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318U -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318U
CN214776318U CN202121289853.3U CN202121289853U CN214776318U CN 214776318 U CN214776318 U CN 214776318U CN 202121289853 U CN202121289853 U CN 202121289853U CN 214776318 U CN214776318 U CN 21477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torcycle
side wall
water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98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树军
项晨隆
邓建超
林妙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jiang Motor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98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会导致摩托车驾驶员的腿部过热的问题。本摩托车包括前车轮、发动机和固连在前车轮和发动机之间的散热器,暖风装置包括具有通风孔的主体、位于主体左右两侧的导风筒,散热器位于主体的后侧且散热器位于两个导风筒之间,导风筒中具有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布置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进风段呈扩口状。本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具有使摩托车驾驶员腿部区域的温度适中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发动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排出,很容易使发动机损坏,因此摩托车中常常会设置散热结构对发动机进行降温。
现有的摩托车散热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散热机构[专利号:201921282992.6;申请公布号:CN210460834U],其包括摩托车车架,摩托车车架内设置有风扇组件,风扇组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风栅和导流罩,前风栅上开设有进风口,摩托车车架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口,导流罩安装在出风口与风扇组件之间。
该种结构的散热机构,前风栅中开有进风口,进风口中安装有进风罩,进风罩上具有通风口,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前方的冷风通过进风罩的通风口吹入对散热器进行散热,经过热交换后的冷风变成热风,并将该热风朝向摩托车底部吹出,提高散热效果。但是该种结构的散热机构,冷风经过散热器后变成热风,部分热风存在向摩托车两侧外排的问题,由于摩托车驾驶员的腿部是放置在摩托车两侧的,该部分热风会直接吹拂驾驶员腿部,尤其是夏天,会导致摩托车驾驶员的腿部过热的问题,降低骑乘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摩托车驾驶员腿部区域的温度适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摩托车包括前车轮、发动机和固连在前车轮和发动机之间的散热器,暖风装置包括具有通风孔的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主体左右两侧的导风筒,所述散热器位于主体的后侧且所述散热器位于两个所述导风筒之间,所述导风筒中具有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布置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段呈扩口状。
散热器布置在发动机和前车轮之间,且散热器位于主体的后侧,摩托车骑行时,更多的冷风会通过主体的通风孔对散热器进行散热,提高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导风筒中的导风通道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布置,摩托车骑行时,部分冷风通过导风通道流动,该部分冷风不与散热器发生热交换,导风筒位于主体的左右两侧,因此,该部分冷风是集中的流向摩托车的左右两侧,该部分冷风用来中和经过与散热器换热后流向摩托车两侧的热风,使流向摩托车两侧的热风变成暖风。导风通道的进风段呈扩口状,使冷风可以更多、更好的进入到导风通道中,提高冷风量,保证冷风和热风混合形成的暖风的温度相对较低。在冬天时,该暖风可以保护驾驶员的腿部,同时在夏天时,经过中和后的暖风的温度比正常环境温度高10℃左右,该温度合适,在驾驶员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使摩托车驾驶员腿部区域的温度适中,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通道进风段的口径大于导风通道出风段的口径,所述导风通道出风段的内侧壁沿摩托车前后方向斜向下设置。导风筒的设置,相当于增大了摩托车的吃风面积,增大了摩托车骑行时的阻力;导风通道出风段的内侧壁沿摩托车前后方向斜向下设置,斜向下倾斜的角度在5-10°之间,冷风斜向下冲击,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下,使摩托车行驶时产生一个向上的力,降低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为设置导向筒产生的阻力;而将导风通道布置成进风段的口径大于出风段的口径,使通过导风通道的冷风的流速增大,冲击力变的更大,使摩托车行驶时产生向上的力更大,进一步降低阻力。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通道出风段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侧壁、位于外侧上部的第二侧壁和位于外侧下部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和第一侧壁之间均通过呈弧形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的夹角在120-150°之间。