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2263U - 挂脖调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挂脖调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2263U
CN214742263U CN202122262303.9U CN202122262303U CN214742263U CN 214742263 U CN214742263 U CN 214742263U CN 202122262303 U CN202122262303 U CN 202122262303U CN 214742263 U CN214742263 U CN 214742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neck
housing
cavity
temperature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23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友
刘凯
杨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86312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4742263(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23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2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2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2263U/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颈戴架和两个第二本体,颈戴架包括两个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的第一本体,每个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两个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的两端,每个第二本体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两个第一本体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方便用户操作向外掰开挂脖调温装置两端之间的开口尺寸,以佩戴和取下,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第二本体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使得挂脖调温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实现围绕人体颈部均匀调温,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的调温性能,且两个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的两端,便于用户调整第二本体的角度,以调整第二本体的调温角度。

Description

挂脖调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挂脖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脖戴式调温装置是一种戴在用户颈部的调温装置,由于不需手持又能实现对人体调温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脖戴式调温装置在使用时,一般都需要向外掰开其两端之间的开口尺寸,以便用户佩戴和取下,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脖戴式调温装置存在用户向外掰开操作困难,且调温角度固定以及调温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包括颈戴架和两个第二本体。颈戴架包括两个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的第一本体,每个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两个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的两端,每个第二本体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调温模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调温模组包括第一扇轮,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收容腔及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一扇轮设置于第一收容腔内,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收容腔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设有导风件,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靠近第一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沿靠近第一扇轮的方向,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靠近第一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导风板背向第二导风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导风面,第二导风板背向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导风面,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第一子风道形成于第一导风面与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第二子风道形成于第二导风面和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第一壳体对应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电池。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和连接于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相互连接的一端更靠近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面向人体颈部的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设有空腔;或,所述底壁上设有软胶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还设有转动部和安装槽,安装槽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底壁上,转动部设置于安装槽内,两个第一壳体通过对应的两个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颈戴架还包括软胶套,软胶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本体连接,软胶套上凹设有折痕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调温模组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第二调温模组包括第二扇轮,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收容腔及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二扇轮设置于第二收容腔内,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收容腔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风道连通;
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所述第二风道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电路板;或,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电池,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二风道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电路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颈戴架的两个第一本体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方便用户操作向外掰开挂脖调温装置两端之间的开口尺寸,以佩戴和取下,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第二本体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使得挂脖调温装置能够通过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实现围绕人体颈部均匀调温,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的调温性能,且两个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的两端,便于用户调整第二本体的角度,以调整第二本体的调温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在一种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在第二本体转动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在又一种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的软胶套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挂脖调温装置的第二本体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调温装置1,包括颈戴架10和两个第二本体30。颈戴架10包括两个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的第一本体100,每个第一本体100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两个第二本体30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10的两端,每个第二本体30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
