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3954U -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3954U
CN214743954U CN202120528200.XU CN202120528200U CN214743954U CN 214743954 U CN214743954 U CN 214743954U CN 202120528200 U CN202120528200 U CN 202120528200U CN 214743954 U CN214743954 U CN 214743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sleeve
head
co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82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琳琳
万桂春
巩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anzhu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anzhu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anzhu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anzhu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82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3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3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3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包括:纵向延伸的连接套筒,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外侧部分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顶紧凸环,其轴向两端之径向内侧部分相对凹陷形成一容纳槽;及两个连接组件,其头部一端朝向连接套筒设置,其包括密封锥环、锥形套筒和旋压套筒;密封锥环套设于待连接管道外,其头部相对于尾部扩径,其头部端面之径向内侧部分朝外凸伸形成延伸筒,其头部端面之径向外侧部分朝头部一侧抵接于顶紧凸环上;锥形套筒套设于密封锥环外,其包括一个锥筒;锥筒的内壁与密封锥环的外壁相贴合,其尾部一端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细筒;细筒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其尾部开设有多个槽口而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弧形挠片。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程中,管道在连接时通常通过承插方式连接,在承插时将管口一定程度扩开,进而增加密封效果和防脱效果,然后将固定在管道外的管套通过螺栓轴向拉紧固定。但对于超高耐磨管道而言,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承接管与管口连接时管口的变形不足而导致密封效果较差,易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使其对于超高耐磨管道也能够进行连接且可良好密封。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包括:
纵向延伸的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包括管体,管体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外侧部分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顶紧凸环,管体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内侧部分相对凹陷形成一容纳槽;两个待连接管道分别从轴向两端插入管体内;
及分别用于将两个待连接管道和连接套筒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头部一端朝向连接套筒设置;连接组件包括密封锥环、锥形套筒和旋压套筒;其中:
密封锥环套设于待连接管道外,密封锥环的头部相对于尾部扩径,密封锥环的头部端面之径向内侧部分朝外凸伸形成延伸筒;密封锥环的头部端面之径向外侧部分朝头部一侧抵接于顶紧凸环上;
锥形套筒套设于密封锥环外;锥形套筒包括一个锥筒,锥筒的内壁与密封锥环的外壁相贴合;锥筒的尾部一端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细筒,细筒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细筒的尾部开设有多个槽口而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弧形挠片;
旋压套筒的头部内径大于尾部内径,旋压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旋压套筒将弧形挠片压紧于对应的待连接管道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筒的轴向两端与轴向两侧的所述旋压套筒均通过多个拉紧螺栓轴向拉紧。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内壁中部沿径向内凸伸形成一定位环,两个所述管体的头部一端分别从轴向两侧抵接于所述定位环上。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底部之径向中心朝尾部一侧凸伸形成密封凸环;所述延伸筒的头部面上对应凹陷形成一环状的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凸环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轴向外侧一端上设有一第一法兰盘;所述筒体的头部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多个拉紧螺栓轴向拉紧。
优选地,所述锥形套筒的头部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O形密封圈;所述O形密封圈抵压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轴向外端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锥筒的头部一端轴向延伸形成一粗筒,所述粗筒的头部朝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所述密封锥环轴向脱出的钩环。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通过旋压套筒通过对锥形套筒尾部的弧形挠片施压,从而使锥形套筒将密封锥环沿径向和轴向压紧于待连接管道的外壁上,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通过拉紧螺栓将旋压套筒和连接套筒轴向拉紧,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且防止待连接管道从连接套筒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的端部视图;
图3是沿图2中所示A-A的剖视旋转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锥形套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套筒;100、管体;101、第一法兰盘;102、顶紧凸环;103、密封凸环;104、定位环;2、锥形套筒;200、锥筒;201、细筒;202、粗筒;203、钩环;204、第一密封槽;205、外螺纹;206、槽口;3、密封锥环;301、延伸筒;4、旋压套筒;400、筒体;401、第二法兰盘;5、拉紧螺栓;6、待连接管道;7、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包括连接套筒1和两个连接组件。上述的两具连接组件分别用于将两个待连接管道6和连接套筒1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
连接套筒1纵向延伸,其包括管体100。管体100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外侧部分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顶紧凸环102。管体100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内侧部分相对凹陷形成一容纳槽。两个待连接管道6分别从轴向两端插入管体100内。连接组件的头部一端朝向连接套筒1设置,其包括密封锥环3、锥形套筒2和旋压套筒4。
其中,密封锥环3套设于待连接管道6外,其头部相对于尾部扩径,其头部端面之径向内侧部分朝外凸伸形成延伸筒301,其头部端面之径向外侧部分朝头部一侧抵接于顶紧凸环102上。