该种结构,使冷风可以按设定的方向、轮廓射出,保证冷风能够中和从散热器中向两侧排出的热风,保证吹到驾驶员腿部的风的温度适中。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通道进风段的口径沿空气的流向逐渐减少,所述导风通道进风段的内侧壁由多个呈弧形的侧壁组合而成。该种结构,使冷风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导风通道中,使更多的冷风可以更好的通过导风通道,提高冷风量。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散热器的前侧壁与主体的后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增大冷风和散热器的接触时间,提高热交换效果,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筒后端的端部凸出设置在散热器的后侧。该种结构,使导风筒中的冷风不会进入到散热器中,导风筒中的冷风不参与散热器的热交换,保证导风筒中的冷风只与从散热器中向两侧排出的热风中和,保证吹到驾驶员腿部的风的温度适中。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两个所述导风筒分别位于摩托车左右两侧且前方无遮挡处。该种结构,保证足够的冷风可以进入到导风通道中,使冷风可以中和从散热器中向两侧排出的热风,保证吹到驾驶员腿部的风的温度适中。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筒呈上部宽、下部窄的形状,所述导风筒的下部缩进设置。该种结构,使导风筒与摩托车整车更匹配,增加导风筒后不会使摩托车的外形显得突兀,不会降低摩托车的整体性。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主体包括位于四周的围框和位于围框中呈蜂窝状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中形成所述通风孔。该种结构使主体的流动阻力足够小,保证冷风的通透性,同时结构强度好,保证在石头撞击时导流片不会变形,而且节约材料,外形美观。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导风筒、围框和导流片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牢固程度高,加工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中,所述摩托车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固定在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该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利用通过散热器的风,完成冷却消音器的目的,对于冷启动阶段,散热器布置于消音器前可以大幅度降低发动机暖机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水冷摩托车通过设置导风筒,使冷风集中的流向摩托车左右两侧的设定位置,使冷风中和从散热器中向两侧排出的热风,保证吹到驾驶员腿部的风的温度适中,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
2、本暖风装置导风通道出风段的内侧壁沿摩托车前后方向斜向下设置,使冷风斜向下冲击,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下,使摩托车行驶时产生一个向上的力,降低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为设置导向筒产生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暖风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水冷摩托车的前视图。
图3是本暖风装置与散热器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暖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暖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前车轮;2、发动机;3、散热器;4、主体;41、通风孔;42、围框;43、导流片;5、导风筒;6、导风通道;61、进风段;62、出风段;621、第一侧壁;622、第二侧壁;623、第三侧壁;7、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摩托车包括前车轮1、发动机2、散热器3、消音器7和暖风装置,散热器3固连在前车轮1和发动机2之间,消音器7固定在发动机2和散热器3之间,暖风装置包括主体4和导风筒5。
主体4包括位于四周的围框42和位于围框42中呈蜂窝状的导流片43,导流片43中形成通风孔41,导风筒5固连在主体4左右两侧。如图2所示,两个导风筒5分别位于摩托车左右两侧且前方无遮挡处,导风筒5、围框42和导流片43为一体式结构,导风筒5呈上部宽、下部窄的形状,导风筒5的下部缩进设置。
如图3所示,散热器3位于主体4的后侧且散热器3位于两个导风筒5之间,散热器3的前侧壁与主体4的后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导风筒5后端的端部凸出设置在散热器3的后侧。
如图4、图5所示,导风筒5中具有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布置的导风通道6,导风通道6的进风段61呈扩口状,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口径沿空气的流向逐渐减少,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内侧壁由多个呈弧形的侧壁组合而成。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口径大于导风通道6出风段62的口径,导风通道6出风段62的内侧壁沿摩托车前后方向斜向下设置。导风通道6出风段62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侧壁621、位于外侧上部的第二侧壁622和位于外侧下部的第三侧壁623,第一侧壁621与第二侧壁622、第二侧壁622与第三侧壁623以及第三侧壁623和第一侧壁621之间均通过呈弧形的侧壁相连接,第一侧壁621沿竖向设置,第二侧壁622和第三侧壁623均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622和第三侧壁623之间的夹角为135°,在实际生产中,第二侧壁622和第三侧壁62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20°或者150°。
