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0377U -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00377U CN214800377U CN202022417467.XU CN202022417467U CN214800377U CN 214800377 U CN214800377 U CN 214800377U CN 202022417467 U CN202022417467 U CN 202022417467U CN 214800377 U CN214800377 U CN 2148003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controller
- control module
- air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涉及增程器辅助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安装在散热板上的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散热板上设置有正对整流模块的第一通道,以及正对控制模块的第二通道,散热板与控制模块或整流模块相对的一面安装有平行且依次排列的导风冷却筋;一种发电装置,包括前述的散热控制器,还包括发电组合体,发电组合体的转动端安装有风轮且覆盖有导风罩,导风罩与发电组合体的结合部设置有出风口,散热控制器的散热板设置在正朝出风口的位置。通过将控制器的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分开设置,并且将冷却风直接出入控制器内,利用冷却风加强对整流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冷却作用,以实现对控制器进行高效散热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程器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电池和储电技术的发展限制,电动汽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电池容量有限而导致车辆行驶里程有限和充电麻烦的问题。对此,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用于解决前述问题的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因电池容量有限而导致车辆不能长时间远距离行驶和需要专用充电设施设备才能充电的问题,在车载电池容量不足时,在不用停车的前提下,此专用发电装置能够提供电能从而保证电动车行驶,大大扩展了电动车的活动范围和使用时间,真正做到了无里程限制连续行驶,只要能便利的加到燃油,就可以和普通燃油车一样到达任何用户想要去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但是现在市场上面市的发电装置,在体积以及在对其重要部件控制器的冷却和维护便利性上,基本上没有考虑和涉及。而控制器作为一个发热部件,且控制器本身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发电装置能否正常运行。因控制器属于发电装置的大脑,为了让其可靠工作,对其的可靠冷却以及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通过将控制器的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分开设置,并且将冷却风直接导入控制器内,利用冷却风加强对整流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冷却作用,以实现对控制器进行高效散热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包括分别安装在散热板上的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正对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通道,以及正对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通道,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控制模块或所述整流模块相对的一面安装有平行且依次排列的导风冷却筋。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风冷却筋底面对应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安装有第一集风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风板是弧形板,所述第一集风板包括与所述导风冷却筋固定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朝向发动机出风口的一端连接有背向所述散热板延伸的导风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导风部弧形连接。
更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包括具有导热能力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散热板的连接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板接触的凸台。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冷却筋底面对应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安装有第二集风板。
更进一步的,用于保护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整流模块的外壳与所述散热板扣合连接,且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整流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所述散热板的结合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关于所述散热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组成第一冷却风道,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整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道内,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风道,所述散热板与发动机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冷却风道,所述导风冷却筋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风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上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限位块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冷却筋与发动机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呈α角,所述α角小于90°。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散热板朝向电机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通道为设置在所述散热板边缘的内陷结构。
更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导风冷却筋之间形成风流通道,所述风流通道的一端朝向发动机的出风口。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包括前述的散热控制器,还包括发电组合体,所述发电组合体的转动端安装有风轮且覆盖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发电组合体的结合部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散热控制器的散热板设置在正朝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散热板的外壳与所述导风罩连接。