颈戴架10大致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弧形结构,并且与人体的颈部轮廓吻合,以便戴在人体的颈部,颈戴架10连接两个第二本体30,当挂脖调温装置1戴在人体的颈部时,可以同时通过颈戴架10和第二本体30内的调温模组调温,能够满足用户的调温需求。在本实施例中,调温指的是降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温还可以指是升温。
两个第一本体100的尺寸及形状相同。第一本体100大致为弧形,并且每个第一本体100的长度大致为颈戴架10长度的一半,即,颈戴架10为对称结构,使得颈戴架10戴在人体的颈部时,两侧的重量基本一致,更适于佩戴。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本体100可转动或者可弯折地连接,使得用户可以便捷地调整挂脖调温装置1两端之间的开口尺寸(即两个第二本体30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便于用户佩戴和取下挂脖调温装置1,另外,还能够避免佩戴或者取下时掰断颈戴架10,延长颈戴架10的寿命。可转动连接指的是两个第一本体100之间可以设置转动结构,通过转动结构实现两个第一本体100的可转动连接。可弯折连接指的是两个第一本体100之间可以设置可弯折的结构,通过可弯折的结构实现两个第一本体100的可弯折连接。
第一本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两个第一壳体110可转动或者可弯折地连接,以实现两个第一本体100的可转动或者可弯折地连接。第一壳体110用于收容第一调温模组等结构并对第一调温模组等进行保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调温模组设置于一个第一本体100内。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模组包括第一扇轮130及用于驱动第一扇轮130的第一马达(图未示),第一扇轮130和第一马达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
第一壳体110内设有导风件113,导风件113具有第一导风面1131和第二导风面1132,第一导风面1131和第二导风面1132靠近第一扇轮130的一端相互连接,沿靠近第一扇轮130的方向,第一导风面1131和第二导风面113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导风件113包括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靠近第一扇轮130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均可以用于导风,使得第一扇轮130产生的气流被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导出第一壳体110外。另外,第一壳体110还包括底壁1151、与底壁1151相对的顶壁117及连接在底壁1151和顶壁117之间的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其中,底壁1151面向人体颈部,并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相对设置,并且分别连接在底壁1151的两侧,可以用于出风。
第一导风板1133大致为曲面板状结构,第一导风板1133凸设于底壁1151,并且与第一侧壁1153连接。第一导风板1133背向第二导风板1134的一侧具有第一导风面1131。第二导风板1134与第一导风板1133的形状大致相同,第二导风板1134也凸设于底壁1151,并且与第二侧壁1155连接。第二导风板1134背向第一导风板1133的一侧具有第二导风面1132。沿靠近第一扇轮130的方向,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113为一体结构,即,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等工艺制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件113还可以是锥形的实体结构,即,导风件113可以不由两个导风板形成。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导风件113还可以为非一体结构,即,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为独立的两个结构,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粘接等方式连接。
第一壳体110内还设有弧形导风板116,弧形导风板116凸设于底壁1151,当挂脖调温装置1挂脖使用时,弧形导风板116自底壁1151朝远离人体颈部的方向凸伸。弧形导风板116部分围绕第一扇轮130,并且弧形导风板1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导风板116与第一导风板1133、第二导风板1134间隔。
第一壳体110内设有第一收容腔1105及与第一收容腔1105连通的第一风道111,第一收容腔1105和第一风道111沿第一壳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收容腔1105由弧形导风板116围成,可以用于收容第一扇轮130。第一风道111由第一导风板1133、第二导风板1134、底壁1151、顶壁117、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配合形成。
第一收容腔1105具有与第一风道111连通的开口1106,第一扇轮130产生的气流经开口1106进入第一风道111,第一风道111包括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均通过开口1106与第一收容腔1105连通,其中,第一子风道1112形成于第一导风面1131与第一壳体110的侧壁之间,第二子风道1114形成于第二导风面1132和第一壳体110的侧壁之间,即,第一子风道1112形成于第一导风面与第一侧壁1153之间,第二子风道1114形成于第二导风板1134和第二侧壁1155之间。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壳体110对应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的侧壁上(即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一风道111连通,用于出风;第一壳体110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进风口118,第一进风口118与第一收容腔1105连通,用于进风。
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相互连接的一端更靠近第一侧壁1153或第二侧壁1155,由于第一扇轮130为离心风机,如此设计,能够使得离心风机转动产生的气流能够均分成两股气流分别进入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从而使得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的出风量大致相等。且沿靠近第一扇轮130的方向,第一导风面1131/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面1132/第二导风板1134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能够使得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的横截面尺寸朝远离第一扇轮130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扇轮130产生的气流进入第一子风道1112和第二子风道1114后被逐渐挤压,形成挤风效果,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的风力更强劲。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8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进风口118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顶壁117,另外一个第一进风口118设置于底壁1151,即,本实施例的挂脖调温装置1为双侧进风,增加了第一扇轮130的进风量,加快了邻近挂脖调温装置1的空气的流动速度,调温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侧壁1153和第二侧壁1155分别设有与第一风道111连通的出风口112,以实现挂脖调温装置1的双侧出风。
第一壳体110还设有安装槽1101,安装槽1101开设于底壁1151,例如,安装槽1101设置于底壁1151远离第二本体30的一端。
