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9514U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检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49514U CN214749514U CN202120134642.6U CN202120134642U CN214749514U CN 214749514 U CN214749514 U CN 214749514U CN 202120134642 U CN202120134642 U CN 202120134642U CN 214749514 U CN214749514 U CN 2147495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terminal
- block
- tube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检测机,涉及新型端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检测机搭载基座,检测机搭载基座的上表面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无轨气缸、第一无轨气缸和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通过结构内搭载的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和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对端子的延伸线体进行侧向对夹的抗夹受力测试和对端子延伸线体的受压性能进行便捷的自动化测试,提高了检测的功能性,且通过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进行高效且稳定持续的降温处理,使得其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了检测过程中的过温损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端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端子检测机。
背景技术
端子是电源主体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为了便于对端子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对应的检测机,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对端子的延伸线体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测的结构,且由于自身设计,导致电力检测中检测装置容易过热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检测机,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对端子的延伸线体的使用性能进行检测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检测机,包括检测机搭载基座,所述检测机搭载基座的上表面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无轨气缸、第一无轨气缸和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所述第一无轨气缸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端子接入检测端,所述端子接入检测端与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电性连接,所述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所述第二无轨气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
所述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包括第一跟随运动滑块、动力搭载端块、延伸引导块、第一电机、主动输出齿轮、从动跟随齿轮、动导螺杆、辅助引导滑轨、第二跟随运动滑块、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和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所述第一跟随运动滑块的底端与第二无轨气缸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跟随运动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搭载端块,所述动力搭载端块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输出齿轮,所述主动输出齿轮一端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从动跟随齿轮,所述动力搭载端块的两侧焊接有延伸引导块,所述从动跟随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导螺杆,所述动导螺杆的一侧与延伸引导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延伸引导块内部的两端还焊接有辅助引导滑轨,所述辅助引导滑轨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跟随运动滑块,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还与动导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所述动力搭载端块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
优选的,所述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包括支撑搭载板、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第一弹簧、中心导出杆、接触卡块、辅助搭载板、外受力辅助管、分力引导杆和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搭载板一侧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外受力辅助管,所述外受力辅助管的内侧与第二弹簧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侧与分力引导杆的一侧贴合,所述分力引导杆与外受力辅助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分力引导杆的另一侧焊接有辅助搭载板,所述辅助搭载板的内部与中心导出杆焊接连接,所述中心导出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卡块,所述中心导出杆的另一侧与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的一侧与支撑搭载板焊接连接,所述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的内侧远离中心导出杆的一侧固定有受力检测仪,所述受力检测仪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与中心导出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包括搭载支撑基座、第二电机、输出转杆、偏心带动轮、双向配动拉杆、运动基座和推动位移杆,所述搭载支撑基座顶端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转杆,所述输出转杆与搭载支撑基座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偏心带动轮,所述偏心带动轮的一侧套接有双向配动拉杆,所述双向配动拉杆的底端套接有运动基座,所述运动基座的底端焊接有推动位移杆。
优选的,所述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还包括复位卡板、第三弹簧、行程支撑管和接触测试板,所述搭载支撑基座底端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支撑管,所述推动位移杆与行程支撑管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位移杆的周侧面焊接有复位卡板,所述复位卡板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行程支撑管内侧的顶端贴合,所述推动位移杆的底端焊接有接触测试板。
优选的,所述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包括装载支撑块、半导体制冷板、限位装载框架、风力扇、过流冷却块和冷却液存储管,所述装载支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装载框架,所述装载支撑块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所述限位装载框架的一侧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风力扇和过流冷却块,所述冷却液存储管的内部固定有多个冷却液存储管,所述冷却液存储管的顶端与半导体制冷板的底端贴合。
