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3552U -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3552U
CN214743552U CN202023062340.7U CN202023062340U CN214743552U CN 214743552 U CN214743552 U CN 214743552U CN 202023062340 U CN202023062340 U CN 202023062340U CN 214743552 U CN214743552 U CN 214743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unit
channel
air inl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23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zhi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23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3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3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3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通过设置一种双单向阀,该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以及与该进气壳体两个输出口相连的两个出气壳体,并在连接处形成两个密封通道,两个密封通道内则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密封单元,以对配合其内的两个密封结构分别来实现对两个密封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将两个单向阀的进气通道合并,从而实现一进二出的双单向阀功能;同时,密封单元为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密封通道,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转动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连接处所受的应力较小,不易出现断裂等情况,解决了现有高低压回路需分别安装单向阀,且单向阀阀片易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燃油蒸发排放限值越来越低,同时要求整车的OBD系统(车载诊断系统)对于高压脱附回路进行监测。要求监测高压脱附管路的流量以及判断是否有破损开裂。
在此情况下,增压发动机需要设置两个脱附回路,一种是低压脱附,在发动机怠速情况下,低压回路起脱附作用;另一种是高压脱附,在增压器介入工作时,利用增压后的压缩空气来驱动文丘里管,从而实现油气脱附。
为了防止两个回路的气流互有影响以及防止增压后的气体倒流进入碳罐,因此,需要在高低压回路上安装单向阀。
但是,现有的阀体为两个独立构造,导致回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多。
同时,现有的单向阀经过研究测试发现,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单向阀设计采用“蘑菇状”阀片结构,但其为了满足正向通气时的流阻要求,一般阀片做的都比较大,就会导致每次阀片开启时有较大的开启压力;有的单向阀设计采用“铰链式”的阀片结构,把阀片的一端限位压紧,但这种结构阀片在每次开启关闭时,阀片压紧部位根部应力比较集中,会受到较大的应力,在经过长时间的开启关闭后阀片的根部会有很大的断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以解决现有高低压回路需分别安装单向阀,且单向阀阀片易断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第一出气壳体、第二出气壳体、第一密封单元和第二密封单元;
所述进气壳体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气端、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进气端用于与碳罐相连通;
所述第一出气壳体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并与所述进气壳体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低压脱附回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所述第一密封通道;
所述第二出气壳体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并与所述进气壳体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高压脱附回路连通;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第一延伸环,所述第一延伸环套设于所述进气壳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配合并关闭所述第一密封通道;
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第二延伸环,所述第二延伸环套设于所述进气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单元配合并关闭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和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均为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用于盖合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或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通道或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所述密封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单元;
两个所述密封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于所述密封片的球形定位块,所述球形定位块上开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内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定位孔;所述球形定位块的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空隙实现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于所述密封片的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的转动槽;所述转动轴插入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匹配的转动容置槽,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转动进行避位;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于所述转动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还包括第一出气背撑和第二出气背撑;所述第一出气背撑设于所述第一出气壳体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所述第二出气背撑设于所述第二出气壳体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还包括第一进气背撑和第二进气背撑;所述第一进气背撑设于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口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配合对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的形变进行限制;
所述第二进气背撑设于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口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配合对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形变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均设有若干限位筋条,用于限位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和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转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还包括衔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衔接板上设有衔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所述进气壳体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壳体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出气壳体的输出端均设有管路接头,所述管路接头为竹节接头或快插接头或标准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油蒸发排放回路,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过设置一种双单向阀,该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以及与该进气壳体两个输出口相连的两个出气壳体,并在连接处形成两个密封通道,两个密封通道内则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密封单元,以对配合其内的两个密封结构分别来实现对两个密封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将两个单向阀的进气通道合并,从而实现一进二出的双单向阀功能;同时,密封单元为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密封通道,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转动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连接处所受的应力较小,不易出现断裂等情况,解决了现有高低压回路需分别安装单向阀,且单向阀阀片易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的第一密封单元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的第二密封单元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单向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壳体;2:第一出气壳体;3:第二出气壳体;4:第一密封单元;5:第二密封单元;6:第一出气背撑;7:第二出气背撑;8:第一进气背撑;9:第二进气背撑;10:衔接板;11:衔接孔;12:密封片;13:球形定位块;1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一
