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2737U - 快拆装刷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快拆装刷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42737U CN214742737U CN202120270105.4U CN202120270105U CN214742737U CN 214742737 U CN214742737 U CN 214742737U CN 202120270105 U CN202120270105 U CN 202120270105U CN 214742737 U CN214742737 U CN 2147427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hollow sleeve
- shaft
- coupling
- dis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于刷轮组的两侧设置镜像结构的轴承模组。轴承模组包括相对应设置的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两者之间连接有轴心中空套筒,轴心中空套筒内设置有一轴心,对称的二轴承装设于轴心上,且二轴承分别对应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的位置。若将连接于轴心的轴心盖板卸除,再将联轴器与轴心分离,即可替换刷轮组。于替换刷轮组步骤再执行卸除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轴心中空套筒与轴承盖板,能将轴心中空套筒连同二轴承一并自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分离,即可替换轴承、轴心与刷轮组,据以达到快速拆装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刷轮相连接的拆装零组件可彼此相连动的快拆装刷轮装置。
背景技术
对基板实施各种处理而需要经过不同制程,例如清洗、蚀刻、涂布、显影或重工等制程。举例来说,在清除基板,例如电路板、平面显示器或PV等工件上的微小尘埃粒子,目前大多使用刷轮装置进行处理清除程序,然而刷轮装置结构相当复杂,最常见的刷轮与轴承等耗材更换是必须经过复杂的组装、组装校正与拆卸工序。
续就刷轮装置因轴承、刷轮时常因使用磨损而需要定期更换,因现有刷轮装置的结构相当复杂,是使用很多零组件组装而成,且轴承结构是单独固定的,轴承结构相连接的轴心、刷轮彼此没有连动机制,更换轴承时,必须要拆卸所有轴承配件,例如很多的固定螺丝、C型扣的轴心固定片、半月型联轴器等零组件,才能将轴心与轴承一并拆出,故更换轴承零件复杂不易更换。另,要更换刷轮需要拆除半月型联轴器,半月型联轴器不仅固定零组件多,且拆换刷轮复归调整时间长,如此不仅更换工序相当耗时且耗费人力资源,更大幅占用制程设备的生产时间,进而降低整体制程设备的生产效能。因此,如何提升组装精确度以减少调整时间与提升拆换便利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轴承、刷轮与轴心等耗材性组件,能减少更换的人力与时间,且能降低占用制程设备的生产时间,进而提升整体制程设备的生产效能。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联轴器利用对接结构的组配方式能够解决替换刷轮组后的精确度调整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根据所需要替换的消耗性零组件单独替换或是连动同步一并替换,不仅有效降低拆装工序时间,且能精确组装定位,由于可大幅减少复杂的零组件组装结构,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适用于一刷轮组,快拆装刷轮装置包括一传动座体以及一轴承模组。传动座体装设于刷轮组一侧,传动座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轴承模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轴承模组包括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一轴心中空套筒、对称的二轴承以及盖板组件。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是配置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的相对位置。轴心中空套筒内设置有一轴心,轴心中空套筒是连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之间。轴心中空套筒的一端部设有一拆装件,拆装件具有一轴心拆装部与一轴承拆装部,拆装件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或是拆卸分离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对称的二轴承装设于轴心上,且二轴承分别对应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的位置。盖板组件包括一轴心盖板与一轴承盖板,轴心盖板装设于轴心拆装部,轴承盖板是装设于轴承拆装部。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传动座体进一步具有一开孔,该轴心的一端穿设该开孔以凸出于该传动座体外侧,该轴心的另一端装设有该轴心盖板。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轴心盖板与该该轴心之间是借由一第一固定件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该轴承盖板与该轴承拆装部之间是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组装形成固定连接。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轴承拆装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拆装孔,该轴承盖板具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拆装孔,该轴承盖板是借由一辅助拆卸件穿设经该第二辅助拆装孔、第一辅助拆装孔并抵靠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的侧壁,根据辅助拆卸件的线性移动距离同步连动该轴心中空套筒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的分离距离。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更包括至少一挡水环,装设于该轴心上,且位于该传动座体与该刷轮组之间。