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2980U -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2980U
CN214742980U CN202120601105.8U CN202120601105U CN214742980U CN 214742980 U CN214742980 U CN 214742980U CN 202120601105 U CN202120601105 U CN 202120601105U CN 214742980 U CN214742980 U CN 214742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ness
shock absorber
spring
vehicle bod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11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千富
桂鹏程
周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11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2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2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2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阻尼弹簧,阻尼弹簧外套设有双刚度弹簧,该双刚度弹簧分为第一刚度段和第二刚度段,且第一刚度段的螺距小于第二刚度段的螺距。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全天候全路况的车辆减震需求,防止减震器及驾驶室损坏,并提高了减震器活塞、油封的使用寿命,以及驾驶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不同路面过程中,特别行使在恶劣的道路上,路面坑洼不平引起的振动会传递到驾驶室,使得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降低,甚至不舒服。虽然,我国的商用车正逐步采用平浮式或者全浮式驾驶室悬置,但是由于采用普通的阻尼弹簧或者普通弹簧等一级刚度减震机构进行减震,导致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一级刚度减震机构仅存在一个刚度设计,因此无法满足车辆全路况的减震需求。例如当一级刚度减震机构的刚度设计较小时,车辆不仅不能防止路面引起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而且过大的振动会超过一级刚度减震机构的减震极限,导致其与驾驶室硬接触,引起减震机构的损坏,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驾驶室撕裂。相反,当一级刚度减震机构的刚度设计较大时,虽然可以避免恶劣道路引起的驾驶室振动,但是其无法满足路况良好时的减震需求,使得乘坐人员的舒适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采用二级刚度减震器,在不同的路面,在同一减震器,发挥不同刚度作用,从而提高减震器活塞、油封的使用寿命,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包括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外套设有双刚度弹簧,该双刚度弹簧分为第一刚度段和第二刚度段,且第一刚度段的螺距小于第二刚度段的螺距。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阻尼弹簧包括储油室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活塞端自上而下伸入储油室内,且活塞杆的活塞端设置有伸张阀和流通阀;活塞杆的尾端设置有接头部;所述储油室的内底壁设置有压缩阀和补偿阀。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缩阀位于伸张阀的正下方,所述补偿阀位于流通阀的正下方。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头部的上端和储油室的外底壁分别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头部设置有上挡板,该上挡板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的其中一端;所述储油室的外侧壁设置有下挡板,该下挡板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的另一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刚度段套设在阻尼弹簧外部靠近上挡板的一侧,第二刚度段套设在阻尼弹簧外部靠近下挡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前悬置,该车身前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上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稳定杆和两上支架;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支架,两上支架通过悬臂分别与稳定杆的两端连接;所述二级刚度减震器的一端与下支架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的另一端与上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身后悬置,该车身后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上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
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横梁和两液压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架,两液压锁通过锁支架分别设置在横梁的两端;所述二级刚度减震器的一端与连接架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的另一端与液压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刚度减震器,可以在不同的路况条件下,发挥不同刚度作用。例如当路况良好时,由于路面引起的振动较小,此时双刚度弹簧的第一刚度段配合阻尼弹簧就可以防止该较小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当路况恶劣时,由于路面引起的振动较大,超过了第一刚度段的减震极限,此时双刚度弹簧的第二刚度段也受力开始配合阻尼弹簧工作,防止该较大的振动传递到驾驶室。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全天候全路况的车辆减震需求,防止减震器及驾驶室损坏,并提高了减震器活塞、油封的使用寿命,以及驾驶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级刚度减震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前悬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前悬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前悬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前悬置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后悬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后悬置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后悬置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身后悬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二级刚度减震器;100-双刚度弹簧;101-第一刚度段;102-第二刚度段;110-阻尼弹簧;111-储油室;112-活塞杆;113-接头部;114-伸张阀;115-流通阀;116-压缩阀;117-补偿阀;118-下挡板;119-吊耳;
2-稳定杆;21-下支架;22-上支架;23-悬臂;
3-横梁;31-连接架;32-液压锁;33-锁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包括阻尼弹簧110,阻尼弹簧110外套设有双刚度弹簧100,该双刚度弹簧100分为第一刚度段101和第二刚度段102,且第一刚度段101的螺距小于第二刚度段102的螺距。
参见图1和图2所示,阻尼弹簧110包括储油室111和活塞杆112;活塞杆112的活塞端自上而下伸入储油室111内,且活塞杆112的活塞端设置有伸张阀114和流通阀115;活塞杆112的尾端设置有接头部113;储油室111的内底壁设置有压缩阀116和补偿阀117。具体的,压缩阀116位于伸张阀114的正下方,补偿阀117位于流通阀115的正下方。接头部113的上端和储油室111的外底壁分别设置有吊耳119。接头部113设置有上挡板,该上挡板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100的其中一端;储油室111的外侧壁设置有下挡板118,该下挡板118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100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第一刚度段101套设在阻尼弹簧110外部靠近上挡板的一侧,第二刚度段102套设在阻尼弹簧110外部靠近下挡板118的一侧。
