部202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2、4、5所示,卡合件30上设置有与结合部302相对设置的抵接部305,抵接部305上有抵接面,抵接面与开口部202的一端固定连接,卡合件本体301上与抵接部305两端垂直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凸起306,开口部202上设置有卡槽,凸起306与卡槽卡合连接,或者凸起306直接与靠近开口部202的壳体内部的底面卡合。由此,实现卡合件30与开口部202之间稳定的固定连接。
另一实施例中,卡合件30与开口部20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相互卡合方式连接,这样设置,可便于卡合件30的拆装。
更具体地,如图1、4所示,结合部302一端与卡合件本体301的其中一个侧面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与卡合件本体301的另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301形成把手位303。卡合件30采用一体注塑工艺制造而成,使结合部30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以实现轻轻向外拨动把手位303便可使墨囊10与壳体20脱离。
具体实施时,如图1、3、5所示,芯片包括第一芯片205和第二芯片105,第二芯片105设置在墨囊10上,第一芯片205设置在壳体20上,其可以与打印机上的触针接触,实现带头墨盒与打印机之间的电连接,第一芯片205的一端与打印头201电连接,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第一芯片205的另一端与第二芯片105电连接。这样设置,可实现墨囊10与壳体20之间有效的电性连接,使打印机更好控制墨水信息。在这里,第一芯片205可以是设置有触点的金属片。
具体地,如图1、2、5所示,壳体20包括底面、前侧面、与前侧面相对的后侧面、左侧面以及与左侧面相对的右侧面,打印头201和开口部202设置在底面上,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中的其一上设置有第一芯片205,墨囊10在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芯片105,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第一芯片205与第二芯片105电性连接。更具体地,第一芯片205设置在前侧面上,并且另一端通过前侧面的顶部而凸出设置于前侧面的内壁上,相应的,第二芯片105设置在与壳体20前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并凸出于所在侧面的表面,且位于所在侧面的上部位置,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第一芯片205与第二芯片105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1、2、5所示,在壳体20内部远离打印头20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部件203,该弹性部件203可以是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簧、弹簧片、弹性橡胶、弹性海绵等。这样,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弹性部件203受到墨囊10的挤压发生形变而被压缩,卡合部件103穿过开口部202与卡合件30卡合连接,使墨囊10的底面能够紧贴壳体20的内壁底部;当卡合部件103与卡合件30脱离时,弹性部件203不受到墨囊10的挤压恢复形变而复位,此时墨囊10受到弹性部件203的推力往壳体20外移动,从而可提高墨囊10与壳体20的脱离效率。
具体实施时,如图1、2所示,壳体20的底面包括第一底面207和第二底面208,打印头201设置在第一底面207上,开口部202形成于第二底面208上,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第一底面207在壳体20的高度方向上与墨囊10的距离大于第二底面208在壳体20的高度方向上与墨囊10的距离。在这里,可以在壳体20外部底面上设置安装打印头201的第一槽位,实现打印头201的有效安装。在第二底面208上形成有安装弹性部件203的第二槽位,弹性部件203的一端固定在壳体20的第二槽位内,另一端悬空设置并可与墨囊10抵接,由此,实现弹性部件203的有效安装。
如图1、2、5所示,为了使墨囊10更好的安装在壳体20上,壳体2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容纳墨囊10的安装部204,安装部204与开口部202连通,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的安装部204上时,卡合部件103穿过开口部202与卡合件30卡合连接;当取下墨囊10时,朝远离卡合件30的方向拨动把手位303,结合部302与卡合部104脱离卡合。由此,进一步提高墨囊10的安装固定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安装部204设置为开口部202的顶部向壳体20顶部方向贯穿形成的腔体,当墨囊10安装到腔体上时,墨囊10能够固定在腔体内,起到收纳和固定效果。
具体实施时,如图1、5所示,该墨盒还包括盖体40,盖体40用于封闭上述腔体的顶部开口,以限制墨囊10脱离腔体。盖体40与壳体20之间卡合连接或脱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墨囊10包括墨囊10本体和盖体40,在墨囊10本体内具有储墨腔101,出墨口102开设在墨囊10本体的底部,盖体40的周侧径向延伸形成有外缘,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盖体40上的外缘抵靠在壳体20上腔体的顶部开口上,使盖体40在封闭墨囊10本体的顶部开口的同时,还通过其外缘与壳体20卡合连接而封闭腔体的顶部开口。
具体地,如图5所示,储墨腔101内填充有海绵,可利于墨水的过滤和储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所示,打印头201与出墨口102之间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具体地,过滤装置设置为过滤腔206,过滤腔206中可设置过滤网、过滤纱布、过滤棉等过滤结构,更具体地,过滤腔206位于第一底面207上,由此,对出墨口102流出的墨水进行有效过滤,以避免墨水中的杂质堵塞打印头201。
在另一实施例中,打印头201上具有进墨通道,进墨通道的输入端上设置有过滤装置,当墨囊10安装到壳体20上时,出墨口102通过过滤装置与进墨通道连通,即可对进入进墨通道内的墨水进行有效过滤。当然,可以在出墨口102和进墨通道的输入端上均设置过滤装置,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墨囊和壳体,所述墨囊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通过芯片电性连接,所述墨囊上设置有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和供储墨腔内的墨水流出的出墨口,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打印头,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墨囊上的出墨口与所述壳体上的打印头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贯穿设置在壳体的底面上并靠近所述打印头,所述开口部靠近打印头的一端连接有可发生形变的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与开口部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具有间隙或凸出形成把手位;