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更包括一第一联轴器,连接于该轴心与该刷轮组之间,该第一联轴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一对接部及位于该第一对接部周缘的复数个第一安装孔,该轴心的一端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位于该第二对接部周缘的复数个第二安装孔,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对接部为相配合组装,借由复数个安装件分别对应该些第一安装孔与该些第二安装孔以安装连接,使该轴心与该第一联轴器相连接,或借由复数个安装件自该些第一安装孔与该些第二安装孔中拆卸,使该轴心与该第一联轴器分离。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其中该轴承模组的数量为二时,二该轴承模组呈对称配置,分为一第一轴承模组与一第二轴承模组,该刷轮组的一端经由一第一联轴器与该第一轴承模组相连接,该刷轮组的另一端经由一第二联轴器与该第二轴承模组相连接,该第一联轴器与该第二联轴器为镜像配置。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更包括一驱动模组,该驱动模组经由一第三联轴器与该第二轴承模组相连接,该第三联轴器是远离该刷轮组端的该第二联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提出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适用于一刷轮组1,该快拆装刷轮装置包括快拆装刷轮装置包括一传动座体以及一轴承模组。传动座体装设于刷轮组一侧,传动座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轴承模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轴承模组包括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一轴心中空套筒、对称的二轴承以及盖板组件。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是配置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的相对位置。轴心中空套筒内设置有一轴心,轴心中空套筒是连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之间。轴心中空套筒的一端部设有一拆装件,拆装件具有一轴心拆装部与一轴承拆装部,拆装件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或是拆卸分离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对称的二轴承装设于轴心上,且二轴承分别对应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的位置。盖板组件包括一轴心盖板与一轴承盖板,轴心盖板装设于轴心拆装部,轴承盖板是装设于轴承拆装部。轴心盖板与轴心之间是借由一第一固定件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轴承盖板与轴承拆装部之间是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组装形成固定连接。其中,刷轮组与轴心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联轴器。第一联轴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一对接部及位于第一对接部周缘的复数个第一安装孔。轴心的一端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位于第二对接部周缘的复数个第二安装孔,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为相配合组装,借由复数个安装件分别对应此些第一安装孔与此些第二安装孔以安装连接,使轴心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接,或借由复数个安装件自该些第一安装孔与该些第二安装孔中拆卸,使轴心与第一联轴器分离。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更包括一驱动模组,该驱动模组经由一第三联轴器与该第二轴承模组相连接,该第三联轴器是远离该刷轮组端的该第二联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另一种快拆装刷轮方法,其适用于如上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快拆装刷轮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一轴承模组设置于一传动座体上,轴承模组包括相应配置的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与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步骤二,提供一轴心中空套筒,将轴心中空套筒的一拆装件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轴心中空套筒内设置有一轴心,轴心上装设有对称的二轴承。步骤三,提供一轴心盖板,借由一第一固定件将轴心盖板与拆装件的一轴心拆装部之间组装形成固定连接。步骤四,提供一轴承盖板,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将轴承盖板、拆装件的一轴承拆装部、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之间组装形成固定连接。最后如步骤五,提供一第一联轴器,连接轴心与一刷轮组。步骤六,拆卸第一固定件,使轴心盖板与轴心拆装部之间分离。如步骤七,拆卸第一联轴器,使轴心与第一联轴器分离,据以替换刷轮组。步骤八,拆卸此些第二固定件,使轴承盖板、轴承拆装部、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之间分离。最后如步骤九,将轴心中空套筒连同位于轴心中空套筒内的二轴承与轴心一并线性移动退出传动座体外,据以替换二轴承、轴心与刷轮组。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一种便于更换轴承、刷轮与轴心等耗材性组件,能减少更换的人力与时间,且能降低占用制程设备的生产时间,进而提升整体制程设备的生产效能。一种联轴器利用对接结构的组配方式能够解决替换刷轮组后的精确度调整时间长的问题。一种可根据所需要替换的消耗性零组件单独替换或是连动同步一并替换,不仅有效降低拆装工序时间,且能精确组装定位,由于可大幅减少复杂的零组件组装结构,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传动座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拆装操作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装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分解图。
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拆装操作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号说明:
1: 刷轮组
10、10’:传动座体
11: 容置空间
12: 开孔
20: 轴承模组
20A: 第一轴承模组
20B: 第二轴承模组