参见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车身前悬置,该车身前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上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1。具体的,包括稳定杆2和两上支架22;稳定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支架21,两上支架22通过悬臂23分别与稳定杆2的两端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一端与下支架21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另一端与上支架22连接。
参见图7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车身后悬置,该车身后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上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1。具体的,包括横梁3和两液压锁32;横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架31,两液压锁32通过锁支架33分别设置在横梁3的两端;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一端与连接架31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另一端与液压锁3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平顺性对比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990202220000061
本实用新型的各方向加权加速度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990202220000062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Claims (10)

1.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包括阻尼弹簧(1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弹簧(110)外套设有双刚度弹簧(100),该双刚度弹簧(100)分为第一刚度段(101)和第二刚度段(102),且第一刚度段(101)的螺距小于第二刚度段(102)的螺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弹簧(110)包括储油室(111)和活塞杆(112);所述活塞杆(112)的活塞端自上而下伸入储油室(111)内,且活塞杆(112)的活塞端设置有伸张阀(114)和流通阀(115);活塞杆(112)的尾端设置有接头部(113);所述储油室(111)的内底壁设置有压缩阀(116)和补偿阀(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阀(116)位于伸张阀(114)的正下方,所述补偿阀(117)位于流通阀(115)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113)的上端和储油室(111)的外底壁分别设置有吊耳(11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113)设置有上挡板,该上挡板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100)的其中一端;所述储油室(111)的外侧壁设置有下挡板(118),该下挡板(118)用于抵持双刚度弹簧(100)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度段(101)套设在阻尼弹簧(110)外部靠近上挡板的一侧,第二刚度段(102)套设在阻尼弹簧(110)外部靠近下挡板(118)的一侧。
7.一种车身前悬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身前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前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2)和两上支架(22);所述稳定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支架(21),两上支架(22)通过悬臂(23)分别与稳定杆(2)的两端连接;所述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一端与下支架(21)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另一端与上支架(22)连接。
9.一种车身后悬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身后悬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级刚度减震器(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后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3)和两液压锁(32);所述横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架(31),两液压锁(32)通过锁支架(33)分别设置在横梁(3)的两端;所述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一端与连接架(31)连接,二级刚度减震器(1)的另一端与液压锁(32)连接。
CN202120601105.8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Active CN214742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105.8U CN214742980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105.8U CN214742980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2980U true CN21474298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1105.8U Active CN214742980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2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556B2 (en) Combined tramp rod and anti-roll bar
US9242524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CN103693117B (zh)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JP2007182229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ロール安定化機構に対する改良
PT2046589E (pt) Sistema para controlar o equlbrio de motociclos com tr—s ou quatro rodas
KR20090009547A (ko) 차량 현가장치의 토션 빔
CN210553999U (zh) 一种车辆空气悬架用x型臂以及基于该x型臂的空气悬架总成
US20120061934A1 (en) Anti-roll vehicle suspension
CN206870782U (zh) 一种车辆独立悬挂切换装置
BR112019018474A2 (pt) mola pneumática convolutada para amortecimento
CN112879484A (zh)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CN214742980U (zh) 一种二级刚度减震器、车身前悬置及车身后悬置
CN104149569B (zh) 一种汽车悬架总成
CN203019999U (zh) 后悬架及汽车
US11813918B2 (en) Axle/suspension system for heavy-duty vehicles
EP1534544B1 (en) Shock absorbing hydraulic system for all-terrain load-carrying vehicle, and all-terrain load-carrying vehicle including such a hydraulic system
CN212708811U (zh) 一种多功能的钢板弹簧总成
CN216102460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CN201442502U (zh) 双后桥空气悬架
CN210478330U (zh) 一种减震器的防侧倾机构
CN103921647B (zh) 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的后悬
CN105730182A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油气汽车悬架互联系统
CN215153748U (zh)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以及汽车
CN216916074U (zh) 驾驶室后悬置结构及汽车
CN217945342U (zh) 汽车后地板总成、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