优选的,所述过流冷却块的材质为铜,所述过流冷却块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过流冷却槽,所述过流冷却槽的宽度为一厘米。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温胶垫,所述导温胶垫的材质为硅胶,所述冷却液存储管通过导温胶垫与半导体制冷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跟随位移滑槽,所述T型跟随位移滑槽与辅助引导滑轨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偏心带动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定位销,所述运动基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配动销,所述双向配动拉杆的顶端通过延伸定位销与偏心带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双向配动拉杆的底端通过与配动销的套接与运动基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通过结构内搭载的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和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对端子的延伸线体进行侧向对夹的抗夹受力测试和对端子延伸线体的受压性能进行便捷的自动化测试,提高了检测的功能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对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进行高效且稳定持续的降温处理,使得其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了检测过程中的过温损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检测机搭载基座;2、第一无轨气缸;3、端子接入检测端;4、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5、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6、第二无轨气缸;7、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8、第一跟随运动滑块;9、动力搭载端块;10、延伸引导块;11、第一电机;12、主动输出齿轮;13、从动跟随齿轮;14、动导螺杆;15、辅助引导滑轨;16、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7、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8、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9、支撑搭载板;20、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1、第一弹簧;22、中心导出杆;23、接触卡块;24、辅助搭载板;25、外受力辅助管;26、分力引导杆;27、第二弹簧;28、搭载支撑基座;29、第二电机;30、输出转杆;31、偏心带动轮;32、双向配动拉杆;33、运动基座;34、推动位移杆;35、复位卡板;36、第三弹簧;37、行程支撑管;38、接触测试板;39、装载支撑块;40、半导体制冷板;41、限位装载框架;42、风力扇;43、过流冷却块;44、冷却液存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8,一种端子检测机,包括检测机搭载基座1,检测机搭载基座1的上表面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无轨气缸6、第一无轨气缸2和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第一无轨气缸2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端子接入检测端3,端子接入检测端3与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电性连接,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5,第二无轨气缸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7;
请参阅图3,
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7包括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动力搭载端块9、延伸引导块10、第一电机11、主动输出齿轮12、从动跟随齿轮13、动导螺杆14、辅助引导滑轨15、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和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的底端与第二无轨气缸6滑动连接,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搭载端块9,动力搭载端块9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输出齿轮12,主动输出齿轮12一端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从动跟随齿轮13,动力搭载端块9的两侧焊接有延伸引导块10,从动跟随齿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导螺杆14,动导螺杆14的一侧与延伸引导块10的内部转动连接,延伸引导块10内部的两端还焊接有辅助引导滑轨15,辅助引导滑轨1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还与动导螺杆14螺纹连接,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动力搭载端块9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
具体为,利用第二无轨气缸6带动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进行滑动位移,从而调节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7整体到达端子接入检测端3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在端子接入检测端3中检测端子的不同长度位置处的端子线进行检测位置的调节带动,在处于合适位置时,通过控制使得第一电机11输出转矩带动主动输出齿轮12转动,利用主动输出齿轮12和从动跟随齿轮13的啮合,将主动输出齿轮12处的转矩通过从动跟随齿轮13传导至动导螺杆14处,利用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跟随位移滑槽,T型跟随位移滑槽与辅助引导滑轨15为间隙配合,将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从动导螺杆14处获得转矩限位形成同步推导位移,带动两侧的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同步位移向线体靠近;
请参阅图4,
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包括支撑搭载板19、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第一弹簧21、中心导出杆22、接触卡块23、辅助搭载板24、外受力辅助管25、分力引导杆26和第二弹簧27,支撑搭载板19一侧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外受力辅助管25,外受力辅助管25的内侧与第二弹簧27的一侧焊接连接,第二弹簧27的另一侧与分力引导杆26的一侧贴合,分力引导杆26与外受力辅助管25的内侧滑动连接,分力引导杆26的另一侧焊接有辅助搭载板24,辅助搭载板24的内部与中心导出杆22焊接连接,中心导出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卡块23,中心导出杆22的另一侧与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内部滑动连接,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一侧与支撑搭载板19焊接连接,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内侧远离中心导出杆22的一侧固定有受力检测仪,受力检测仪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21与中心导出杆22连接;