第一壳体110还设有转动部1100,转动部1100设置于安装槽1101内,例如,转动部1100容置于安装槽1101内,并且通过螺钉将转动部1100固定于底壁115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部容置于安装槽1101内,还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底壁115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本体100通过对应的两个转动部1100可转动地连接,例如,两个转动部1100之间通过销钉铰接,实现两个第一本体100的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壳体110还设有凸起部1103,凸起部1103设置于底壁1151,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凸起部1103自底壁1151向背离顶壁117的方向凸出。当挂脖调温装置1佩戴于用户脖颈时,凸起部1103可以与人体颈部接触,第一壳体110的底壁1151上凸起部1103外的其他部分与人体颈部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空气能够从第一进风口118进入第一风道111内。
第一壳体110内还设有容纳腔1102,容纳腔1102与第一风道111相隔开,容纳腔1102内设有电池150,使得电池150产生的热量能够与第一风道111隔开,避免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热风,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1的降温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02形成于第一导风板1133和第二导风板1134之间,具体地,容纳腔1102由第一导风板1133、第二导风板1134、底壁1151和顶壁117围合形成。
进一步地,凸起部1103内设有空腔1104,空腔1104与容纳腔1102间隔,并且空腔1104的位置与容纳腔1102的位置对应,其中,位置对应指的是空腔1104与容纳腔1102在底壁1151上的位置大致相同,例如,都位于第一本体100远离第二本体3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空腔1104位于容纳腔1102的底部,能够防止电池15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人体颈部,进一步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1的降温性能。具体地,凸起部1103优选采用可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使得用户佩戴时更舒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底壁1151上设置软胶垫,软胶垫可以凸出于底壁1151或嵌入在底壁1151内与底壁1151的表面平齐,用户佩戴时,软胶垫与人体颈部接触,使得用户佩戴更舒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温模组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给人体颈部调温,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制热,以满足用户的降温或取暖需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温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具有对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15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与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电连接,电池150可以对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供电。两个电池150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壳体110内,即,本实施例的挂脖调温装置1为双电池150,延长了续航时间。电池150可以是充电电池。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颈戴架10还包括软胶套50,软胶套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本体100连接。软胶套50套设于转动部1100,以对转动部1100进行保护,具体地,在两个第一本体100通过对应的两个转动部1100连接后,软胶套50可以包覆在两个转动部1100的外部,防止用户头发绞入,同时使得挂脖调温装置1的外形更加美观。软胶套50的材质可以是橡胶或者硅胶,利于两个第一本体100之间的转动或者弯折。
如图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软胶套50上还凹设有折痕槽51,折痕槽51的设置使得软胶套50更容易发生形变,使得两个第一本体100之间更容易弯折变形,方便用户佩戴和取下。折痕槽51可以设置于软胶套50远离人体颈部的表面,或者是沿软胶套50的周向设置一整圈。
第二本体30相对颈戴架10可转动,可以减少挂脖调温装置1的体积,便于挂脖调温装置1的收纳与携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本体30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10的两端,即,每个第二本体30连接于一个第一本体100。
第二本体30包括第二壳体32,第二壳体3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使得第二本体30能够相对颈戴架10转动一定角度,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二本体30的角度。第二壳体32可以用于收容第二调温模组,使得挂脖调温装置1能够通过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实现围绕人体颈部均匀调温,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1的调温性能。
第二调温模组包括第二扇轮34和用于驱动第二扇轮34转动的第二马达(未图示),第二扇轮34和第二马达设置于第二壳体32内。
第二壳体32内设有第二收容腔326及与第二收容腔326连通的第二风道321(图2),第二扇轮34设置于第二收容腔326内。第二壳体3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329和第二出风口323,其中,第二进风口329与第二收容腔326连通,用于第二扇轮34的进风;第二出风口323与第二风道321连通,用于第二扇轮34的出风。
第二进风口329设置于第二壳体32靠近人体颈部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挂脖调温装置1佩戴于人体颈部时,第二进风口329与人体颈部相对,使得第二进风口329的位置相对隐蔽,在不影响进风效果的基础上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1的外观一致性。
第二出风口323设置于第二壳体32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出风口112的朝向相同,且第二出风口323未设置于第二壳体32的另一侧,即,第二本体30为单侧出风,使得用户可以在佩戴时根据需求选择向下出风或者向上出风,出风样式多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出风口323还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二壳体32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内还设有挡板320,挡板320将第二壳体32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二风道321和容置腔322;优选地,每个第二壳体32内分别设有挡板320,将每个第二壳体32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二风道321和容置腔322,通过挡板320可以将第二风道321分隔成所需形状,例如分隔成朝远离第二扇轮34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形状,使得第二风道321具有挤风效果,第二出风口323出风更强劲。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挂脖调温装置1还包括控制部70和电路板90,电路板90设置于第二壳体32内,例如,设置于其中一第二壳体32的容置腔322内,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均与电路板90电连接,使得电路板90可以控制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控制部70与电路板90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的运行。在本实施例,控制部70为按键,显露于第二壳体32外,便于用户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还可以显露于第一壳体110外,满足能够控制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的运行即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还可以是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32或者第一壳体110。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70包括控制键72和开关键74,其中,开关键74可以控制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的开启或者关闭。例如,开关键74可以控制第一扇轮130和第二扇轮34的转速,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风速。例如,单次按压开关键74时,可以控制第一扇轮130和第二扇轮34打开,再次按压可以增加第一扇轮130和第二扇轮34的转速,当转速达到最高时,再次按压开关键74,此时第一扇轮130和第二扇轮34全部关闭,依次循环,其中风速档位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暂不定义风速档位;控制键72可以控制第一扇轮130打开或关闭。