21、21’: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
22、22’: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
221:第一轴承拆装孔
23、23’: 轴心中空套筒
231: 拆装件
2311:轴心拆装部
2312、2312’: 轴承拆装部
2313: 第一辅助拆装孔
2314、2314’: 第二轴承拆装孔
24、24’: 轴承
25: 盖板组件
251: 轴心盖板
2511: 第二轴心拆装孔
252: 轴承盖板
2521: 第二辅助拆装孔
2522: 第三轴承拆装孔
253: 第一固定件
254、254’: 第二固定件
30、30’: 轴心
31: 第二对接部
32、32’: 第二安装孔
33: 第一轴心拆装孔
34: 挡水环
40: 辅助拆卸件
50: 第一联轴器
51: 第一对接部
52: 第一安装孔
53、53’: 安装件
60: 第二联轴器
70: 驱动模组
71: 伺服马达
711: 第二定位孔
72: 驱动轴
73: 固定板
731:开口
732:第一定位孔
74: 定位件
80: 第三联轴器
S1:步骤一
S2:步骤二
S3:步骤三
S4:步骤四
S5:步骤五
S6:步骤六
S7:步骤七
S8:步骤八
S9:步骤九。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元件及其组装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传动座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快拆装刷轮装置100适用于一刷轮组1,快拆装刷轮装置100包括一传动座体10以及一轴承模组20。传动座体10装设于刷轮组1一侧,传动座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11与连通容置空间11的开孔12。轴承模组20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轴承模组20包括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一轴心中空套筒23、对称的二轴承24、24’以及盖板组件25。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配置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相对位置,且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结构相同。轴心中空套筒23内设置有一轴心30。对称的二轴承24装设于轴心30上,且二轴承24、24’分别对应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位置。
轴心中空套筒23是连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如图3所示,轴心中空套筒23的一端部设有一拆装件231,拆装件231具有一轴心拆装部2311与一轴承拆装部2312,拆装件231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或是拆卸分离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盖板组件25包括一轴心盖板251与一轴承盖板252。轴心盖板251装设于轴心拆装部2311,轴承盖板252是装设于轴承拆装部2312。其中,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30之间是借由一第一固定件253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详细而言,轴心30具有一第一轴心拆装孔33,例如螺孔,轴心盖板251具有一第二轴心拆装孔2511,例如螺孔, 第一轴心拆装孔33与第二轴心拆装孔2511相应配置且互相连通,利用第一固定件253,例如螺丝自第二轴心拆装孔2511锁固至第一轴心拆装孔33中,使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3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其中,轴心盖板251是位于轴心拆装部2311中。
轴承盖板252与轴承拆装部2312之间是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详细而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具有复数个第一轴承拆装孔221,轴承拆装部2312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与复数个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轴承盖板252具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与复数个第三轴承拆装孔2522。复数个第一轴承拆装孔221、复数个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与复数个第三轴承拆装孔2522的位置是对应设置且相连通,在第一实施例中,各轴承拆装孔的数量配置皆为六个,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定轴承拆装孔的结构设计数量。其中是利用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分别对应穿设每一个第一轴承拆装孔221、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与第三轴承拆装孔2522中锁固,使轴承盖板252、轴承拆装部2312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形成固定连接。
其中,轴心30的一端穿设开孔12以凸出于传动座体10外侧,轴心211的另一端装设有轴心盖板251。值得注意的是,轴承24’装设于轴心30上,且位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相对位置,为防止轴承24’于运作中自轴心拆装部2311掉落至外,故轴心盖板251的直径宽度会略大于轴承24’的轴承孔(图中未示)的孔径。
其中,快拆装刷轮装置100更包括至少一挡水环34,挡水环34装设于轴心30上,且位于传动座体10与刷轮组1之间,用以阻挡水气或是尘埃粒子进入轴承模组20中所造成内部元件的损坏。
快拆装刷轮装置100更包括一第一联轴器50,第一联轴器50连接于轴心30与刷轮组1之间。第一联轴器50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一对接部51及位于第一对接部51周缘的复数个第一安装孔52。轴心30的一端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二对接部31及位于该第二对接部31周缘的复数个第二安装孔32,第一对接部51与第二对接部31为相配合组装,如图6所示,第一对接部51结构设计为凹部,第二对接部31结构设计为凸部,借由凹部与凸部的紧配合组装,可以解决现有替换刷轮后的精确度调整问题。接着再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对应每一个第一安装孔52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以安装连接,例如复数个第一安装孔52与复数个第二安装孔32为对应配置且相连通,例如螺孔,而复数个安装件53为螺丝,借由锁固方式安装连接,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相连接,或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自复数个第一安装孔52与复数个第二安装孔32中拆卸,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分离。