再者,所述发电组合体包括发动机总成和发电机总成,所述发电机总成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曲轴上,所述风轮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的转子上,所述风轮以及所述发电机总成均设置在所述导风罩内,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发动机总成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组合体的底面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整个控制器安装在朝向发动机出风口的位置,具体的说,将散热板安装在发动机的外部,并且让散热板上的导风冷却筋朝向发动机的出风口,这样从发动机出风口中吹过的风流即能够通过导风冷却筋进行导流,从相邻两导风冷却筋中流通,这样在控制模块与整流模块直接安装在散热板上时,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上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导风冷却筋以及散热板上,进而在发动机鼓出的风流的作用下,快速散热。同时,在风流通过导风冷却筋导流的过程中,也就是风流在相邻两导风冷却筋之间流动时,风流在流经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时,会朝向穿过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的方向流动,进而穿过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让风流能够直接流入控制器的内部,进而对安装在散热板上的控制模块和整流模块进行更好的散热。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控制器其整流模块与控制模块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整流模块与控制模块在安装位置上进行分离,并且能够利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中穿过的风流进行单独的加强冷却,进而让避免因整流模块的大量发热对控制模块的温度造成强烈的影响。从而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控制器其工作状态更加稳定,能够具备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发电机与发动机的安装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发电机与发动机的安装结构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发电机第一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发电机第二视角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电组合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发电机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热板、2、控制模块、21-保护壳、22-连接面、23-凸台、3-整流模块、4-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导风冷却筋、7-第一集风板、71-水平部、72-导风部、8-第二集风板、9-限位块、10-定位槽、11-外壳、12-出风口、13-风流通道、14-风轮、15-导风罩、16-发电机总成、17-曲轴、18-发动机总成、19-底板、20-减震装置、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出风口、201-第一冷却风道、202-第二冷却风道、203-第三冷却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的,请先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包括分别安装在散热板1上的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所述散热板1上设置有正对所述整流模块3的第一通道4,以及正对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通道5,所述散热板1与所述控制模块2或所述整流模块3相对的一面安装有平行且依次排列的导风冷却筋6。
这样,将整个控制器安装在朝向发动机出风口的位置,具体的说,将散热板1安装在发动机的外部,并且让散热板1上的导风冷却筋6朝向发动机的出风口,这样从发动机出风口中吹过的风流即能够通过导风冷却筋6进行导流,从相邻两导风冷却筋6中流通,这样在控制模块2与整流模块3直接安装在散热板1上时,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上发出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导风冷却筋6以及散热板1上,进而在发动机鼓出的风流的作用下,快速散热。同时,在风流通过导风冷却筋6导流的过程中,也就是风流在相邻两导风冷却筋6之间流动时,风流在流经第一通道4以及第二通道5时,会朝向穿过第一通道4或者第二通道5的方向流动,进而穿过第一通道4以及第二通道5,让风流能够直接包住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外部,流入控制器的内部,使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完全处于冷却风流中,进而对安装在散热板1上的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进行更好的散热。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控制器其整流模块3与控制模块2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整流模块3与控制模块2在安装位置上进行分离,并且能够利用第一通道4已经第二通道5中穿过的风流进行单独的加强冷却,进而让避免因整流模块3的大量发热对控制模块2的温度造成强烈的影响。从而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控制器其工作状态更加稳定,能够具备更好的散热效果。
再者,请再结合图5和图6所示的,所述导风冷却筋6底面对应所述第一通道4的位置安装有第一集风板7,这样,当风流从发动机的出风口流出在相邻量前述导风冷却筋6之间流动时,在第一集风板7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道4下方的风流能够更好的在第一集风板7的作用下,部分得到分流以及导流集中,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进入第一通道4,另一方面让风流在导风冷却筋6中的流动更集中,进而让冷却效果更好。
并且,所述第一集风板7是弧形板,所述第一集风板7包括与所述导风冷却筋6固定的水平部71,所述水平部71朝向发动机出风口的一端连接有背向所述散热板1延伸的导风部72,所述水平部71与所述导风部72弧形连接。
另外,请再结合图8和图9所示的,控制模块2包括具有导热能力的保护壳21,所述保护壳21与所述散热板1的连接面2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板1接触的凸台23。
再者,除了设置有第一集风板7外,所述导风冷却筋6底面对应所述第二通道5的位置安装有第二集风板8。
进而,与第一集风板7的作用向相同的,利用第二集风板8,能够让风流一方面更好的进入第二通道5,并且让风流在导风冷却筋6内流动得更集中,冷却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请再结合图4所示的,所述散热板1上安装有限位块9,所述控制模块2与所述限位块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0;进而,在将控制模块2安装在散热板1上时,能够利用限位块9与定位槽10的卡合,让控制模块2与散热板1固定得更加稳定。
然后,所述导风冷却筋6与发动机的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呈α角,所述α角小于90°。
再者,请再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的,用于保护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的外壳11与所述散热板1扣合连接,且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
并且,所述外壳11与所述散热板1的结合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1以及与所述出风口12关于所述散热板1相对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02,所述出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01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02组成第一冷却风道201,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道201内,所述控制模块2与所述散热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风道202,所述散热板1与发动机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冷却风道203,所述导风冷却筋6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风道203内。
同时,所述第一通道4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朝向电机出风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通道4为设置在所述散热板1边缘的内陷结构。
再者,相邻两所述导风冷却筋6之间形成风流通道13,所述风流通道13的一端朝向发动机的出风口12。
