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7960U -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7960U CN214787960U CN202120902450.5U CN202120902450U CN214787960U CN 214787960 U CN214787960 U CN 214787960U CN 202120902450 U CN202120902450 U CN 202120902450U CN 214787960 U CN214787960 U CN 214787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ing back
- seat
- liquid
- liquid discharging
- plung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主要涉及柱塞泵排液领域。包括排液座,所述排液座上设有阀座排液孔,所述排液座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所述阀座排液孔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液座的一端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液座为多个,多个排液座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配合排液座使用的密封圈,所述排液通道为多个,多个排液通道相连通且越靠近排液口的排液通道的直径越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的结构便于安装和运输,且使排液通道内各个位置的流速均匀,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排液领域,具体是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开采量和开采效率的提升,现有的柱塞泵已经无法满足开采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带有更多柱塞缸的泵体结构,以保证足够的泵送能力,但是多个柱塞缸的出现使泵体排液管结构的体积更大,在安装和运输时都非常不便,且随着缸体数量的增加,现有的排液管的结构在进行排液时,内部排液通道的尺寸固定,随着越来越多来自缸体内的液体汇聚,使排液口处的液体流量和流速过大,造成排液口处的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缸体内液体朝向排液通道流通的流速过快,降低了排液管结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它的结构便于安装和运输,且使排液通道内各个位置的流速均匀,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包括排液座,所述排液座上设有阀座排液孔,所述排液座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所述阀座排液孔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液座的一端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排液座为多个,多个排液座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配合排液座使用的密封圈,所述排液通道为多个,多个排液通道相连通且越靠近排液口的排液通道的直径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两个排液座上的排液通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为O型,所述密封圈位于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排液孔位于排液座的侧面,每个排液座上设有多个阀座排液孔,多个阀座排液孔均与排液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座上与阀座排液孔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蓄能器,所述排液座上与排液口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安全阀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为铸铁材质,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管将多个排液座连接到一起,便于多个排液座的拆装使用,方便了排液座的安装和运输,适用于缸数较多的柱塞泵使用,且在连接管上设置密封圈,利用密封圈将多个排液座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了液体通过时装置的密封性;
将排液座内部的排液通道设置为多个,来自缸体的液体从阀座排液孔进入排液通道内,随着缸体数量的增加,越靠近排液口的液体流量逐渐增大,因此将越靠近排液口的排液通道的直径设置的越大,就能使排液通道内部各个位置的流速保持均衡,便于缸体内的液体向排液通道内流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4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排液座;2、阀座排液孔;3、排液通道;4、排液口;5、连接管;6、密封圈;7、凹槽;8、蓄能器;9、安全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主体结构包括排液座1,所述排液座1通过螺栓与泵体的柱塞缸连接,从缸内流出的液体进入排液座1内部,所述排液座1上设有阀座排液孔2,阀座排液孔2与缸体连通,所述排液座1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3,所述阀座排液孔2与排液通道3相连通,所述排液通道3用于汇聚多个缸体内流入的液体,阀座排液孔2的数量与缸体的数量保持一致,所述排液座1的一端设有排液口4,排液口4位液体排出的出口,所述排液口4与排液通道3相连通,排液通道3将液体汇聚后统一从排液口4排出,所述排液座1为多个,多个排液座1的设置能够使缸体数量众多的排液管结构形成分体式设置,便于排液管结构的安装和运输,有的泵体会使用七个或八个缸,这样大大方便了体积较大的排液座1的分体运输和安装,多个排液座1之间连通有连接管5,连接管5用于连接多个排液座1,所述连接管5上设有配合排液座1使用的密封圈6,密封圈6设置在连接管5与排液座1的连接间隙内,用于起到密封作用,使液体在多个排液座1之间流通时保证了密封性,有效避免漏液现象的产生,所述排液通道3为多个,多个排液通道3相连通且越靠近排液口4的排液通道3的直径越大,越靠近排液口4的位置汇聚的来自缸体的液体的流量越大,因此越靠近排液口4的排液通道3的直径越大,这样就能使液体流动时在排液通道3各个位置的流速保持均衡,保证液体从缸体朝向排液通道3的流动,避免排液通道3内的流速过大,保证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5与两个排液座1上的排液通道3相连通,利用连接管5使相邻两个排液通道3的连接更加通畅,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7,所述密封圈6为O型,所述密封圈6位于凹槽7内,这样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管5的外径与排液座1之间的间隙设计的尽可能小,利用密封圈6及时填补空隙,能够使密封性能更好,更不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阀座排液孔2位于排液座1的侧面,每个排液座1上设有多个阀座排液孔2,多个阀座排液孔2均与排液通道3连通,这样能够在保证运输和安装便捷性的前提下降低排液座1分体的数量,减少连接管5的数量,从而避免液体渗透和压力损耗,保证泵送的流量和效率。