接续说明如何达到快速替换消耗性零组件的方式,请同时参阅图7与图8,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拆装操作状态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装状态图。于替换刷轮组1之前,先将第一固定件253自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30之间解锁拆卸连接状态,再将第一联轴器50上的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自每一个第一安装孔52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请同时参阅第6图),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分离,如此一来即可替换刷轮组1。同理,于刷轮组1替换后,先将第一固定件253自第二轴心拆装孔2511锁固至第一轴心拆装孔33中,使轴心盖板251与轴心3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再将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对应每一个第一安装孔52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以安装连接,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相连接。
于替换轴承24、24’、轴心30之前,先将第一固定件253自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30之间解锁拆卸连接状态。再将轴承盖板252上的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分别自每一个第一轴承拆装孔221、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第三轴承拆装孔2522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接着将第一联轴器50上的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自每一个第一安装孔52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分离。最后,将轴心中空套筒23连同位于轴心中空套筒23内的二轴承24、24’与轴心30一并线性移动退出传动座体10外,也就是将轴心中空套筒23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分离,即可替换轴承24、24’、轴心30与刷轮组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方便卸除操作,可借由一辅助拆卸件40穿设经轴承盖板252上的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轴心中空套筒23上的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并抵靠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侧壁,中空套筒23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分离距离是根据辅助拆卸件40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的线性移动距离相应移动。
同理,要组装轴承24、24’、轴心30与刷轮组1,先将第一固定件253自第二轴心拆装孔2511锁固至第一轴心拆装孔33中,使轴心盖板251与轴心30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再将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对应每一个第一安装孔52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以安装连接,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相连接,最后将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分别对应穿设每一个第一轴承拆装孔221、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与第三轴承拆装孔2522中锁固,使轴承盖板252、轴承拆装部2312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该拆装件231设计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或是拆卸分离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以达到快速拆装刷轮装置上的消耗性零组件功效。
再一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由于在第一实施例已经详述传动座体与轴承模组之间的组成方式与细部组成元件,故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元件与相同的标号,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赘述,在此仅说明差异之处。轴承模组的数量为二时,二轴承模组呈对称配置,分为一第一轴承模组20A与一第二轴承模组20B,刷轮组1的一端经由一第一联轴器50与第一轴承模组20A相连接,刷轮组1的另一端经由一第二联轴器60与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第一联轴器50与第二联轴器60为镜像配置。当然,传动座体也会有两组,分别用以容置二轴承模组。刷轮组1在第二实施例是以上刷轮与下刷轮为例,分别由驱动模组70所驱动,驱动模组70用以调整上刷轮及下刷轮间的距离,以产生对基板压力,借以清除基板上的微小尘埃粒子等脏污,由于驱动模组用来驱动轴承模组与刷轮组运作是众所皆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说明,仅针对驱动模组70的结构设计是配合本实用新型刷轮装置来达快拆装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10、图11与图12,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分解图;图12为第二实施例的拆装操作状态图。驱动模组70经由一第三联轴器80与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第三联轴器80是远离刷轮组1端的第二联轴器60。驱动模组70包括一伺服马达71、一驱动轴72与一固定板73。固定板73装设于伺服马达71,固定板73具有一开口731,驱动轴72的一端轴接伺服马达71,驱动轴72的另一端穿设该开口731、第三联轴器80并轴接于轴心30,第三联轴器80设置于驱动轴72与该轴心30之间。驱动轴72是根据伺服马达71的驱动以带动轴心30运作,进而让轴心30带动刷轮组1运作。其中,固定板73与伺服马达71之间是借由一定位件74组装形成固定连接,例如,固定板73具有复数个第一定位孔732,伺服马达71复数个第二定位孔711,复数个第一定位孔732与复数个第二定位孔711为对应配置且相连通。利用复数个定位件74分别对应穿设每一个第一定位孔732至第二定位孔711中,使固定板73与伺服马达7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