参看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1、第一出气壳体2、第二出气壳体3、第一密封单元4和第二密封单元5。
其中,进气壳体1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气端、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进气端用于与碳罐相连通。
第一出气壳体2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口,并与进气壳体1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低压脱附回路连通。第一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单元4转动连接于第一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第一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第一密封通道。
第二出气壳体3的输入端连接于第二连接口,并与进气壳体1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高压脱附回路连通。第二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二密封结构。第二密封单元5转动连接于第二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第二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第二密封通道。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种双单向阀,该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1,以及与该进气壳体1两个输出口相连的两个出气壳体,并在连接处形成两个密封通道,两个密封通道内则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密封单元,以对配合其内的两个密封结构分别来实现对两个密封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将两个单向阀的进气通道合并,从而实现一进二出的双单向阀功能;同时,密封单元为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密封通道,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转动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连接处所受的应力较小,不易出现断裂等情况,解决了现有高低压回路需分别安装单向阀,且单向阀阀片易断裂的问题。
同时,作为双单向阀,还拥有以下优点:
一、将两个单向阀集成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可以减少所需连接接头数,降低成本。
二、集成性较高,能节约产品布置空间,使得整车布置更加紧凑。
三、整体构造简单,易于装配和后期维护。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双单向阀的具体结构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分别为第一出气壳体2和第二出气壳体3与进气壳体1在连接位置开设的腔室配合形成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为第一延伸环,第一延伸环套设于进气壳体1位于第一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第一密封单元4配合并关闭第一密封通道。第二密封结构为第二延伸环,第二延伸环套设于进气壳体1位于第二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第二密封单元5配合并关闭第二密封通道。
即两个延伸环分别安装在进气壳体1对应的连接位置的腔室上,作为该处气道的延伸,两个密封单元分别盖合于相对应的延伸环上即可实现对气道的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单元4和第二密封单元5均为密封片12,密封片12用于盖合于相对应的第一密封结构或第二密封结构,以打开和关闭相对应的第一密封通道或第二密封通道。
密封片12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内则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单元。两个密封片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单元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连接单元。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单元可为连接于密封片12的球形定位块13,球形定位块13上开设有定位孔。第二连接单元则为设于对应的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内腔内的定位柱14,且定位柱14的直径小于该定位孔。球形定位块13的定位孔套设于定位柱14,并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14之间的空隙实现密封片12与定位柱14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盖合于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的功能。
同时,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用于安装定位柱14的位置也可设置一转动容置槽,具体可为一球形槽,该球形槽的形状与球形定位块13的形状相适应,用于对球形定位块13的转动进行避位。定位柱14则可设置在该球形槽内,球形定位块13套设于定位柱14并转动于球形槽内。
进一步地,定位柱14也可以是分别设置在进气壳体1和两个出气壳体上的两个柱体,两者同轴线,分别插入球形定位块13的定位孔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也可为连接于密封片12的转动轴。第二连接单元则分别为设于两个密封通道内腔内的转动槽。转动轴插入并转动连接于转动槽,同样也可实现密封片12相对密封通道的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只要可以实现密封片12相对密封通道的转动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双单向阀还可包括第一出气背撑6和第二出气背撑7。第一出气背撑6设于第一出气壳体2内且延伸至第一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第一密封单元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第二出气背撑7设于第二出气壳体3内且延伸至第二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第二密封单元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设置两个出气背撑的目的是保证在气流量较大时,两个密封片12不会被无限制吹开摆动;在收到两个出气壳体的负压时,也可对摆动的密封片12的打开角度进行限位。
在实施例中,双单向阀还包括第一进气背撑8和第二进气背撑9。第一进气背撑8设于进气壳体1的第一连接口处,并延伸至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第一密封结构配合对第一密封单元4的形变进行限制。第二进气背撑9则设于进气壳体1的第二连接口处,并延伸至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第二密封结构配合对第二密封单元5的形变进行限制。以在双单向阀受到来自进气壳体1的负压时,密封片12被吸入进气壳体1的气道内导致密封片12变形过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内均设有若干限位筋条,用于限位相对应的第一密封单元4和第二密封单元5的转动方向。同时,两个密封通道内可设置对应防止转动的结构,以确保密封片12每次安装位置的唯一性。
在本实施例中双单向阀还可包括衔接板10,固定连接于进气壳体1的外表面上,衔接板10上设有衔接孔11。衔接板10的作用为连接至外部安装平台上,为了在连接定位后,不出现纵向晃动,减小来自各个管路的作用力,衔接板10的两侧则可设置档条,以此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同时,衔接孔11可为椭圆形孔,以在后续进行诸如螺钉定位的时候,拥有一定调节间隙和调节行程的作用,便于安装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壳体1的进气端、第一出气壳体2的输出端和第二出气壳体3的输出端均设有管路接头,管路接头为竹节接头或快插接头或标准接头。同时,进气壳体1分别与第一出气壳体2和第二出气壳体3装配好后,可通过焊接使两者紧密连接,使双单向阀不会通过进气壳体1与两个出气壳体之间形成外泄漏。其中,焊接工艺可以是激光焊接,也可以是超声波焊接或者是其他焊接工艺。
下面对本申请的双单向阀的实际场景进行说明:汽车中的碳罐内部会长期吸附大量的燃油蒸汽,为了提高燃油利用率同时提高碳罐的吸附能力,防止碳罐吸附饱和失效,会对碳罐进行脱附,使其内部的燃油蒸汽脱附至发动机内进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增压发动机就需要设置两条回路,一条是低压脱附回路,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进气歧管内部负压,此时低压脱附回路工作,把碳罐内的燃油蒸汽通过本申请的双单向阀吸入进气歧管内,至发动机;一种是高压脱附,当增压气工作时,此时增压后的压缩空气会驱动文氏管,使文氏管内部形成负压,此时高压脱附回路工作,同样可以把碳罐内的燃油蒸汽通过本申请的双单向阀吸入进气歧管内,至发动机。因此需要本实施例的双单向阀,进口与碳罐连通,出口则分别与低压脱附回路和高压脱附回路连接,实现一进两出的功能,在不同状态下通过两个脱附回路的负压分别打开第一密封通道和第二密封通道内的密封片12,实现两个气路的连通。
实施例二
