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9543U - 通用组件和墨盒 - Google Patents

通用组件和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9543U
CN214449543U CN202023247639.XU CN202023247639U CN214449543U CN 214449543 U CN214449543 U CN 214449543U CN 202023247639 U CN202023247639 U CN 202023247639U CN 214449543 U CN214449543 U CN 214449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sing
ink cartridge
mai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76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 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 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 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76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9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9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9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组件和具有该通用组件的墨盒,所述通用组件适用于与多种容量不同的主壳体结合,以形成多种容量不同的墨盒,通用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出墨口,墨水容纳件被容纳在主壳体中,并与连通口连通;所述墨水容纳件为袋状体,由于袋状体的墨水容纳件与出墨口直接连接,不仅可实现二者快速拆装,且有效确保二者之间的良好密封,同时,墨盒中不再设置导气口,墨盒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对于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新手用户来说,不必考虑在使用前撕掉导气膜的步骤,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通用组件和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以及位于墨盒中的通用组件。
背景技术
墨盒是喷墨打印机中常用的耗材,现有的墨盒大体为多边体形,一般的,该多边体由注塑形成的多个壳体相互焊接形成,墨水被容纳在多边体的腔体内,同时,壳体上还形成有出墨口和导气口,其中,出墨口用于与喷墨打印机结合,并将腔体内的墨水向喷墨打印机供应,导气口用于在墨盒工作过程中使得腔体与外部大气连通,以确保腔体内的气压稳定。
此种墨盒无论是全新制作还是利用一个已被使用的空墨盒再生,均需要保留上述导气口,并在墨盒腔体内被注入新的墨水后利用导气膜将导气口密封,直至终端用户在使用墨盒前,再将导气膜撕下,对于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新手来说,如果不撕下导气膜,即使将墨盒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所述墨盒也不能正常工作。
还例如本申请人在2019年3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159035.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记载的扩容方法,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小容量墨盒空壳,通过将原墨盒改制,再将一个可容纳墨水的外置体与改制后的墨盒形成流体连通,最终形成一个大容量墨盒。该扩容方法不仅需要对原墨盒进行改制,还需要确保改制后的墨盒与外置体之间不会出现流体泄漏的现象;该扩容方法中,即使使用一个新制作的小容量墨盒空壳,在将该小容量墨盒空壳与外置体进行结合时,依然需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密封问题,因而,该扩容方法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组件和墨盒,该通用组件不仅可在各种容量的墨盒中通用和切换,而且安装有该通用组件的墨盒也不需要设置导气口,以简化墨盒结构,提升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通用组件,适用于与多种容量不同的主壳体结合,以形成多种容量不同的墨盒,通用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出墨口,墨水容纳件被容纳在主壳体中,并与出墨口连通;所述墨水容纳件为袋状体;主壳体上形成有结合口,通用组件通过结合口与主壳体结合;还可以是,主壳体上设置有结合突起,通用组件上设置有与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墨盒,包括可拆卸地结合的主壳体和通用组件、以及安装在主壳体中的墨水容纳件,所述通用组件中设置有出墨口,墨水容纳件为与通用组件相互连通的袋状体。
优选的,主壳体包括可拆卸地结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墨水容纳件被容纳在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更优选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之一比另一个长,具体而言,第一壳体为多边体形的底壳,另一个为与多边体结合的面板,沿墨盒的长度方向,面板比底壳长。
因而,面板包括与底壳相对的第一部分以及不与底壳相对的第二部分,墨盒在具有第二部分的一侧形成有结合口,通用组件通过结合口与主壳体结合,此时,还可在面板的第二部分设置结合突起,并在通用组件上设置有与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孔,通过通用组件与面板第二部分的结合实现通用组件的固定。