于替换轴承24、24’、轴心30之前,先拆卸驱动轴72与该轴心30之间的第三联轴器80,再将复数个定位件74分别自每一个第一定位孔732与每一个第二定位孔711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使固定板73与伺服马达71之间分离。接着,将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分别自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每一个第一轴承拆装孔(图中未示)、轴承拆装部2312’具的每一个第二轴承拆装孔2314’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将第二联轴器60上的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自每一个第一安装孔(图中未示)与每一个第二安装孔32’中解锁拆卸连接状态,使轴心30’与第二联轴器60分离。最后,将轴心中空套筒23’连同位于轴心中空套筒23’内的二轴承24、24’与轴心30’一并线性移动退出传动座体10’外,也就是将轴心中空套筒23’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分离,即可替换轴承24、24’、轴心30’与刷轮组1。同理,要组装轴承24、24’、轴心30’与刷轮组1只要重复上述的操作步骤,将卸除的复数个定位件74、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与复数个安装件53’重新锁固连接,就可以完成组装工序。
除此之外,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拆装刷轮方法步骤流程图。快拆装刷轮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由于上述已经详述快拆装刷轮装置的整体组成方式与细部组成元件,故在快拆装刷轮方法中提及所有元件是与快拆装刷轮装置具有相同的元件与相同的标号,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赘述。快拆装刷轮方法包括刷轮组装步骤,如步骤一S1,将一轴承模组20设置于一传动座体10上,轴承模组20包括相应配置的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如步骤二S2,提供一轴心中空套筒23,将轴心中空套筒23的一拆装件231用以抵靠连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轴心中空套筒23内设置有一轴心30,轴心30上装设有对称的二轴承24、24’。再如步骤三S3,提供一轴心盖板251,借由一第一固定件253将轴心盖板251与拆装件231的一轴心拆装部2311之间组装形成固定连接。如步骤四S4,提供一轴承盖板252,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将轴承盖板252、拆装件231的一轴承拆装部2312、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组装形成固定连接。最后如步骤五S5,提供一第一联轴器50,连接轴心30与一刷轮组1。借由上述的步骤一S1步骤五S5即可完成组装刷轮装置。
接续,进一步说明刷轮拆卸步骤,如步骤六S6,拆卸第一固定件253,使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拆装部2311之间分离。如步骤七S7,拆卸第一联轴器50,使轴心30与第一联轴器50分离,据以替换刷轮组1。再如步骤八S8,拆卸此些第二固定件254,使轴承盖板252、轴承拆装部2312、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分离。最后如步骤九S9,将轴心中空套筒23连同位于轴心中空套筒23内的二轴承24、24’与轴心30一并线性移动退出传动座体10外,据以替换二轴承24、24’、轴心30与刷轮组1。借由上述的步骤六S6至步骤九S9即可完成快速拆卸刷轮装置的功效。
其中,于上述步骤五S5之后,更包括一组装驱动模组70的步骤。由于上述已经详述快拆装刷轮装置的整体组成方式与细部组成元件,故在驱动模组70中所有相连接的元件与快拆装刷轮装置具有相同的元件与相同的标号,且相同的部份不再赘述,可同时参阅图11。轴承模组的数量为二时,二该轴承模组呈对称配置,分为一第一轴承模组20A与一第二轴承模组20B,刷轮组1的一端经由该第一联轴器50与第一轴承模组20A相连接,刷轮组1的另一端经由一第二联轴器60与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第一联轴器50与第二联轴器60为镜像配置。驱动模组经由一第三联轴器80与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第三联轴器80是远离刷轮组1端的第二联轴器60。
呈上段所述,更包括一拆卸该驱动模组70的步骤,拆卸第三联轴器80,使驱动模组70与第二轴承模组20B分离。
其中,于上述步骤八之后,更包括一辅助拆卸步骤,轴承拆装部2312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轴承盖板252具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轴承盖板252是借由一辅助拆卸件40穿设经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并抵靠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侧壁,轴心中空套筒23与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分离距离是根据辅助拆卸件40与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的线性移动距离相应移动。借由辅助拆卸步骤可以提供操作者更省力且达到快速拆卸工序。
综观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的技术下,对结构上的创新改良与拆装方法,仅需要少量的拆装零组件,就可以快速精准且易于操作地更换轴承、刷轮与轴心等耗材性组件,能减少更换的人力与时间,且能降低占用制程设备的生产时间,进而提升整体制程设备的生产效能。
Claims (10)