优选的,所述排液座1上与阀座排液孔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蓄能器8,蓄能器8能够稳定排液座1处的压力,使从缸体内排出的液体压力保持稳定,提高了液体泵送的稳定性,所述排液座1上与排液口4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安全阀座9,其上安装安全阀,安全阀为泄压结构,在泵体内由于堵塞等原因造成压力过大时,安全阀打开将压力及时排出,有效避免泵体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5为铸铁材质,保证相邻排液座1之间连接结构的牢固性,所述密封圈6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密封效果好,安装比较便捷。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管5将多个排液座1连接到一起,便于多个排液座1的拆装使用,方便了排液座1的安装和运输,适用于缸数较多的柱塞泵使用,且在连接管5上设置密封圈6,利用密封圈6将多个排液座1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了液体通过时装置的密封性;将排液座1内部的排液通道3设置为多个,来自缸体的液体从阀座排液孔2进入排液通道3内,随着缸体数量的增加,越靠近排液口4的液体流量逐渐增大,因此将越靠近排液口4的排液通道3的直径设置的越大,就能使排液通道3内部各个位置的流速保持均衡,便于缸体内的液体在排液通道3内的流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Claims (5)
1.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包括排液座(1),所述排液座(1)上设有阀座排液孔(2),所述排液座(1)的内部设有排液通道(3),所述阀座排液孔(2)与排液通道(3)相连通,所述排液座(1)的一端设有排液口(4),所述排液口(4)与排液通道(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座(1)为多个,多个排液座(1)之间连通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上设有配合排液座(1)使用的密封圈(6),所述排液通道(3)为多个,多个排液通道(3)相连通且越靠近排液口(4)的排液通道(3)的直径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与两个排液座(1)上的排液通道(3)相连通,所述连接管(5)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7),所述密封圈(6)为O型,所述密封圈(6)位于凹槽(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排液孔(2)位于排液座(1)的侧面,每个排液座(1)上设有多个阀座排液孔(2),多个阀座排液孔(2)均与排液通道(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座(1)上与阀座排液孔(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蓄能器(8),所述排液座(1)上与排液口(4)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安全阀座(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为铸铁材质,所述密封圈(6)为橡胶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2450.5U CN21478796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02450.5U CN21478796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7960U true CN214787960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9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02450.5U Active CN214787960U (zh) | 2021-04-28 | 2021-04-28 |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7960U (zh) |
-
2021
- 2021-04-28 CN CN202120902450.5U patent/CN2147879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95154A (zh) | 新型增压增流储水器以及冲水系统 | |
CN105889007B (zh) | 管式双柱塞泵 | |
CN214787960U (zh) | 一种柱塞泵排液管结构 | |
CN105889011A (zh) | 管式单柱塞泵 | |
CN218645246U (zh) | 一种油泵用回流阀装置 | |
CN212718208U (zh) | 家用止逆密封性截止阀 | |
CN213451875U (zh) | 一种用于高含固高粘性介质的高压止回阀 | |
CN210218085U (zh) | 一种带漏槽的顶盖 | |
CN211370692U (zh) | 一种气动隔膜泵 | |
CN103807222A (zh) | 双管水力射流泵 | |
CN212506127U (zh) | 一种盖板式密封逆止阀 | |
CN214197390U (zh) | 一种进排液阀组 | |
CN207935486U (zh) | 一种不锈钢逆止阀 | |
CN212273156U (zh) | 一种膏体管道逆止阀 | |
CN214404806U (zh) | 不锈钢单向阀 | |
CN216868200U (zh) | 一种多泵合流大流量长距离输送系统 | |
CN218761958U (zh) | 一种抗压密封圈 | |
CN216952644U (zh) | 一种自动球阀总成及浆体泵 | |
CN211715850U (zh) | 小流量液体分配器 | |
CN211951498U (zh) | 一种具有迷宫式旋塞油槽的倒装油封旋塞阀 | |
CN215928510U (zh) | 一种高压泵集成单向阀 | |
CN215672509U (zh) | 喷油泵的柱塞偶件及其喷油泵 | |
CN216974959U (zh) | 一种安全泄压的防泄漏机油泵 | |
CN208651730U (zh) | 一种减压阀 | |
CN114593243A (zh) | 一种抽液单向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