锥形套筒2套设于密封锥环3外,其包括一个锥筒200。锥筒200的内壁与密封锥环3的外壁相贴合,其尾部一端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细筒201。细筒20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205,其尾部开设有多个槽口206而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弧形挠片(未标记)。
旋压套筒4的头部内径大于尾部内径。旋压套筒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205配合的内螺纹。旋压套筒4将弧形挠片压紧于对应的待连接管道6的外壁上。连接套筒1的轴向两端与轴向两侧的旋压套筒4均通过多个拉紧螺栓5轴向拉紧,例如管体100的轴向外侧一端上可设有一第一法兰盘101,筒体400的头部可设有第二法兰盘401,第一法兰盘101和第二法兰盘401通过多个拉紧螺栓5轴向拉紧。
本实用新型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通过旋压套筒通过对锥形套筒尾部的弧形挠片施压,从而使锥形套筒将密封锥环沿径向和轴向压紧于待连接管道的外壁上,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通过拉紧螺栓将旋压套筒和连接套筒轴向拉紧,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且防止待连接管道从连接套筒中脱出。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管体100的内壁中部沿径向内凸伸形成一定位环104。两个管体100的头部一端分别从轴向两侧抵接于定位环104上。这样可以方便对插入的待连接管道6的轴向定位。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容纳槽底部之径向中心朝尾部一侧凸伸形成密封凸环103。延伸筒301的头部面上对应凹陷形成一环状的第一密封槽204。密封凸环103插设于第一密封槽204内。锥形套筒2的头部端面上也可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O形密封圈7。O形密封圈7抵压于第一法兰盘101的轴向外端端面上。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地,锥筒200的头部一端轴向延伸形成一粗筒202。粗筒202的头部朝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用于防止密封锥环3轴向脱出的钩环203。这样可以在安装时朝密封锥环3挤塞入锥形套筒2后形成定位且避免脱出,方便单人操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向延伸的连接套筒(1),连接套筒(1)包括管体(100),管体(100)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外侧部分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顶紧凸环(102),管体(100)的轴向两端之径向内侧部分相对凹陷形成一容纳槽;两个待连接管道(6)分别从轴向两端插入管体(100)内;
及分别用于将两个待连接管道(6)和连接套筒(1)的轴向一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头部一端朝向连接套筒(1)设置;连接组件包括密封锥环(3)、锥形套筒(2)和旋压套筒(4);其中:
密封锥环(3)套设于待连接管道(6)外,密封锥环(3)的头部相对于尾部扩径,密封锥环(3)的头部端面之径向内侧部分朝外凸伸形成延伸筒(301);密封锥环(3)的头部端面之径向外侧部分朝头部一侧抵接于顶紧凸环(102)上;
锥形套筒(2)套设于密封锥环(3)外;锥形套筒(2)包括一个锥筒(200),锥筒(200)的内壁与密封锥环(3)的外壁相贴合;锥筒(200)的尾部一端沿轴向朝外凸伸形成细筒(201),细筒(20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205);细筒(201)的尾部开设有多个槽口(206)而形成周向间隔的多个弧形挠片;
旋压套筒(4)的头部内径大于尾部内径,旋压套筒(4)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205)配合的内螺纹,旋压套筒(4)将弧形挠片压紧于对应的待连接管道(6)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筒(1)的轴向两端与轴向两侧的所述旋压套筒(4)均通过多个拉紧螺栓(5)轴向拉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的内壁中部沿径向内凸伸形成一定位环(104),两个所述管体(100)的头部一端分别从轴向两侧抵接于所述定位环(10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底部之径向中心朝尾部一侧凸伸形成密封凸环(103);所述延伸筒(301)的头部面上对应凹陷形成一环状的第一密封槽(204),所述密封凸环(103)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204)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的轴向外侧一端上设有一第一法兰盘(101);所述筒体(400)的头部设有第二法兰盘(401),所述第一法兰盘(101)和所述第二法兰盘(401)通过多个拉紧螺栓(5)轴向拉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筒(2)的头部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O形密封圈(7);所述O形密封圈(7)抵压于所述第一法兰盘(101)的轴向外端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顶所述的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200)的头部一端轴向延伸形成一粗筒(202),所述粗筒(202)的头部朝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用于防止所述密封锥环(3)轴向脱出的钩环(203)。
CN202120528200.XU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Active CN214743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200.XU CN214743954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200.XU CN214743954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3954U true CN214743954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3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8200.XU Active CN214743954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3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3867B (zh) 一种车辆管路系统用快插接头组件
EP3798492B1 (en) Quick-insertion coupling joint
CN211175814U (zh) 一种用于软管总成的液压管密封接头
CN214743954U (zh) 一种超高耐磨管道连接装置
CN107013773A (zh) 密封连接装置
CN111828752B (zh) 一种管道软连接装置
CN117006335A (zh) 一种可拆卸式高压软管的连接结构
CN215981379U (zh) 一种卡套式快拆接头
JP2002529662A (ja) 波形管用の結合および接続部品
JP2015078749A (ja) 管継手
CN215334950U (zh) 燃气输送用不锈钢波纹管防脱接头
US68025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a conduit to a fitting
CN220566831U (zh) 一种压力容器和可拆卸螺母的活套接头
CN217401963U (zh) 一种运载火箭小直径管路锁紧结构
CN216555835U (zh) 一种勾槽式密封法兰
CN213117943U (zh) 复合式耐压软管防泄漏接头
CN211344311U (zh) 防脱快速接头
CN210600608U (zh) 带螺纹头的三通管接头
KR100389615B1 (ko) 호스의 연결부 구조
CN214999953U (zh) 波纹管接头
CN216520127U (zh) 一种适应不同管径的自紧夹头
CN211118171U (zh) 一种高压胶管金属接头
CN218063831U (zh) 一种波纹管承插式防脱落结构
CN218543494U (zh) 一种管路连接接头结构
KR200239709Y1 (ko) 호스의 연결부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