具体为,利用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的推导带动使得接触卡块23从两侧对线体进行对夹,在夹紧过程中第一电机11持续做功,带动接触卡块23持续对线体挤压,在挤压过程中利用接触卡块23将线体受压的反力导出,利用该反力推动中心导出杆22和辅助搭载板24同步位移,利用辅助搭载板24和分力引导杆26的连接,将受力进行分导并利用分力引导杆26自身在外受力辅助管25内部的滑动将受力挤压至第二弹簧27处,对中心导出杆22处的主要受力进行一个辅助支撑,中心导出杆22处的受力通过在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内部的滑动挤压至第一弹簧21处,由于第一弹簧21与受力检测仪的连接,使得受力的具体数值直接获得,通过中心导出杆22的对向夹紧的时间和获得的反力数据进行对比,获得抗夹的具体数据;
请参阅图5和图8,
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包括搭载支撑基座28、第二电机29、输出转杆30、偏心带动轮31、双向配动拉杆32、运动基座33和推动位移杆34,搭载支撑基座28顶端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9,第二电机2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转杆30,输出转杆30与搭载支撑基座28转动连接,输出转杆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偏心带动轮31,偏心带动轮31的一侧套接有双向配动拉杆32,双向配动拉杆32的底端套接有运动基座33,运动基座33的底端焊接有推动位移杆34,偏心带动轮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定位销,运动基座3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配动销,双向配动拉杆32的顶端通过延伸定位销与偏心带动轮31固定连接,双向配动拉杆32的底端通过与配动销的套接与运动基座33连接;
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还包括复位卡板35、第三弹簧36、行程支撑管37和接触测试板38,搭载支撑基座28底端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支撑管37,推动位移杆34与行程支撑管37滑动连接,推动位移杆34的周侧面焊接有复位卡板35,复位卡板35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弹簧36,第三弹簧36的顶端与行程支撑管37内侧的顶端贴合,推动位移杆34的底端焊接有接触测试板38;
具体为,利用第二电机29输出带动输出转杆30转动,利用输出转杆30将转矩传递至偏心带动轮31处,由于偏心带动轮31的偏心设计,在转动带动下具有良好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带动行程,利用双向配动拉杆32将该带动性能传递至运动基座33,从而使得推动位移杆34带动复位卡板35和接触测试板38在行程支撑管37的引导下完成往复升降冲击,利用复位卡板35和第三弹簧36的配合,在升降过程中利用第三弹簧36的受压取消反力,形成稳定的升降带动,来观察被测试线体在冲击下的变化;
请参阅图6和图7,
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5包括装载支撑块39、半导体制冷板40、限位装载框架41、风力扇42、过流冷却块43和冷却液存储管44,装载支撑块3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装载框架41,装载支撑块39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40,限位装载框架41的一侧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风力扇42和过流冷却块43,冷却液存储管44的内部固定有多个冷却液存储管44,冷却液存储管44的顶端与半导体制冷板40的底端贴合,过流冷却块43的材质为铜,过流冷却块4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过流冷却槽,过流冷却槽的宽度为一厘米,半导体制冷板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温胶垫,导温胶垫的材质为硅胶,冷却液存储管44通过导温胶垫与半导体制冷板40连接;
具体为,利用风力扇42将外部的风力引导带动向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的内部吹动,形成风力制冷,由于风力在向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运动过程中需要经过过流冷却块43,此时利用半导体制冷板40与冷却液存储管44的贴合使得半导体制冷板40的通电制冷温度传导至冷却液存储管44内部的冷却液中,利用冷却液存储管44和过流冷却块43的连接,对过流冷却块43实现温度降低,使得风力通过过流冷却块43处的过流冷却槽经过热传导效应的影响,将自身的温度传导至过流冷却块43,形成温度较低的冷却风,而过流冷却块43吸附的热力在半导体制冷板40和冷却液存储管44配合的持续保持下,维持低温,从而达到对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进行高效且稳定持续的降温处理,使得其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了检测过程中的过温损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端子检测机,包括检测机搭载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搭载基座(1)的上表面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无轨气缸(6)、第一无轨气缸(2)和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所述第一无轨气缸(2)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端子接入检测端(3),所述端子接入检测端(3)与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电性连接,所述端子检通电测机主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5),所述第二无轨气缸(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7);
所述端子线体物理性能检测结构(7)包括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动力搭载端块(9)、延伸引导块(10)、第一电机(11)、主动输出齿轮(12)、从动跟随齿轮(13)、动导螺杆(14)、辅助引导滑轨(15)、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和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所述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的底端与第二无轨气缸(6)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跟随运动滑块(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动力搭载端块(9),所述动力搭载端块(9)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输出齿轮(12),所述主动输出齿轮(12)一端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从动跟随齿轮(13),所述动力搭载端块(9)的两侧焊接有延伸引导块(10),所述从动跟随齿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导螺杆(14),所述动导螺杆(14)的一侧与延伸引导块(10)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延伸引导块(10)内部的两端还焊接有辅助引导滑轨(15),所述辅助引导滑轨(1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还与动导螺杆(1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所述动力搭载端块(9)另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抗夹测试输出结构(17)包括支撑搭载板(19)、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第一弹簧(21)、中心导出杆(22)、接触卡块(23)、辅助搭载板(24)、外受力辅助管(25)、分力引导杆(26)和第二弹簧(27),所述支撑搭载板(19)一侧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外受力辅助管(25),所述外受力辅助管(25)的内侧与第二弹簧(27)