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119U -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119U
CN214776119U CN202121387225.9U CN202121387225U CN214776119U CN 214776119 U CN214776119 U CN 214776119U CN 202121387225 U CN202121387225 U CN 202121387225U CN 214776119 U CN214776119 U CN 214776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leeve
bearing
beams
carrying trolle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872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启龙
刘昊
李学安
王日德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Qish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Qish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Qish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Qishe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872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包括:两个第一承载梁,其对称设置在运载小车的两侧;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沿第一承载梁的轴向对称设置在第一承载梁的下侧;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为弧形梁,弧形梁的凹面侧朝向第一承载梁设置;两个第二承载梁,其设置在支撑梁下侧;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其对称固定设置在第一承载梁的两端;连接部,其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梁的底部中心处;第三导向套和第四导向套,其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承载梁的两端;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第三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导向套中;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第四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导向套中。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地运载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在建筑工地内需要配置运载小车,用于在工地内部短途运载水泥或砖石等重量较大的建筑材料。
目前,建筑工地中使用的运载小车一般为三轮或四轮小车,采用钢制或铁质支架。这种运载小车一般没有减振装置,所述在遇到地面凹凸不平,并且车内运载的建筑材料重量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损坏车架或轴承。所以,这也相当于变相限制了运载小车的承载量。如果在运载小车上加常规车辆的减振装置,则会导致运载小车体积和重量的增大,从而降低运载小车的灵活性和轻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在运载小车的车架受到较大冲击力时能够产生形变,起到减振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包括:
两个第一承载梁,其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运载小车的两侧;
两组支撑梁,其与所述两个第一承载梁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每组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承载梁的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下侧;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为弧形梁,所述弧形梁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一承载梁设置;
两个第二承载梁,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下侧,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其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两端;
连接部,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中心处;
第三导向套和第四导向套,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梁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套中;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中;
多个车轴,其与所述第二承载梁垂直设置,并且所述多个车轴沿所述第二承载梁的轴向水平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车轴与所述两个第二承载梁同时固定连接,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车轮;
车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还包括:
第一液压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内侧,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液压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150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衬板,所述第一衬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衬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套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导向套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处;
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衬板,所述第二衬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二衬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导向套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处;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凸面侧设置,所述第二衬板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凸面侧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衬板的凹面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凸面侧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衬板的凹面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凸面侧紧密贴合;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中心处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第二衬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中心处通过销钉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钢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分别为弧形扁钢,所述弧形板钢的两端的厚度小于其中部的厚度。
优选的是,所述车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在运载小车的车架受到较大冲击力时能够产生形变,起到减振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撑梁与第一(第二)衬板组合结构与导向套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撑梁与第一(第二)衬板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与连接部连接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第二)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主要包括:两个第一承载梁110、120,两个第二承载梁210、220,两组支撑梁,第一导向套410,第二导向套420,第三导向套430,第四导向套440,连接部510、车轴610、车轮620和车斗710。
第一承载梁110和第一承载梁120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沿运载小车的纵向对称设置在运载小车的左右两侧。两组支撑梁,其与两个第一承载梁110和12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每组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沿第一承载梁110(或120)的轴向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对称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10(或120)的下侧;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均为弧形梁,弧形梁的凹面侧朝向第一承载梁110(或120)设置。
两个第二承载梁210和220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下侧,第二承载梁210和第二承载梁220沿运载小车的纵向对称设置在运载小车的左右两侧;并且与两个第一承载梁110和120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承载梁110、120和第二承载梁210、220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钢管。并且第二承载梁210、220的长度小于第一承载梁110、120的长度。
由于运载小车结构为左右两侧为对称结构,下面仅以小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承载梁110的一侧)结构为例作具体说明。
第一导向套410和第二导向套420对称固定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10的底部两端;连接部510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梁110的底部中心处。第三导向套430和第四导向套440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承载梁210的顶部两端。其中,第一支撑梁310的一端通过转轴310a转动连接在连接部510上,另一端穿过第三导向套430后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导向套410中;第二支撑梁320的一端通过转轴320a转动连接在连接部510上,另一端穿过第四导向套440后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导向套420中。其中,第一导向套410、第二导向套420,分别为截面为矩形的短钢管,其顶面焊接在第一承载梁110的底面上;第三导向套430和第四导向套440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承载梁210上;并且第一导向套410、第二导向套420,第三导向套430,第四导向套440的内部空间的宽度与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支撑辆310和第二支撑梁320的宽度相匹配。