1.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刷轮组(1),该快拆装刷轮装置(100)包括:
一传动座体(10),装设于该刷轮组(1)一侧,具有一容置空间(11);以及
一轴承模组(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内,该轴承模组(20)包括:
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
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其配置于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相对位置;
一轴心中空套筒(23),其内设置有一轴心(30),该轴心中空套筒(23)是连接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该轴心中空套筒(23)的一端部设有一拆装件(231),该拆装件(231)具有一轴心拆装部(2311)与一轴承拆装部(2312),该拆装件(231)用以抵靠连接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或是拆卸分离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
对称的二轴承(24),装设于该轴心(30)上,且该二轴承(24)分别对应于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位置;以及
盖板组件(25),包括一轴心盖板(251)与一轴承盖板(252),该轴心盖板(251)装设于该轴心拆装部(2311),该轴承盖板(252)是装设于该轴承拆装部(23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座体(10)具有一开孔(12),该轴心(30)的一端穿设该开孔(12)以凸出于该传动座体(10)外侧,该轴心(30)的另一端装设有该轴心盖板(251),该轴心盖板(251)与该该轴心(30)之间是借由一第一固定件(253)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该轴承盖板(252) 与该轴承拆装部(2312)之间是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组装形成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拆装部(2312)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该轴承盖板(252)具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该轴承盖板(252)是借由一辅助拆卸件(40)穿设经该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并抵靠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侧壁,该轴心中空套筒(23)与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分离距离是根据该辅助拆卸件(40)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的线性移动距离相应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挡水环(34),装设于该轴心(30)上,且位于该传动座体(10)与该刷轮组(1)之间,且包括一第一联轴器(50),连接于该轴心(30)与该刷轮组(1)之间,该第一联轴器(50)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一对接部(51)及位于该第一对接部(51)周缘的复数个第一安装孔(52),该轴心(30)的一端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二对接部(31)及位于该第二对接部(31) 周缘的复数个第二安装孔(32),该第一对接部(51)与该第二对接部(31)为相配合组装,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对应该些第一安装孔(52)与该些第二安装孔(32)以安装连接,使该轴心(30)与该第一联轴器(50)相连接,或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自该些第一安装孔(52)与该些第二安装孔(32)中拆卸,使该轴心(30)与该第一联轴器(50)分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模组(20)的数量为二时,二该轴承模组(20)呈对称配置,分为一第一轴承模组(20A)与一第二轴承模组(20B),该刷轮组(1)的一端经由一第一联轴器(50)与该第一轴承模组(20A)相连接,该刷轮组(1)的另一端经由一第二联轴器(60)与该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该第一联轴器(50)与该第二联轴器(60)为镜像配置,且包括一驱动模组(70),该驱动模组(70)经由一第三联轴器(80)与该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该第三联轴器(80)是远离该刷轮组(1)的该第二联轴器(60)。
6.一种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刷轮组(1),该快拆装刷轮装置(100)包括:
一传动座体(10),装设于该刷轮组(1)一侧,具有一容置空间(11);以及
一轴承模组(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内,该轴承模组(20)包括:
一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
一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其配置于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的相对位置;
一轴心中空套筒(23),其内设置有一轴心(30),该轴心中空套筒(23)是连接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之间,该轴心中空套筒(23)的一端部设有一拆装件(231),该拆装件(231)具有一轴心拆装部(2311)与一轴承拆装部(2312),该拆装件(231)用以抵靠连接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或是拆卸分离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
对称的二轴承(24),装设于该轴心(30)上,且该二轴承(24)分别对应于该第一轴承中空套筒座(21)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位置;以及
盖板组件(25),包括一轴心盖板(251)与一轴承盖板(252),该轴心盖板(251)装设于该轴心拆装部(2311),该轴承盖板(252)是装设于轴承拆装部(2312),该轴心盖板(251)与该轴心(30)之间是借由一第一固定件(253)组装形成固定连接,该轴承盖板(252) 与该轴承拆装部(2312)之间是借由复数个第二固定件(254)组装形成固定连接;