一种燃油蒸发排放回路,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双单向阀。设置该双单向阀,该双单向阀包括进气壳体1,以及与该进气壳体1两个输出口相连的两个出气壳体,并在连接处形成两个密封通道,两个密封通道内则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密封单元,以对配合其内的两个密封结构分别来实现对两个密封通道的开启和关闭,将两个单向阀的进气通道合并,从而实现一进二出的双单向阀功能;同时,密封单元为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密封通道,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转动的位置均不会出现折弯的情况,连接处所受的应力较小,不易出现断裂等情况,解决了现有高低压回路需分别安装单向阀,且单向阀阀片易断裂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壳体、第一出气壳体、第二出气壳体、第一密封单元和第二密封单元;
所述进气壳体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气端、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进气端用于与碳罐相连通;
所述第一出气壳体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并与所述进气壳体配合形成第一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低压脱附回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所述第一密封通道;
所述第二出气壳体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并与所述进气壳体配合形成第二密封通道,输出端与发动机的高压脱附回路连通;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用于通过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开启或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第一延伸环,所述第一延伸环套设于所述进气壳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配合并关闭所述第一密封通道;
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为第二延伸环,所述第二延伸环套设于所述进气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处的气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单元配合并关闭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和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均为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用于盖合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或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通道或所述第二密封通道;
所述密封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单元;
两个所述密封片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于所述密封片的球形定位块,所述球形定位块上开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内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定位孔;所述球形定位块的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空隙实现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定位柱之间的相对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为连接于所述密封片的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的转动槽;所述转动轴插入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的内腔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匹配的转动容置槽,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转动进行避位;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于所述转动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气背撑和第二出气背撑;所述第一出气背撑设于所述第一出气壳体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所述第二出气背撑设于所述第二出气壳体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对开启状态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气背撑和第二进气背撑;所述第一进气背撑设于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第一连接口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配合对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的形变进行限制;
所述第二进气背撑设于所述进气壳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口处,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配合对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形变进行限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所述第二密封通道内均设有若干限位筋条,用于限位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和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转动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衔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壳体的外表面上,所述衔接板上设有衔接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壳体的进气端、所述第一出气壳体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出气壳体的输出端均设有管路接头,所述管路接头为竹节接头或快插接头或标准接头。
12.一种燃油蒸发排放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单向阀。
CN202023062340.7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Active CN214743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340.7U CN214743552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2340.7U CN214743552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3552U true CN21474355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2340.7U Active CN214743552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3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1319B (zh) 制造多级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方法
CN102138032B (zh) 阀体组件
CN104018961B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系统及进气旁通阀
CN214743552U (zh) 一种双单向阀及燃油蒸发排放回路
CN102317593A (zh) 内燃发动机
CN212583845U (zh) 一种三通控制阀与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CN203685406U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盖
CN109838301A (zh) 两级增压的涡轮增压器
CN112431650B (zh) 一种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增压发动机、汽车
CN208564971U (zh) 开启式双缸带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
CN104564338A (zh) 一种高度集成油、水、气及增压器安装面的结构
CN219638930U (zh) 一种集成废气再循环通道的排气歧管
CN217538842U (zh) 匹配国六lng发动机的中冷器排水装置
CN108386361A (zh) 开启式双缸带中间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
CN115419597B (zh) 一种带补气通道的热泵电动涡旋压缩机盖体结构
CN219744385U (zh) 一种制氧机板式集成吸附塔模组
CN215214179U (zh) 一种可快速排查故障的气缸
CN205064144U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11397738U (zh) 一种碳罐脱附系统及车辆
CN202510216U (zh) 两级增压的涡轮增压器
CN216841969U (zh) 一种发动机
CN214743553U (zh) 一种单向阀
CN101566084B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20168049U (zh) 一种柴油机新型egr阀控制装置
CN221074626U (zh) 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其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1-2, Zhichuang Park, Zhongdai street, Pinghu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ngzhi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B1-2, Zhichuang Park, Zhongdai street, Pinghu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iyi intelligent automobile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