发动机2工作,散热器3的温度上升,冷风通过通风孔41进入到散热器3处,冷风与散热器3发生热交换变成热风,大部分热风沿着热风通道流走,部分热风朝摩托车两侧流动。部分冷风通过导风筒5的导风通道6流向摩托车两侧,该部分冷风与从散热器3出来的热风中和变成暖风,使流动到驾驶员腿部处的气体的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车轮1、发动机2、散热器3、主体4、通风孔41、围框42、导流片43、导风筒5、导风通道6、进风段61、出风段62、第一侧壁621、第二侧壁622、第三侧壁623、消音器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摩托车包括前车轮(1)、发动机(2)和固连在前车轮(1)和发动机(2)之间的散热器(3),暖风装置包括具有通风孔(41)的主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主体(4)左右两侧的导风筒(5),所述散热器(3)位于主体(4)的后侧且所述散热器(3)位于两个所述导风筒(5)之间,所述导风筒(5)中具有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布置的导风通道(6),所述导风通道(6)的进风段(61)呈扩口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口径大于导风通道(6)出风段(62)的口径,所述导风通道(6)出风段(62)的内侧壁沿摩托车前后方向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6)出风段(62)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侧壁(621)、位于外侧上部的第二侧壁(622)和位于外侧下部的第三侧壁(623),所述第一侧壁(621)与第二侧壁(622)、第二侧壁(622)与第三侧壁(623)以及第三侧壁(623)和第一侧壁(621)之间均通过呈弧形的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621)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侧壁(622)和第三侧壁(623)均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侧壁(622)和第三侧壁(623)之间的夹角在120-15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口径沿空气的流向逐渐减少,所述导风通道(6)进风段(61)的内侧壁由多个呈弧形的侧壁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的前侧壁与主体(4)的后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5)后端的端部凸出设置在散热器(3)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风筒(5)分别位于摩托车左右两侧且前方无遮挡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5)呈上部宽、下部窄的形状,所述导风筒(5)的下部缩进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4)包括位于四周的围框(42)和位于围框(42)中呈蜂窝状的导流片(43),所述导流片(43)中形成所述通风孔(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消音器(7),所述消音器(7)固定在发动机(2)和散热器(3)之间。
CN202121289853.3U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Active CN21477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853.3U CN21477631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9853.3U CN21477631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318U true CN214776318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9853.3U Active CN214776318U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0206B2 (en) Aerodynamically constructed covering part for the underside of a motor vehicle
JP614754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9424417B (zh) 骑乘型车辆及散热器导风装置
JP596319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ラジエータの通風構造
JP2006069404A (ja) 車両
JPH05169986A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CN214776318U (zh)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CN113184090A (zh) 一种水冷摩托车暖风装置
WO2020238132A1 (zh) 全地形车
JP2010241367A (ja) 車両の空気抵抗低減構造
CN21019586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器
KR20120063116A (ko) 인터쿨러 가이드 덕트
JPS59118529A (ja) 二輪車のラジエ−タ装置
TWI547392B (zh) With the effect of cooling wind guide locomotive
JPS5837698Y2 (ja) オ−トバイのラジエ−タ
CN217074584U (zh) 全地形车
CN217074583U (zh) 全地形车
CN210772055U (zh) 一种灯泡散热结构
CN219570189U (zh) 摩托车发动机高效冷却结构和摩托车
CN114475225B (zh) 发动机装饰罩及车辆
CN203902466U (zh) 一种格栅支架及车身结构
CN109973196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TWI832444B (zh) 電動車的散熱構造
CN107492969A (zh) 电动机
CN111137385B (zh) 一种摩托车挡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