如上,袋状体的墨水容纳件与出墨口直接连接,不仅可实现二者快速拆装,且有效确保二者之间的良好密封,同时,墨盒中不再设置导气口,墨盒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对于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新手用户来说,不必考虑在使用前撕掉导气膜的步骤,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中通用组件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种墨盒中通用组件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种墨盒中通用组件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墨盒100包括相互结合的主壳体20和通用组件10、以及安装在主壳体20中的墨水容纳件30,所述通用组件10与主壳体20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墨水容纳件30与通用组件10相互连通;如图所示,通用组件10设置有出墨口11,墨水容纳件30为具有开口32的袋状体31,所述开口32与出墨口11连通,常用的,开口32与出墨口11可通过连通管连通,例如,出墨口11面向开口32的一侧设置连通管,开口32套接在连通管上,或者连通管被设置在开口32上,出墨口11面向开口32的一侧套接在连通管上,所述套接可以采用具有弹性且尺寸较小的接口被安装至尺寸较大的接口外侧,不仅可实现二者快速结合,且确保二者密封良好,另一方面,墨水容纳件30还可以与通用组件10形成一体,例如,二者通过胶粘或焊接等方式结合;主壳体20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形成用于容纳墨水容纳件30的容纳空间A,优选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也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使得墨水容纳件30能够更方便的被安装。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其中之一形成为多边体形的底壳,另一个形成为与多边体结合的面板,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21为底壳,第二壳体22为面板;在墨盒的长度方向上,面板22比底壳21要长,如图3所示,面板22包括与底壳21相对的第一部分221以及不与底壳21相对的第二部分222,在通用组件10与主壳体20结合和脱离结合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部分222可起到引导和定位通用组件10的作用,从而提升通用组件 10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可实现的,面板22上设置结合突起223,相应的,底壳21上设置结合孔(未示出),通过结合突起与结合孔的结合,面板22与底壳21实现可拆卸的结合,例如,二者为卡扣结合、磁性结合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当面板22与底壳21结合后,与所述面板第二部分222相邻的位置形成有结合口23,通用组件10通过结合口23与主壳体20结合;所述通用组件10与主壳体20的结合方式有多种,例如,二者之一被导轨导引,利用卡扣结合的方式结合,或者,如图3所示,面板第二部分222上也设置结合突起223,通用组件10也设置与结合突起223 结合的结合孔,通过通用组件10与面板第二部分222的结合实现通用组件10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通用组件10仅需设置出墨口11,并使得袋状体的开口32与出墨口11 连通,不需要在通用组件10或主壳体20上设置导气口,当墨盒100被安装至喷墨打印机时,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吸墨针插入出墨口11,随着喷墨打印机的工作,袋状体31中的墨水被吸出,同时,袋状体31因其中的气压减小而逐渐变得干瘪,也就是说,墨盒100不需要与外部大气连通,随着袋状体31中的墨水被消耗,袋状体31通过自身的变形维持其内部的压力平衡。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尤其是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新手,在安装墨盒100时,不需要考虑需要先撕下导气膜再安装墨盒的要求,而是可以直接将墨盒100安装。当袋状体31中的墨水被消耗完后,终端用户只需要将面盖22和底壳21分离,解除袋状体31与出墨口11的结合,即可取出空的袋状体31进行更换,然后将新的袋状体31的开口32与出墨口11再次连通,并将面盖22和底壳21再次结合即可;所述终端用户更换袋状体31的过程也可被视为对墨盒100的再生,无论是墨盒100的再生工厂还是终端用户,该再生过程均较为简单,易实现;进一步的,当主壳体20或通用组件10破损时,只需要对破损的部件进行更换即可实现墨盒100的其他部件再利用。另一方面,当袋状体31与通用组件10是通过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形成为一体时,在更换袋状体31时,也可以考虑将通用组件10一起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将出墨口11设置在可与主壳体20分离的通用组件10上,不仅方便了袋状体31的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确保该通用组件10能够适用多种型号墨盒,例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墨盒扩容方法,即如何将现有的小容量墨盒扩容为大容量墨盒。设置有出墨口11的通用组件10可较为方便的实现,下面结合图4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种墨盒中通用组件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第二种墨盒100’比第一种墨盒100的墨水容纳件体积更大,此时的主壳体20需要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如图所示,此时的主壳体20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纳空间A和B,其中,容纳空间A由底壳21和面盖22围合形成,容纳空间B由附加壳24和面盖22围合形成,底壳21与附加壳24连接,所述容纳空间B的增加使得墨盒100’内能够容纳更大的袋状体31,从而增大墨盒100’的容量。
同样的,对于终端用户或再生工厂来说,当袋状体31中的墨水被消耗完后,只需要将底壳21和附加壳24的组合体与面盖22分离即可对袋状体31进行更换,实现墨盒100’的再生。
更进一步的,对于墨盒生产工厂来说,当遇到两种容量不同,但出墨口11在其中的相对位置相同的墨盒型号时,不必为每种型号墨盒均准备所述主壳体20和通用组件10,而只需要准备具有不同容量的主壳体20和一种通用组件10即可,每种主壳体20均具有相同的结合口23,为此,墨盒生产工厂的存储成本可以被有效降低,且墨盒生产工厂可根据需求将通用组件10与不同容量的主壳体20结合,从而生产出不同容量的墨盒。
如上所述,所述通用组件10能够在多种型号墨盒中通用而可自由切换,有利于降低墨盒生产工厂的存储成本,且通用组件10与容纳墨水的袋状体31通过连通管可实现快速拆装,同时,利用该通用组件组装的墨盒100/100’也不需要设置导气口,当其中的墨水被消耗完后,只需要将底壳21和面盖22分离,即可对袋状体31进行更换,因而,墨盒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得到提升。