多个车轴610与第二承载梁210(220)垂直设置,并且多个车轴610沿第二承载梁210(220)的轴向水平间隔设置。其中,车轴610与两个第二承载梁210和220同时固定连接,并且车轴6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承载梁210和220的外侧,车轴61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车轮620,车轮620内设置有轴承。车斗710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一承载梁110和120上;车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部7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运载小车还包括:两个第一液压支撑杆810和两个第二液压支撑杆820。第一液压支撑杆810和两个第二液压支撑杆820与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为一一对应设置。
以小车设置有第一承载梁110的一侧结构为例,第一液压支撑杆810设置在第一支撑梁310的内侧,第一液压支撑杆810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梁110通过转轴810a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810b与第二承载梁210的一端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液压支撑杆810与第二承载梁21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液压支撑杆820设置在第二支撑梁320的内侧,并且与第一液压支撑杆810对称设置。第二液压支撑杆820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梁110通过转轴820a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承载梁21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820b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液压支撑杆810与第二承载梁21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150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第一支撑梁310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衬板910,第一衬板910为弧形板,第一衬板91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导向套410中,另一端穿过第三导向套430延伸至连接部510处。相对应地,第二支撑梁320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衬板920,第二衬板920为弧形板,第二衬板920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导向套420中,另一端穿过第四导向套440延伸至连接部510处。其中,第一衬板910的凹面侧朝向第一支撑梁310的凸面侧设置,第二衬板920的凹面侧朝向第二支撑梁320的凸面侧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衬板910的凹面侧与第一支撑梁310的凸面侧紧密贴合,第二衬板910的凹面侧与第二支撑梁320的凸面侧紧密贴合,以进一步提高减振强度和支撑效果。第一衬板910与第一支撑梁310的中心处通过销钉910a连接,第二衬板920与第二支撑梁320的中心处通过销钉920a连接;以防止第一衬板910和第二衬板920错位;其中,销钉910a与销钉920a与第三导向套430和第四导向套440不发生干涉。
第一支撑梁310、第二支撑梁320、第一衬板910和第二衬板920分别为弧形扁钢,所述弧形板钢的两端的厚度小于其中部的厚度;中部增厚的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车架的支撑强度。
运载小车的车架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能够产生少量形变,使第一支撑梁310和第二支撑梁320的高度降低,此时,第一支撑梁310的一端能够沿第一导向套410轴向移动,第二支撑梁320的一端能够沿第二导向套420轴向移动,从而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支撑杆810和第二液压支撑杆820能够提高整个车架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减振缓冲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承载梁,其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在运载小车的两侧;
两组支撑梁,其与所述两个第一承载梁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每组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承载梁的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下侧;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为弧形梁,所述弧形梁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一承载梁设置;
两个第二承载梁,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下侧,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导向套和第二导向套,其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两端;
连接部,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梁的底部中心处;
第三导向套和第四导向套,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梁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套中;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导向套后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中;
多个车轴,其与所述第二承载梁垂直设置,并且所述多个车轴沿所述第二承载梁的轴向水平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车轴与所述两个第二承载梁同时固定连接,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车轮;
车斗,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液压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内侧,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液压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梁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衬板,所述第一衬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衬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套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导向套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处;
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衬板,所述第二衬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二衬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套中,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导向套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处;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凸面侧设置,所述第二衬板的凹面侧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凸面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的凹面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凸面侧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衬板的凹面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凸面侧紧密贴合;
其中,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中心处通过销钉连接;所述第二衬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中心处通过销钉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均为截面为矩形的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分别为弧形扁钢,所述弧形扁钢的两端的厚度小于其中部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部。
CN202121387225.9U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Active CN214776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7225.9U CN21477611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87225.9U CN21477611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119U true CN21477611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87225.9U Active CN214776119U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0476B (zh) 多功能组合式起重机
CN103693120B (zh) 一种道路用重载荷铁水包转运列车
CN101941460A (zh) 用于汽车的组合拉杆轴式后桥
CN105415996A (zh) 用于分布式驱动独立转向电动汽车的悬架及转向系统
CN107697091B (zh) 用于地铁车辆的轴箱内置式紧凑型转向架
CN107284331A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整孔箱梁梁上双向运梁的运梁车
CN107187458A (zh) 一种铰接式铝合金动车组车体底架端部结构
CN109760729A (zh) 一种工件转运车
CN214776119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地的运载小车
CN201092281Y (zh) 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
CN103403256B (zh) 垂直力稳定器
CN202879487U (zh) 一种钢箱内运输小车
CN102674151A (zh) 一种起重机主梁
US20180201086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which reduces vibration effect of power system on vehicle body
CN217872799U (zh) 一种防偏斜盾构机台车
CN206938575U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整孔箱梁梁上双向运梁的运梁车
CN113665651B (zh) 一种适于机械工程的减震车架
CN216190772U (zh) 适用于不同直径盾构机过站的轮式托架
CN102351001A (zh) 一种无动力物料存放与运输车
RU109068U1 (ru) Нижняя рама вагона-самосвала тяжелого типа
CN208616972U (zh) 一种新型铰接式卸料车
CN207579891U (zh) 一种适用于室内设备转运的平板车
CN206797476U (zh) 一种电动牵引车车架
CN201914267U (zh) 货车转向架及其货车
CN206797477U (zh) 城市物流电动车辆底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