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7)的另一侧与分力引导杆(26)的一侧贴合,所述分力引导杆(26)与外受力辅助管(25)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分力引导杆(26)的另一侧焊接有辅助搭载板(24),所述辅助搭载板(24)的内部与中心导出杆(22)焊接连接,所述中心导出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卡块(23),所述中心导出杆(22)的另一侧与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一侧与支撑搭载板(19)焊接连接,所述中心受力引导检测管(20)的内侧远离中心导出杆(22)的一侧固定有受力检测仪,所述受力检测仪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21)与中心导出杆(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包括搭载支撑基座(28)、第二电机(29)、输出转杆(30)、偏心带动轮(31)、双向配动拉杆(32)、运动基座(33)和推动位移杆(34),所述搭载支撑基座(28)顶端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9),所述第二电机(2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转杆(30),所述输出转杆(30)与搭载支撑基座(28)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转杆(3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偏心带动轮(31),所述偏心带动轮(31)的一侧套接有双向配动拉杆(32),所述双向配动拉杆(32)的底端套接有运动基座(33),所述运动基座(33)的底端焊接有推动位移杆(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冲击测耐力结构(18)还包括复位卡板(35)、第三弹簧(36)、行程支撑管(37)和接触测试板(38),所述搭载支撑基座(28)底端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支撑管(37),所述推动位移杆(34)与行程支撑管(37)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位移杆(34)的周侧面焊接有复位卡板(35),所述复位卡板(35)的顶端安装有第三弹簧(36),所述第三弹簧(36)的顶端与行程支撑管(37)内侧的顶端贴合,所述推动位移杆(34)的底端焊接有接触测试板(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速冷温度维持保护结构(5)包括装载支撑块(39)、半导体制冷板(40)、限位装载框架(41)、风力扇(42)、过流冷却块(43)和冷却液存储管(44),所述装载支撑块(3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装载框架(41),所述装载支撑块(39)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40),所述限位装载框架(41)的一侧通过螺钉依次固定连接有风力扇(42)和过流冷却块(43),所述冷却液存储管(44)的内部固定有多个冷却液存储管(44),所述冷却液存储管(44)的顶端与半导体制冷板(40)的底端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冷却块(43)的材质为铜,所述过流冷却块(4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过流冷却槽,所述过流冷却槽的宽度为一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温胶垫,所述导温胶垫的材质为硅胶,所述冷却液存储管(44)通过导温胶垫与半导体制冷板(4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跟随运动滑块(16)的两侧均开设有T型跟随位移滑槽,所述T型跟随位移滑槽与辅助引导滑轨(15)为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端子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带动轮(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定位销,所述运动基座(3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配动销,所述双向配动拉杆(32)的顶端通过延伸定位销与偏心带动轮(31)固定连接,所述双向配动拉杆(32)的底端通过与配动销的套接与运动基座(33)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4642.6U CN21474951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4642.6U CN21474951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49514U true CN214749514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3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34642.6U Active CN214749514U (zh) | 2021-01-19 | 2021-01-19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495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34372A (zh) * | 2021-01-19 | 2021-05-25 | 稻熊精密冲压(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
2021
- 2021-01-19 CN CN202120134642.6U patent/CN2147495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34372A (zh) * | 2021-01-19 | 2021-05-25 | 稻熊精密冲压(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34372A (zh)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
CN214749514U (zh)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
CN112730873B (zh) | 一种电机转速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7031375A (zh) | 一种电力仪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09270354A (zh) | 一种受电弓滑板电阻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217467026U (zh) | 一种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测量夹具 | |
CN112611919B (zh) | 一种新材料生产用导电性检测装置 | |
CN214407388U (zh) | 一种工件尺寸测量装置用多用途夹持装置 | |
CN213149019U (zh) | 一种用于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的试验夹具 | |
CN218240226U (zh) | 一种导线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 |
CN220913220U (zh) | 一种电容器漏电自动测量装置 | |
CN218298426U (zh) | 一种绝缘耐压测试机 | |
CN215894017U (zh) | 一种汽车踏板高低温试验台及温控箱 | |
CN221925054U (zh) | 一种加强型层绞式光缆加工用直径检测装置 | |
CN219302337U (zh) | 一种焊接检测装置 | |
CN220751833U (zh) | 一种线束端子拉力测试装置 | |
CN221929872U (zh) | 一种多功能光纤故障测试设备 | |
CN221224425U (zh) | 一种操作便捷的电缆强度检测机 | |
CN220040060U (zh) | 一种蓄电池检测系统装置 | |
CN214011415U (zh) | 一种电线火花测试装置 | |
CN220525865U (zh) | 一种固定平台 | |
CN220154292U (zh) | 一种超导电缆带材标记装置 | |
CN218411994U (zh) | 一种电力冲击试验机用试样定位装置 | |
CN218178501U (zh) | 一种高铁隧道导线测量的精密配件 | |
CN213842843U (zh) | 一种铝材抗压的检测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