Claims (9)

1.通用组件,适用于与多种容量不同的主壳体结合,以形成多种容量不同的墨盒,其特征在于,通用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出墨口,墨水容纳件被容纳在主壳体中,并与出墨口连通;所述墨水容纳件为袋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组件,其特征在于,主壳体上形成有结合口,通用组件通过结合口与主壳体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组件,其特征在于,主壳体上设置有结合突起,通用组件上设置有与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孔。
4.墨盒,其特征在于,该墨盒包括可拆卸地结合的主壳体和通用组件、以及安装在主壳体中的墨水容纳件,所述通用组件中设置有出墨口,墨水容纳件为与通用组件相互连通的袋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主壳体包括可拆卸地结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墨水容纳件被容纳在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沿墨盒的长度方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之一比另一个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为多边体形的底壳,另一个为与多边体结合的面板,沿墨盒的长度方向,面板比底壳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面板包括与底壳相对的第一部分以及不与底壳相对的第二部分,墨盒在具有第二部分的一侧形成有结合口,通用组件通过结合口与主壳体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面板的第二部分设置有结合突起,通用组件设置有与结合突起结合的结合孔。
CN202023247639.XU 2020-12-29 2020-12-29 通用组件和墨盒 Active CN214449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639.XU CN21444954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用组件和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639.XU CN21444954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用组件和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9543U true CN21444954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0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7639.XU Active CN214449543U (zh) 2020-12-29 2020-12-29 通用组件和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9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1304B1 (en) Tank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system having tank unit
CN209813439U (zh) 外置体以及具有该外置体的墨盒
CN109720100B (zh) 墨盒及其扩容方法
CN109733073B (zh) 墨盒
CN214449543U (zh) 通用组件和墨盒
CN202782184U (zh) 一种墨盒
CN211808473U (zh) 一种可更换墨囊的墨盒
CN214563896U (zh) 打印头及打印设备
CN211567334U (zh) 一种墨盒及具有该墨盒的喷墨打印机
CN219381980U (zh) 一种墨盒
CN217863358U (zh) 一种具有防渗漏结构的墨盒
CN215243816U (zh) 一种大容量墨盒
CN216231246U (zh) 一种墨盒
CN217730036U (zh) 一种新型墨盒
CN217145379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18257355U (zh) 墨盒
CN202098108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使用的适配器及与适配器配套使用的墨盒
CN217259167U (zh)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CN215705131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17532293U (zh) 墨水填充器及墨水供给装置
CN215921600U (zh) 墨盒
CN217396031U (zh) 一种通用控压装置及墨盒
CN210362998U (zh) 一种回收墨盒
CN216330927U (zh) 一种扩容墨盒
CN201064978Y (zh) 墨水供应装置结构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2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 798, qinzheng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19, 4th floor, phase III plant, No. 13, Pingdong 4th Road, Nan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E-JE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6

Address after: 519000 Room 301, 3 / F, forming workshop (building a), No. 8, Pingdong Second Road, Nanping,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E-JE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room 505, building 3, No. 798, qinzheng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uzhi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