所述墨囊包括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凸出设置在墨囊的底部并靠近所述出墨口;
所述卡合部件穿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卡合件卡合连接或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上设置有卡合件本体及设于所述卡合件本体上可发生形变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一端与所述卡合件本体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与所述卡合件本体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形成把手位,所述卡合部件上设置有与结合部相配合的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靠近开口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可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连接或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卡合件卡合连接时,所述卡合部和所述结合部穿过开口部以进行卡合连接,或者是,所述卡合部穿过开口部且至少部分穿过间隙而与所述结合部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开口部之间通过卡合连接或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上设置有与结合部相对设置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上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开口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合件本体上与抵接部两端垂直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开口部卡合连接,所述结合部一端与所述卡合件本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与所述卡合件本体的另一侧面之间具有间隙或凸出卡合件本体形成把手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部远离打印头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容纳墨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开口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二芯片设置在墨囊上,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第一芯片与第二芯片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头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上具有进墨通道,所述出墨口和/或所述进墨通道上设置有过滤装置,当所述墨囊安装到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进墨通道连通。
CN202322949572.1U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带头墨盒 Active CN220883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572.1U CN22088379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带头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49572.1U CN22088379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带头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3798U true CN220883798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49572.1U Active CN220883798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带头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3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36739B1 (ko) 잉크용기
KR100561997B1 (ko) 잉크공급모듈,잉크전달시스템및이들을이용한잉크젯프린팅방법
US7540599B2 (en) Bridging wick and method for an inkjet printhead
EP1832426B1 (en) Ink ta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NZ534564A (en) Liquid container
US6120132A (en) Assembly technique using modular ink delivery components for installation in an inkjet printer
CN111016441B (zh) 墨盒装置
CN220883798U (zh) 一种带头墨盒
EP1279512B1 (en) Ink container for ink jet printer
CN112793308B (zh) 墨囊组件及墨盒
US6059401A (en) Alignment coupling device for manually connecting an ink supply to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US20030142176A1 (en) Replenishment system with an open-valve printhead fill port continuously connected to a liquid supply
CN212022025U (zh) 一种墨盒
US20170297343A1 (en) Cartridge
CN112743991B (zh) 墨盒
CN214821926U (zh) 墨盒
CN211808473U (zh) 一种可更换墨囊的墨盒
EP3305529B1 (en) Reversely-connected ink box,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same
US20090185015A1 (en) Ink cartridge replacement lid
CN214563896U (zh) 打印头及打印设备
CN218287168U (zh)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CN214449543U (zh) 通用组件和墨盒
CN212242646U (zh) 一种墨盒
CN216001878U (zh) 一种打印头以及字车
CN215751456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