其中,该刷轮组(1)与该轴心(30)之间连接有一第一联轴器(50),该第一联轴器(50)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一对接部(51)及位于该第一对接部(51)周缘的复数个第一安装孔(52),该轴心(30)的一端部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第二对接部(31)及位于该第二对接部(31) 周缘的复数个第二安装孔(32),该第一对接部(51)与该第二对接部(31)为相配合组装,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分别对应该些第一安装孔(52)与该些第二安装孔(32)以安装连接,使该轴心(30)与该第一联轴器(50)相连接,或借由复数个安装件(53)自该些第一安装孔(52)与该些第二安装孔(32)中拆卸,使该轴心(30)与该第一联轴器(50)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座体(10)具有一开孔(12),该轴心(30)的一端穿设该开孔(12)以凸出于该传动座体(10)外侧,该轴心(30)的另一端装设有该轴心盖板(25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拆装部(2312)具有至少一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该轴承盖板(252)具有至少一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该轴承盖板(252)是借由一辅助拆卸件(40)穿设经该第二辅助拆装孔(2521)、第一辅助拆装孔(2313)并抵靠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侧壁,根据辅助拆卸件(40)的线性移动距离同步连动该轴心中空套筒(23)与该第二轴承中空套筒座(22)的分离距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挡水环(34),装设于该轴心(30)上,且位于该传动座体(10)与该第一联轴器(5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装刷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模组(20)的数量为二时,二该轴承模组(20)呈对称配置,分为一第一轴承模组(20A)与一第二轴承模组(20B),该刷轮组(1)的一端经由一第一联轴器(50)与该第一轴承模组(20A)相连接,该刷轮组(1)的另一端经由一第二联轴器(60)与该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该第一联轴器(50)与该第二联轴器(60)为镜像配置,且包括一驱动模组(70),该驱动模组(70)经由一第三联轴器(80)与该第二轴承模组(20B)相连接,该第三联轴器(80)是远离该刷轮组(1)端的该第二联轴器(60),且该驱动模组(70)包括伺服马达(71)、一驱动轴(72)与一固定板(73),该固定板(73)装设于该伺服马达(71),该固定板(73)具有一开口(731),该驱动轴(72)的一端轴接该伺服马达(71),该驱动轴(72)的另一端穿设该开口(731)、该第三联轴器(80)并轴接于该轴心(30),该第三联轴器(80)设置于该驱动轴(72)与该轴心(30)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70105.4U CN214742737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快拆装刷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70105.4U CN214742737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快拆装刷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42737U true CN214742737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4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70105.4U Active CN214742737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快拆装刷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42737U (zh) |
-
2021
- 2021-01-29 CN CN202120270105.4U patent/CN2147427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8238B (zh) | Led显示屏、led模块组件及其组装和拆卸方法 | |
US20170219086A1 (en) | Planet carrier, output gear and spindle assembly | |
CN214742737U (zh) | 快拆装刷轮装置 | |
CN209765951U (zh) | 一种轻薄前后维护led显示屏 | |
JP2018092060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4810809A (zh) | 快拆装刷轮装置及快拆装刷轮方法 | |
US2022015853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rotor | |
TWM612741U (zh) | 快拆裝刷輪裝置 | |
CN208315118U (zh) | 箱体、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8806524A (zh) | 箱体、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10103004B (zh) | 轴承装配装置及方法 | |
CN200954548Y (zh) | 直结式主轴模组化机构 | |
CN110126547B (zh) | 一种快速拆装的脚轮安装结构 | |
CN210599405U (zh) | 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 |
CN218747216U (zh) | 一种装机械式转向器的工装板 | |
CN221936631U (zh) | 一种通用型配套件压出工装 | |
CN218670248U (zh) | 一种精确定位轴承座及工程机械 | |
CN214189304U (zh) | 一种驱动轴安装支架 | |
CN217345336U (zh) | 混料机轴承拆装辅助装置 | |
CN219485542U (zh) | 一种快速拆卸、装配专用工装 | |
CN220764989U (zh) | 一种拼装式贴胶装置及设备 | |
CN217718954U (zh) | 液晶拼接屏 | |
CN218417072U (zh) | 热插拔泵单元及其适用的冷却剂分配单元 | |
CN110369735B (zh) | 机床 | |
CN218400053U (zh) | 全向轮及全向移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