请再结合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包括前述的散热控制器,还包括发电组合体,所述发电组合体的转动端安装有风轮14且覆盖有导风罩15,所述导风罩15与所述发电组合体的结合部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散热控制器的散热板1设置在正朝所述出风口12的位置,所述散热板1的外壳11与所述导风罩15连接。
再者,所述发电组合体包括发动机总成18和发电机总成16,所述发电机总成16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总成18的曲轴17上,所述风轮14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16的转子上,所述风轮14以及所述发电机总成16均设置在所述导风罩15内,所述导风罩15与所述发动机总成18拆卸连接。
同时,所述发电组合体的底面安装有底板19,所述底板19的下部设置有减震装置20,所述减震装置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连接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散热板(1)上的控制模块(2)和整流模块(3),所述散热板(1)上设置有正对所述整流模块(3)的第一通道(4),以及正对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通道(5),所述散热板(1)与所述控制模块(2)或所述整流模块(3)相对的一面安装有平行且依次排列的导风冷却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冷却筋(6)底面对应所述第一通道(4)的位置安装有第一集风板(7),所述第一集风板(7)是弧形板,所述第一集风板(7)包括与所述导风冷却筋(6)固定的水平部(71),所述水平部(71)朝向发动机出风口(12)的一端连接有背向所述散热板(1)延伸的导风部(72),所述水平部(71)与所述导风部(72)弧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2)包括具有导热能力的保护壳(21),所述保护壳(21)与所述散热板(1)的连接面(22)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散热板(1)接触的凸台(2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冷却筋(6)底面对应所述第二通道(5)的位置安装有第二集风板(8)。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保护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的外壳(11)与所述散热板(1)扣合连接,且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散热板(1)的结合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01)以及与所述出风口(12)关于所述散热板(1)相对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02),所述出风口(12)、所述第一出风口(101)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02)组成第一冷却风道(201),所述控制模块(2)以及所述整流模块(3)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道(201)内,所述控制模块(2)与所述散热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冷却风道(202),所述散热板(1)与发动机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冷却风道(203),所述导风冷却筋(6)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风道(20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导风冷却筋(6)之间形成风流通道(13),所述风流通道(13)的一端朝向发动机的出风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冷却筋(6)与发动机的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呈α角,所述α角小于90°。
9.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控制器,还包括发电组合体,所述发电组合体的转动端安装有风轮(14)且覆盖有导风罩(15),所述导风罩(15)与所述发电组合体的结合部设置有出风口(12),所述散热控制器的散热板(1)设置在正朝所述出风口(12)的位置,所述散热板(1)的外壳(11)与所述导风罩(1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合体包括发动机总成(18)和发电机总成(16),所述发电机总成(16)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总成(18)的曲轴(17)上,所述风轮(14)安装在所述发电机总成(16)的转子上,所述风轮(14)以及所述发电机总成(16)均设置在所述导风罩(15)内,所述导风罩(15)与所述发动机总成(18)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17467.XU CN214800377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17467.XU CN214800377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00377U true CN214800377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6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17467.XU Active CN214800377U (zh) | 2020-10-27 | 2020-10-27 |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00377U (zh) |
-
2020
- 2020-10-27 CN CN202022417467.XU patent/CN2148003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06157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车载充电机 | |
CN213126942U (zh) | 备电控制器散热装置 | |
CN211152533U (zh) | 一种汽车高压集成控制器 | |
CN214800377U (zh) | 一种一体式高效散热控制器及具有散热控制器的发电装置 | |
CN11276880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 |
CN218586951U (zh) |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及车辆 | |
CN21198083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 |
CN216015490U (zh) | 换电柜及换电系统 | |
CN114760810A (zh) | 储能电源 | |
CN209880769U (zh) | 一种便携式铝-空气燃料电池与热管理装置 | |
CN20977618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 | |
CN203883625U (zh) | 一种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车辆 | |
CN221354833U (zh) | 锂电池高功率充电器散热结构 | |
CN221551996U (zh) | 储能电池箱及储能系统 | |
CN221553780U (zh) | 机柜式储能系统 | |
CN212012486U (zh) | 一种逆变器 | |
CN218499444U (zh) | 逆变器壳体、逆变器及储能装置 | |
CN21753258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用降温装置 | |
CN213213218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紧凑型汽车加热器电机 | |
CN215524852U (zh) | 一种新型嵌入式电力设备温度检测装置 | |
CN212380465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模组均温散热结构 | |
CN221327872U (zh) | 储能电池箱及储能系统 | |
CN219124643U (zh) | 易拆装风扇的电机控制器、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 |
CN210592173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氢能汽车轮罩 | |
CN215073558U (zh) | 一种pdu散热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