同样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温模组还可以是包括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给人体颈部调温,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制热,以满足用户的降温或取暖需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温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具有对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8,为本申请挂脖调温装置1的第二本体30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第二本体30实施例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内设有隔板310,隔板310将第二壳体32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具体地,第一腔体形成于隔板310和第二壳体32的外侧壁(远离人体颈部的侧壁)之间,第二腔体形成于隔板310和第二壳体32的内侧壁(靠近人体颈部的侧壁)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内可以不设置电池,第一腔体内设有电池150给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供电,第二腔体内设有挡板320,挡板320将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二风道321和容置腔322,容置腔322内设有电路板90。优选地,每个第二壳体32内分别设有隔板310和挡板320,将每个第二壳体32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风道321和容置腔322,使得第二壳体32内的第二风道321可以被分隔成所需形状,例如朝远离第二扇轮34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形状,且每个第二壳体的第一腔体内设有电池150,至少其中一个第二壳体的容置腔内设有电路板90,控制部70与电路板90电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脖调温装置1,颈戴架10的两个第一本体100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方便用户操作向外掰开挂脖调温装置1两端之间的开口尺寸,以佩戴和取下,第一本体100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第二本体30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使得挂脖调温装置1能够通过第一调温模组和第二调温模组实现围绕人体颈部均匀调温,提升了挂脖调温装置1的调温性能,且两个第二本体30可转动地连接于颈戴架10的两端,便于用户调整第二本体30的角度,以调整第二本体30的调温角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颈戴架,所述颈戴架包括两个可转动或者可弯折连接的第一本体,每个所述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调温模组,以及
两个第二本体,两个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颈戴架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本体内设有第二调温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调温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调温模组包括第一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收容腔及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扇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靠近所述第一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沿靠近所述第一扇轮的方向,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第一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具有所述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子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二导风面和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相互连接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面向人体颈部的底壁;
所述底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内设有空腔;或,所述底壁上设有软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转动部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底壁上,所述转动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两个所述第一壳体通过对应的两个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还包括软胶套,所述软胶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软胶套上凹设有折痕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调温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调温模组包括第二扇轮,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收容腔及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扇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所述第二风道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电路板;或,至少一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电池,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所述第二风道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电路板。
CN202122262303.9U 2021-09-17 2021-09-17 挂脖调温装置 Ceased CN214742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2303.9U CN214742263U (zh) 2021-09-17 2021-09-17 挂脖调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2303.9U CN214742263U (zh) 2021-09-17 2021-09-17 挂脖调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2263U true CN214742263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2303.9U Ceased CN214742263U (zh) 2021-09-17 2021-09-17 挂脖调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2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93909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CN214404053U (zh) 挂脖风扇
US11873825B2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US20230280050A1 (en) Wearable air conditioner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113932320B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4742263U (zh) 挂脖调温装置
JP7031918B1 (ja) 携帯型温度調節装置
CN213450915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450914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536145U (zh) 便携式扇风装置
CN216922554U (zh) 便携调温装置
CN217783811U (zh)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CN214742179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4371062U (zh) 一种挂脖冷暖仪
CN217582553U (zh) 挂脖风扇
CN21440405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3711400U (zh) 一种多功能挂脖风扇
CN213931249U (zh) 颈戴式风扇
CN217152384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8266411U (zh) 挂脖风扇
CN217401214U (zh) 挂脖风扇
WO2023083168A1 (zh) 便携式风扇
WO2022252825A1 (zh) 挂脖风扇
CN218717724U (zh) 一种颈挂式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407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094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